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东中西部的区域比较艳,朱文霞胡( 安徽大学,合肥230601)摘要: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网络性特征,使得它在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临近区域的经济发展。
本文利用我国2001 - 2012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在模型中加入代表不同经济含义的空间权重矩阵,考察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这种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通过经济联系发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简单相邻关系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对于东部和西部,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显著;从不同的交通方式看,铁路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公路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一、文献综述自从A s chaue r析溢出效应。
理论上来说,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极强的空间网络特征,它连接的区域往往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所以一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往往能够降低与周围区域之间的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对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D m ur ge r( 2001 ) 的研究得出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于中国内陆地区接受沿海地区的辐射有很重要的作用[4]。
Cohe n and Paul ( 2004)指出某一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对相邻地区的增长产生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与相邻地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9]。
也有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Boa r ne t( 1998) 利用1968 -1988 年美国加州所有县的数据,研究得出了了基础设施对于经济活动只有分配作用,不会增加净产出,交通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地区会将相邻地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吸入本地区,对于相邻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负的外部性作用[10]。
国内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研究还不是很多,刘勇( 2010 )的结果表明,我国的公路、水路( 1989)年利用美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得出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后,这方面研究层出不穷[1]。
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
本文将探讨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首先,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区域间的联系和交流。
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不仅可以缩短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还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这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才和企业前来发展。
同时,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也会导致人员和资源的更加均衡分布,进一步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其次,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提升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方面,优质的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经营环境,提高其效率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良好的基础设施也能够提升区域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
例如,在国内外投资者选择投资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有完善基础设施的地区,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投资会更有保障,而且也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企业和供应链接轨。
因此,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是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更是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基础设施投资还会带来就业机会和人口流动。
当一个地区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会吸引大量的人力资源进入该地区,尤其是在施工期间。
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还能够带动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前来定居,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
这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然而,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过度集中基础设施投资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一些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而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则可能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这会导致区域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引言交通基础设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要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交通对扩展市场的重要作用,其后罗丹的“大推进理论”、罗斯托的“起飞”理论都将交通基础设施视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交通基础设施是地区之间经济要素流动的前提条件,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也被当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可以提高全社会的产出。
我国也十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我国2008年投资4万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投资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投资交通基础设施;2018年我国交通部发布《交通运输服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这都表现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极大提高,其中铁路里程在1978年为5.17万公里,2017年为12.7万公里,增我国30个省(市)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易其国马灿丁锐【摘要】以地理学第一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与人口流动理论,利用30个省(市)空间关联、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数据,构建三种权重矩阵,对比分析公路铁路在不同矩阵下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对比分析东中西部地区。
结果发现,铁路的溢出效应在不同矩阵下都大于公路,在三大地区比较时发现东部公路的溢出效应最强,而中部铁路的溢出效应最强。
本研究拓展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研究方法,对我国区域交通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林木生物质热转化技术评估与潜在环境影响研究”(黔教合KY 字(2015)365);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贵州农业生物质能发展研究”(2016ZC041)。
【作者简介】易其国,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生态经济;马灿,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丁锐(通讯作者),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交通网络、城乡规划。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促进区域各个行业的发展,提高产出和就业水平。
而这种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交通行业,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行业、其他经济体进行传导,从而产生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物流成本,还能促进工商业活动的繁荣。
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缩短城市间的时间距离,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流。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动,提高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这些直接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而直接的。
3.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除了直接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产生间接的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促进区域间的联系和互动,进一步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联通可以促进劳动力、商品和资本的流动,进而促进地区间的分工和合作。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可以改善地区的空间组织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通过交通网络的完善,资源可以更加均衡地被利用,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浪费,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化还可能对区域内不同行业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会提高农村地区的连通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可以实现城市间和城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一、引言1978-2008年的3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超过9%,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的速度,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
对“中国奇迹”有很多解释,与未能实现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超前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中国实现奇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尤其从1998年以后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有效地扩大了国内需求,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那么,交通基础设施到底对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什么影响?这显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早期,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注重从定量方面来研究。
定量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区域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生产效应,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交通基础设作为一种单独的资本形式,估计其产出弹性(Aschauer,1989;Munnell,1990;Garcia-Mila,Meguire Porter,1992;张学良,2007);另一种方法是将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相联系,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Romer,1986;刘秉镰等,2010)。
二是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一些学者在传统生产函数中加入邻近区域的基础设施,结果发现有可能存在正溢出效应(Yilmaz,2002),也有可能存在负溢出效应(Boarnet,1998)。
综观国内已有文献,在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较少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到模型中进行分析,本文试图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到模型中进行分析。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是非生产性设施,是为直接生产创造条件,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时间滞后效应,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的时间滞后效应也纳入进来分析。
“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新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重要经济走廊,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维要素的角度出发,研究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本文将对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包括交通网络布局、关键节点建设以及物流效率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本文将揭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运用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量化分析。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以及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以揭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优化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提升物流效率,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均衡发展。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文献综述随着“新丝绸之路”倡议的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关键纽带,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区域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众多学者针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文献积累。
在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也会带来就业机会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等()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出区域差异。
64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文献综述霍旭领( 青海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文章主要总结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关文献综述,发现尽管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结论还是倾向于认同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TFP;交通基础设施;溢出效应一、国外研究综述亚当・斯密(Adam Smith)[1]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一国商业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拥有良好的交通设施,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使运输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还能扩张市场。
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2]认为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能够加快产品的生产进程、缩短产品的销售距离,扩大供求市场。
萨伊(Jean Baptiste Say)认为财政资金应用于修建铁路、桥梁、运河等公共工程。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 y )[3]认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升级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量,同时还节省了多余的劳动力。
1940年代,罗森斯坦・罗丹(Paul Rosenstein-Rod a n)[4]提出著名的“平衡增长”战略,他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决定性作用的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贡献是长期、间接辅助性的。
1958年艾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 m an)[5]在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非平衡增长战略,由于如基础设施这样的社会间接资本不能直接刺激投资,因此应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优先发展有利于直接生产的部门。
姆里纳尔・乔德赫里提出交替优先增长战略,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应优先发展如基础设施等具有规模经济的非生产性社会分摊资本,在此基础之上,储蓄将以极快的速度形成产出增长率较高的生产性资本。
随后,如基础设施等非生产性资本的负担能力将逐步消耗殆尽,需要再次形成社会分摊资本,如此不断循环。
交通设施对经济进展的溢出效应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的可达性和资源的流动性,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公共投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九铁路是上世纪末我国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主导修建的一条南北向铁路长大干线,穿越中部地区的豫、皖、鄂、赣4省,所经中部区域几乎全是欠发达甚至贫困的革命老区、各省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边缘山区,其中所经大别山更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扶贫开发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沿线的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工商业为主的三次产业发展以及经济中心或大城市。
本文以京九铁路为例,比较京九铁路建设运营前后沿线中部地区的交通、产业以及城市发展状况,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并给予分析说明。
一、溢出效应分析:以京九铁路为例1.交通运输的溢出效应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京九铁路的首要影响就是对沿线地区交通运输的影响。
对于沿线中部地区来说,一方面,京九铁路运营结束了吉安、赣州、麻城等县市不通铁路的历史,是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补充和完善。
1995年麻城市120万人,仅有一条四级公路与外界相连,京九铁路的运营为麻城与外界的联系提供了重要通道。
从1996年9月通车到1996年年底,京九铁路为吉安输送客运量达到27万人,赣州6万人,麻城1万人。
另一方面,京九铁路缩短了部分城市间的运输距离,减少了迂回运输,提升了区域空间可达性。
京九铁路运营以前,北京至商丘需经京沪、陇海绕道,北京至阜阳需经京沪、符夹青阜线绕道,北京至南昌需经京广、武九绕道。
京九铁路运营以后,北京至商丘、至阜阳、至南昌均能直达,运距缩短225KM、194KM和145KM,分别缩短了25.0%、18.7%和9.2%,相应的运输时间也大为缩短,行程更为便捷,区域空间可达性大为提升,如表1所示。
但是沿线中部地区区域内的交通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数量少,交通基础设施密度无论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与所在各省的全省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新疆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新疆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日益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为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新疆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以期更好地了解其对地区发展带来的影响。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而显著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加速了物质要素的流动,提高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新疆地区作为西部地区的门户,交通的便利性对外贸易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新疆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外向型经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新疆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这些资源能够迅速、高效地运送到其他地区,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也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外来资本和企业进驻新疆地区,推动了新疆地区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从社会方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为新疆地区的社会交往和民众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善。
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缩短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提高了社会交往的便利度。
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跨越省市之间进行商务活动、交流交往,有利于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促进了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另一方面,交通的便利性对民众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比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农产品能够更快捷、高效地运输到市场,农民收益得到提高;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方便了居民的日常出行、旅游度假等方方面面。
最后,从环境方面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对新疆地区的环境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
交通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的研究作者:江三良尹志勤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21年第06期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桥梁、隧道,一个个机场、码头……它们见证着神州大地上的历史变迁,诠释着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
这些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网,正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版图上的动脉血管,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出行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关键支撑,交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阶段特点和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全国人民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全体交通人为之奋斗的新使命。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正式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为贯彻党中央重要决策,关注国计民生热点,本刊推出“交通强国建设”专题,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江三良教授团队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溢出效应”,山东交通大学交通法学院丁芝华教授聚焦“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规制的模式”,现刊出有关成果。
摘要:基于2008—2017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EM模型考察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与产业三重集聚的关系,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三重产业集聚现象,而且跨区域的正向溢出效应明显;当前阶段,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改善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尤为重要,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抓紧布局,东部地区可能正在上演着“拥堵效应”招致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扩散苗头。
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完善地区间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实行地区错位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三重产业集聚;空间误差模型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作用及政策选择研究”(19BJL051)。
[中图分类号] F502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1)006-0033-010[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ki.css.2021.006.003交通基础设施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以“互联互通”为目标,以空间溢出为形式,不仅强化了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也降低了地区经济往来的运输成本,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齿轮”。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作用研究雷军伟(驻马店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南 驻马店 463000)摘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区域协调发展。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可以进一步优化地区产业布局,缩小区域贸易差距,加快区域经济要素流通,因此,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大量研究可知,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作用。
本文在全面了解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1 空间溢出效应的概述空间溢出效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特征上的变化所引起相邻地区被解释变量的变动,通过空间交互作用,这种间接影响可进行传递,且随着空间单元距离的增加,其影响将逐渐减小。
在本文当中,主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是指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在某一地区发生变化化,不单单会对该地区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同样会基于溢出作用,影响到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
目前来讲,主要分为间接性溢出和直接性溢出。
间接性溢出: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先作用于本地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再溢出作用于相邻地区经济增长,其主要作用:降低出行成本、提高企业运输效率、增强整体区域畅通度、吸引优质要素流入、形成区位优势。
直接性溢出: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直接影响相邻地区经济增长,其主要作用:打破各区域之间分割孤立状态,实现不同区域有效运输方式对接和经济活动联系,提高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提高整个运输体系的运作效率。
2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作用2.1 宏观层面的作用空间依赖性和网络性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主要特征,通过其特征,可使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更加密切,有助于推进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通,加快区域经济要素集聚和扩散,进而满足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下,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献综述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献综述前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极其关键的,有了发达的交通,人员往来,货物以及信息的传递就更加快速和方便了,这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分析、交通经济带理论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多忽略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
那么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多少,是正的还是负的?溢出效益是怎样计算的?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希望对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以便今后的资料查询和深入研究。
主题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溢出效应的定义及其内容空间溢出研究是一个有关区域联系的话题。
现实的情况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把世界每个区域都卷入其中,区域间的互动关系倍受重视。
因为区域的竞争与合作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每个区域都在根据自己与其他区域的关系来调整区域政策,从而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区域利益。
区域溢出是区域利益不能完全内部化的结果,它给外区域所带来的影响,最终也会影响到区域自身的发展。
赫尔希曼(Hirschman A.O,1958)认为空间进入经济关系的俩个渠道:一是运输成本,另一个就是对邻近区域的影响。
无论是运输成本还是对邻近区域的影响都与距离有关。
溢出具有扩散的特性,距离在溢出扩散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有关研究的证明(Keller,2000,Maurseth2001)。
在传统贸易理论中,随距离产生的运输成本影响商品价格,空间距离的存在将世界置于一种地理主导和技术决定比较优势的转换边缘。
当交易成本大于贸易带来的利益时,贸易将不会发生。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网络属性,它们将各个区域的经济活动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区域内部使要素流动,加速分工合作的发展以及促进集聚现象的产生;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还会促进区域间要素的流动,从而对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摘要:本文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渠道,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结合空间维度的固定效应模型框架,来估计我国省级公路设施建设对企业库存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一个准自然实验对这一效应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及其因果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
结果表明,我国省级公路设施对企业库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弹性估计平均为-0.087,约是本省公路设施影响的1.5倍。
另外,我们还发现,样本期间外省公路设施对国企及内地企业库存均没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分时间段来看,我国公路设施在样本后期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显著。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制造业企业库存一、引言交通设施作为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被认为对社会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公路设施更是经历了飞跃式的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也创造了GDP 的快速增长奇迹。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交通基础设施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大部分往往只局限于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的影响(Munnell ,1990;Finn ,1993;Demurger ,2001;范九利、白暴力,2004;郭庆旺、贾俊雪,2006;张学良,2007;刘生龙、胡鞍钢,2010a )。
然而,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跨区域网络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一个地区的交通设施不仅会作用于本地的经济活动,也会通过交通网络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跨地区影响,即产生空间溢出效应(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
如果忽略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我们将难以对其经济回报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度量。
国外一些学者较早开始了对这一空间溢出效应的关注,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
Mun⁃nell (1992)提出,由于交通设施能导致生产力的外溢,从而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后续的一些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Berechman et al.,2006;Cantos et al.,2005;Del Bo &Florio ,2012)。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献综述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极其关键的,有了发达的交通,人员往来,货物以及信息的传递就更加快速和方便了,这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分析、交通经济带理论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多忽略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
那么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多少,是正的还是负的?溢出效益是怎样计算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希望对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以便今后的资料查询和深入研究。
主题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溢出效应的定义及其内容
空间溢出研究是一个有关区域联系的话题。
现实的情况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把世界每个区域都卷入其中,区域间的互动关系倍受重视。
因为区域的竞争与合作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每个区域都在根据自己与其他区域的关系来调整区域政策,从而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区域利益。
区域溢出是区域利益不能完全内部化的结果,它给外区域所带来的影响,最终也会影响到区域自身的发展。
赫尔希曼(Hirschman A.O,1958)认为空间进入经济关系的俩个渠道:一是运输成本,另一个就是对邻近区域的影响。
无论是运输成本还是对邻近区域的影响都与距离有关。
溢出具有扩散的特性,距离在溢出扩散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有关研究的证明(Keller,2000,Maurseth2001)。
在传统贸易理论中,随距离产生的运输成本影响商品价格,空间距离的存在将世界置于一种地理主导和技术决定比较优势的转换边缘。
当交易成本大于贸易带来的利益时,贸易将不会发生。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网络属性,它们将各个区域的经济活动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区域内部使要素流动,加速分工合作的发展以及促进集聚现象的产生;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还会促进区域间要素的流动,从而对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可以借鉴GDP溢出的概念,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的概念界定为:由于本国或本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动而引起的外国或其他地区经济变量变动的程度。
穆内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具有网络属性,它们将各个区域的经济活动连成一个整体,通过扩散效应,使经济增长较快区域带动增长较慢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表现为正溢出作用;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又会产生负的溢出作用,通过聚集效应,使生产要素更方便地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以其他区域的经济衰退为代价。
赫兹以肯•道格拉斯,凯利建和罗宾逊和马龙
等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将其他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纳入模型中,得出了外地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有负溢出效应的结论,同时本地交通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也介于时间序列数据与传统面板数据得出的弹性值之间。
科恩和波尔基于1982-1996年美国各州制造业数据,通过对成本函数模型改进,即模型增加空间溢出指数并在随机结构中允许空间自相关,发现美国州内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扩大制造业降低成本评估的范围还提高了其生产效应;此外,周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可以间接降低洲际间成本。
总结
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传统上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采用(CBA)方法,这种方法有许多缺陷。
它仅考虑跟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紧密联系的区域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而不考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紧密相连的区域,这就会造成低估溢出效应。
鉴于以上不足,本研究决定在方法上,除采用经典的数理统计方法外,还引进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以及可进入方法来测量空间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Hirschman A.O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Yale studies in economics.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