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201911)
- 格式:ppt
- 大小:234.50 KB
- 文档页数:29
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专项训练教学课题高考作文审题教学目标掌握审题的技巧教学重点把握审题的角度与难点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一、审题的十种方法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2019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师版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点型材料作文)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
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
”鹞子回答说:“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夜莺临死前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把握整体寓意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
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很容易跑题。
②找关键句:(TIPS:记叙类找议论抒情,议论类找观点)1)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鹞子2)思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不能放手目前拥有的,因为它是我生存的根本。
所以我要立足当下去吃掉你!3)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夜莺思考:这句话中的“那”指的是什么?夜莺认为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这对你有什么启示?那:如果你吃渺小的我。
不追求大的食物。
“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
”想要抓住更大的事物,需要力量的优势和气魄和胆识。
这是成为雄鹰的条件。
③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物到人由此得出立意:鹞子的角度:立足当下,抓住现实,现实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夜莺的角度:要目光远大,突破自我。
④捕捉材料中命题者的褒贬倾向⑤注意思辨性综合辨证的角度: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大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叙事类材料作文,参考第2期C2版由果溯因法)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
佳句推荐: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
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东西时就像吃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电影《绿皮书》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近些年,以李咏、马东、刘建宏、柴静、张泉灵、张羽为代表的诸多央视名嘴纷纷辞职,转战新媒体,他们在央视大门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②主持过《东方时空》《感动中国》等节目的白岩松,1993年开始进入央视,时至今日依然在坚守岗位。
他说:“守土有责,在央视可能会比去互联网更好。
”他还在自己的新书《白说》中直言要“做好你一个新闻人该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健康生活: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审题限制性:1.材料含义限制。
这是一道由两则时事性质的材料组成的思辨类作文,第一则材料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央视名嘴离开原岗位转战新领域,而看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是选择和开拓的问题。
第二则材料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媒体人的坚守问题。
面对这种二元对立、看似矛盾的话题,考生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可仅择其一而不顾其二。
2.价值判断限制。
两则材料中都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
第一则材料“他们在央视大门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命题人不但没否定这种行为,而且用“更广阔的”来修饰“天地”,显然是肯定、赞同的。
第二则材料中对白岩松“依然在坚守”的评价,命题人同样流露出认可这种行为和操守的态度。
所以考生在思考这类问题时不能简单否定一方而支持另一方,因两种选择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见仁见智的。
考生要写出自己的思考、权衡和选择,可以有侧重,但任何单方面的论述都是偏题的。
3.构思限制。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材料中有两个关键点:央视一部分人选择离开,是看到施展才华更广阔的领域,不给人生设限;而白岩松却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一个新闻人该做的事情”,是一以贯之的持之以恒态度。
2019年山东高考材料作文真题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20xx年山东高考材料作文真题:
从窗户看出去不同人看不同风景”,话题为一段材料,大意为”从窗户看出去不同人看不同风景,有的看到静,有人吵,有人俗有人雅。
有的人说是好的景色,有的说是坏的”,要求自主命题。
总结:以上是橙子为你整理的的全国各地高考材料作文真题,更多高考中考资讯尽在!
1 /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2019年高考模拟快速作文题审题参考立意及范文点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2018年国庆节期间,河南洛阳的两则旅游新闻引发热议。
栾川县老君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到此修炼)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和5A级景区,国庆长假期间因推出自助“一元午餐”被赞为“良心景区”,收入不降反升。
很多游客说:这里自然风景优美,也有一定的道家文化内涵;景区还推出“一元午餐”,贴心为我们服务,很会营销。
伊川县“二程”(程颢、程颐: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华夏理学奠基人)文化园是我国最大的理学及儒学文化园林和4A级景区,国庆长假期间门票仅收1元,但游客稀少。
一些游客说:这里的人文景观多是旅游休闲、拓展训练的场地建筑,缺少真的历史文化,而且对“二程”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对他们在我国理学、儒学及哲学等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并不了解。
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这是一道时事热点加多则材料比较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写作时应“根据材料”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不要游离于材料之外。
2.内容限制。
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两则材料为对立型材料,综合比较不难发现,把握好历史文化内涵与宣传营销方式,才能获得游客的青睐,促进景区的发展。
所以,考生写作时要围绕“真的历史文化”与宣传营销的关系展开,若笼统谈传统文化或营销手段或自然美,则为偏离题意。
3.材料强调伊川县“二程”文化园游客稀少的原因是“缺少真的历史文化,而且对‘二程’宣传不到位”,这里一方面谈文化设施,一方面谈文化宣传,所以考生在写作中应侧重文化而非营销手段,在谈宣传营销时必须注意材料的文化指向。
4.文体限制。
“对此,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文体指向应为议论文。
开放性1.考生可以自选角度。
2019年夏季高考全国Ⅰ卷优秀作文讲评练习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认真朗读前五篇文章,找出文章的亮点,听完讲评之后,再来品读赏析第六篇优秀作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同学们学习之后,都能有一点收获!以自身实践,领略劳动之美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演讲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今天你劳动了吗?”古语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自古以来,以劳动为美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正是此种“尚力”之精神,使得中华大地上始终是物产丰盈的盛世景象。
因此,我想说,从自身做起,在实践中领略劳动之美,乃是我们应铭记于心的道理。
劳动是陶冶身心的重要途径。
“夙兴夜寐,扫扫庭院。
”忆往昔,白居易在田间看到人们辛勤劳动,即使是“背灼炎天光”,人们却“力尽不知热”。
付出艰辛的劳动,才得维持生计,白居易从中悟到劳动的崇高,也从中获得了身心的净化,那朴实无华的诗歌流芳百世,便是最好的见证。
劳动是个人梦想的实现之路。
看今朝,袁隆平扎根田间,自身栽种培育杂交水稻,终获“水稻之父”美誉;杨善洲退休后回到林间,种下漫山绿茵,绿了荒山,终成“改革先锋”;只有先付出劳动,才能换来追寻梦想的桃李。
但不愿劳动,只愿索取之人,所谓的梦想只能是镜花水月。
日有阴晴,月有圆缺。
即使劳动之重早已人人皆知,可始终会有很多人难以做到。
各位同学,想必你们也会有诸如此类的想法:“学习太忙,劳动太占时间”,“劳动这么苦,干嘛非得自己干?”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物尽其有,物欲的追求甚至消磨了我们劳动的斗志,劳动的确会遭受苦与累,但若没有扎根时的苦,怎么会有花开的喜悦?一个人长期不思考,思维能力会下降,相同的道理,一个人长期不劳动,实践能力也会退化。
所以,从自身做起,领略劳动之美,我们应铭记于心。
习总书记曾讲到:“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劳动?在新时期,劳动已不再是“汗滴禾下土”的田间劳作,而是在自己涉足的领域坚持付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好应该做的事,勤以补拙,便是劳动的现实意义。
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试题分析作者:沈有林来源:《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第11期【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自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议论文,贵在针对现实,有的放矢,写作目的要非常明确,肯定、颂扬、倡导什么,否定、批判、纠正什么,或者要解决其他什么问题,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宜为写议论文而写议论文,为论证观点而论证观点,否则,写出的议论文就成了摆设,没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
上面作文题中的材料,第一段分为两个层次,首先阐述劳动的价值、意义、优秀传统,然后用“可是”一词转折,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从意思的侧重点来看,表示转折关系的句群,强调的是转折词后面的意思。
也就是说,命题者就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来命制这个作文题的,意在教育引导学生消除这些不良现象,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从我做起,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因此,考生在寫这篇演讲稿的时候,议论的主体部分不能只谈劳动的价值、意义、优秀传统,更要重点反驳一些学生的几种不良现象,阐述为什么在学习忙、有人工智能替代、有钱雇人做的情况下还要热爱劳动。
2019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
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草药。
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
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
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
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
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
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
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
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 内容限制。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必须以材料为基点。
“以上材料”指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都在谈文化的传承问题。
第一则材料让考生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第二则材料谈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考生需要思考该怎样让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兰州拉面”传承下去。
第一则材料是站在理论层面说的,第二则材料相当于第一则材料的具体化、现实化。
2019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立意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是题目对立意的限制,考生不得脱离这个大方向。
考生行文时不但要体现对传统劳动思想、劳动文化的肯定,还要体现对不尊重劳动现象的批评。
3.价值取向限制。
对于劳动的意义,材料中连用两则名言给予肯定,并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可是”后的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的否定,考生的价值取向不得与此相悖。
4.写作对象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演讲,即写作时要有平等交流意识。
演讲对象为“复兴中学”的在校学生,演讲内容可升华出“劳动”对民族、国家复兴的意义。
5.体式限制。
2019 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审题指导及范文: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Llt3210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60 分)“英雄” 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审题立意范文01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英雄“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 ”这是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海报宣传语。
不得不说,创作团队很清楚这个时代人们需要什么。
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或激励自己; 或以其为奋斗目标; 或视其为崇拜偶像。
就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英雄。
也许是受好莱坞大片影响,许多青少年心目中最常想到的,是那些在荧幕上披荆斩棘、挑战极限、拯救世界的钢铁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们。
这些英雄不但具有超人的本领,能够在危急中力挽狂澜,更是自信、成功、力量与魅力的化身。
他们如此优秀,怎不令人向往和崇拜?然而,超级英雄毕竟是虚幻的想象,现实中英雄们的境遇要困难和残酷得多。
他们没有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的超能力,有的只是血肉之躯,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英雄,或因英才盖世、功勋卓著,或因气节坚贞、无私无畏,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多是他们注定的结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残酷,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意味着肉体毁灭而灵魂不朽。
中华民族,历来是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从古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降的文天祥、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再到近代抗日战争中誓死报国的张自忠、吃棉絮枯草战斗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被捕后遭受种种酷刑却始终没有一丝屈服的赵一曼,英雄们用肉体的殒灭见证生命的意义,捍卫民族的尊严,用行动诠释了英雄的内核不仅是英勇牺牲,更是无私奉献。
作文审题练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对于学生来说,传承传统文化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自觉意识。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切身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因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提示(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兴趣,才能激发子女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和热情。
(2)学校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只有将传统文化融汇到教材体系中,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
(3)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接受、热爱,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中学生课外文化娱乐生活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诗词大会、网红、手机、纸质书、新闻周刊、热播剧、动漫、游戏、创客等。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了解的中学生生活,并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提示写作此题,立意必须按照试题的任务指令进行,即“呈现你了解的中学生生活”和“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否则,可能会不合题意。
根据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点,可以按以下几种思路作文:(1)诗词大会+新闻周刊:继承传统文化,关注现实发展。
2019高考名校模拟作文及范文,附审题立意!题目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突然就不想睁眼了,觉得一切都随意了,我也就这样了。
——“佛系青年”语录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评分说明本题总分:60分,参照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意见评分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准确入等。
(2)缺标题扣2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标点符号酌情扣分,扣满3分为止;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
(3)是否符合题意,阅卷现场确定样卷进行讨论,阅卷过程中判为“偏离题意”的试卷请与阅卷组长沟通。
(4)文章在200字左右而又未完篇者,总分不超过10分,发展等级不再评分。
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题目解析】这个作文题目是多则材料作文,与2018年全国卷作文相似。
这类作文的开放度较大,梳理三句话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立意,这有利于学生写作的发挥。
本次作文所选三句话句,与人生态度相关,前两句为古人所言,后一句为当下的流行生活方式,这贴近生活,也可引导学生借古思今,探讨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潜移默化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
【立意提示】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先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梳理句子间的关系,最后确定立意。
在这三句话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句讲的是“君子必须要宽宏坚毅。
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这句话要求君子应抱负远大,意志坚强,重点是“弘毅”,“任重而道远”是“弘毅”的原因。
“位卑未敢忘忧国”表达了陆游强烈的爱国责任感:职位、地位虽然卑微,但也不敢忘记忧念国事。
这一则材料可以当成是对前一材料的具体阐述:心系国家,忧念国事,是重要的责任,哪怕地位再低,也要如此。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答案(一)(附范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禅师说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何须我度?”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禅师说道:“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
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中的“信徒”弱点在于对他人的过度依赖,而“禅师”给他的最大点悟在于“请自找伞”——自立,自强,自救。
孩子永远靠喂,是长不大的;输血只能维持一时,关键自身还要有造血功能;地震中的求生者,既需要外界的救援者,也需要通过自救(体力的和心理的)来熬过漫长的等待时间;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只会“引进”,命运就永远操纵在别人手里,它必须有自身的原创力,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只有付出一步一步攀登险峰的实践,才能领略那无限的风光。
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
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根据上面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文题解析】:本题材料属于比喻材料。
材料一共有三句话,最主要的命意在后面两句。
后两句,从关键词来看,“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鞋里的沙子”,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或前进路途中存在的困难”;“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比喻“改正缺点和克服困难”。
悟出比喻义,就找到了理解材料的突破口。
“而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从关联词的角度看,此句中的“不是……而是……”重在强调后者;从句意看“鞋里的一粒沙”是“使人疲倦”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在费尽心机地设定高峰,计划路线的同时,不弯腰倒掉鞋里的沙砾呢?”此句用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一定要倒掉鞋里的沙砾。
2019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题练(近期全国各地调研模拟考题)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一、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
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
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立意简析1、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基本内容材料由三个部分组成:(1)“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交际情景与话题的引出。
面对社会热点——共享时代,独创的价值,新时代的青年与同龄人交流“共享与独创”。
这也是交际的角度。
(2)“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
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提升交际的话题(内容)的层次。
由个人独创到国家独创,青年人更应明确国家拥有独创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如潮的“共享”,该如何为国家的强盛而成为独创者。
2、审题,即挖掘材料的含意,探究立意点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找出内在的逻辑关系——材料各部分之间关系(1)“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