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酒令文化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97.60 KB
- 文档页数:10
《红楼梦》与酒文化《红楼梦》之酒香《红楼梦》写到秦可卿房中悬挂的那幅海棠春睡图时,曾特别提到了旁边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这幅以酒为内容的对联能登上秦可卿这个贵族夫人的闺房绣壁,正说明饮酒已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高雅文化。
在品读红楼的过程中,我们不难闻到阵阵清冽的酒香。
合欢酒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
丫鬟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
”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
”宝玉忙道:“有烧酒。
”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
黛玉也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
《红楼梦》第38回写林黛玉吃螃蟹后觉得心口微微疼痛,便命丫环将合欢花浸泡的酒烫一壶端上来。
合欢酒是把合欢树上开的小白花浸泡于烧酒中而制成的一种药酒,具有祛除寒气、安神解郁之功效。
林妹妹多愁善感,身体虚弱,自幼有不足之症,吃了性寒的螃蟹,喝几口用合欢花浸泡的烧酒,显然是对症下药,恰到好处。
屠苏酒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红楼梦》第53回写到了贾府在除夕夜大摆宴席,屠苏酒便在喜庆的大年夜登场了。
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要合家饮用屠苏酒。
《四民月令》记载:“元日饮屠苏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起”。
这是因为“少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
史书上记载:屠苏是羽帐名,丰贵之家,正月眷属会羽帐之中,饮此酒以辟瘟疫邪气。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也曾对此酒推崇备至,其《本草纲目》也详细记载了此酒的制法,指出这种酒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预防瘟疫之功效。
绍兴黄酒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芳官、碧痕、春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他们告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早已交给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
红楼梦中的酒令文化
《红楼梦》中的酒令文化:
一、酒令的概念
酒令,又叫"酗酒",是古代汉文化里的一种礼节,即宴会双方相礼,多以饮酒为仪式。
其主要内容是以饮酒令作序,以禁止饮酒者的禁口令
而结束。
二、酒令的历史
关于酒令的传说,是从春秋时期出现的。
在这之前,古代中国民间流
传着有围酒礼节,即用酒杯围成一圈,以此庆贺。
三、《红楼梦》中的酒令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礼仪中对对
酒令文化最形象最深刻的描述之一,其中描绘了很多不同酒令之间的
故事。
四、金陵十二钗中的酒令
《红楼梦》描写的金陵十二钗中的酒令,可以说是最为常人所熟悉的。
在一次酒会的环境下,黛玉和贾兰通过一系列的酒令,真正表现出了
她们对爱情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对饮酒令文化的仪式、表达。
五、古代贵族的酒令
在《红楼梦》中,贾家的大贵族贾玖和贾母,也是经常举行酒令仪式。
饮酒令不仅仅是一般大众所认可的,贵族们也十分重视,他们会把酒
令当作赞美和表扬的仪式,也看作是一种文化交流方式。
六、结语
《红楼梦》把古代的酒令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可以展现出古人
对酒文化的热爱,也是我们今天深刻理解古典饮酒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红楼梦中行酒令的规则行酒令,这可是《红楼梦》中一项让人捧腹的娱乐活动!这玩意儿一出现,就能把气氛瞬间点燃,大家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其实,行酒令也没什么特别复杂的规则,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喝酒来进行猜谜或者诗词接龙。
要是你在大观园里,看见宝玉、黛玉他们举杯畅饮,那绝对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1. 行酒令的基本玩法1.1 诗词接龙行酒令的核心就是诗词接龙,大家轮流吟诵出句子,接得上就继续,不接上就得喝酒。
哎,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得动脑筋呀!要是你的记忆力差,那可就得多喝几杯了。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越是喝得开心,越是能激发灵感,脑子里的诗句像涌泉一样涌出,令人拍案叫绝。
1.2 猜谜游戏除了诗词,行酒令还可以玩猜谜。
这时候,大家就得脑筋急转弯了,出一些有趣的谜语,其他人来猜。
你想啊,一个个都坐在那儿,紧张兮兮的,结果一猜出答案,大家都乐得前仰后合,真是笑点不断。
就像宝玉那句“只要有你,就不怕艰难”,真是一语中的,尽显友情的温暖。
2. 行酒令的社交意义2.1 加深感情行酒令不仅是个游戏,还是个加深感情的好机会。
你想,平时大家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好好聚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放松心情,拉近了距离。
就像《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宝钗等人的互动,通过行酒令,感情得以升温,真是情深意切,令人感动。
2.2 展示才华再说了,行酒令也是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有的人诗词才华横溢,一吟一唱,就能赢得大家的掌声;有的人则是谜语高手,脑筋灵活,出个谜语就能让全场沸腾。
这样的场合,大家都想表现得更好,毕竟“人逢喜事精神爽”,在酒杯的映衬下,个个都能化身文人墨客,展现风采。
3. 结尾小总结行酒令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趣味和互动,既能让人放松心情,又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它在《红楼梦》中,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让我们看到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采。
就像那句“酒不醉人人自醉”,在欢声笑语中,友情、才华和欢乐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忘怀。
红楼文化之酒令题记:《红楼梦》作者是一位性情中人,饮酒豪放,其对中国酒令同样精通,在本书中有多处对酒令提及。
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在二十八回宝玉与冯紫英、薛蟠、蒋玉函等人饮酒时所设的令便是一雅令了: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
说完了,饮门杯。
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此便是行令方式,也就是游戏规则了。
当然薛蟠是不满的,因为他文化水平面低,但在云儿及众人要求下还是玩了,不过这回却引出了“薛蟠体”,也算是作者给从读者丢下的一个包袱吧。
此为宝玉所作: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雨打梨花深闭门。
宝玉唱的《红豆曲》不能作为普通的相思小曲理解,实际上他是在唱他的情人林黛玉。
试把《红豆曲》中的字句同黛玉的《葬花词》、《题帕诗》等对照起来读,把《红豆曲》的内容同黛玉平日的行状对照起来看,就可知道句句是在唱黛玉。
即便在外面饮酒狂欢时,他也忘不掉意中人。
此为冯紫英所作: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
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
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鸡声茅店月。
当然他的这个酒令自然有点喝花酒的味道了。
此为小云所作,这里可以看出其借景生情并应景式的应对薛蟠调戏,可谓尽在不言中: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
第30辑:酒令三首酒令三首(第六十三回)【说明】这是在大观园红香圃内为宝玉等四人摆寿酒时席上行的令。
办法是:“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
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时宪书,即旧时之历书。
其一(林黛玉)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注释]落霞与孤鹜齐飞──鹜:野鸭。
语出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文:“虹消雨霁,彩彻云衢。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此句暗指第一张(左边一张)牌为“长三牌”,即牌的上下方各由三个绿点斜排为一行,形似雁行,故应令者以“落霞与孤鹜齐飞”应令,且符合酒面要“一句古文”的要求。
风急江天过雁哀──此句是化用宋·陆游《寒夕》“风急江天无过雁”诗句。
全诗是:“夜扣铜壶彻旦吟,了无人会此时心。
灯残焰作孤萤小,火冷灰如积雪深。
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碪。
此身毕竟归何许?但忆藏舟黄苇林。
”此句暗指第二张(右边一张)牌也是“长三牌”,即牌的上下方各由三个绿点斜排为一行,形似雁行,故应令者以“风急江天过雁哀”应令,且符合酒面要“一句旧诗”的要求。
却是一只折脚雁──此句是林黛玉自撰。
其中的“折脚雁”为一副骨牌名,是指由“长三”(三三)、“幺二”(一二)、“长三”(三三)三张牌组成。
此句符合酒面要“一句骨牌名”的要求。
叫得人九回肠──此句也是林黛玉自撰。
其中的“九回肠”为曲牌名,符合酒面要“一句曲牌名”的要求。
这是鸿雁来宾──此句中的“鸿雁来宾”出自《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滨),爵(雀)入大水为蛤,鞠(菊)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
”《时宪书》引用了“鸿雁来宾”,以标志秋季,符合酒面“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的要求。
“榛子”二句──榛子:榛树的果实,其瓤可榨油,也可食用。
《红楼梦》里的酒令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酒令起源儒家“礼”,为喝酒时助兴娱乐的方式,大约从唐代开始在社会上盛行,后经宋、元、明、清几代,得以发展。
一、传花用花一朵,也可用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
令官蒙上眼、将花传给旁座一人,依次顺递,迅速传给旁座。
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
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
也有用鼓声伴奏的。
称“击鼓传花令”。
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座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二、拍七进行时要求速度快,使行令者忙中有错受罚,从令官报数,1234顺报,至明7(7、17……)和暗7(7的倍数14、21……)时,应报者拍桌而不出声。
失口出声报数的罚酒。
下一轮即从罚酒人从头报起。
三、猜谜行令时通常可以和传花、拍七结合进行。
如由罚酒人出谜面,由下一轮传花、拍七的输家猜谜底。
猜不中者罚酒,如猜中则出谜人罚酒,猜中者并有下一轮出谜权。
猜谜还可以限定范围、加限于席上所有物或室内所有物之类,由令官行令前宣布。
四、说笑话可由令官开始或上一轮行令受罚者开始、依次轮流说一个。
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数人发笑,说笑话者算是成功,全席各饮一杯;倘若无人被逗笑,说笑话者认罚;如仅有一人或少数人笑,则罚笑者饮酒。
五、汤匙令着一汤匙于空盘中心,用手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六、酒牌令以牌的形式,上刻所行酒令的内容。
如咸丰年间产生的《列仙勒挝人》,上划四十八位仙人的名字面存留。
根据每位仙人的不同身份、经历、特点,现定铁面的法则。
使用时,只荐任过抽取其中的一张牌,援服牌面上的次政法则施行。
如“老子”脉,上写“寿者欢”,即在席年龄大的人饮;如“黄石公四”脉,上写“有著述营一杯”,即在场有著作的人喝一杯酒,等等。
七、筹令竹制筹令,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
用时不必费脑筋而又颇有趣味,因此文人聚饮和闺房集宴多用之。
他们在酒筹上铭刻经书或诗、词、曲成句,并由此引申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
红楼梦里的酒文化红楼梦里的酒文化《红楼梦》,历来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小说。
它的作者曹雪芹以如椽的巨笔,用酣畅淋漓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中兴逐渐走向没落的全部过程,从而塑缩了一部二千年封建社会的盛衰史,在这幅历史的长卷中,作者接触到这个封建贵族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关喝酒、宴饮、酒仪、酒德、酒的知识和醉态描写等等,都写得十分精彩。
经统计,在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
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邀贾雨村书房饮酒起,到117回邢大舅王仁贾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
《红楼梦》第5回和第11回,曹雪芹特意引出秦可卿房中那幅“海棠春睡图”两边秦太虚写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对于作者两次引用这幅对联,是否有“深意存焉”?在此不敢断言,但似乎可以看成是曹雪芹的点睛之笔,生活中不可能没有酒,饮洒是这个封建贵族之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以酒为内涵的对联能登上一个贵族夫人的闺房绣壁,正说明了饮酒已属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高雅文化。
事实上,酒也与全部小说相始终,使我们在阅读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时,闻到一阵阵浓郁的酒的芳香,令人欲醉!《红楼梦》中,提到关于饮酒的各种名目有二、二十种,如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
真是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由于曹雪芹的少年时代是在江宁即今南京及苏州等地度过的,因此小说所描写的许多习俗、场景,都具有典型的我国江南风味,即以饮酒为例,也象一幅风俗画一样,描述尽了18****发生在一个没落封建贵族家庭里种种礼仪、俗、欢乐和辛酸……。
《红楼梦》中写酒,写得最多的要数黄酒,如第38回、41回、63回、75回中,都明确地提到众人喝的是黄酒。
可以说,在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黄酒是其主要饮料酒。
如第26回中写道:“薛潘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碗。
”书中还在另外场合写到“酒缸已罄”,“一坛子酒就吃光了”。
《红楼梦》与酒令文化酒令是宴席上饮酒助兴的一种游艺。
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燕射”“投壶”,到魏晋的“流觞曲水”;从唐代的“藏钩”“射覆”到明清时期的“拧酒令儿”,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写了当时贵族家庭喝酒行令的生活场景。
酒令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形式可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
以筹令最复杂,要在用象牙、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筹子上刻写各种令约和酒约。
行令时按顺序摇筒掣筹,再按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
由于筹令的包容量很大,有条件从长篇戏剧小说中取材,它也自然成了这些作品的传播载体。
天津《大公报》自1924年8月25日至10月4日逐日连载了一部大约成书于晚清的大型筹令《红楼梦觥史》,编制者署名莲海居士,真实姓名不可考。
这部《觥史》是专门以《红楼梦》为内容设计的,计一百二十一筹。
从作品中选出一百二十一人,分别将名字刻在筹子上。
每个人物名下,都介绍其身世经历,然后再配一条“赞语”,对这个人物进行简短的评价,再定出行令及饮酒的规则。
所选的红楼人物除贾宝玉外,其余一百二十位均为女性。
应和着十二钗,共分为十二类。
先定宝玉为“花主”,为“群芳领袖”。
其余分宫妃、诰命、闺阁、姬妾、宫人、侍史、女乐、杂亲、节义、方外、仙释等。
“侍史”类共五十三筹,人数最多,包括众多丫鬟;“仙释”类一筹,只警幻一人,人数最少。
“闺阁”类共十五筹,为黛、钗、湘云及贾府小姐们,为“一篇之纲领”。
或许由于当时社会的需要,《大公报》将《觥史》发掘出来,进行连载,扩大了它的影响,使生活在近代的人们见识了古老大型酒令的形式与内容,传扬了红楼文化和酒令文化。
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它在红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这是一部较早的“红楼梦人物谱”,虽然它在分类设计上还存在种种弊端,但毕竟将作品中的众多女性形象都收罗进来,进行初步梳理。
最值得称道的是它对人物的介绍和赞语,虽是三言两语,却往往能够切中肯綮。
如评价王熙凤“有肆应才”;宝钗“深心密意,善藏其锋”;探春“探毅有识,卓尔不群”;迎春“柔而寡断,命实不犹”。
【⽂化红楼】之⾏酒令酒令从唐朝开始盛⾏,其源头最早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诗经·⼩雅·宾之初筵》中有“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之监,或估之史…”这⾥的“监”跟“史”就是指令官,当时设置这个官⼉的⽬的在于防⽌有⼈酗酒。
不过随着酒令的逐渐演化,后来的令官的职能与先秦时期背道⽽驰,⽽成了劝酒的⼈,酒令也就成为了⼀种助兴游戏。
酒令形式极多,虽然它是⽤来罚酒的,但实⾏酒令的真正⽬的在于活跃⽓氛。
酒席上的⼈难免有相互之间不认识的,⾏令就可以起到⼀个催化剂的作⽤,这样场⾯就不⾄于尴尬。
所以这种⽂化直到今天都长盛不衰。
《红楼梦》中有91回写到酒和饮酒,,共有603处提到酒字。
写到酒事最多的是第54回,共24处提到酒,,62回有35处,,63回有28处,65 回有24处,第120回以酒余饭饱句收尾。
酒在这部⼩说中的地位可见⼀斑。
当然,就像贾宝⽟在62回所说:“雅座⽆趣,须要⾏令才好。
”接下来,让我们顺着⼩说回⽬的的先后顺序,说⼀说其中的酒令。
壹蒋⽟菡情赠茜⾹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这⼀回⼤致情节是:呆霸王薛蟠过⽣,请了宝⽟、冯紫英、蒋⽟菡和歌姬云⼉赴宴,席间饮酒谈笑。
宝⽟率先提出“滥饮易醉⽽⽆味”,然后⾃⼰喝了⼀杯酒,⾃任令官,开始⾏酒令,这⼀次他们⾏的是“雅令”中的诗词类酒令,⼀番酒令下来,雅俗毕现。
规则: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
说完了,饮满杯。
酒⾯要唱⼀个新鲜时样曲⼦,酒底要席上有的⼀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都可。
(还要押韵)宝⽟⾏令⼥⼉悲,青春已⼤守空闺。
⼥⼉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喜,对镜晨妆颜⾊美。
⼥⼉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分别⽤词林正韵第三平、第⼗⼆平、第三仄、第⼗六仄。
滴不尽相思⾎泪抛红⾖;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粒⾦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隐隐,流不断的绿⽔悠悠。
红楼梦中酒令规则红楼梦里的酒令那可真是有趣极了。
一、划拳酒令。
这划拳啊,就跟咱们平常看到的差不多。
大家伸出手来,一边喊着数字,一边用手指比划出相应的数目。
谁喊的数字和大家比划出来的总数一样,谁就赢啦。
比如说,一个人喊“五魁首”,然后大家一起伸出手指,如果加起来正好是五,那这个人就赢了这一轮。
这划拳的时候啊,那气氛可热烈了。
大家都扯着嗓子喊,脸红脖子粗的,就盼着自己能赢呢。
而且啊,这红楼梦里的公子小姐们划拳的时候,虽然也是这种规则,但他们喊的词儿可就文雅多了,什么“三星照”“四季财”之类的,不像咱们有时候就直接喊数字。
二、射覆酒令。
射覆就有点难理解啦。
简单说呢,就是一个人先想个东西,然后把这个东西藏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里面。
比如说,想个“扇子”,然后说个“月”字。
为啥是“月”呢?因为有“月团扇”这种说法呀。
然后另一个人就得根据这个“月”字去猜藏着的东西。
要是猜中了,那可就是很聪明啦。
在红楼梦里啊,这射覆玩起来可就更复杂了。
那些才子佳人脑子转得飞快,什么典故啊,诗词啊,都能往里面套。
他们猜的时候,要从各种知识里找线索。
有时候一个人给了个很隐晦的字,其他人就得苦思冥想好久呢。
就像香菱他们玩的时候,香菱还不太会玩,就觉得这射覆好难,可那些聪明的姐姐们,像宝钗、探春,那玩起来就得心应手。
三、牙牌令。
牙牌令呢,是用牙牌来玩的。
这牙牌上有不同的点数和图案。
玩的时候啊,一个人先说个关于牙牌点数或者图案的令,比如说“左边是张‘天牌’”,然后下一个人就要接着说一个符合规则的令,像“右边是个‘地牌’”。
这个令要说得有文采,而且要和上一个令对得上。
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也玩这个牙牌令呢。
她不懂那些文雅的说法,就按照自己知道的一些民间说法来说,什么“大火烧了毛毛虫”,可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那些小姐公子们说的就很文雅了,像“双悬日月照乾坤”之类的。
这牙牌令玩起来啊,既有规则的约束,又能让人发挥自己的文采和创意。
四、击鼓传花酒令。
红楼酒令品之“春喜上眉梢(击鼓传梅花)”“击鼓传桂花”
用花一朵,或是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
令官蒙上眼、将花传给旁座一人,依次顺递,迅速传给旁座。
令官喊停时,持花未传出者罚酒,而这个罚酒者就充当起下一轮的令官。
也有用鼓声伴奏的,称之为“击鼓传花令”。
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座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红楼梦中有两次描写击鼓传花。
一次元宵节,一次中秋夜。
元宵这次是梅花,中秋在这次是桂花。
古代击鼓传花传的一般都是时令的鲜花。
两次都是“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