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改(IAA,GA,CTK)ydc
- 格式:ppt
- 大小:16.77 MB
- 文档页数:30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一、教学时数计划教学时数 16 学时,其中理论课12学时,实验课 4 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了解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极性运输、生长素的“二重作用”及乙烯的“三重反应”、偏上生长、激素受体等基本概念;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种类、结构和性质;掌握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的方法;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运输的基本特征;了解植物激素的发现过程和作用机理;熟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各自的主要生理效应;了解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 .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概念。
2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脂、茉莉酸甲酯等植物激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理作用。
3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和运输。
4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难点1.植物激素作用机理。
2.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的方法。
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但需要水分、矿质元素和有机物的供应,而且还需要一类微量的具有特殊作用的生长物质来调节与控制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一节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s)是指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体内其他调节植物生长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phytohormones)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
植物激素这个名词最初是从动物激素衍用过来的。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它们的作用方式和生理效应却差异显著。
例如,动物激素的专一性很强,并有产生某激素的特殊腺体和确定的"靶"器官,表现出单一的生理效应。
而植物没有产生激素的特殊腺体,也没有明显的"靶"器官。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一。
名词解释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 , phytohormone):指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plant growth regulator substance):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 of auxin):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自由生长素(free auxin):指具有活性、易于提取出来的生长素。
束缚生长素(bound auxin):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binding protein):即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的质子泵至膜外,引起质膜的超极化,胞壁松弛;也有的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
自由赤霉素(free gibberellin):指易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的赤霉素.结合赤霉素(conjugated gibberellin):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赤霉素。
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指乙烯使黄化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
植物生长促进剂(plant growth promotor):促进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发育的物质。
生长抑制剂(growth inhibitor):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如整形素、马来酰肼、抗生长素.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烯效唑等。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一、名词解释1. 植物生长物质: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2.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能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物质。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
也有人建议将油菜素甾体类、茉莉酸类也列为植物激素。
3. 生长调节物质:一些具有类似于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如2,4-D、NAA、乙烯利等。
4. 燕麦试法(avena test):亦称燕麦试验、生长素的燕麦胚芽鞘测定法。
是早期定量测定生长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操作时,先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置于琼脂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就会扩散到琼脂中。
然后将琼脂切成小块,放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具有促进生长的能力,因此参照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与燕麦胚芽鞘尖端弯曲这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即可用于鉴定、评估生长素的活性与相对含量。
5. 燕麦单位(avena unit, AU):指用燕麦试法对生长素进行生物测定时,所设定的生长素的相对单位,以燕麦胚芽鞘的生长弯曲度来表示。
标准如下: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90%,作用时间为90分钟的情况下,燕麦胚芽鞘每弯曲10°所需要的生长素的量,就称为一个燕麦单位。
6. 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物质只能从形态学的一端向另一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的现象,称为极性运输。
如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顶部)向下端(基部)进行运输。
7. 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乙烯对黄化豌豆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生长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的三个方面的效应,是乙烯导致的典型的生物效应。
8. 偏上性生长(epinasty growth):指植物器官上、下两部分的生长速度不一致,上部组织的生长速度快于下部组织的现象。
植物生长物质_思考题(一)填空1.生长素有两种存在形式。
型生长素的生物活性较高,而成熟种子里的生长素则以型存在。
生长素降解可通过两个方面:氧化和氧化。
2.经典生物鉴定生长素的方法是试法,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的含量与去尖胚芽鞘的度成正比。
实践中一般不将IAA直接施用在植物上,这是因为IAA在体内受酶破坏效果不稳定的缘故。
IAA储藏时必须避光是因为IAA易被。
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在低浓度下可生长,高浓度时则生长。
4.生长素生物合成的途径有四条:途径、吲哚途径、吲哚途径和吲哚乙酰胺途径。
5.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反应的物质,称为激素。
关于它存在的位置,一种看法认为它在上,另一种认为它在上。
6.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具有特点,此特点与植物的有密切的关系。
7.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可以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过程,其运输速度比物理的扩散速度约10多倍。
在缺的条件下会严重地阻碍生长素的运输,一些抗生长素类化合物如和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等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8.植物体内具活性的生长素浓度一般都保持在最适范围内,对于多余的生长素(IAA),植物一般是通过和进行自动调控的。
9.生长素最明显的效应就是在外用时可促进切段和切段的伸长生长,其原因主要是促进了。
10.生长素对生长的作用有三个特点:、和。
11.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通常>>。
12.对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前人先后提出了“和“”两种假说。
13.赤霉素可部分代替和而诱导某些植物开花。
14.G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没有极性,可以运输。
根尖合成的GA通过部向上运输,而叶原基产生的GA则是通过部向下运输,其运输速度与产物的运输速度相同。
15.赤霉素最显著的生理效应就是促进植物的生长,这主要是它能促进。
GA促进生长具有三个特点:促进植物生长;促进的伸长而不是促进节数的增加;不存在浓度的抑制作用。
16.大麦籽粒在萌发时,贮藏在胚中的型的GA水解释放出型的GA,通过胚乳扩散到糊粉层,并诱导糊粉层细胞合成,酶扩散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水解产物供胚生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