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二-0003.7959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6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作业第一篇:《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作业《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把风俗比做国家“元气”的思想家是(A)A、苏轼B、顾炎武C、朱熹D、王充2、(B)实质上是反映善恶价值的一种形式。
A、生死观B、荣辱观C、苦乐观D、义利观3、中国传统道德中所提倡的“志于道”的“道”主要是指(B)A、天道B、人道C、天理D、道理4、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究其思想根源,乃在于儒家的(D)意识。
A、入世意识B、出世意识C、济世意识D、入世与济世意识5、“知行相资以为用”的思想是由(C)阐发的。
A、王阳明B、朱熹 C、王夫之 D、颜元二、多项选择题1.荀子的人性论思想观点主要有(ABCDE)A、指出性者本始材朴B、指出人性主要为人的利欲之心C、指出人性还包括人的有辨有知之能D、指出人性本恶E、指出人性可化2.孟子把(ABCDE)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A、仁B、义C、礼D、智E、信三、名词解释:1、中和答:中和: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和谐状态,它要求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思和欲望应保持适当的限度,行为应合乎礼仪,中正不偏,和而不同。
2、三不朽答:三不朽: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叔孙豹的“三不朽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三不朽,就是在德行、功业、语言著作等方面给人类社会作出和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与影响。
3、廉洁答:廉洁:指不贪财货,立身清白,主要是对为官者提出的一种道德准则,要求为官者不因财贿而出卖良心和原则。
四、分析题1.存天理,灭人欲答:这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
理解为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
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
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
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没有第三种情况。
天理与人欲是绝对对立的,放纵人欲,就必然掩盖天理;要保存天理,就必须去掉人欲。
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一-0002
()代表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A:圣人
B:真人
C:仙人
D:至人
答案:A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是第一个对荣辱这一道德问题进行理论论述的人。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B
性有善有恶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
A:世硕
B:老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A
孝”产生于处理家庭人伦关系的需要,()是孝道的奠基者。
A:孟子
B:韩非子
C:孔子
D:王安石
答案:C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的著名观点。
A:管仲
B:韩非子
C:孔子
D:王安石
答案:A
古代人性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人性善恶问题
B:普遍共同的人性问题
C:从人性出发的心性修养问题
D: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答案:A
传统道德认为,()是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标志之所在。
A:仁
B:义
C:礼
D:智
答案:C
秦汉之际,()成书,标志着作为日后中国伦理精神生长的元典和本体的《四书》伦理体系事实上已经形成。
A:《论语》
B:《礼记》。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选择:A2.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选择:D3. 社会基本矛盾是()。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B. 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选择:D4.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 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选择:B5.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A. 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B. 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D.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选择:B6.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技能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D. 生产工具-----------------选择:D。
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从时间上看,传统道德应从先秦至()为止。
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新中国成立D. 抗日战争爆发正确答案:A2. 人性本善之说,最早可以追溯到()。
A. 孟子B. 老子C. 孔子D. 庄子正确答案:C3. ()代表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A. 圣人B. 真人C. 仙人D. 至人正确答案:A4. 性有善有恶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
A. 世硕B. 老子C. 孔子D. 韩非子正确答案:A5. 儒家学派认为人道、天道的本质是()。
A. 仁B. 义C. 礼D. 诚正确答案:D6. 张载把人性视为(),既与“以生为性”的观点划清了界限,又克服了道德形上学的片面性。
A. 伦理与道德的统一B. 生物性与道德属性的统一C.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D. 静止与运动的统一正确答案:B7. 张载强调人当克服气质之偏,道德修养的关键就是要()。
A. 注重学习B. 变化气质C. 维持平衡D. 人性本善正确答案:B8. 行是知功的思想是从()开始的。
A. 孔子B. 老子C. 朱熹D. 王夫之正确答案:C9. 孝”产生于处理家庭人伦关系的需要,()是孝道的奠基者。
A. 孟子B. 韩非子C. 孔子D. 王安石正确答案:C10.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是第一个对荣辱这一道德问题进行理论论述的人。
A. 老子B. 荀子C. 孔子D. 庄子正确答案:B11. 苦了不入于心是()学派的人生态度。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正确答案:B12. ()把老子的道德说引向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非伦理主义。
A. 孟子B. 老子C. 孔子D. 庄子正确答案:D13. 秦汉之际,()成书,标志着作为日后中国伦理精神生长的元典和本体的《四书》伦理体系事实上已经形成。
A. 《论语》B. 《礼记》C. 《大学》D. 《孟子》正确答案:B14. 在先秦诸子中,()对生死的态度,是最为达观的。
1.孔子认为,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志,在于他的( ).A.智商B.年龄C.才能D.品德【参考答案】: D2.孝”产生于处理家庭人伦关系的需要,()是孝道的奠基者。
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王安石【参考答案】: C3.()把改朝换代称为亡天下。
A.苏轼B.顾炎武C.王夫之D.颜元【参考答案】: B4.早在先秦时期,()学派就已经开创了崇义养利思想传统的先河。
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参考答案】: C5.在知行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了()思想。
A.知行相资以为用B.知难行易C.知易行难D.知行合一【参考答案】: B6.传统道德认为,()是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标志之所在。
A.仁B.义C.礼D.智【参考答案】: C7.韩愈对性三品的贡献在于()。
A.提出了性三品的划分标准B.提出了性三品说C.否定了性三品说D.提出了性三品的前提条件【参考答案】: A8.“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的著名观点。
A.管仲B.韩非子C.孔子D.王安石【参考答案】: A9.儒家学派认为人道、天道的本质是()。
A.仁B.义C.礼D.诚【参考答案】: D10.()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志。
A.善恶之分B.远近之分C.义利之分D.是非之分【参考答案】: C11.在先秦诸子中,()对生死的态度,是最为达观的。
A.老子B.韩非子C.孔子D.庄子【参考答案】: D12.秦汉之际,()成书,标志着作为日后中国伦理精神生长的元典和本体的《四书》伦理体系事实上已经形成。
A.《论语》B.《礼记》C.《大学》D.《孟子》【参考答案】: B13.苦了不入于心是()学派的人生态度。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4.()认为,以欲利之心和聪明睿智为内涵的天性,集中地表现为人心。
A.荀子B.老子C.孔子D.韩非子【参考答案】: D1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语。
A.子贡B.子夏C.司马牛D.子思【参考答案】: B16.以下学者属于性有善有恶论代表的是()。
(单选题) 1: 张载强调人当克服气质之偏,道德修养的关键就是要()。
A: 注重学习B: 变化气质C: 维持平衡D: 人性本善正确答案:(单选题) 2: 韩愈对性三品的贡献在于()。
A: 提出了性三品的划分标准B: 提出了性三品说C: 否定了性三品说D: 提出了性三品的前提条件正确答案:(单选题) 3: 苦了不入于心是()学派的人生态度。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正确答案:(单选题) 4: ()代表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A: 圣人B: 真人C: 仙人D: 至人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古代人性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 人性善恶问题B: 普遍共同的人性问题C: 从人性出发的心性修养问题D: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正确答案:(单选题) 6: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语。
A: 子贡B: 子夏C: 司马牛D: 子思正确答案:(单选题) 7: 早在先秦时期,()学派就已经开创了崇义养利思想传统的先河。
A: 道家B: 法家C: 墨家D: 儒家正确答案:(单选题) 8: 儒家学派认为人道、天道的本质是()。
A: 仁B: 义C: 礼D: 诚正确答案:(单选题) 9: 行是知功的思想是从()开始的。
A: 孔子B: 老子C: 朱熹D: 王夫之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儒学的独尊,伦理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伦理精神的封建化和抽象性的统一。
A: 孟子B: 董仲舒C: 朱熹D: 孔子正确答案:(单选题) 11: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是第一个对荣辱这一道德问题进行理论论述的人。
A: 老子B: 荀子C: 孔子D: 庄子正确答案:(单选题) 12: 孔子认为,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志,在于他的( ).A: 智商B: 年龄C: 才能D: 品德正确答案:(单选题) 13: ()把改朝换代称为亡天下。
A: 苏轼B: 顾炎武C: 王夫之D: 颜元正确答案:(单选题) 14: 秦汉之际,()成书,标志着作为日后中国伦理精神生长的元典和本体的《四书》伦理体系事实上已经形成。
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性有善有恶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
. 世硕. 老子. 孔子. 韩非子正确答案:2. 古代人性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 人性善恶问题. 普遍共同的人性问题. 从人性出发的心性修养问题.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正确答案:3. 张载把人性视为(),既与“以生为性”的观点划清了界限,又克服了道德形上学的片面性。
. 伦理与道德的统一. 生物性与道德属性的统一.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静止与运动的统一正确答案:4. “治国推教而必有恒政”这句话中的“教”指的是()。
. 道德修养. 道德法规. 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正确答案:5. ()把改朝换代称为亡天下。
. 苏轼. 顾炎武. 王夫之. 颜元正确答案: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的著名观点。
. 管仲. 韩非子. 孔子. 王安石正确答案:7. 儒学的独尊,伦理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伦理精神的封建化和抽象性的统一。
. 孟子. 董仲舒. 朱熹. 孔子正确答案:8. 早在先秦时期,()学派就已经开创了崇义养利思想传统的先河。
.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正确答案:9. 行是知功的思想是从()开始的。
. 孔子. 老子. 朱熹. 王夫之正确答案:10. ()把老子的道德说引向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非伦理主义。
. 孟子. 老子. 孔子. 庄子正确答案:11. ()代表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 圣人. 真人. 仙人. 至人正确答案:12.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语。
. 子贡. 子夏. 司马牛. 子思正确答案:13. 传统道德认为,()是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标志之所在。
. 仁. 义. 礼. 智正确答案:14. 从时间上看,传统道德应从先秦至()为止。
.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抗日战争爆发正确答案:15. 人性本善之说,最早可以追溯到()。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语。
A.子贡B.子夏C.司马牛D.子思【参考答案】: B2.()是最早提出天命气质人性论的理学家。
A.张载B.王安石C.老子D.荀子【参考答案】: A3.()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志。
A.善恶之分B.远近之分C.义利之分D.是非之分【参考答案】: C4.()把老子的道德说引向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非伦理主义。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参考答案】: D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体现了()无所畏惧的英勇气概。
A.范仲淹B.屈原C.林则徐D.谭嗣同【参考答案】: D6.张载强调人当克服气质之偏,道德修养的关键就是要()。
A.注重学习B.变化气质C.维持平衡D.人性本善【参考答案】: B7.()把改朝换代称为亡天下。
A.苏轼B.顾炎武C.王夫之D.颜元【参考答案】: B8.早在先秦时期,()学派就已经开创了崇义养利思想传统的先河。
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参考答案】: C9.行是知功的思想是从()开始的。
A.孔子B.老子C.朱熹D.王夫之【参考答案】: C10.在知行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了()思想。
A.知行相资以为用B.知难行易C.知易行难D.知行合一【参考答案】: B11.()认为,以欲利之心和聪明睿智为内涵的天性,集中地表现为人心。
A.荀子B.老子C.孔子D.韩非子【参考答案】: D12.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是第一个对荣辱这一道德问题进行理论论述的人。
A.老子B.荀子C.孔子D.庄子【参考答案】: B13.人性本善之说,最早可以追溯到()。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参考答案】: C14.苦了不入于心是()学派的人生态度。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参考答案】: B15.从时间上看,传统道德应从先秦至()为止。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新中国成立D.抗日战争爆发【参考答案】: A16.《中庸》把()并称为天下之达德。
A.智B.仁C.勇D.义【参考答案】: ABC17.儒家学派直接指明了“德治”是最根本的治国之道,其理由包括()。
福建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在线作业二附参考答案(2021年春季学期)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1.( ) 论诗主要强调“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B
2.古代的“章”、“表”这类文体属于 ( )
A.下行公文
B.平行公文
C.上行公文
D.记叙文
答案:C
更多加微boge30619
3.各国的佛教徒都是吃荤的,只有中国的汉族佛教徒是吃素的,这一习惯的形成,是由于 ( ) 采取强迫命令的手段,强制佛教徒不许吃荤,一律吃素
A.梁元帝
B.简文帝
C.梁敬帝
D.梁武帝
答案:D
需要代做加微boge30619,注明来处
4.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哲学特点的是()
A.“一天人”
B.“合知行”
C.“同真善”
D.“重自然”
答案:D
5.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A.儒学
B.佛教
C.玄学
D.黄老之学
答案:C
6.唐代的书法,以 ( ) 的成就最为突出。
A.真书。
▆ ■■ ■ ■ ■ ■ ■ ■ ■ ■ ■ ■▆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试卷 共2页(第 1 页) 答案务必写在对应的作答区域内,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A 卷姓名: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1.荀子认为,人的天性除了利欲之心,还有天生的 辨有知之能 。
2.性本自然论始于庄子而成于 魏晋玄学 。
3.义利关系即指道德和利益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关系,又是 公利与私利 的关系。
4.董仲舒的名言“正共谊不谋其利 , 明其道不计其功 ”,概括了孔盂的义利思想。
.5.仁爱 思想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6.韩非 虽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却也提出了道德应与法制协调一致的问题。
7.儒家“ 以德去刑 ”的主张,作为一种指导现实政治的理论显得过于幼稚。
8.安仁乐道的看法到了荀子那里,出现了 仁者安仁 , 知者利仁。
9.中国传统道德主要从 人性本善 和伦理学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和不朽。
10.庄子的义命论中透露出的 人生如梦 是不足取的。
二、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性本善的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 D )A .孟子B .荀子 C. 墨子 D .孔子 2.下列规范侧重指个体德行的是( A )A .力行B .公忠C .正义D .仁爱3.庄子提出只有 才是最大的快乐( D )A .太和B .大乐C .安时D .无为4.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以下提法不属于二程看法的是( A )A .知先行后B .能知必能行C .知难D .行是知功5. 知行统一的认识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知行统一关系认识的高峰( C )A .朱熹B .王夫之C .王阳明D .颜元 6.荀子把 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 D )A .仁义礼智信B .自然无为C .自强不息D .仁义礼法7.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其思想根源乃在于儒家的 意识( A )A .入世和济世B .人世 C. 隐世 D .济世 8.自强不息的精神在 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 B )A .汉代儒家B .先秦儒家C .宋明儒家D .近代儒家9.在政治上,道家学派主张 ( B )A .有所为有所不为B .无为而治 C. 处下不争 D ;顺时安命 10.从行为修养方面看,讷言敏行的实质是 ( D )A .少说多做B .多说少做C .言行一致D .谨言慎行三、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二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在那一个社会历史阶段最早形成了一定的德育思想()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2. ()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也应当是我们当前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
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浪漫主义D. 自由主义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3. 德育论的研究对象是:A. 德育规律B. 道德教育规律C. 政治教育规律D. 思想教育规律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4. 德育过程论的研究对象是()A. 客观的事物B.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C. 静止的事物D. 社会规律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5. 对德育的现实状况连续不断地、及时地作出评价,根据及时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行动,以使德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是一种()A. 诊断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形成性评价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6. 以下不属于德育评价的原则的是()A. 教育性原则B. 主观性原则C. 客观性原则D. 科学性原则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7. ()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A. 政治教育B. 道德教育C. 思想教育D. 法制教育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8. 信念是()A. 一种知识体系B. 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C. 是一种思想和理论D. 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9. 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A. 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B. 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C. 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D. 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10. 德育过程理论的研究对象是()A. 德育的客观运动过程B. 德育方法C. 德育网络D. 德育评价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11. 制定学校德育计划的前提是什么()A.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B. 检查总结经验C. 确定德育目标D.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12. 世界观是()A. 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总和B. 人们认识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C. 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D. 科学的人生态度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13. 在一项德育方案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评价,将要进行的德育活动是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与德育方案是否可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1.苦了不入于心是()学派的人生态度。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参考答案】: B2.秦汉之际,()成书,标志着作为日后中国伦理精神生长的元典和本体的《四书》伦理体系事实上已经形成。
A.《论语》B.《礼记》C.《大学》D.《孟子》【参考答案】: B3.在先秦诸子中,()对生死的态度,是最为达观的。
A.老子B.韩非子C.孔子D.庄子【参考答案】: D4.儒学的独尊,伦理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伦理精神的封建化和抽象性的统一。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孔子【参考答案】: B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的著名观点。
A.管仲B.韩非子C.孔子D.王安石【参考答案】: A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语。
A.子贡B.子夏C.司马牛D.子思【参考答案】: B7.韩愈对性三品的贡献在于()。
A.提出了性三品的划分标准B.提出了性三品说C.否定了性三品说D.提出了性三品的前提条件【参考答案】: A8.行是知功的思想是从()开始的。
A.孔子B.老子C.朱熹D.王夫之【参考答案】: C9.性有善有恶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
A.世硕B.老子C.孔子D.韩非子【参考答案】: A10.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是第一个对荣辱这一道德问题进行理论论述的人。
A.老子B.荀子C.孔子D.庄子【参考答案】: B11.早在先秦时期,()学派就已经开创了崇义养利思想传统的先河。
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参考答案】: C12.儒家的创始人是()。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参考答案】: C13.()把老子的道德说引向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非伦理主义。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参考答案】: D14.孝”产生于处理家庭人伦关系的需要,()是孝道的奠基者。
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王安石【参考答案】: C15.孔子认为,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志,在于他的( ).A.智商B.年龄C.才能D.品德【参考答案】: D16.传统道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A.先秦时期B.秦汉隋唐C.宋元明清D.辛亥革命后【参考答案】: ABC17.告子()的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人性问题,并获得了自己独到的认识。
福师《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在线作业二-0003
()代表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最高目标。
A:圣人
B:真人
C:仙人
D:至人
答案:A
古代人性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人性善恶问题
B:普遍共同的人性问题
C:从人性出发的心性修养问题
D: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答案:A
行是知功的思想是从()开始的。
A:孔子
C:朱熹
D:王夫之
答案:C
张载强调人当克服气质之偏,道德修养的关键就是要()。
A:注重学习
B:变化气质
C:维持平衡
D:人性本善
答案:B
传统道德认为,()是使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标志之所在。
A:仁
B:义
C:礼
D:智
答案:C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体现了()无所畏惧的英勇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