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放射工作人员档案
- 格式:doc
- 大小:474.00 KB
- 文档页数:13
2024年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一)健康检查的基本要求2.健康检查分为:就业前检查、就业后的定期检查、脱离放射工作时的检查和其后的随访。
放射工作人员应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当工作调动时,随职员档案一起移交。
定期体检的规定:甲种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每年一次,其它放射人员每2~3年一次。
3.接受特殊照射的人员,受照射剂量当量接近0.1Sv者,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并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
4.对于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病诊断,应由指定的专业机构执行。
(二)体检项目除一般常规的临床和实验室体检项目外,根据将要或已从事的工种,接触核素的种类、性质以及射线的性质和产生辐射生物效应的特点,应抓好重点检查项目:1.对从事中子、β射线或x射线、γ射线的放射工作人员,尤其要注意眼晶体状的检查。
2.对参加产生放射性气体、气溶胶和放射性粉尘作业的人员,应注意呼吸系统的检查,必要时作痰涂片的细胞学检查。
3.要十分注意了解职业史,对接触可能损伤肝、肾的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增加肝、肾功能检查;对疑有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人员,可作尿、粪便或呼出气的放射性测定,必要时作全身或脏器的放射性测定。
4.对受超当量剂量限值照射的男性人员,可增加精液常规检查;中子损伤者可增加相应的活化分析。
5.根据需要可进行皮肤、毛发、指甲、毛细血管的检查。
另外,各单位可根据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不断增加一些新的对检查确定性效应有意义的灵敏指标。
(三)放射工作的禁忌症放射工作人员除按一般工作人员健康标准要求外,具有下列情况者,不宜参加放射工作。
若已参加工作,则根据情况建议给予减少接触、短期脱离、疗养或调离等处理。
1.血红蛋白低于110g/L(男)或100g/L(女);红细胞低于4×1012/L(男)或3.5×1012/L(女)血红蛋白高于180g/L或红细胞数超过7×1012/L。
高原地区参照当地正常值处理。
2.就业前白细胞持续低于4.5×109/L者;已参加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持续低于4×109/L,或高于11×109/L者。
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7号)《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已于2001年8月11日经第6次部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2001年10月23日卫生部关于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放射工作单位)。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卫生许可制度。
第二章卫生许可第五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放射工作的卫生许可,并根据本办法制定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办法。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许可程序和要求,建立并完善许可档案。
卫生许可证由卫生部统一规定。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审查,提交下列资料;经审查同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一)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卫生审查申请;(二)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三)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中(高)能加速器、进口放射治疗装置、γ辐照加工装置等大型辐射装置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由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
【实用】影像科放射科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一、医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以下规定:(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辐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3、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4、工作人员工作时,应将个人剂量计随身佩戴,禁止将个人剂量计遗弃在机房内,由此造成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超标,造成影响和后果的,本人负全责。
必要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并按照规定,将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X X X市X X X医院
X X X年X X 月X X 日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医学领域。
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医院放射科档案管理,确保放射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放射档案利用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放射科所有放射档案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放射科工作人员健康档案;2. 放射诊疗档案;3. 放射防护设施档案;4. 放射事故档案;5. 放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档案;6. 其他与放射科相关的档案。
三、管理职责1. 放射科主任负责放射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制度,并对放射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负责。
2. 放射科档案管理员负责放射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借阅等工作。
3.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员做好放射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四、档案收集与整理1. 放射科档案管理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范围、要求,收集放射档案。
2. 档案收集后,应进行分类、编号、登记,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保管期限和利用要求,对档案进行立卷、装订。
4. 档案立卷应遵循以下原则:(1)按照档案内容、形式、时间顺序进行立卷;(2)卷内文件应保持完整、顺序合理;(3)卷内目录应清晰、完整;(4)卷皮、卷内目录、卷内文件等应使用统一格式。
五、档案保管与利用1. 档案保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档案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防火、防盗;(2)档案应分类存放,便于查找和利用;(3)档案应定期检查、修复,确保档案的完好。
2. 档案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档案利用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档案的保密性和完整性;(2)档案利用应填写借阅登记簿,登记借阅人、借阅时间、借阅目的等;(3)档案利用后应及时归还,不得擅自复制、翻印、泄露档案内容。
六、档案销毁1. 档案销毁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档案的销毁安全、彻底。
2. 档案销毁前,应经放射科主任审批,并填写档案销毁清单。
3. 档案销毁后,应将销毁清单存档备查。
完整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___Name:Work Unit:Unit ___:Gender:Date of Birth:Place of Birth:___:n/Title:Residential ID Number:Home Address:Postal Code:Personal Contact Number:___:01 Primary School02 r High School03 Technical School04 ___05 High School06 ___07 r College08 ___09 ___ or above___:___ and Code1 ___ Uranium Mining1A Uranium Mining and Milling 1B ___1C Fuel Manufacturing___1E Fuel Reprocessing1F ___1G2 Medical ___2A ___2B Nuclear Medicine___2D ___2E Other2F3 Industrial ns Industrial ___3A Industrial n3B luminescent Paint Industry 3C ___3D Well Logging3E Accelerator n3F Other3G4 Natural Sources Civil n4A Coal Mining___4C Oil and Gas Industry4D Mineral and Ore Processing 4E Other4F5 ___5A Veterinary Medicine5B Scientific Research5C Other5D n ___Start and End Year Work Unit MonthDepartmentType and Name of Harmful Factors n Measures______~ Year/Month~ Year/Month~ ___DepartmentnType of n___Cumulative DoseExcessive ___RemarksPast Medical History (___)Disease Name Diagnosis Diagnosis FormNumber Date n___Menstrual HistoryMenarche (years) ___:Cycle (days)d (days)Marital HistoryMarriage Date:___ Status and Health Status:Obstetric HistoryGravida:。
放射科规章制度档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名称】本规章制度的名称为《放射科规章制度》。
第二条【宗旨】本规章制度的宗旨在于规范放射科工作流程,保障患者人身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护士等,以及相关管理人员。
第四条【原则】本规章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责权利统一,章程适用严格执行。
第五条【权威】本规章制度的制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规章制度,具有权威性。
第六条【守则】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疗秩序,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意愿,严禁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第七条【监督】医院将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放射科工作情况,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
第八条【违规处理】对于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医务人员将被严肃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记过或记大过、调整岗位或辞退等。
第九条【奖励制度】医院将建立奖励制度,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放射科工作流程第十条【预约挂号】患者需提前预约放射科检查,到达放射科前需在挂号处办理挂号手续。
第十一条【登记】患者到达放射科后,需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进行登记,填写个人信息。
第十二条【检查前准备】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要求患者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如禁食等。
第十三条【安全防护】医技人员在进行放射检查时需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第十四条【检查操作】医技人员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放射检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五条【结果报告】医生根据放射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并将结果及时告知患者。
第十六条【资料保存】放射科工作人员需将患者的相关病历和检查结果保存在档案中,确保隐私安全。
第十七条【定期检查】患者需定期复查放射检查,医生根据复查结果进行治疗调整。
第三章医务人员职责第十八条【医生责任】医生负责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第十九条【技术人员责任】技术人员负责进行放射检查操作,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十条【护士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照顾和安全,配合医生和技术人员的工作。
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东东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泰山铝业分公司
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定
1、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的周期为3个月,个人剂量计的使用、回收由辐射安全小组统一到市疾控中心办理收发登记手续。
2、放射个人剂量计的收发,由辐射安全小组负责。
3、配戴个人剂量计的工作人员,在放射工作场所必须认真配戴,不得擅自拆卸、损坏,如发现有损坏现象,每个赔偿20元。
4、配戴个人剂量计的工作人员,必须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剂量计丢失一次罚成本费的30%,第二次罚100%,第三次罚200%。
5、配戴个人剂量计的工作人员,不得弄虚作假,发现一次经查实后,罚款200元。
6、配戴个人剂量计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周期内接受剂量大于国家标准的10%,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考查配戴、使用情况。
7、从业单位要将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记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并将监测报告报安全环保科备案。
8、长期无检测剂量按没有从事放射性工作处理。
放射工作人员档案工作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姓名:蔡嫣编号:001说明页为规范医疗机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和水平,切实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依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模板,供各医疗机构参考。
希望各医疗机构切实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认真组织并落实本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培训和个人剂量监测等工作,详细记录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经历,履行法定义务,依法、有序、规范地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放射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姓名:蔡嫣性别:女出生年月:职称:医师职务:学历:大专工作部门:放射科放射工作岗位:开始从事放射工作时间:医师注册范围: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系列:医师注:非医师人员按实际填写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系列,如护士、技士等。
相关证书注: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核准内容分为:诊断放射学2A、牙科放射学2B、核医学2C、放射治疗2D、介入放射学2E、其它2F。
放射工作经历记录注:职业分类及其代码分为:诊断放射学2A、牙科放射学2B、核医学2C、放射治疗2D、介入放射学2E、其它2F。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及考核记录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注:体检类别为: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检查。
复查情况职业病诊断及处理情况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记录注:1.每年检测次数超过6次,可自行添加;2.如监测了Hp(3)、Hp(0.07)可自行增加相应记录。
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记录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情况调查个人剂量计佩戴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监测结果: mSv 辐射源种类或射线装置名称:过量照射发生原因:调查方法概述:调查人员处理意见:事故或应急健康检查情况事发日期:年月日辐射源种类或射线装置名称:事发地点:关键受照器官:吸收剂量: Gy 事发经过:事故原因:应急检查结果:调查结果:。
放射卫生档案管理制度模版1. 引言本放射卫生档案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放射卫生档案的管理,确保放射卫生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机密性,以促进放射卫生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放射卫生档案管理工作。
2. 职责和义务2.1 单位相关责任和义务2.1.1 确保放射卫生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工作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2.1.2 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放射卫生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其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2.1.3 负责本单位的放射卫生档案的建立、归档、保密和销毁工作。
2.1.4 积极开展放射卫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2.2 负责人责任和义务2.2.1 对放射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负总责,并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
2.2.2 指定专人负责放射卫生档案的建立、归档和保密工作,确保工作的规范运行。
2.2.3 定期对放射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3. 放射卫生档案的建立3.1 放射卫生档案的分类3.1.1 放射卫生档案按病人身份分类建立,包括普通患者档案、职业接触人员档案等。
3.1.2 放射卫生档案按疾病分类建立,包括放射疗效评估档案、放射损伤档案等。
3.2 放射卫生档案的内容3.2.1 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3.2.2 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
3.2.3 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信息,包括放射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结果等。
3.2.4 患者的随访记录,包括随访时间、检查结果等。
4. 放射卫生档案的归档和保密4.1 放射卫生档案的归档4.1.1 患者放射卫生档案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有序存放。
4.1.2 归档的放射卫生档案应加盖公章,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4.2 放射卫生档案的保密4.2.1 本单位的放射卫生档案应严格保密,未经相关权限人员同意,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4.2.2 离职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签署保密协议,并交出手中的放射卫生档案。
放射源管理制度为了贯彻执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保障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做好放射源的安全保管和安全使用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放射源的购买、使用、保管及回收由专业的放射源保管负责,并由放射源保管员建立放射源使用档案。
2、保管放射源的房间要求防火、防盗、灭火器、防盗门、门窗和相应的屏蔽设施等。
3、放射源的采购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实验要求,在必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放射源到货后,由保管员依据放射源的防护要求做好相应的处理后置入保险箱中保管,同时建立使用档案。
4、放射源的使用必须在保管员的监督和具备放射源操作许可证人员指导下进行,其过程必须符合相应的操作程序,并检测电离辐射强弱,保证工作人员安全。
5、保管员对放射源的使用情况做出登记检查,在放射源使用结束后及时放入保险箱中保管,保证放射源不丢失、不损坏。
6、保管员必须定期对存放的放射源进行检查,记录放射源的防护水平。
7、放射源退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手续进行,对失去使用的放射源做好保管和回收工作。
辐射源其他相关制度一、辐射装置维护维修制度当放射源仪表不能正常运行或需保养维护时,公司辐射工作人员必须执行以下规定;1、根据工作需要检修维护辐射源仪表时,生产部门检修维护方案经领导批准方可实施。
2、工作人员必须配带个人防护用品。
3、划定工作区域,设立电离辐射警告标示并清退现场无关人员,公司相关管理人员要到场监督、指导。
4、检修维护放射源仪表时首先要关闭仪表出线窗,窗口要对着无人区的墙面或地面。
5、要尽量缩短检修时间,控制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当量。
6、放射源仪表拆下后,因检修维护时间较长,要将放射源仪表放在暂存库妥善保管。
7、遇有公司工作人员不能排除故障时,要报公司领导请专业部门人员进行维修。
8、如出现辐射事故要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并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9、检修维护完毕后,用防护罩将放射源仪表罩住,并焊接牢固金属防护栏。
二、辐射安全检查制度1. 辐射源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放射源源操作规程》2. 使用放射性在单独存放并设立放射性警告标志,不能与易燃易爆、易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应防盗、防火、防损。
放射诊疗工作管理档案(模板)医疗机构名称:年月12说明页为规范医疗机构放射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依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在征求我市放射医学和放射卫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作本《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档案(模板)》,供各医疗机构参考。
希望各医疗机构及时梳理相关职责,积极开展自查工作,切实落实防护措施。
本模板共包括六个部分《放射诊疗设备管理档案》、《放射诊疗设备维护保养及维修管理档案》《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和设备检测档案》、《放射诊疗许可(变更、校验)管理档案》、《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管理档案》、《医疗机构放射卫生防护自查档案》,希望医疗机构依据上述档案模板,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调整档案内容和项目。
建议医疗机构指定管理部门做好档案的维护和保管工作,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予以配合。
3放射诊疗设备管理档案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建档日期:年月日4表1 放射诊疗设备配置汇总表5表2 放射防护检测、质量控制设备配置汇总表6表3 放射防护用品配置汇总表7放射诊疗设备原始资料请在此页后归档注:按照年份和时间将《使用说明书》等原始资料归档、保存8放射防护检测、质量控制设备原始资料请在此处归档备注:按照年份和时间将《使用说明书》等原始资料妥善归档、保存9放射防护用品原始资料请在此页后归档备注:按照年份和时间将原始资料妥善保管10放射诊疗设备维护保养及维修档案(模板)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建档日期:年月日11表1 放射诊疗设备维护及保养表设备名称所在场所备注:每次的保养记录清单可附本表后。
12表2 放射诊疗设备维修情况汇总表设备名称所在场所备注:每次维修的记录清单可附本表后。
13放射诊疗设备及工作场所检测档案(模板)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建档日期:年月日表1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检测情况汇总表14备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检测报告可附本表后。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是指针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制定的一套健康监护措施。
这些人员可能面临辐射的潜在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他们的健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评估:放射工作人员在开始从事放射工作之前,需要接受一次全面的健康评估。
这包括体检、血液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2. 辐射防护培训:放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辐射防护培训,了解辐射的危害性、辐射防护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3. 辐射防护设施和装备:为了减少放射工作人员与辐射物质接触的风险,工作场所需要提供辐射防护设施和装备,如防护服、防护镜、防护屏等。
4. 辐射监测:工作场所需要进行定期的辐射监测,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暴露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可以通过检测空气中的辐射剂量、工作场所表面的辐射水平和放射工作人员身体上的辐射剂量来实现。
5. 健康监护和追踪:放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定期的健康监护和追踪,包括定期体检、辐射剂量监测和健康状况的评估。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与放射工作有关的健康问题。
通过实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减少与放射工作相关的健康风险。
并且,这也有助于保护公众免受放射工作相关风险的影响。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对于放射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放射工作人员长期从事与放射性物质有关的工作,会受到辐射的威胁,因此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旨在保护和维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以____字介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概述1.1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定义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指一套完整的规范和管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制度和措施,包括健康监测、职业健康评估、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1.2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威胁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辐射,长期受到辐射的威胁,容易患上放射性疾病,如白血病、骨髓炎等。
06辐射人员岗位职责辐射人员是指在核能、射线医学、射线应用等工作场所从事与放射性物质接触、操作、防护、检测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他们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放射源管理和操作:辐射人员负责放射源的管理和操作,包括放射源的启动、停止、调整等操作。
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放射源的性质、规格、使用方法等,并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放射源的安全使用。
2.辐射防护措施:辐射人员需要根据放射源的特性和对人员的辐射剂量要求,采取相应的辐射防护措施。
这包括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控制辐射源的使用场所和工作方式,以及定期检查个人辐射剂量。
3.核安全管理:辐射人员需严格遵守核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安全。
他们负责核设施的巡检、维护和保养,以及核材料的储存、运输和销毁等工作。
同时,辐射人员还需要参与核事故应急演练和核安全培训,提高应对核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4.辐射管理和监测:辐射人员需要参与辐射环境的监测和辐射源的管理工作。
他们负责设置辐射监测设备、收集辐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评估辐射风险。
同时,辐射人员还需要编制辐射工作计划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
5.辐射事故应急处理:辐射人员需要参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他们负责事故现场的封堵、疏散和紧急救援等工作,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散和减少辐射伤害。
辐射人员需要掌握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6.保护知识和技能更新:辐射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辐射保护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操作方法。
辐射人员还需要关注国内外的辐射保护法规和安全标准,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措施。
7.宣传教育和科普:辐射人员需要参与辐射医学和辐射安全的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
他们需要向公众普及辐射的基本知识、防护方法和安全意识,提高公众对辐射的认知和理解。
辐射人员还需要参与相关研究和科普活动,提高辐射医学和辐射安全的发展水平。
放射工作人员档案
工作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姓名:蔡嫣
编号:001
文案大全
说明页
为规范医疗机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和水平,切实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依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模板,供各医疗机构参考。
希望各医疗机构切实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认真组织并落实本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培训和个人剂量监测等工作,详细记录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经历,履行法定义务,依法、有序、规范地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文案大全
放射工作人员基本信息
姓名:蔡嫣性别:女出生年月:
职称:医师职务:学历:大专
工作部门:放射科放射工作岗位:开始从事放射工作时间:医师注册范围: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系列:医师
注:非医师人员按实际填写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系列,如护士、技士等。
文案大全
相关证书
注: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核准内容分为:诊断放射学2A、牙科放射学2B、核医学2C、放射治疗2D、介入放射学2E、其它2F。
文案大全
放射工作经历记录
注:职业分类及其代码分为:诊断放射学2A、牙科放射学2B、核医学2C、放射治疗2D、介入放射学2E、其它2F。
文案大全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及考核记录
文案大全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注:体检类别为: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检查。
文案大全
复查情况
文案大全
职业病诊断及处理情况
文案大全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注:1.每年检测次数超过6次,可自行添加;2.如监测了Hp
(3)、Hp
(0.07)
可自行增加相应记录。
文案大全
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记录
文案大全
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情况调查
个人剂量计佩戴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监测结果: mSv 辐射源种类或射线装置名称:
过量照射发生原因:
调查方法概述:
调查人员处理意见:
文案大全
事故或应急健康检查情况
事发日期:年月日辐射源种类或射线装置名称:
事发地点:关键受照器官:吸收剂量: Gy 事发经过:
事故原因:
应急检查结果:
调查结果:
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