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仓库布局及仓库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7.23 MB
- 文档页数:44
仓库(仓储、库房)仓储规划、布局与设计步骤一、仓储规划设计步骤1、仓储规划设计思考与分析:不同的行业,设施环境不同,仓储的分类不同,仓储规划的思路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上看,还是能找到一些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细节,也要关注顶层设计的合理性,因为仓储是整个物流环节的重要节点,关系布网合理性,稍有不慎对整个的运作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如下仓储规划设计的几个思考维度,可供参考。
<1>、仓库战略分析定位。
<2>、仓库布局规划。
<3>、仓库流程设计。
<4>、仓库设备设计。
<5>、仓库标准化&可视化设计。
<6>、仓库绩效设计。
<7>、仓库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8>、设计方案谈判能力诊断。
在进行仓储规划设计分析时,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第1步:需要拿到供仓库设计的基础数据,这些基础数据包含:货品SKU数量、货品特性如长宽高与重量、货品存储方式(危险品与普通商品等)、货品出入比以及各项运营峰值数据。
这些数据看似繁多,但都能够在实际运营数据中获知。
第2步:需要对现有仓库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解,按照工业生产理论,商品的入库、盘点、出库也是一次有序的生产作业过程,所以需要在仓库设计中充分考虑仓库的生产作业流程,设计上不可与实际作业流程偏离。
第3步:收集完仓储规划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数据之后,就可以对仓库进行分区规划,分解整个仓储作业流程;由于行业,存储货品特性,出入库频次的不同,不同行业对功能区域设计要求不同;例如快消品行业对于传统分销仓及电商仓会有不同的功能区域的要求。
同时,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仓库,区域功能又会有不同。
仓库功能区域的规划,需要明确功能设计的原则,功能区域的定义和作业属性,进行功能区域的综合设计思考。
2、仓储的库房布局种类(三大类):1)、U字型仓库:主要根据进出频率大小,将畅销品或流量大的物品安排在靠近进出口位置储存,缩短这些物品的拣货,搬运路线。
仓库分类标准,仓库的十四种分类方法,仓库分类基础知识仓库分类标准,仓库的十四种分类方法,仓库分类基础知识仓库是企业物资的一个流转中心,是物流的集散地,原则上,一个企业的所有的物资流转都应经过仓库。
仓库按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分类,一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建设或租用不同类型的仓库。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仓库分类标准。
一、按火灾危险性分类1、甲类仓库:闪点小于28℃的液体;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2、乙类仓库: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 的气体;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助燃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
3、丙类仓库: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可燃固体。
4、丁类仓库:对不燃烧物量进行加工,并正在高温或熔化形态下经常发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出产;把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做其它用的各类尺度化厂房出产;常温下利用或加工难燃烧无量的出产。
5、戊类仓库:常温下利用或加工不燃烧物量的出产。
二、按仓库管理体制分类根据仓库隶属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自用仓库:自用仓库就是指某个企业建立的供自己使用的仓库,这种仓库一般由企业自己进行管理。
2、公用仓库:这是一种专业从事仓储经营管理的,面向社会的,独立于其他企业的仓库。
三、按仓库用途分类仓库按照它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采购供应仓库:采购供应仓库主要用于集中储存从生产部门收购的和供国际间进出口的商品,一般这一类的仓库库场设在商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或商品运输枢纽的所在地。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仓库物资管理,提高仓库利用率,确保物资存放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仓库的物资摆放管理。
第三条仓库物资摆放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布局,便于存取;2. 安全可靠,防止损耗;3. 便于盘点,提高效率;4. 环保节能,减少浪费。
第二章仓库布局与分区第四条仓库布局应根据物资的性质、用途、储存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物资的分类存放。
第五条仓库应划分为以下区域:1. 进货区:用于接收、检验、入库新到物资;2. 储存区:用于存放各类物资;3. 发货区:用于出库、分拣、配送物资;4. 临时存放区:用于存放待处理、待检验的物资;5. 办公区:用于仓库管理人员办公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区域应明确标识,确保物资摆放有序,便于管理和使用。
第三章物资分类与标识第七条物资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1. 按物资性质分类;2. 按物资用途分类;3. 按物资储存条件分类。
第八条物资分类标准如下:1. 按性质分类: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电器设备、工具用品、办公用品等;2. 按用途分类:分为生产物资、办公物资、维修物资等;3. 按储存条件分类:分为常温物资、低温物资、高温物资、易燃易爆物资等。
第九条物资标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物资名称;2. 物资规格型号;3. 物资数量;4. 物资存放位置;5. 质量等级;6. 生产日期;7. 过期日期。
第十条物资标识应清晰、醒目,便于查找和管理。
第四章物资摆放要求第十一条物资摆放应遵循以下要求:1. 按类别摆放,同一类物资应集中存放;2. 按规格型号摆放,同类物资应按规格型号顺序排列;3. 按存放条件摆放,易燃易爆物资应远离火源、水源;4. 按使用频率摆放,常用物资应放在方便取用的位置;5. 按重量摆放,重物应放在底层,轻物应放在上层;6. 按体积摆放,大型物资应放在宽敞的位置。
第十二条物资摆放应保持仓库通道畅通,通道宽度应满足搬运设备通行要求。
仓储知识整理(仓库人员培训用)一、仓储概念和分类1.○1存放、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的总称,可以是房屋建筑、洞穴、大型容器或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
○2储存、储备,表示收存以备使用,收存、保管、交付使用。
2.○1性能与技术条件(专用仓库:配有冷藏、保温等设施的仓库。
药材、禽畜肉等商品。
通用仓库:常温保管、自然通风、无非凡功能。
商品分区分类治理。
比重较大。
危险品仓库:配置有非凡装备和相应消防手段。
其他)○2仓库职能(储备仓库:常年生产、季节性消费的商品,或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商品。
批发仓库:储存批发部门收购进来的商品。
零售仓库:为零售商店短期存货。
大的零售商店专设零售仓库;超级市场和大型零售商业有配送中心中转仓库:商品在运输途中由于换装运输工具的暂时停留而产生的仓储。
○3建筑结构和构造(平房仓库:建筑物是平房,结构简单,便宜,人工操作比较方便,数量多。
楼房仓库:建筑结构在两层或以上的仓库。
可以采用机械化。
高层货架仓库:内部货架层数较多,配备拣选式自动化设备,发达国家多用。
柱式仓库:呈柱形或球形,用来储存石油、天然气等。
思考:单层仓库与多层仓库区别,设计上注重点二、仓储设备设施仓储设备是指能够满足储藏和保管物品需要的技术装置和机具,其并非仅指以房屋、有锁之门等外在表征的设备,具体可分为装卸搬运设备和保管设备、计量设备、养护检验设备、通风照明设备、消防安全设备、劳动防护设备以及其他用途设备和工具等。
(一)装卸搬运设备是用于商品的出入库、库内堆码以及翻垛作业。
目前,中国仓库中所使用的装卸搬运设备通常用可以分成三类:1、装卸堆垛设备。
包括:桥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叉车、堆垛机、滑车、跳板以及滑板等。
2、搬运传送设备。
包括:电平搬运车、皮带输送机、电梯以及手推车等。
3、成组搬运工具。
包括:托盘、网络等。
(二)保管设备包管设备是用于保护仓储商品质量的设备。
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⒈苫垫用品:起遮挡雨水和隔潮、通风等作用。
仓库空间管理和ABC分类法讲解仓库空间管理和ABC分类法是在仓储和物流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它们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利用仓库空间,并提高物料的存储和管理效率。
仓库空间管理是指对仓库空间进行规划、布局和运营的过程。
一个合理的仓库空间管理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空间,提高货物的存储容量,减少堆放混乱和损坏等问题。
在进行仓库空间管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仓库布局规划:合理布局仓库,包括货架设置、通道设计和设备摆放等,使得货物可以顺畅进出,提高仓储效率。
2. 合理规划存储区域: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需求,对仓库的存储区域进行划分和规划,确保货物的分类存放,避免错乱和交叉存储。
3. 合理利用垂直空间:充分利用仓库的垂直空间,通过合理设置货架和货位,使得货物可以层叠和垂直存放,提高仓库的存储容量。
ABC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物料管理方法,它将物料按照其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进行划分和分类。
通过ABC分类法,企业可以对物料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合理安排仓库空间和管理资源。
其中,ABC分别代表以下含义:1. A类物料(重要物料):A类物料是具有高价值和重要性的物料,通常只占据整个物料种类的少部分,但却占用了较大的仓库空间。
这些物料的管理需要高度关注,以确保其供应和库存的稳定性。
2. B类物料(一般物料):B类物料是一般重要的物料,通常占据了总体物料数量的中等比例,不过在仓库空间利用上相对较少。
这些物料的管理需要一定的关注,以提高仓储效率,确保其供应和库存的平衡。
3. C类物料(次要物料):C类物料是较为次要的物料,通常占据了总体物料数量的大部分,但所占的仓库空间相对较少。
这些物料的管理通常是按需定购或定制,以减少库存和降低成本。
通过ABC分类法,企业可以对不同类别的物料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和库存控制规则,以提高物料管理和仓库空间的利用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标识方式,如标签、颜色、编号等,将不同类别的物料进行区分和管理。
电商仓储流程揭密,仓库平面布局和入库、出库、在库管理等细节过程B2C,作为无店铺销售的一种,其用户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的服务质量和速度,而仓储,则是供应链中最重要,最可控的环节。
非常幸运,笔者从0开始,亲历了仓储从外包到自建的全过程,其中辛酸责难,不堪回首,直接上干货,大家都少走点弯路罢了。
一、统仓VS分仓,地区仓VS 平行仓所谓统仓,就是所有订单统一从一个仓库发货。
相对,分仓自然是指多个仓库同时发货。
分仓,又分为地区仓与平行仓两种;业界除了Amazon之外,几乎都是地区仓,比如上海仓发江浙沪的订单,北方仓则发东三省的包裹。
而平行仓,简而言之,就是哪个仓有订单所包含的货物,订单就从哪里发,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拆单多仓发货,实现高度自动化的订单处理,人工干预少,对操作人员要求低;坏处是系统复杂度高,不是谁都能干。
对于日订单少于2000单或订单地域分布密集的B2C而言,统仓是唯一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单个仓库如果日出库量少于1000单,固定费用(房租物业,普工工资,管理成本,水电网络费用,固定资产摊销等)摊销到每个订单,特别是在前3年,出仓成本大大偏离于业界6-9元的正常区间。
与常识不同,分仓的最大好处并非是平均运费的下降,尽管这是绝大多数B2C企业仓储决策的主要依据。
就我个人的理解,分仓的存在大大缩短了运输公里数,并间接降低了3PL(第三方物流)的包裹换手率,因此货损和到货时间双双下降,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对于初创期无法自建物流必须依赖3PL的B2C而言,不失为一个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国内3PL的服务质量普遍无法恭维的情况下。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分仓的系统远比统仓要复杂的多,需要提前储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力量,并在数据库底层结构方面预先考虑。
二、仓库平面布局电子商务仓储的功能重在“通过”而非“储藏”,理论上说,货物的周转率越高越好,入库量应与出库量应基本持平,快进快出。
基于上述功能,仓库的功能分区如下:A,卸货/出库月台月台,顾名思义,就是仓库闸口外侧的一个上沿与车辆箱部下沿基本平行的水泥台子,便于人员,转运车直接进出车辆卸货。
二级库管理制度一、库存管理1. 库存分类:对库存物品进行分类,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
2. 库存盘点: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核实库存数量与实际数量是否一致,及时发现和解决库存盘亏或盘盈的问题。
3. 定量订货:根据库存量及销售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定定量进行订货,避免库存过高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4. 库存周转率:定期计算库存周转率,评估库存的合理性和库存运营效率。
5. 退货处理:对于有质量问题或过期的存货,及时进行退货处理,确保库存品质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二、仓库管理1. 仓库布局:合理划分仓库区域,设定货架、货位,做到分类存放,易于管理和取货。
2. 入库管理:对进货物品进行验收,检查货品数量、质量以及与采购合同的一致性,并及时登记入库记录。
3. 出库管理:按照销售订单和出库申请,对需要出库的物品进行出库操作,确保出库准确、及时。
4. 库存安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安装安防设备,限制进出仓库的人员及车辆,确保库存的安全性。
5. 温湿度控制:对特定物品或对仓库整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确保贮存物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库存信息管理1. 记录和登记:建立库存信息档案,包括物品名称、规格、数量、采购及入库日期、销售及出库日期等相关信息。
2. 库存查询:设立相应的查询系统或流程,对库存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提供给需要使用的人员参考,并定期进行库存情况的汇报。
3. 库存报表分析:通过对库存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库存报表,帮助管理层了解库存情况和进行决策。
4. 科技应用: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仓库管理系统、条码技术等,简化库存信息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四、库存风险管理1. 库存预警机制:设立库存预警指标,当库存低于或高于一定的预警值时,及时触发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补充库存或销售控制措施。
2. 备货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货策略,避免库存积压或库存不足的情况发生。
3. 库存质量控制:对进入仓库的物品进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确保库存物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仓储管理人员必修教材第2章仓库建设规划《仓储管理学》仓储管理人员必修教材第二章仓库建设规划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仓库的分类与各类仓库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懂得仓库建设规划对区域经济及企业自身的影响,掌握仓库配置的原则、仓库选址的方法、仓库总体布局的原则与仓库面积的确定方法。
第一节仓库的分类仓库 (warehouse) 是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与场所的总称。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中需要有各类各样的仓库,它们的结构形态各异,服务范围与对象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正确把握各类仓库的特点关于仓库建设规划与仓储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仓库按不一致的标准可进行不一致的分类,一个企业或者部门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建设或者租用不一致类型的仓库。
一、按使用范围分类(1)自用仓库。
是生产或者流通企业为本企业经营需要而修建的附属仓库,完全用于储存本企业的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等货物或者货物。
(2)营业仓库。
是一些企业专门为了经营储运业务而修建的仓库。
(3)公用仓库。
是由国家或者某个主管部门修建的为社会服务的仓库,如机场、港口、铁路的货场、库房等仓库。
(4)出口监管仓库。
是经海关批准,在海关监管下存放已按规定领取了出口货物许可证或者批件,已对外买断结汇并向海关办完全部出口海关手续的货物的专用仓库。
(5)保税仓库。
是经海关批准,在海关监管下专供存放未办理关税手续而入境或者过境货物的场所。
二、按保管物品种类的多少分类(1)综合库。
指用于存放多种不一致属性物品的仓库。
(2)专业库。
指用于存放一种或者某一大类物品的仓库。
三、按仓库保管条件分类(1)普通仓库。
指用于存放无特殊保管要求的物品的仓库。
(2)保温、冷藏、恒湿恒温库。
指用于存放要求保温、冷藏或者恒湿恒温的物品的仓库。
(3)特种仓库。
通常是指用于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或者有辐射性的物品的仓库。
(4)气调仓库。
指用于存放要求操纵库内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的物品的仓库。
仓储物流管理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r 生活领域L 流通领域 r 剩余储备仓 储 物 仓储物流管理概述 储备与仓库的概念、功能一、 储备的形成与作用二、 仓库的分类三、 仓库的功能仓储规划(选址、库区规划)一、 仓库的选址二、 库区规划 仓储作业管理(基本作业、机械化、自动化) 库存物资管理(进销存、库存控制) 仓储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储备和仓库一•储备的形成和作用:(一) 剩余产品的形成,也就形成了储备。
这种储备的作用,是剩余暂存, 以待后用。
(二) 备战备荒备用,有计划有U 的的储备。
这种储备的作用,是保障储 备,以应付以后需要。
(三) 为使生产和流通顺利进行,在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上进行的储备。
这 种储备,叫流转储备,它的作用,是缓冲各环节间供和需在时间上的矛盾,多 了可以存,少了可以流,保证各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二.仓库的分类:r 粮食储备库I 棉花储备库I 汕料储备库I 食盐储备库L 生活用品储备库等 I r 原材料储备库1 .按领域分:I 生产领域I 配件储备库I I 工具储备库I L 半成品储备库等r 成品库 I 储运库 I 中转库 I 批发库L 零售库 r 积压库L 废品库I 厂国家储备库 2 .按性质分:|保险储备|地方储备库I I 长期储备库L 、”|年储备库等L 流转储备厂成品库L 零皆库3 •按保管对象分:r 普通仓库I 控温仓库4 •按保管条件分:|冷藏仓库I 冷冻仓库L 特种仓库r 普通人力仓库5 •按机械化程度分:|机械化仓库L 自动化仓库自动化仓库简介:二要素:1 •高层多格货架:2 •自动识别存取搬运系统。
发展概况:美国:始于50年代,到1979年已使用1000多座。
日本:始于1965年,到1977年已拥有1833座。
西德:到1977年已拥有500多座。
仓库仓储管理仓库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和储物管理的概括和总称,是保证产品供应的重要环节。
仓储管理包括仓库的物资管理、仓库的设备维护、库房管理、进出库管理以及储物的分类整理和存储方法。
目的是确保公司产品能够及时准确的发货、节约仓储成本、提高仓储效率、减少库存损失,确保客户对于公司产品服务质量的认可,是目前企业普遍需要实施的重要管理决策之一。
一、仓储设备的管理1、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在选购设备时,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存储量、存储条件、便捷性以及空间利用率。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设备应当符合安全规范,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2、设备的维护设备的维护涉及到良好的保养和修理,这将有利于其寿命的延长。
设备问题出现后应及时的修复和维护。
同时,保养和检修的各项工作应当有科学的计划和时间表。
二、库房管理库房管理包括仓库、库房的规划、配备和设计。
库房的规划应当考虑到动线、布局、环境、光照、电力、消防和安全等方面。
库房的配备应当注重性能和质量,设备的选购应当考虑到完成有效的区域分隔、增强仓库容量等方面。
库房的设计应当综合考虑所有要素,以易于管理、安全、好操作、充分利用空间为目标。
三、进出库管理进出库管理是将仓储管理之基本操作,同时也是仓储管理之核心。
目的是为确保产品及时、安全质量的流转和储存。
落实好进出库记录表,并严格控制货品的出库,以保证库存水平能够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四、储物的分类整理和存储方法储物的分类和整理可以加强库房的混合储存和储物容量的提高。
储物分类按照不同的情况和需求,做出相应的存储方案。
储物的整理是对于储物进行分类、标记和整理。
标记应当准确地描述储物的内容,并密切关注有效期和保质期等细节管理。
在存储储物时应按照类别分别储存,在存储空间和其它条件要求允许的范围内,盘算可放置的货物数量和规格,以达到先进先出,保质保值的存放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仓库的处理速度和库房的可利用度。
总之,仓储管理的本质是促进企业的生产能力,减少错误率和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