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修行的客观真相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修行人容易走的误区,若不注意一切“修行”皆成空修行不见得一要会有宗教信仰,面对生老病死的折磨、人生高低潮的考验,甚至夜深人静时,您也会时不时地拷问一下灵魂,不管是主动思考还是被动成长,只要对生命有着更高的追求,修行就不可避免。
修行不是脱离红尘,住进道观、寺院或山洞里去。
在寺院或者偏僻山洞里住上一段日子那还真是不错,但脱离红尘,试问有几个能够真正做到的?俗话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真正的考验在生活,生活即道场,生活还没搞定,跑再远都没戏。
与其说修行是“打坐念经”,还不如“吃喝拉撒”来的真切。
修行的最后可以得道成仙,鸡犬升天,修成圣人的很多,但这离普通人也太远了。
现代人的修行观,其实就是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和问题面前不断地修正自己错误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除妄念,从而获得身心的清明和生活的平安喜乐。
修行是一种纯精神化的活动,吃饭、走路、睡觉、待人、接物等都是修行。
修行不只存在于纯精神领域,它可以从身体修,从生活修,从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来修。
且修行目的还是通过精神改造服务于生活本身,让它变得更加简单清明,富于质感,让当下更富有内涵,让内在变得自在从容。
01. 修行会让一切变得更好?修行不是为了让一切变得更好,而是允许事情变得更坏,接纳事物的正反两面,发现好的可能,也容忍坏的存在,真正的修行是一个扩大心量、如实生活的过程。
修行之人慢慢地能够看到并堪破真相,无所谓好坏,事情来了,就接受它,事情走了,也不眷念,所谓随缘散化。
修行就是与人为善、不发脾气,拥有更多美好的德性。
每个人都免不了在背后偷偷评论:“都修行人了,怎么还那样”。
修行人,说白了就是“成长中的人”,成长中的人不是完美的人,而修行也不是不断地增加那些我们本不具有的美好德性。
恰恰相反,修行是一个减法,是不断地减掉那些虚伪和虚幻的过程,这过程也包括对自己的情绪觉察、释放和穿越。
穿过之后,那些好的东西就像副产品一样,都来了。
而如果为了“美好德行”而伪装好脾气,那你非生病不可。
打坐入定的方法和技巧
打坐入定是一种修行方法,旨在通过冥想和放松身心来达到内在的平静与和谐。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你开始打坐入定:
1.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避免干扰和噪音。
2. 找一个舒适的姿势,通常可以选择盘腿坐或坐在椅子上,但要确保身体保持自然、放松。
3. 关闭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尝试感受空气进入和离开身体的感觉。
4. 如果你的思绪开始漂移,不要过于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正确的姿势。
允许自己的思维游走,然后再次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5. 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专注于呼吸,可以试着想象一些有意义的图像或场景,例如沙滩、河流或者蓝天白云。
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些图像或场景上,让自己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和变化。
6. 持续练习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专注力会逐渐增强。
最终,你会达到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能够完全沉浸在当下的体验中,忘记时间和周围的一切。
需要注意的是,打坐入定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实践才能取得成效。
初学者应该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练习,避免过度追求效果而造成身体上的不适。
同时,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打坐“明心见性”的诀窍作者:生根活佛一般糊里糊涂地打坐是不一定能够明心见性的,想通过打坐而明心见性需要三个条件:首先要知道“明心见性”的含义,然后要知道如何才能“明心见性”,最后要知道如何才能修成“明心见性”。
关于“明心见性”这方面,很多宗派都有不同的见解与观点,我在这里依雍仲本教来讲讲“明心见性”的含义。
从自心来讲,“明心”就是明悟自己的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心的本性。
从人们的理解来讲,“明心”就是明了我们的心,“见性”就是见到性相。
从体证的角度来讲,“明心”就是了知万物的灵性,“见性”就是体证灵性与见到万物的本性、就是彻底明白万物的本质。
对万物本性的体证,必须要用心去感受,才能彻底地认识。
否则,任你有再大的功德,也体证不了万物的本质。
从修行的角度来讲,“明心”就是透明的自心与智慧,“见性”就是见到自心的本性与佛性。
从禅修的角度来讲,“明心”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明悟自心,“见性”就是透彻地见到自己的本性,也就是证悟佛性。
从大圆满的角度来讲,“明心”就是用我们自心的能量和作用去彻见、领悟。
,是自悟智慧,“见性”指的是妙体与真理,也是自然智慧,自悟智慧透彻地见到自然的空性而觉醒、了生脱死、证悟空慧不二、就叫作“明心见性”。
那么“心”是什么?“心”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那个肉团心,而是我们因对境而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性”又为何物呢?“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本质。
现代学说认为:心的本性就是心的能量,没有它,对境就生不起心来。
佛教讲的“性”是心的本质,是空性,它是无形无相的,所以肉眼虽不能见,但它却能起种种真实的作用,犹如水中的盐一般,虽然不可目睹,但事实上确实在起作用,“心”在佛经上还有很多异名,比如说,真如、如来藏、佛性、真心、大圆胜慧等等。
如何才能“明心见性”呢?对一般的普通人而言,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空相的,要先认识自心的现象,再反观自心,最后要彻底地认识心的本性,心的本性就是“空”,心的本质空性就是心性、就是佛教所讲的佛性。
修⾏就是修⼼,修正⾃⼰不好的⼼念。
世⼈天真的认为打坐、念佛、诵经、烧⾹拜佛就是修⾏,其实,修⾏不是外在的表象,⽽是内在的⼼性,打坐、念佛、诵经、拜佛这个只不过是在为修⾏培养因缘,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
修⾏就是修⼼,修正我们不好的⼼念,从⽽改正我们不正确的⾏为造作,真正的修⾏就是⾝、⼝、意三业的修正。
所谓的⾝、⼝、意三业,就是我们通过⾃⼰的⾝体、⾔语、思想所造作的⾏为,以及造作⾏为的最终结果。
三业中的⾝业,就是让⾃⼰⾝体不染恶疾,不杀⽣、不偷盗等等,这个就叫⾝业清净。
⼝业,就是规避⾃⼰不要妄语、不两⾆、不恶⼝,这个就是⼝业清净。
意业指的是贪、嗔、痴三毒的去除,就叫意业清净。
所以说,真正的修⾏就是修正⾃⼰的三业,让三业清净⽆染,只有做到三业清净,才能证⼊⽆我之境界,因为这个“⼈⽆我”是修⾏得成就的基本条件。
世⼈愚昧⽆知,当逆境现前,往往是怨天尤⼈,根本就不知道这所有的⼀切是因缘果报,是前世不好的⾏为造作所种的因,只不过当下因缘具⾜,才果报现前。
当今社会物质⽂明⾼度发达,世⼈难免⼼⽣妄想,贪欲、怨恨、嫉妒,等等不好的⼼念。
如果我们深明因果,痛改前⾮,通过精进修⾏去除贪欲杂念,不仅能随缘消业,还能善果现前。
如前所述,真正的修⾏是从内⼼进⾏蜕变,要蜕变成“⼈⽆我”,远离贪念执着,不求名闻利养,不⽣嗔恨愚痴,从⽽远离世间苦厄,得圆满解脱,成⾃在⼈⽣。
在修⾏之前,我们要深信佛法教义,所以必须要了解佛教的基本理论。
佛教的理论主要分为三⼤类,第⼀是众⽣平等,第⼆是深信因果、第三是神识不灭。
下⾯我们就来理解佛教的这三个基本理论。
众⽣平等。
佛教提倡众⽣平等,不单是指⼈类,这个众⽣包含了⼗法界⼀切之众⽣,⼗法界包含了六凡道、四圣道。
其中六凡道,就是三界之众⽣,四圣道是超出三界以外的众⽣,指的是罗汉、菩萨和佛所居住的国⼟。
佛教说,这⼗法界所有的众⽣,⼤家都是平等的,并没有⾼低之分,⽐如,佛和我们⼈类是平等的,因为佛是觉悟的⼈,⼈是没有觉悟的佛。
打坐心得体会打坐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式,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身心灵的平衡与和谐。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打坐成为了许多人寻求内心宁静与平衡的一种方式。
我也是其中之一,通过长期的打坐修行,我深刻体会到了打坐的好处,并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打坐可以帮助我调节情绪。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情绪波动也是很正常的。
而通过打坐,我可以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平静和调节。
在静坐冥想的过程中,我会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内心的感受,慢慢地放下外界的烦恼和焦虑,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平静。
这样一来,我就能更好地面对外界的种种挑战,不会被情绪左右,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
其次,打坐可以增强我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干扰和诱惑,导致我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而通过打坐,我可以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在静坐冥想的过程中,我会尽量排除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内心的感受。
这样一来,我就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做事更加专注和细致。
另外,打坐也可以帮助我提升自我意识和觉知能力。
在静坐冥想的过程中,我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感受自己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这样一来,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感受,增强自我意识和觉知能力。
这对于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抉择和决策都有很大的帮助,让我更加明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更加自信和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最后,打坐也可以帮助我提升身心健康。
通过长期的打坐修行,我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减轻压力和疲劳。
这对于我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平衡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的健康,迎接生活的挑战和机遇。
总的来说,打坐对我的身心健康和内心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长期的打坐修行,我可以更好地调节情绪,增强专注力和注意力,提升自我意识和觉知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打坐一定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和体会。
愿我们都能够在打坐的修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第1篇自从接触道教文化以来,我便对道士的修行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有机会体验了一次道士打坐的过程。
以下是我在打坐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打坐前的准备在正式打坐之前,道士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净身,通过洗澡、洗手、洗脸等方式,将身体清洁干净,以便更好地静心。
其次是净心,通过冥想、诵经等方式,将内心的杂念排除,使心灵达到空灵的状态。
最后是调身,调整呼吸、姿势等,使身体达到舒适的状态。
二、打坐的过程1.静坐在完成准备工作后,我便开始了静坐的过程。
首先,我按照道士的要求,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盘腿而坐,调整呼吸,尽量保持呼吸均匀、深长。
在静坐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受到身体逐渐放松,心灵也渐渐平静。
2.冥想在静坐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进入冥想状态。
我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每一吸每一呼,逐渐将思绪引导至内心深处。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的世界,那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逐渐变得清晰,我明白了它们背后的原因。
3.调息在冥想的基础上,我开始调息。
我尝试着调整呼吸的节奏,使其与内心的节奏相协调。
在调息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身体与心灵的紧密联系,仿佛它们在共同呼吸,共同成长。
4.观想在调息的基础上,我开始了观想。
我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从头部开始,依次观想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它们的存在。
在观想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体在逐渐变得轻盈,心灵也在逐渐变得清明。
三、打坐后的感悟1.内心的平静通过这次打坐,我深刻体会到了内心的平静。
在打坐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这种感受让我明白了,只有内心平静,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2.身体的放松在打坐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身体的放松。
通过调整呼吸、姿势等,我使身体达到了一种舒适的状态。
这种放松感让我明白了,身体和心灵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身体放松,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
3.生活的感悟通过打坐,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科学对打坐静修产生神奇效果的研究科学对打坐静修产生神奇效果的研究科学证明:佛教中的坐禅技术,确实可养生增智“坐禅”又称禅修、静坐、打坐,它是佛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
我国传统的静坐养生功法,实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
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静必清,无劳汝形。
无劳汝静,乃可长生。
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以上这段精辟的论述,实则就是在静坐中的真实感受和长生之道。
静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显教、密教及道家、儒家、瑜伽术对打坐都很重视。
《释禅波罗蜜》云:“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惟禅为最,如得珠宝,众宝皆获。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曰:“因息修禅,疾得禅定。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和马里兰州大学哈里博士经五年研究后说:“冥思静坐可对视力、血压、认识功能的激素水平提高大有好处,另可治疗许多不治之症和心脏病、关节炎等慢性病。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伯尼·塞格尔也认为:“沉思冥想是松弛思想的行动,可治视为绝症的艾滋病和癌症。
”荷兰科学家研究表明:打坐沉思者比其它人致病的可能性低50%,在感染威胁生命的重病方面低87%。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静坐时大脑中出现的大量α波,可很明显的促进一种荷尔蒙激素的增长,从而会使血管扩大和血液畅通,会使人体机构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三磷酸腺甙明显增高,会大大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
据《世界科技译报》报道:美国玛赫里希处置大学,自然医学和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施奈德经多年研究后说:“超脱静坐似乎能够恢复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和自我平衡的机制,它对神经激素和部分神经系统都起作用,从而有助于缓解心脏病和其它一些疾病的症状……这种技术是一个自然轻松的过程,能使你达到舒适安静的机敏状态。
”研究人员还说:“如每天静思两次、每次20分钟,这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并可用做传统心脏病治疗的辅助手段。
人体打坐竟然可以这么神奇人体打坐竟然可以这么神奇从外看金字塔是神奇的,向内找人的身体比金字塔不知要神奇多少倍。
人在盘腿打坐的时候,往往要求人盘腿打坐,双腿叠加,双手放在膝盖上,叫五心朝天(两手心、两脚心、头顶百会穴)。
这时,人体打坐的形状,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形状,就能采集到天体中高层空间的能量,得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长期的打坐下去,人的身体就会健康;人的思想就会宁静;人的头脑就会清醒,还能开发人的智慧,激发人的功能。
眼能看到奇景,鼻能嗅到异香;耳能听到妙音;舌能尝到甘味,身体感到轻松、有漂在空中的感觉;意识通灵,清醒的意识到另外空间的存在,眼耳鼻舌身意同时感受到身临仙境的妙不可言的状态。
一、从道家的角度上讲——人在盘腿打坐的时候,头顶着天,接收着宇宙天体的高能量,叫开天门;会阴被坐在底下,避免能量从会阴逃出,叫闭地户;双手心、双脚心加上头顶朝上,采集吸收天体中的高能量,叫五心朝天;双腿相叠,使脚三阴、脚三阳相交,得到双腿能量的互补;双手结印,使手三阴、手三阳相接,得到双手能量的灌通;舌顶上颚,牙齿微微离缝,嘴唇闭上,使任督二脉相连,得到身体大脉的畅通,叫搭鹊桥。
二、从修行者的角度上看——舌头顶住上颚,嘴唇闭上,任督二脉相通,形成一个周天循环,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天。
一般情况下,子时、午时,人体在放松、睡眠休息的时候,才能形成周天循环,所以养生的人注重睡子午觉,因此把这种周天循环叫做子午周天;而修炼是人为的把两脉相接,让身体上的脉得到更大程度的畅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充沛。
双腿相叠,双腿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周天,形成一个脉络循环;双手结印,两手与头之间,也形成了一个相似的三角形周天,又形成一个脉络循环;十二正经相互连贯,就形成了人体侧面的一种循环形式。
按照身体自然的循环时辰划分,这种循环,一般在卯时和酉时运转,人体自动形成循环运行,所以把这种修行方法叫做卯酉周天。
人在打坐入静、入定的情况下,身体内的五脏会和谐相生,协调相克。
打坐与人生的修行------冯平科学研究表明,打坐时人的心跳、心率降低,呼吸减缓,大脑电波松弛,肌肉放松,人体的基础代谢率明显下降,耗氧量减少,血液中的乳酸盐降低,肾上腺素和其它紧张激素下降,白血细胞、红血球细胞代谢变缓,压力抒解,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美国和德国的生理学家,曾经选人作分组试验,那些打坐的人经过一段时间,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漫步,之后打坐放松身体,两三个月后,专家为他们详细检验,这批人的唾液免疫球蛋白A 显著增加。
人的打坐比睡觉更能减少能量的消耗。
20分钟的打坐在减轻耗氧量上抵过六七小时的睡眠。
常人熟睡时,消耗能量比清醒时,降低16%左右,打坐如有功力,甚至能下降34%。
我们每天打坐,容易使自己心情平静,由于心平气和,血脉畅通,疾病便不易发生。
相反,如果心情时常被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很容易会气血失调,久而久之会引致百病丛生。
所以,从中医角度看,长期打坐可以大补元气,消百病。
打坐的功效更重在调心。
人的身与心原本有连带关系。
有报告指出打坐的人精神一松弛,脑电波多数是α波,其震荡频率范围8HZ—14HZ,脑波处于该频率时人的大脑清醒而放松,注意力呈聚焦状,容易集中精神,不易受外界其它事物干扰,大脑不易疲劳,心理状态刚是安静、轻松、愉快、专注。
在脑波为α波时,人的身体放松,但意识清醒,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脑的活动就会顺畅,人会变得直觉敏锐和易有灵感。
α波与人的心灵舒缓关系非常密切,其中“放松”与“专注”是α波的两大条件。
所以,现代科学积极倡导α波是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
人从生下来,脑内就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细胞,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脑细胞在工作,打坐的人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脑细胞在活动。
日本有研究成果指出,头脑在α波时身体多分泌β—endorphin,有镇痛、解除精神压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防止老化、感受快乐等作用。
由此可知,打坐对人的身心有百益而无一害。
为什么要学和尚打坐呢睡眠是无意识的静坐,静坐是有意识的睡眠。
在睡眠中,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能量,在静坐中我们获得了源源不绝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提升身体、心灵和智能的力量,它开启了第六感之门,进入超感官的领域,在静坐中获得的能量带给我们松弛、健康和快乐,它也能让体能迈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其实,静坐就是意识回归自性的旅程,在静坐中,我们有意识地由身体开始,进行穿越心灵、智能、自性和更高境界的旅行。
(静坐方法)我们要先停止一切的身、心的功能,才能达到静坐的目的,也就是说,停止肢体的活动、观看、说话和思考。
(第一步就是姿势)现在让我们来谈谈静坐的方法,静坐的第一步就是姿势,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坐姿,选择一个让你感到很舒服、很稳定的姿势,坐在地板上或者椅子上都可以,或者在任何一个我们感觉舒服的地方,舒服地坐下来,只要放松,完全地放松下来,单纯地放松。
当我们盘好腿和双手交叉好的时候,身体形成的能量回路会让身体更加稳定,眼睛是心灵之窗,所以应该把眼睛闭上,持咒或内、外在的对话都是心灵的活动,所以也应该停止。
(断绝念头)身体放松之后,意识就会进入心灵和智能所在的第二个区域,心灵只不过是一堆念头而已,纷杂的念头会不断地浮到心灵的表层,念头会带来各种已知或未知的问题,这是静坐的关键,也是唯一的法门,不要追究你的念头,不要执着在各种妄念…问题或念头上,断绝念头,停留在眉心的位置上。
(无念的状态)这是一个没有呼吸也没有念头的状态,你所有的念头都止息了,我们称为无念的状态,这是一个静心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开始接收源源不绝的宇,坐的时间越久,我们接受的宇宙能量就越多,宇宙能量在我们的能量体内流动,能量体也叫做以太体。
打坐释义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
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打坐又叫'盘坐'、'静坐'。
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
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
得道人谈八点打坐入禅定的心得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得道人谈八点打坐入禅定的心得(2009-10-1008:57:01)标签:养生禅定气场五盖安止定杂谈分类:digest1.要离五盖——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
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
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
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
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
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定。
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初禅的觉受——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
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
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
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
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这快乐的感觉会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
另外,当他入定的时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匀、非常舒适的,呼吸一定会变得微细。
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
根据经典说,入初禅会生起觉、观、喜、乐、定五件事,称为初禅五支,初学者入定时是分不清楚这五支的,所以初学者不必先理会初禅五支,以免分心。
初学者可以从心念集中了、呼吸变微细了、身体非常舒服了,以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
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从非常舒服的感觉中出来之后,会觉得忽然脚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来之前却不知道痛。
【慈诚罗珠堪布】修行的重大关口:阿赖耶识和空性摘自:慈诚罗珠堪布:《修心七要》略释(一个修行人一生所要修持的七个要点)有些人在打坐的时候,有时感到头脑清醒,有时又感觉昏昏沉沉,这与时节、气候、饮食、月球在轨道上的运转情况等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
当昏沉的时候,脑子里一片混沌,所以也不会认为证悟了什么,但在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当心一静下来,便不再起任何杂念,并会感到十分稳定、平静、舒服。
那时去看心的本性时,也不会看到颜色、形状等等,由此便联想到大圆满法本当中所说的,心没有颜色、形状、味道与声音,是恒定不变、本来光明、自然清净、任运自成的,便认为自己所感觉到的稳定、光明、清净、放松即是书中所讲的境界,从而自认为现见了法身本面,证悟了大圆满。
在修法窍诀当中,这种很清净、很轻松的无念感受,被称为阿赖耶识。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大瑜伽师列绕朗巴对意科喇嘛所形容的那种徘徊在门槛的状态。
当停留在阿赖耶识的时候,就像中间的某个站点一样,既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也可以停滞不前甚至后退。
在阿赖耶识上面,就可以体会到无念、轻松、清净等等的感觉,但唯一缺少的,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悟”——非常清楚地现见一切都是空性的感觉。
如果有了这种“悟”的感觉,就肯定不是阿赖耶识;但如果没有这样的证悟,只是感到清净、宁静,就像在万籁俱寂的深更半夜,到空旷寂寥的草原上去打坐,就会一下子感到内心与外界都是一片宁静,身体与环境都从自己的世界中消逝无踪,周围什么声音都没有,就像在月球上面一样,这个是证悟了吗?这个并不是证悟。
虽然麦彭仁波切那句话看似简单,现见人的头上没有牛角,当然不能表示证悟空性,但通过剖析挖掘其内涵,就可以让我们透过字面,举一反三,知道麦彭仁波切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对我们凡夫来说,空性境界是非常陌生的境界,因为从无始以来,在循环不止的轮回旅程中,世间的所有感受没有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但空性却是我们从轮回之始直至今天素未谋面、从未接触过的境界。
打坐的真正功效与作用打坐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古老方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东方文化。
打坐的目的是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冥想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内在的安宁。
打坐的功效与作用跨越了身体、心理和灵性多个层面,对于个体的整体健康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打坐对身体有显著的益处。
在打坐的姿势中,身体呈现放松而直立的状态,通过调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可以降低血压、减轻疲劳和焦虑,并且对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也有正面的影响。
打坐还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感,在长期坚持的情况下,可以改善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
其次,打坐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在打坐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冥想来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并以观察者的角色客观地接纳和释放它们。
这种习惯可以帮助个体培养内在的平静和冷静的心态,减少烦恼和压力,提高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
打坐还可以提升个体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增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许多研究还发现,打坐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失眠的症状,并且对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障碍也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打坐对灵性发展和个体意识的觉醒有深远的影响。
在打坐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冥想来寻找内在的安宁与平衡,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和智慧。
打坐可以帮助个体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好地理解自己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通过打坐,个体可以逐渐超越物质的束缚,追寻更高层次的意义和价值,深化对生命和存在的理解。
因此,打坐被视为一种通向内在智慧和平静的通途,是个体灵性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除了以上的功效和作用,打坐还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律和意志力,培养持之以恒的品质。
因为打坐需要长时间的静坐和冥想,需要个体克服内心的不安和冲动,保持专注和毅力。
这种自律和坚持对于个体在其他方面的生活和事业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增强自信和自我掌控能力。
综上所述,打坐作为一种古老的修身养性方法,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灵性发展有着丰富而多元的影响。
打坐练功心得打坐练功心得篇1打坐练功心得:深入探索内心的宁静世界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开始了一项探索内心的旅程,通过打坐练功来寻找身心的平衡与宁静。
在这篇*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打坐练功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式,通过静坐来调整身心状态,提高专注力和内在平静。
它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日常压力,更好地理解自己,提高自我意识。
在打坐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几个重要的道理:1.放空自我:当我尝试将头脑中的杂念放下,我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自由。
2.呼吸之道:学会如何调整呼吸,让我在静坐时更深入地感受到生命的节奏。
通过深呼吸,我能够暂时抛开纷扰,与内心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3.内心世界:在静坐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内心的平静并不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我们需要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才能真正地达到内心的宁静。
通过打坐练功,我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学会了如何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感受生命的每一刻。
这种内心的平静让我在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勇敢。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探索打坐练功的世界,寻找更多的内心宝藏。
我相信,在这个旅程中,我将会收获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使自己更加坚强、更加勇敢。
打坐练功心得篇2打坐练功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打坐是一种传统的冥想练习,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减轻压力。
以下是一些打坐练功心得:1.放松身体:打坐时,要尽量放松身体,不要让身体紧张或紧绷。
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和放松肌肉来达到放松的效果。
2.集中注意力:打坐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让思绪分散或飘忽不定。
可以通过数息或观察呼吸来达到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3.保持平静:打坐时,要保持平静,不要让情绪波动或烦躁不安。
可以通过数息或观察呼吸来达到保持平静的效果。
4.感受身体的变化:打坐时,要感受身体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疼痛等。
打坐的作用打坐,又称禅坐、静坐或冥想,是一种修行方法,通过静坐、集中意识和呼吸来达到身心平衡、增进内心宁静、提高专注力的目的。
打坐在东方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对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打坐的最大作用之一就是增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现代社会的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心理紧张都很普遍,打坐可以让人静下心来,抛开外界的喧嚣和纷扰,从而提高人们对自身内心的觉察和认知。
通过打坐的修炼,人们可以培养专注力以及内心的平静,使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平和得以释放,使人更加从容和镇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另外,打坐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
打坐时,我们通过调整坐姿、收敛呼吸,使身体得到放松和舒缓,可以提高血液循环、加强氧气供应,从而改善身体的机能。
此外,打坐还可以缓解压力、调整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使人体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打坐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是提高专注力和思考能力。
在打坐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杂念,集中注意力于呼吸和内心的感受上,这对于培养专注力和思考能力非常有帮助。
现代人往往很容易分心和浮躁,打坐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专注和集中精力的能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最后,打坐还能增强人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在打坐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觉察和接纳自己的内心,从而逐渐实现对情绪的观察和理解,使情绪得到平衡和调节。
无论是面对压力、恐惧、焦虑还是愤怒、失望,打坐可以使我们更加从容和冷静面对,帮助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增强心理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综上所述,打坐对身心健康具有诸多益处。
通过打坐,人们可以增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改善身体健康,提高专注力和思考能力,增强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能力。
打坐不仅是一种东方古老的修行方法,也是现代人应对快节奏生活的有效方式。
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心灵的满足,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打坐,并从中感受到它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打坐心得体会打坐是一种修炼内心的方法,通过舒缓身心,放松思绪,使人达到心灵平静、精神安定的状态。
我从几年前开始尝试打坐,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平静和平和。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打坐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心得。
首先,打坐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与自己和身体的对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自身的需求和感受,被琐事、压力和忧虑所困扰。
而打坐可以使我静下心来,聆听内心和身体的声音。
在舒适的姿势中,我呼吸缓慢而深沉,放空思绪,专注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
这种对身体的关注和倾听,使我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体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自己。
其次,打坐让我体会到了内心的静谧。
在尘世喧嚣中,我们很少有机会体验真正的内心宁静。
打坐是一个可以将所有外界杂念排除的机会。
在我的打坐过程中,我会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闭上眼睛,屏弃外界的一切干扰。
这样,我的内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思绪渐渐清晰。
我开始意识到,我的内在世界比外界的声音更加重要。
只有静下心来,我才能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另外,打坐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是生命的基本要素,而我们往往对呼吸这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毫不关注。
在打坐中,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呼吸上。
我会尽量使自己的呼吸变得更为深沉和均匀。
当我的呼吸逐渐稳定下来时,我可以感受到自己体内的能量开始流动,带来一种无以言表的宁静和放松。
这也让我认识到,呼吸不仅是为了供给氧气,更是一种连接身体和心灵的纽带。
打坐还帮助我培养了耐心和专注力。
在开始打坐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思绪翻滚、难以集中。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思绪,专注于当下的状态。
我告诉自己,这个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我一定会受益匪浅。
通过打坐,我也更加理解了专注力的重要性。
只有将自己的思绪集中在当下,才能获得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我发现打坐的益处不仅局限于打坐本身,也会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打坐让我更加接近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感受,使我在做决策时更加自信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