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靶点射频
- 格式:pps
- 大小:59.84 MB
- 文档页数:15
腰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手术配合体会腰背痛是成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
腰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无切口、患者疼痛小等特点。
2010~2011年对30例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6岁,适应证为椎间盘突出有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经CT或MRI检查证实者。
椎间盘突出物钙化、椎管狭窄、明显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及后纵韧带肥厚和钙化不宜实施此术。
髓核组织脱垂入或游离于椎管内、身体条件不允许或精神异常者、甲亢、严重高冠心及糖尿病、G6—PD缺乏症、出血倾向为绝对禁忌。
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腹部垫3~4cm厚长枕。
对侧患肢黏贴电极片并与射频仪连接,测试仪器正常。
常规消毒铺巾,用无菌罩罩好C型臂机头。
根据术前确定的治疗靶点及设计的穿刺途径在C型臂下确定皮肤穿刺点并标记,局麻。
选用22C/97mm/0.71mm/0.20mm/5mm的穿刺针,通过标记点,刺入靶点,并经X线证实穿刺针的位置与术前的设计靶点位置相符。
一般情况下,定位准确,患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出现,这说明已准确找到靶点。
在C型臂下行椎间盘造影,进一步确证射频针端在椎间盘靶点位置无疑。
打开射频机,严格操作规程,将与穿刺针相配套的电极针置入穿刺针内。
①抗阻测试:仪器显示阻抗在150~250之间。
②电生理测试:用高频100Hz、低电流1.0~2.0MA,低频3Hz、高电流2.0~3.0MA的电生理刺激,患者无放射痛及下肢肌肉收缩现象,此时说明损毁区内无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存在,确保安全。
③热生理测试:依次用60、70、80、90℃行温度测试60秒,在测试过程中,通常可以复制出原有的症状。
④靶点热凝消融:依据患者对疼痛的最大耐受度来确定最高温度,用最大耐受温度(≤94°)连续治疗4个周期,每个周期100秒。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摘要:**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本文通过分析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经验,探讨了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射频热凝;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体会一、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精确消融椎间盘组织,减轻神经根压迫,从而缓解症状。
本文旨在分享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病例资料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至2021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范围28-72岁,平均年龄45岁。
三、护理措施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准备等。
术中护理:保持患者舒适,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包括疼痛管理、活动指导、并发症预防等。
四、护理体会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往往存在恐惧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护理要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术中监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确保患者舒适度。
活动指导: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五、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通过细致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和术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恢复。
护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能力。
CT引导下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7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设计正确的穿刺途径及术中定位,以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
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ct或mri片,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设计穿刺途径,计算出靶点的位置和数目。
结果:27例优19例(70%),良4例(15%),可2例(7%),差2例(8%),优良85%,有效率92%。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优良率高,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关键词射频热凝靶点穿刺靶点治疗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
80%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明显影响家庭及社会生产力。
为寻求一种安全治愈率高的治疗方法,对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出症这一最新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及改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30~68岁,平均46岁。
分型:后外侧型22例,中央型5例。
单节段突出3例,其中l 4~52例,l5~s1突出1例,双节段突出21例,其中l3~4l4~59例,l4~5l 5~s1突出12例,三节段突出3例,共55个椎间盘。
病史20天~25年,平均5.5年。
本组患者均有典型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ct或mri证实有椎间盘突出,突出节段与神经分布区完全吻合,均无椎间盘危象和马尾综合征的表现。
大部分片状钙化,骨性椎骨狭窄,椎体滑脱大于5mm,脱出型及游离型者=非本治疗适应症,排除在外,并排除其他科疾病。
所有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或进行性加重而采用本方法治疗。
突出0.5cm以下17个椎间盘,0.51~0.8cm 37个椎间盘,0.81cm以上1个椎间盘。
所突出物包膜完整,边界清楚。
方法:根据mri或ct片,结合临床症状及特征确定射频热凝点的位置,用直尺测量突出椎间盘组织的横径,矢状径,高低径,计算出热凝靶点的数和位置。
热凝两个靶点之间的距离应3~5mm(穿刺针裸露端5mm,形成1个纺锤型毁损球,长5mm×2=10mm,直径5mm)穿刺针的近端在突出物内1.5~2.0mm。
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12-13T02:25:01.46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4期作者:杨小丽[导读] 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杨小丽依安县中医医院 161500【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6),对照组予以臭氧消融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时间、功能恢复时间。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较对照组(78.57%)明显提升(P<0.05);研究组治疗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疗效,有助于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射频热凝靶点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arget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0 to November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 = 56) and a research group (n = 56).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zone ablatio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arget technolog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treatment time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92.8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8.57%) (P < 0.05); The treatment time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arget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an achieve ideal results, help to promote the faster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radio 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arget technolog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zone abl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组织退行性病变,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1】。
椎间盘靶点射频
疼痛诊疗
⏹疼痛性质—神经发出异常信号(受刺激)⏹疼痛诊疗—寻找神经受刺激的部位
消除神经受刺激的原因
⏹缓解疼痛,保护神经
⏹穿刺性技术,靶点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科常见病
腰腿痛占骨科门诊人数一半
椎间盘突出症占腰腿痛的78%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1981
椎间盘构成
纤维环、髓核、终板
⏹纤维环:坚韧纤维组织环绕髓核,含胶原纤维
⏹髓核:位于椎间盘中心
水胶冻样
软骨基质
胶原纤维
椎间盘
⏹终板
透明软骨
构成椎体上、下软骨面
上、下界
⏹高度约9mm,与椎体比值≈ 1:0.3
⏹后缘与硬膜囊前面之间有硬膜外脂肪、静脉⏹无血管
纤维环前后缘节段性动脉分支小血管
髓核、纤维环营养靠周边组织渗透供应
椎间盘神经
⏹无神经纤维
深部、软骨板、髓核
⏹外围窦椎神经:来自后支、交感
先贴行于盘后面、纵韧带两侧
纤维环、前部、两侧
各跨2个椎间盘、4个椎体
横支与对侧吻合
椎管内:后纵韧带、硬脊膜前
侧部、神经根袖
椎管内前静脉丛壁椎骨骨膜
⏹前外侧交感神经
椎间盘功能
⏹固定相邻的椎体稳定脊柱并维持其排列——脊柱结构形态
⏹允许椎骨间相互运动
——脊柱运动功能
⏹吸收加载到脊柱上的载荷和能量——保护中枢神经
椎间盘病
突出/破裂(刺激)⏹神经:根/ 脊髓/窦椎/
椎管狭窄
后支/ 交感
⏹伴发(继发/ 原发)
肌肉—痉挛/ 挛缩
关节变形—后支
椎管狭窄椎体滑脱—
腰盘源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1、盘源性下腰痛射频热凝治疗
椎间盘纤维环裂口射频固縮术
IDET(弯针、双极、靶点)
2、盘突出症根性痛髓核减压术
镜下切/ 切吸/ 电旋切、胶原酶溶
等离子射频、激光汽化、臭氧溶、射频固縮?
3. 突出物治疗:靶点射频固縮、胶原酶溶解、切吸、、
4. 神经根脉冲射频
5. 软组织松解(黄韧带,椎旁肌群):
小针刀、银质针、射频
6. 腰2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
—不动髓核、保护椎间盘!
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新理念
靶点治疗突出物,解除神经压迫射频固縮突出物/ 封闭纤维环裂口缓解疼痛、防止复发
不动髓核,维护脊柱生理
根据椎间盘突出物选择
治疗方法
⏹突出物分区、域、层
⏹区:突出物在椎管内的横径(左右)⏹域:突出物在椎管内的矢状径(前后)⏹层:突出物在椎管内的纵径(上下)
1
4
22
343
A
C
B
D
椎间盘突出物分区、域
A 终板上层
B 上纵板层
C 盘黄层
D 下纵板层
E 纵板下层
椎间盘造影Dallas分级
0级:正常髓核内
1级:纤维环内1/3
2级:纤维环内2/3
3级:纤维环外1/3
4级:3级超过周径30°
5级:溢出纤维环外
射頻热凝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75°C
40°C
60°C
套管针绝缘部分
套管针裸端
北琪射频
椎间盘靶点射频?
对炎症神经有热疗效应(消炎、消肿、
营养)
靶点
靶点
靶点射频
⏹疼痛科穿刺优势+
射频精确定位、控温
⏹穿刺套针直径0.7mm
⏹穿刺到突出物内
⏹接近神经最佳距离加温
⏹目的:消除致痛原因---突出物、固定、回缩
神经减压、热疗、消炎、血流恢复、消肿⏹保护椎间盘中央髓核、不影响椎间隙高度
⏹效果快速、台上即时起效
⏹该技术可结合切吸、溶盘、03使用
⏹修补裂缝可防止髓核经原裂口再突出—复发
靶点射频适应症
⏹椎间盘轻度突出与症状侧吻合的根性腿痛
⏹造影显示裂缝与症状侧吻合的盘源性腰痛
⏹重度突出:先作突出物减压,同时靶点射频
⏹脱出症:先盘外溶盘,2个月后再靶点射频
⏹伴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症:加黄韧带消融松解
⏹椎间盘切开术后腰腿痛:加椎管/椎间孔粘连松解
(三氧、胶原酶、激素)⏹迫切要求非开刀手术治疗者
⏹无手术禁忌症者
靶点射频禁忌症⏹症状与影象不符合
⏹纤维环钙化,
⏹椎管骨性狭窄
⏹不能明白交流者
⏹不能清楚表达感觉
⏹凝血功能不正常
⏹急性感染性疾病
⏹脏器功能衰竭
⏹不能俯卧
术前准备
一.仪器:
⏹射频镇痛仪
⏹射频针:100mm长,10mm裸露端,
0.7mm直径(新)
⏹C臂X线/ CT / 一般X线仪(需术中病人转身配合前后位、侧位、斜位)
二. 术前药:P.O. 可塞风16mg ,泰勒宁1-2 镇痛
咪达唑仑7.5 mg / 力月西1-2mg
头孢曲松钠2 g ID
三. 术前签字, 说明失败率约5-10%
1
234靶点射频4种入路
1. 椎间孔前沿
2. 小关节内侧缘
3. 小关节外侧缘
4. 小关节间隙
穿刺入路选择
1. 椎间孔前沿: 高节段腰盘突出
或突出物位于2、3、4区
2. 小关节内侧缘:低节段腰盘突出
或突出物位于1、2区
3. 小关节外侧缘:椎板的凹部正对着靶椎间隙
或突出物位于3、4区,(高腰节段) 4. 小关节间隙:
CT或MRI显示小关节正对突出物(1、2区)
不适合作小关节内侧缘进针者
科学的穿刺方法
骨性标志
⏹介入科
⏹骨科
⏹疼痛科
共同翻译
力推
(1)椎间孔前入路
横突上安全三角入路
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定位拟穿刺椎间隙
1~2 至L 4~5 椎间盘穿刺:
X射线C臂增强器位于患者上方
靶椎间隙上一个椎体下终板重叠线状
L1/2至L4/5安全三角
影象引导目的
节段无误穿刺点明确针尖位置合适
腰椎斜位:狗头
狗嘴----同侧横突狗眼-----椎弓根
狗耳----上关节突狗颈----峡部(关节间部)狗腹----椎板突狗尾----对侧横突
狗前腿---下关节突后腿-----对侧下关节
体位:患者俯卧位,腹下垫一薄枕腰弯消失,核对患侧患间隙
臀部写标志
二.靶点椎间隙定位⏹椎间隙定位:
正位—从骶椎往上数
十二肋往下数
侧位—骶椎往上数
⏹拟治疗节在视野中间
⏹上下调整球管使治疗间隙
上终板重叠
⏹放标志物
⏹划线
椎间盘穿刺X影象标志一椎体:上/下终板
前后\左右重迭
二附件:
棘突:正位中线标志
椎弓根:正位标志
斜位狗眼
上下关节突:
狗耳后入针
对上终板1/2
三骶椎,骶髂关节
髂骨
靶椎间隙上终板前后重迭
X射线向穿刺侧旋转倾斜,
靶椎间隙下位骨关节突(狗耳)后缘于椎体连线后1/3处
L1-2 至L4-5椎间盘穿刺定位
使穿刺针与光束平行
L5~S 1 椎间盘穿刺影像增强器向头侧倾斜,射线向足侧成角L 5下终板、S 1上关节突、髂嵴
共同围成倒三角形透亮区
针与X射线平行穿刺进入髓核
或将针前端弯曲5°~10°
或将患者对侧膝盖抬起屈曲至胸部使穿刺侧的髂嵴轻微下降
穿刺针沿X线平行进针
L5/S1穿刺
⏹髂棘阻挡椎间隙暴露
⏹将球管从头足和患侧倾斜投照
⏹看到部分可穿刺椎间隙
⏹倒三角形透亮区:L5下终板、S1上关节突、髂翼⏹在上关节突后的椎间盘中间作标志
(将针前端弯曲5°~10°
将患者对侧膝盖抬起屈曲至胸部
使穿刺侧的髂嵴轻微下降)
⏹多次小距离调整穿刺针对着三角区进针
L5/S1
椎间盘穿刺
到达椎间盘
侧位:针尖在椎间隙后缘正位:椎间隙小关节内
2. 椎板内侧缘入路
⏹仅适用下腰椎间盘治疗
⏹X正位:上终板重叠,棘突中位,标志椎板内侧点
⏹在标志点注射局麻至椎板
⏹穿刺针向外5°穿刺至椎板, 再渐向椎板内侧移至滑过⏹注射器推注气有阻力
⏹X线侧位: 调整针尖向椎间隙缓慢前进
⏹注射器推注气阻力消失,注NS 2ml推开硬膜
⏹缓慢对准椎间隙进针,注意患者主诉麻木或疼痛异感⏹持续轻异感可缓慢进针,进行性或突然痛或麻木者停止
3.椎板外侧缘入路
定位: 适合上腰椎椎间盘极外侧型突出
⏹X线正位投射: 在对着靶椎间隙的
椎板外侧最窄缘外3mm作标志
⏹针向内5°穿刺至椎板, 再渐向椎板外侧移至滑过⏹注射器推注气有阻力,前进时注气阻力消失
⏹X线侧位: 调整针尖向椎间隙缓慢前进
⏹下肢串麻: 调节进针方向,避免损伤神经根
4. 小关节间隙入路CT引导下穿刺
联合入路
针对较大突出物,分别行⏹后外侧入路
⏹椎板内侧缘进针
电阻抗监测
⏹硬膜外组织400~600Ω
⏹靠近骨质800Ω
⏹进入脑脊液降至200Ω
⏹到达脊髓本身又升至700Ω⏹间盘组织阻抗200~300Ω
电刺激定位
启动电刺激
1 V无肌肉搐动、异感,针头3 mm内无神经/ 髓鞘
⏹2Hz,1.0V: 肌搐,针向前1mm,至无反应
加大至1.5V,无肌搐外拔针1mm,至肌搐
⏹50Hz,1V: 异感,针向前1mm,至无反应
加大至1.5V,无异感外拔针2mm,至异感
⏹正位和侧位X线确认针尖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