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以太网规范和传输介质
- 格式:xlsx
- 大小:40.14 KB
- 文档页数:1
10Base-T与100Base-TX的区别BASE前的数字表示网络的数据传输率,比如说:10BASE指数据传输率为10Mbps,1000BASE为1000MbpsBASE指基带传输,即未经过调制,不能复用的传输,与其对应的BROAD指宽带传输(多用于有线电视网)BASE后的字母或数字指的是传输介质,反应介质特点,比如说10BASE-T中的T指双绞线,10BASE-5指传输距离500M(即粗缆)IEEE 规范共有以下几种:10BASE-5:粗缆。
最大传输距离500M,使用AUI 连接器连接或使用收发器电缆和收发器(MAU)进行连接。
10BASE-2:细缆。
实际传输距离为185M,使用BNC连接器(T型和N型)。
10BASE-T:双绞线。
传输距离100M,使用RJ45连接器。
10BASE-F:光纤。
分为FP,FL,FB 三种链接类型,FP使用无源集线器连接,传输距离500M,FB使用有源连接器,传输距离3000M,FL可以使用多个中继器,可以进一步延长器传输距离。
100BASE-TX:双绞线,使用两对非屏蔽双绞线或两对1类屏蔽双绞线连接,传输距离100M100BASE-T4:4对3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100M100BASE-F:单模或多模光纤,传输距离2000M左右1000BASE-T:5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100M1000BASE-CX:屏蔽类双绞线,传输距离25M1000BASE-LX: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可达3000M1000BASE-SX:多模光纤,传输距离300M 至550M1000base-x SFP表示千兆光口,SFP1000base-t 表示千兆电口10001BASE-X的含义是:1000只传输速率1000M,BASE是基带传输,X代表单模或多模光纤。
1000BASE-T:1000只传输速率1000M,BASE是基带传输,T的含义是5类或者更高级UTP双绞线。
千兆电口与光口的区别电口:插双绞线的端口(网线),一般速率为10M或100M,部分支持1000M。
10M 以太网(标准以太网)100M 以太网(快速以太网)1000M 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0000M以太网(万兆以太网)10M以太网接口:802.3线缆10Base-T 双绞线,作为物理传输介质100m10Base5 粗,同轴电缆作为物理传输介质500m10Base2 细,同轴电缆作为物理传输介质200m10BaseF 光纤,作为物理传输介质2000m3类双绞线4类双绞线5类双绞线超5类双绞线6类双绞线100M以太网接口:快速以太网由IEEE 802.3u标准定义100Base-T 3类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100Base-T4 3类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100Base-TX 5类以上双绞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100Mbps全双工100Base-FX 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可达10公里,100Mbps全双工100Base-F 多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2000米,100Mbps全双工1000M以太网接口:IEEE 802.3z和802.3ab1000Base-T 5类以上UTP双绞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1000Base-F 多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500米,全双工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2-3公里,全双工1000Base-SX 单模模块,只能使用多模光纤,62.5um传输275m,50um传输550m1000Base-LX 多模模块,单模、多模光纤都可使用,主要使用光纤有62.5um、50um、9um,多模550m,单模3km1000Base-CX 150欧姆STP双绞线,适用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传输速率1.25Gbps,使用DB9接头或HSSDC接头,最大25m1000Base-ZX cisco标准,普通单模光纤70km,premium 单模式光纤或者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链接跨度达100 km10000M以太网接口:IEEE 802.3ae和802.3ak10GBaseCX4 4对同轴电缆,传输距离15米10GBase-S 多模光纤,50/62.5um光纤,使用波长为850nm,传输距离300米10GBase-L 单模光纤,50/62.5um光纤,使用波长为1310nm,传输距离10km10GBase-E 单模光纤,9um光纤,使用波长为1550nm,传输距离40kmV.24:用途(WAN,AUX,CONSOLE)RS-232 12V可工作在同步、异步两种模式下同步:传输速率115200bps异步:传输速率64000bps(路由器端)DB50----------DB25(外接设备端)波特率:9600 30米.115200 10米V.35:用途(控制信号RS-232 12V,数据与时钟V.35 0.5V)工作在同步模式传输速率2048000bps(路由器端)DB50----------DB34(外接设备端)DB34:DTE端为34针头(粗);DCE端为34针孔波特率:2400 1250米4800 625米9600 312米.204800 30米ISDN 两种接口BRI和PRI 参考设备(H6060 NT1+、ISDN卡)BRI 基本速率,电信向普通用户提供的是此接口,采用双绞线,速率:BRI是2B+D 则其数据数率为128+16=144kbps2个B通道(每个64K)用于传输话音、数据(一路电话只一个B通道);1个D通道(16K)用于传输信令U口,使用两芯的RJ-11或者RJ-45连接器(电话线口);S/T口,使用四芯的RJ-45连接器(网口,数字口)PRI 基群速率,用于大量数据传输,如PBX、LAN等,速率:PRI是30B+2D 数据数率为30*64+2*64=2048kbps在H3C R系列路由器上以CE1/PRI接口形式出现CE1/PRI接口CE1端为DB15针头,PRI端分为75欧姆非平衡同轴电缆的BNC头,接网络120欧姆平衡屏蔽双绞线RJ45头,接网络光纤接头:FCL圆、ST圆、SC方、LC方、MT-RJ方。
《计算机网络工程》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七、综合题:某大学计算中心有10个计算机机房(每个机房有50台计算机),部门1有20台计算机,部门2有40台计算机,部门3有8台计算机,通过三层交换机与学校网络中心连接。
另有三台服务器,分别提供WWW、E-mail、FTP服务。
其中,每个计算机机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允许连接Internet的时间;FTP服务器仅对计算中心内部提供服务。
现要求你综合本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内容(14分):1.请为该计算机中心设计划分VLAN,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并说明理由;2.学校网络中心分配给计算中心的IP地址为211.100.58.0/24,请给出每个VLAN的IP地址分配方案(包括IP地址范围、子网掩码);3.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给出网络安全和访问控制的具体措施;4.对该网络的设计和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1.可以将计算机中心的网络划分为15个VLAN,其中10个计算机机房分别属于一个不同的VLAN,部门1、部门2、部门3各属一个VLAN,所有的服务器属于一个VLAN,另外一个VLAN用于与学校网络中心连接。
这样划分VLAN,除了可以减少网络广播风暴、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外,还便于管理和维护,并且使得任课教师比较容易对机房中的计算机是否能访问Internet进行控制。
(3分)2.由于计算机中心主机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网络中心提供的IP地址的数量,因此,计算机机房中所有计算机均采用内部IP地址,而通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进行地址转换。
具体的IP地址划分方案如下:(5分)子网部门主机数IP地址范围192.168.0.0~192.168.0.255VLAN2-1110个计算机机房50192.168.1.0~192.168.1.255192.168.9.0~192.168.9.255VLAN12VLAN13VLAN14VLAN15VLAN16部门1部门2部门3服务器与网络中心互联2040832211.100.58.32~211.100.58.63211.100.58.64~211.100.58.127211.100.58.16~211.100.58.31211.100.58.8~211.100.58.15211.100.58.0~211.100.58.3255.255.255.224255.255.255.192255.255.255.240255.255.255.248255.255.255.252255.255.255.0子网掩码3.可以在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中通过扩展的访问控制列表来实现题目中要求的安全控制,对FTP服务器可以设置根据原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匹配的访问控制列表;而对计算机机房的所有计算机,可以设置根据时间段和源IP地址匹配的访问控制列表,使得不同机房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访问Internet。
以太网的种类以太网的种类有:10Mbps以太网:10Base 5粗缆以太网:10Base 5粗缆指10mm粗的同轴电缆,通常使用在总线型的网络拓扑结构中,每个网段最大长度500米、最多允许连接100个节点,总线两端各需要连接一个50欧姆的终端电阻;最多允许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5段500米长的粗缆。
由于粗缆以太网的网卡、集线器等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不便,最大传输速率只能达到10Mbps,在技术上无法实现交换和全双工通信,因此,目前10Base 5粗缆已淘汰。
10Base 2细缆以太网:10Base 2细缆以太网也是采用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每段最长185米、最多允许连接30个节点,最多允许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5段网线。
同轴细缆的优点是:所有网络设备都可以连接到总线型同轴细缆上,不需要集线器;价格便宜、安装方便,局域网应用的初期曾得到不少初级用户的青睬。
同轴细缆的缺点是:网络节点易因接触不良等原因出现故障,故障点不易检测,一个节点出故障、整个网络都受影响(因为同轴细缆总线型以太网由分离的线段通过“T”形头连结成网,接头多,连接不可靠,极易发生接触不良或者断线故障,任何一段网线的接触不良或者断线,都将引起整个网络瘫痪);此外,使用16位的网卡、性能太低,细缆以太网最大传输速率10Mbps、所有用户共享一条总线细缆,技术上无法实现交换和全双工通信。
所以目前一般速率的以太网络都已改选3类以上双绞线(通常是选5类双绞线),不再使用同轴细缆了。
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通常多是使用2对(1对发送数据,1对接收数据)3类无屏蔽双绞线,用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成星形结构网络,最多可以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5个100米网线段,网络最大长度可达500米。
双绞线以太网的优点是:一个网段出故障时不会影响其它网段,故障点容易检测;缺点是:每台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端口数目一定,不够用时需要增加Hub或交换机。
10Base-F光纤以太网:10Base-F光纤以太网使用2根光纤(一根传送数据、另一根接收数据)进行通信。
Ethernet的介绍及其IP核简介1.1 Ethernet的介绍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中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且可以以10M/S 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
它们都符合IEEE802.3的相关协议要求。
以太网通信通常采用双绞线或者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光纤因为其抗干扰性好,主要用于主干网络的远距离传输。
而双绞线则主要用于短距离的布线,或者用来组建内部局域网。
1.1.1 IEEE802.3系列标准IEEE802.3标准描述的是在多种媒体上从1MB/S-10MB/S的局域网解决方案。
IEEE802.3 标准描述了物理层(PHY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实现方法,以及在多种物理媒体上以多种速率采用CSMA/CD的方式访问的方法。
当然,对于快速以太网该标准说明的实现方法有所扩展。
IEEE802.3标准的帧结构如下图1.1所示。
它的每一帧包含有8个域:前导码(preamble)包含7个字节(octet),每一帧以一7个字节的前导字段开头;帧起始定界符(SFD)包含1个字节,表示帧本身的开始;目的地址(DA)包含6个字节;源地址(SA)包含6个字节;类型域包含2个字节;数据域和填充段共包含46-1500字节;帧校验序列(FCS)包含4个字节;扩展段包含在帧校验序列部分之中。
1.1.2 CSMA/CD访问方式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
在传统的共享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
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而避免因发生冲突导致介质传输效率降低,就成了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所要解决的问题。
高速以太网定义: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s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一、高速以太网的特点高速以太网系统分两类:由共享型集线器组成的共享型高速以太网系统和有高速以太网交换机构成的交换性高速以太网系统。
100Base-FX因使用光缆作为媒体充分发挥了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优势。
100Base-T的网卡有很强的自适应性,他能够自动识别能够自动识别10Mb/s和100Mb/s。
10Mb/s和100Mb/s的自适应系统是指端口之间10Mb/s和100Mb/s传输率的自动匹配功能。
自适应处理过程具有以下两种情况:(1)原有10Base-T网卡具备自动协商功能,即具有10Mb/s和100Mb/s自动适应功能,则双方通过FLP信号进行协商和处理,最后协商结果在网卡和100Base-TX集线器的相应端口上均形成100Base-TX的工作模式。
(2)原有10Base-T网卡不具备自动协商功能的,当网卡与具备10Mb/s和100Mb/s自动协商功能的集线器端口连接后,集线器端口向网卡端口发出FLP信号,而网卡端口不能发出快速链路脉冲(FLP)信号,但由于在以往的10Base-T系统中,非屏蔽型双绞线(UTP)媒体的链路正常工作时,始终存在正常链路脉冲(NLP)以检测链路的完整性。
所以在新系统的自动协调过程中,集线器的10Mb/s和100Mb/s自适应端口接收到的信号是NLP信号;由于NLP信号在自动协调协议中也有说明,FLP向下兼容NLP,这样集线器的端口就自动形成了10Base-T工作模式与网卡相匹配。
二、高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高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从OSI层次模型看,与10Mb/s以太网相同,仍有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和物理媒体。
从IEEE802模型看,它具有MAC子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三、高速以太网的类型(1)、共享型快速以太网系统:使用共享型集线器。
(2)、交换型以太网系统:使用快速以太网交换器。
四、高速以太网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较远距离的传输五、高速以太网使用的介质光纤:作为网络的物理介质,提供基本带宽。
10Base5以太网一种以太网标准,该标准用于使用粗同轴电缆、速度为10Mbps的基带局域网络,在总线型网络中,最远传输距离为500米。
网络节点装有收发器,该收发器插在网卡上的15针连接单元接口(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中,并接到电缆上。
也作thick Ethernet,ThickNet,ThickWare。
另见coaxial cable,Ethernet 指的是使用标准的(粗)50Ω基带同轴电缆的10Mbit/s的基带以太网规范。
它是IEEE802.3基带物理层规范的一部分,在每个网段上的距离限制是500m,整个网络最大跨度为2500m,每个网段最多终端数量为100台,每个工作站距离为2.5m的整数倍。
10BASE5的命名原则10代表传输速度为10Mbps,BASE指的是基带传输,5指的是大致的传输距离,10BASE5的最大传输距离不会超过500米。
10base210Base2,也叫做便宜网路或细缆,是一个10-Mbps 基带以太网标准,其使用50 欧姆的细同轴电缆。
10Base2,其被定义在IEEE 802.3a 标准中,每段有185 米的长度限制。
10Base2 基于曼彻斯特信号编码通过细同轴电缆进行传输。
其中的10代表传输速率10Mbps,BASE代表表示基带传输,2表示最大传输距离185米。
1000BASE-T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传输的最长距离是100米。
10base2 :细同轴电缆,接头采用工业标准的bnc 连接器组成 t 型插座;使用范围只有200米,每一段内仅能使用30 台计算机,段数最高为 30。
其匹配电阻为50欧。
100base-tx:使用 5 类以上双绞线,网段长度最长可为100m。
100base-fx :使用一对多模或者单模光纤,使用多模光纤的时候,计算机到集线器之间的距离最大可到2km,使用单模光纤时最大可达10km。
1000base-t:使用 5 类以上双绞线,网段长度最长可为100m。
网络管理员上午基础知识考试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下面关于万兆以太网IEEE802.3ae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802.3ae物理层可以连接传统以太网和同步光纤网B.802.3ae不支持传统以太网关于最大/最小帧长的规定C.802.3ae不支持单工和半双工传输模式D.802.3ae不支持CSMA/CD协议正确答案:B解析:2002年6月,IEEE802.3ae标准发布,支持10Gb/s的传输速率,规定的几种传输介质如下表所示。
传统以太网采用CSMA/CD协议,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
万兆以太网基本应用于点到点线路,不再共享带宽,没有冲突检测功能,载波监听和多路访问技术也不再重要。
万兆以太网采用与传统以太网同样的帧结构,并支持传统以太网关于最大/最小帧长的规定。
万兆以太网采用全双工传输,不支持单工和半双工通信模式。
2.下图所示的两种调制方法分别是______。
A.(a)调幅(b)调相B.(a)调频(b)调相C.(a)调幅(b)调频D.(a)调频(b)调幅正确答案:C解析:使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的方式称为键控(Keying),基本的键控方式有三种:幅度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
幅度键控可以通过乘法器和开关电路来实现,在数字信号为“1”时电路接通,此时信道上有载波出现;数字信号为“0”时电路被关断,此时信道上无载波出现。
在接收端可以根据载波的有无还原出数字信号的“1”和“0”。
调幅技术实现简单,但抗干扰性能较差,在数据通信中已经很少使用了。
频移键控是利用两个不同频率(f1和f2)的载波信号分别代表数字信号“1”和“0”,即用数字信号“1”和“0”来控制两个不同频率的振荡源交替输出。
这种调制技术抗干扰性能好,但占用带宽较大,频带利用率低,主要用于低速Modem中。
用数字数据的值调制载波的相位,这就是相移键控,例如用1800相移表示“1”;用00相移表示“0”。
高速10GBE接口研究一、10GBE以太网规范就目前来说,10GBE以太网标准和规范都比较繁多,在标准方面,有2002年的IEEE 802.3ae,2004年的IEEE 802.3ak,2006年的IEEE 802.3an、IEEE 802.3aq和2007年的IEEE 802.3ap;在规范方面,总共有10多个(是一比较庞大的家族,比千兆以太网的9个又多了许多)。
在这10多个规范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光纤的局域网10GBE以太网规范,二是基于双绞线(或铜线)的局域网10GBE以太网规范,三是基于光纤的广域网10GBE二、10GBE以太网的物理结构10GbE标准框架包含两个物理层规范:LAN PHY和WAN PHY。
另外还有三种PCS子层:10GBASE-X、10GBASE-R和10GBASE-W。
前两个属于LAN PHY系列,最后一个属于WAN PHY。
LAN PHY和WAN PHY的区别在于帧类型和接口速度。
10GBASE-X使用一种特紧凑包装,含有1个较简单的WDM器件、4个接收器和4个在1300nm波长附近以大约25nm为间隔工作的激光器,每一对发送器/接收器在3.125Gbit/s 速度(数据流速度为2.5Gbit/s)下工作。
10GBASE-R是一种使用64B/66B编码(不是在千兆以太网中所用的8B /10B)的串行接口,数据流为10.000Gbit/s,因而产生的时钟速率为10.3Gbit/s。
10GBASE-W是广域网接口,与SONET OC-192兼容,其时钟为9.953Gbit/s数据流为9.585Gbit/s。
由于本公司设备关于10GE应用重点在LAN PHY,下面就重点介绍其应用。
10GBE以太网采用了IEEE 802.3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IEEE 802.3以太网帧格式,以及IEEE 802.3帧的最大和最小尺寸。
正如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X和1000Base-T保留了以太网模型的基本内容一样,10GBE以太网在本质上仍然是以太网在速度和距离方面的自然进化。
10GBase-T 一致性测试技术要点以太网是个人电脑和消费电子非常重要的外围通讯接口。
随着新一代以太网协议10GBASE-T的登场,在传输速度大幅提升的同时,对测试测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介绍10GBASE-T以太网一致性测试面临的新的挑战以及相应的测量方案。
IEEE组织于2006年推出802.3an协议,即10GBASE-T以太网协议。
该协议定义了基于RJ-45接口和双绞线传输介质的10Gbps以太网传输速率,与千兆网相比,速率提高了10倍。
经历了三年的技术储备和市场酝酿,10GBASE-T以太网相关产品在2009年开始面世。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内,10GBASE-T以太网将逐步取代千兆网成为市场的主流。
10GBASE-T以太网简介以太网协议发展至今已历经四代,从最早的10BASE-T到100BASE-T,再到目前市场主流的1000BASE-T,再到方兴未艾的10GBASE-T,每次更新换代都是以10倍的速率在刷新,并且都是向下兼容。
10GBASE-T沿用以太网规范,仍然采用RJ-45接口作为连接器,采用四对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每对线的传输速率为2.5Gbps,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00m。
对于所有认可的传输距离和传输介质,可以达到10E-12的BER(误码率)。
10GBASE-T 采用PAM16(16级脉冲幅度调制)方式,每个脉冲幅度(称为字符Symbol)可以表征3.125bit的信息。
因而每对传输线的实际传输率仅为800M Symbol /秒,大大降低了对传输链路带宽的要求,增加了有效传输距离,对测试仪器的要求也相应地变得宽松。
一致性测试的挑战测试上10GBASE-T的复杂程度比之前的以太网协议都高。
传统的以太网测试一般分为幅度域测试、时间相关测试、失真测试、回波损耗测试四块。
对于幅度域测试而言,10GBASE-T 测试的难点来源于PAM16的调制方式。
16级脉冲幅度的复杂性使得常用的眼图测试(如100BASE-T)和模板测试(如1000BASE-T)都难以实现。
一、标准以太网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CSMA/CD(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
以太网主要有两种传输介质,那就是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所有的以太网都遵循IEEE 802.3标准,下面列出是IEEE 802.3的一些以太网络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 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10Base-5 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基带传输方法;·10Base-2 使用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基带传输方法;·10Base-T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1Base-5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传输速度为1Mbps;·10Broad-36 使用同轴电缆(RG-59/U CATV),最大网段长度为3600m,是一种宽带传输方式;·10Base-F 使用光纤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0Mbps;二、快速以太网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
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ps以上数据流量的 L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pbs光缆的LAN。
1993年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
随后 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亦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
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亦对 100Mbp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X、100BASE-T4、MII、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
交换机的分类标准交换机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局域网交换机和广域网交换机。
1、广域网交换机广域网交换机主要是应用于电信城域网互联、互联网接入等领域的广域网中,提供通信用的基础平台。
2、局域网交换机这种交换机就是我们常见的交换机了。
局域网交换机应用于局域网络,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集线器、路由器、网络打印机等网络设备,提供高速独立通信通道。
(二)根据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划分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10千兆以太网交换机、ATM交换机、FDDI交换机和令牌环交换机。
1、以太网交换机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所指的“以太网交换机”是指带宽在100Mbps以下的以太网所用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是最普遍和便宜的,它的档次比较齐全,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在大大小小的局域网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影。
以太网包括三种网络接口:RJ-45、BNC和AUI,所用的传输介质分别为:双绞线、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
不要以为一讲以太网就都是RJ-45接口的,只不过双绞线类型的RJ-45接口在网络设备中非常普遍而已。
当然现在的交换机通常不可能全是BNC或AUI接口的,因为目前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而一般是在RJ-45接口的基础上为了兼顾同轴电缆介质的网络连接,配上BNC或AUI接口。
2、快速以太网交换机这种交换机是用于100Mbps快速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是一种在普通双绞线或者光纤上实现100Mbps传输带宽的网络技术。
要注意的是,一讲到快速以太网就认为全都是纯正100Mps带宽的端口,事实上目前基本上还是10/100Mbps自适应型的为主。
同样一般来说这种快速以太网交换机通常所采用的介质也是双绞线,有的快速以太网交换机为了兼顾与其它光传输介质的网络互联,或许会留有少数的光纤接口“SC”。
3、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是用于目前较新的一种网络--千兆以太网中,也有人把这种网络称之为“吉比特(GB)以太网”,那是因为它的带宽可以达到1000Mbps。
2310G 以太网技术新特点及应用New Characteristic and A pp lication of 10Gi g abit Ethernet何晓明唐冬(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摘要介绍了10G 以太网技术在链路层及物理层的新特征,分析了以太网作为端到端的第2层传输技术,可连接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在内的所有网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概述了目前10G 以太网设备及模块研发状况。
提出了面向下一代网络技术及应用中,10G 以太网在QoS 保证、网络管理、网络自愈能力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10G 以太网IEEE 803.3ae 标准体系结构物理层QoS何晓明工学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技术研究及设备测试。
唐冬中山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CDMA 。
1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催生10G 以太网随着互联网业务和其他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对带宽需求的增长影响到网络的各个部分,包括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
为了充分利用光纤资源,提升骨干网带宽,人们采用了密集波分复用(DWDM )技术,但接入网的低带宽连接使得网络中的瓶颈问题逐渐突出。
网络服务提供商正面临着接入带宽不足的严重问题。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需要一种新型网络结构。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提供商希望用更经济和更有效的网络体系支持他们的商业模型,期望新的技术提供更快更新的业务。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技术就可以实现这样的需求,能够简单、经济地构建各种速率的网络。
以太网技术作为目前发展迅速、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在短短25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半双工共享媒体10Mbit/s 局域网技术发展成为全、半双工的10/100/1000Mbit/s 的局域网交换技术。
2002年6月,IEEE 又正式通过了802.3ae 标准的10Gbit/s 以太网技术。
10G 高速以太网可以满足新的容量需求,解决了低带宽接入、高带宽传输的瓶颈问题,扩大了应用范围,并与以前的所有以太网兼容。
以太网技术,各种线缆的解释最近在重新学习CISCO看书看的仔细,发现线缆这一块网上资料并不是很详细,自己找了下资料总结一下: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 ),Base 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 代表“带宽”1 Base- 5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传输速度为1Mbps (未接触过)10 Base —2使用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基带传输方法10 Base —5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基带传输方法10 Base —T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已淘汰)10 Broad —36使用同轴电缆(RG- 59/ U CATV,最大网段长度为3600m 是一种宽带传输方式(未接触过)10 Base —F使用光纤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0Mbps (已淘汰)100Base-T是一种以100Mbps速率工作的局域网(LAN标准,它通常被称为快速以太网,并使用UTP(非屏蔽双绞线)铜质电缆(现今最普遍的,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网线)快速以太网有三种基本的实现方式:100Base-FX、100Base-TX、和100Base-T4。
每一种规范除了接口电路外都是相同的,其中100Base-Tx以5类非屏蔽双绞线为传输介质,100Base-Fx以光纤为传输介质,100Base-T4以3类非屏蔽双绞线为传输介质,亦有说100Base-T4100BAS—T4:是一种可使用3、4、5类(亦有说使用3类)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
100Base-T4使用4对双绞线,其中的三对用于在33MHZ勺频率上传输数据,每一对均工作于半双工模式。
第四对用于CSMA/C冲突检测。
在传输中使用8B/6T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25MHz符合EIA586结构化布线标准。
它使用与10BAS—T相同的RJ—45连接器,最大网段长度为100米100BAS E TX:是一种使用5类数据级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