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实例分析(杨经文)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0
生态建筑设计问题研究摘要:随着人们逐渐对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人们更注重于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性,近年来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建筑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把人、建筑、自然三者融合为一体,从而保证所建筑的空间具有舒适、合理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优点,所以对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不仅要从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方面进行考虑,还要从对人的健康影响及选择环保健康的材料来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实现生态建筑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从而实现建立生态化城市的理念。
文中对生态建筑的涵义进行了说明,并对生态建筑设计目标和原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生态建筑的设计手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从而达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态建筑;适宜技术;建筑设计前言生态建筑是最近几年提出来的建筑理念,同时也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在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即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合理的配置资源,从而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并实现人们所生活居住空间的健康、舒适、高效,从而达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地的不同自然环境进行合事的安排和组织,并解决好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从而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其构想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契合,相信生态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1 生态建筑的涵义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现在有一些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这些建筑基本不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是在节约经济的条件下达到原生态的目的,但这类建筑虽然具有生态化的特点,但其达不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也缺乏可持续性,所以不适宜普遍性,另外,不使用现代化的技术,也不符合可持续的生态观。
浅析杨经文生态建筑设计环境摘要:杨经文在建筑设计中,成功地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结合,从分析生态、环境、气候出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节能建筑。
本文论述了其生态建筑特点和建筑技术评价指标。
关键词:生态设计通风垂直循环系统垂直景观杨景文先生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
早年,他毕业于英国AA建筑学院,在剑桥沃尔夫森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于20世纪70年代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早在沃尔夫森学院,他的研究课题就是建筑与环境。
根据研究需要,他学习了生物系的课程,对生态学和生物系统的特性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那以后,他一直在研究建筑的生物气候学,不仅写专题论文,还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1996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生物化学上被认为是一本入门书的骨架》的书,这标志着他的生物气候学建筑设计理论的全面成熟[1]。
作为现代马来西亚建筑师的代表,杨经文以传统作为出发点,把传统与现代化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了既具传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感的新建筑。
并在其建筑中注入了生态的理念。
认为传统有封建性和保守性,但“传统不仅仅是沿袭物,而且是新行为的出发点,是这些新事物的组成成分”。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是其文化走向现代化的立足点、出发点、根据地。
传统是过去的现代化。
它在所形成那个时代是现代派。
现代化就是未来的传统”。
传统的进程是去粗取精的选择过程。
“由于任何文化都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所以任何文化的现代化,都是自己传统的现代化,任何现代化的文化,都包含着自己的传统在内。
“某些外来传统之所以被人接受,归因于它们明显的优越性”,但“西方的现代化文化,是现代化了的具有西方传统的文化”,并无普遍性。
在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碰撞中,有一个排斥、选择、接受、融合的过程[2]。
如何在建筑创作中将本土文化与国际风格相结合,杨经文等马来西亚建筑师们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坚持走自己的道路――马来西亚化。
基于以上观点,开创了马来西亚生态建筑设计的新理念。
生态设计视角下的地域建筑——解读杨经文的麦拉那麦西尼
亚大厦
吴韦
【期刊名称】《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8)006
【摘要】在地域主义建筑的探索创作中,建筑师杨经文运用生态设计从气候和生物环境的角度切入,在分析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作了生态高层建筑,体现出对场所的尊重和对人文的关怀。
本文通过对杨经文麦拉那·麦西尼亚大厦解读,来分析他生态地域主义设计的主要特点。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吴韦
【作者单位】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5
【相关文献】
1.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手法--解读杨经文生态摩天楼的建筑实践 [J], 涂君辉
2.杨经文:专注生态设计的“匠人” [J], 江滨;杨凯雯
3.杨经文的生态设计理念——海口万绿园生态规划设计解析 [J], 潘丹;陈宁
4.‘杨麦20’在奉化西坞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J], 郎华吉;张全军;邹威;康鑫;
周梦青;汪丽娜;邬烈刚;卓善涛;郎进宝
5.维吾尔民间“麦西莱甫”与《木卡姆“麦西莱甫”》比较研究 [J], 韩芸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杨经文设计作品为例浅析现代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作者:陈彦男艾雨欣来源:《科学与财富》2021年第01期摘要:在全球大力推动环保和绿色的同时,建筑也进行与之对应的改革。
绿色建筑,在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以及最少的破坏环境和减少污染,逐渐成为现代最流行的建筑形式。
舒适和宜居的室内环境,与自然共生共存,本文以绿色建筑的倡导者杨经文为例,浅析绿色建筑理论及其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杨经文;能源;利用;前言:绿色建筑的重中之重是融合,即把绿色建筑和其周边环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为了让整个生态系统完整,建筑设计师对整个系统进行细化和整合。
本文以杨经文为例结合其代表作EDITT Tower浅析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及设计过程。
一、杨经文的生态建筑“专注意味着我们不可能期望把每件事都做好,而是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那几件事,而且要努力做到极致。
”——Kenneth King Mun YEANG(中文名:杨经文)。
Kenneth King Mun YEANG是国际著名建筑师、生态环境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生态建筑的倡导者和生态建筑理论的创立者。
[1]生物气候学是杨经文的一个重要建筑概念,旨在建筑中用低能耗技术和当地气候相互结合,以此达到降低能耗,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因为生态学是所有人类活动和建筑环境的共同空间,所以他认为一个真正生态持续性方案必须建立于生态环境学的基础上。
他的建筑理论研究成果包括数学“分块矩阵”、“基本系统理论”、“建筑环境的原力学”、“生态系统设计的基础”、“生物气候性”设计技术与原理等,并应用于“生物气候学摩天大楼”和“垂直城市设计”。
[1]生态建筑又称绿色建筑是指能够达到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建筑物,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在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2]除此之外,生态设计的关键是融合,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也要模仿自然元素,绿色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尽可能地使用环保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光源,为居住者创造更加接近自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