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创新型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4.72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关村创新型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本文根据2013年8月在中关村调研整理而成,完成于2013年9月)摘要:我国正处于由投资拉动(要素投入)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转型过程中。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依赖于创新和技术进步。多国经验表明,小微企业在促进创新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无论是在行政管理、税收还是金融支持等方面,对小微企业的服务都不足,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加快新三板扩容并明确转板制度、降低小微企业税负,尤其要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孵化器。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面临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仰赖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进步和提高恰恰来源于创新。创新型小微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行业的先驱者,拥有比大型企业更强的创新动力,凭借行业内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无疑是未来推动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然而,大多数小微企业规模小基础薄,易受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抵御风险能力弱。为了解如何在工商、财税、金融等方面为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2013年8月我们在中关村进行了调研,与中关村管委会的部分园区,30多家创新型小微企业,以及天使投资人和孵化器进行了沟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关村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中关村园区“一区十六园”范围内现共有1.7万多家企业,其中纳入统计范围的小微企业约达1.2万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新材料、先进制造、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行业。2011年和2012年中关村园区新增企业数量分别达到4200家和4600家,其中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同时每年倒闭的企业数量约3000多家,企业新旧更替速度基本持平。盈利能力方面,尽管2012年园区内小微企业的总收入都有10%左右的同比增长,但2012年利润情况较2011年有所恶化,小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1%,近五成微型企业亏损,且总亏损额有所扩大。创新能力方面,园区内的中小微企业表现突出,2012年专利数量同比增长超六成。融资方面,2012年仅有17.4%的小型企业和3.0%的微型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覆盖面较窄;截至2012年底,园区内共有136家中小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累计IPO金额达1060亿元,同时逾250家企业在新三版挂牌。

二、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小微企业的建立和运营方面

1、“政府公关”成本依然较高

根据调研,企业注册便捷程度较5年前下降较多,有位企业家反映,5年前注册一家企业只需1个月,现在需要数月甚至半年以上。此外,时间成本之外的

“隐性”成本也在增加。工商局的各项手续程序繁杂,往往因为某一项细节问题需要反复沟通、申请多次,耽误了整体项目进度。例如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有别(异地经营)、股权转让协议与政府模板不一致等等。为了尽快完成注册程序,小微企业通常通过攻关寻求便利,但也因此增加了的成本。美国的创新科技企业在初创期与政府接触极少,申请流程快,用时短,可将宝贵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一位曾在美国创业的企业家表示,在美国创业,很少跟政府打交道,成本非常低,主要精力都放在做业务上,但是回国创业后要花很多时间跟政府各种部门沟通。世界银行的Doing Business指数中的“创建企业”分项排名中,中国排名185个国家中的第151位,整体排名为91位,反映了企业的注册和设立困难较高。

2、税费负担较重

尽管自2011年起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仍然相对较重。税费项目较多,除营业税、增值税外,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数额也占到较大比重。现行“一刀切”的税收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略失公平。实行“营改增”后,制造业企业税费有所减少,但对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减反增。以中关村为例,软件开发、互联网等轻资产企业,由于折旧摊销等可用于抵扣税费的会计项目少,税收负担反而加重。此外,政策优惠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和落实。现已实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两税”,但可享受此优惠的主要还是个体工商户,针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起征点应有所提高。

3、其他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

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能源成本等,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在国有企业垄断或者参与的领域,行业壁垒高,小微企业如果正面直接竞争没有优势,只有在未被开拓的领域寻求狭窄的生存空间。此外,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受限于企业规模、福利制度和发展不确定性,小微企业难以长期留住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流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方面

1、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

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情况不同,总体而言初创期企业融资尤为困难。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小微企业通常雇佣人员数量少,资产规模小,其经营场所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主要是以租赁方式获得,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所占总资产比重较低且价值低,加之商业银行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缺乏开拓小微企业市场的动力,故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方面,风险投资(VC)一般倾向有一定经营历史,有可预见的高成长性企业,能最终获得风投青睐的小微企业也非常鲜见;私募股权(PE)的投资对象多处于成熟期,对小微企业的作用可忽略不计。事实上,对于发展早期的小微企业,天使投资才是匹配度高、较长期稳定的股权投资,但在我国尚不发达,缺乏专业的天使投资人或团队。美

国的天使投资资金总量与VC投资的资金总量几乎相等,但是天使投资的创业公司数量则是VC投资的创业公司数量的10倍以上。2007年,美国天使投资总额为260亿美元,VC投资为300亿美元;2007年美国天使投资的创业公司总数为57000家,VC投资的创业公司总数为3928家。我国现有PE、VC机构总数多达6600家,但较为成熟的天使投资人乏善可陈,不过寥寥数百,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在融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多靠借钱(民间借贷、民间担保)解决流动性问题,但需要付出高昂的融资成本,一般年利率在20%以上。与初创期企业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当企业营收规模扩大到千万级别或接近中型企业规模后,融资的选择范围迅速扩大:银行愿意提供达数百万的信用贷款,PE、VC机构也频繁登门寻求入股机会。然而,中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往往不及小微企业。

2、受财力和知识约束,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低

与中小企业相比,创新型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会更加稀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市场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等,所收取的服务费相对于小微企业的规模而言较高,企业难以承受高额成本。有企业反映在新三板增发400万元的股票,券商要求收取80万,即融资金额20%的佣金,而企业对此也束手无策。此外,券商对其客户的筛选标准较高,对小微企业服务不足。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便是例证。虽然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没有规定硬性财务指标,但券商常常制定较高的内部承销标准,小微企业中能达到其财务和规模标准的企业几乎为零。第二,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上市”的不可预期性,也会导致小微企业面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IPO至今已停滞一年,给小企业造成上市时间成本高、不可预期的印象。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四板”)转板制度尚未建立,能否转板不明确,很多小微企业对于选择在门槛较低的新三板或四板挂牌交易尚抱有疑问,担心在监管主体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对其今后转向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创业团队普遍是技术出身,缺乏金融和财务相关知识。尽管许多小微企业尚未步入资本结构计划和管理的阶段,但对直接、间接融资及金融市场了解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若不依靠证券公司或财务顾问,仅凭借其对资本市场的有限了解,小微企业在与VC、天使投资接触过程中谈判力较弱。因而面对鱼龙混杂的行业现状,企业在辨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往往并不贸然接受股权投资。

3、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小微企业在面对多个监管者时,迫切需要明确的政策指引和统一的规范。创新型小微企业主要的接触对象是当地工商局,股权变更、转让等事宜皆须向工商局报备,包括在新三板的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然而,不同政府部门,设定的要求和规则缺乏衔接和统一,甚至同一部门不同工作人员对规则的把握也不同,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办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