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旅游开发与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17.52 MB
- 文档页数:79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1.含义——是指人们根据旅游资源的特性,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运用适当的资金和技术手段而进行的开拓和建设活动过程。
2.目的:是为了巩固、改善和提高其吸引力,创造出新的、更多更高的价值,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1.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前途、必要性和可能性、客源市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
2.研究的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然后再进行实际的规划设计工作。
3.具体内容:(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分析(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这是经济可行性研究的核心。
(3)经济效益的论证、研究。
(4)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中的微观条件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1.突出独特性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的原始风貌,切忌过分修饰和全面翻新。
尽量选择和利用带“最”字的旅游资源项目。
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突出民族化和地方化。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案例——辽宁古寺壁画惨遭“破坏性修复”所聘公司无资质辽宁省朝阳市景区内一处清代壁画被“修复”得面目全非,网友戏称动画片《大闹天宫》都比这画得好。
记者调查时发现,之前的施工单位并不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接寺的勘察、设计资质,而之前聘请来的画师对壁画的“修复”,是直接在壁画上重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作,效果令人咋舌。
修复前的清代壁画壁画修复后被指“红配绿”文物修缮应该是什么样?因为文物不能再造,一旦破坏,不可修复,所以文物修缮工作一定不能留下任何遗憾。
然而一位名叫“五角枫”的网友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朝阳云接寺令人发指的维修》的博客,直指这种修复已经玷污了“重绘”这个词。
部分旅游地独特的策划与宣传广西:“绿色诗境家园”(渲染生态佳境,温馨宜人的观光度假胜地)四川:“熊猫故乡”(突出唯我独有、中外闻名的旅游吸引物)新疆:“大漠风光、西域风情”(显示新疆独特的区域、地貌、民俗风情)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沿用家喻户晓的千古名诗绝句)沙漠景观承德:“皇帝的选择”(巧用清朝皇家度假地的历史由来)深圳:“世界名城、中华之窗”(把城市特色与著名景区联为一体)苏州乐园:“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巧借迪斯尼来宣传苏州乐园容易到达,可游性强的特点)瑞士:“世界的公园:瑞士、瑞士、还是瑞士”(显示环境优美、永久中立、人人可游)土耳其:“不是欧罗巴,胜似欧罗巴”(暗喻贴近欧洲,兼备欧亚风情)意大利:“露天博物馆”(形象概括文明古国)埃及:“历史的金库”(显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与金字塔形成联想)澳大利亚:“年轻的、时尚的、多姿多彩的国土”(揭示国家独特的历史与风采)2.保护性开发原则旅游资源不经开发难以发挥其效益,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难免对旅游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高中地理书选修目录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2海洋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3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着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4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一.填空题1.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
2.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可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3.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人文旅游资源分为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四主类。
4.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天象与气候景观等四主类。
5.在旅游研究中按照有关旅游资源可否人工再生的情况,将其划分为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6.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35处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13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7.由于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影响旅游活动的季节变化,形成明显的“旺季”、“淡季”和“平季”。
8.旅游资源多样性特点是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的,更是人们千差万别的旅游需要推动下的产物。
9.大多数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和天然旅游资源都是有地理上不可移动的特点。
10.旅游资源评价因子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市场因子、质量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和环境因子。
11.旅游资源与相邻旅游地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补充关系和替代关系。
12.上海社会科学院黄辉实从旅游资源本身和旅游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
13.景区内部的交通通常要求做到“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14.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使其成为能够为来访旅游者提供满意经历的旅游对象物,其最终目的则是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可利用资源。
15.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既对立又统一。
16.造成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17.旅游资源在修复中要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和两保持两保存原则。
18.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可区分三个区域,即核心区、过渡区、缓冲区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 A 。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1.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介-旅游业及旅游的保障-旅游政策法规。
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紧密结合,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
2.旅游者定义的要求:①首先必须是一个旅行者,他所进行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活动是在异地,而不是在常住地或者家中。
②旅游者又不同于一般的旅行者,外出旅行的目的主要是进行非功利性的游览,消遣等活动,满足个人的旅游需要。
③定义规定中要有游览、消遣等活动内容和形式,并不排除在非纯消遣性旅游的旅行活动过程中而产生的旅游行为。
3.旅游者的条件: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可归纳为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
(1)社会条件是指:①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②人们的旅游权利。
(2)个人条件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旅游动机的确立以及身体健康四个方面。
4.形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1)吸引性: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是旅游者产生亲临其境的动力,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依据。
(2)可进入性:旅游资源是开放的,才可以使旅游者亲临其境,到实地去进行观赏。
(3)价值性:旅游者看重的是旅游资源带给他的使用价-获得身心愉悦。
而旅游经营者看重的则是旅游资源带给他们的经济价值,旅游经营者把旅游资源整合进行旅游产品的销售给旅游者,旅游者花钱购买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
(4)变化性:伴随着旅游者的需求变化,旅游资源也必然要发展变化。
5."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区别:前者是对那写已具备但不完全具备旅游资源条件的所谓潜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即使可能变为现实;而后者是指"无中生有"的一种全新创造。
6.区分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是指具体的、物态的旅游对象物。
旅游资源包括多种多样的旅游吸引物,但旅游吸引物不一定是旅游资源。
试卷说明(四类题型,满分一百分)一、单项选择题(6x3’=18分);共六题,每题三分,共十八分二、填空题(22x1’=22分);共二十二个空,每空一分,共二十二分三、判断题(15x2’=30分);共十五题,每题两分,共三十分四、简答题、论述题(共30分)第四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叙述错误的是()☆☆BA. 培训人才,完善旅游服务B. 旅游资源由现实向潜在的转化C. 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D. 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二.填空题1.所谓的旅游资源开发,是指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过程。
☆☆2.有效的开发利用是旅游资源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
☆☆3.旅游专业人才是旅游开发的人力资源保障。
☆4.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保护。
☆☆三.判断题1.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将旅游资源所在地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空间。
☆☆(√)2.旅游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必须经过开发才能发挥其功能。
☆☆(√)3.解决进出交通的便利、快捷、舒适,是旅游开发的首要基础工作。
☆☆(×)4.旅游资源在被开发之前都因缺乏现代旅游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而难以开展大规模的旅游接待活动,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不必要的。
☆(×)5.旅游开发要求在建设和完善保障旅游消费者所需要的旅游配套设施的基础之上,建设和完善当地居民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
☆☆☆(×)6.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增强或减弱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作用。
☆☆(√)7.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体。
☆(√)四. 简答题1.请简述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2×2’=4分)☆☆答:a.自然因素的破坏(突发性:地震、火山、海啸等;缓慢性:风化、煤尘、酸雨等)b.人为因素的破坏(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游客到来产生的影响:不文明行为、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等)第五章:旅游业的概念与特点;旅行社的分类及其作用;旅游饭店的分类及其在二战后的发展趋势;旅游交通的作用及其特点;旅游产品的概念、构成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