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第17章_PPT幻灯片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8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本章内容一、概述厌氧菌的分类厌氧菌的临床意义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厌氧环境的指示二、常见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厌氧球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菌概述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G+有芽胞的梭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G+/G-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致病性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130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感染类型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缺氧缺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多发生在黏膜附近;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重要原则: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适宜标本血液、骨髓、脑脊液、关节液、心包液、胸腔积液、腹腔液、胆汁、由活检或尸体解剖获得的组织标本、深部脓肿抽取物、经环甲膜以下或肺穿刺抽取的肺渗出物、后穹窿穿刺抽取的盆腔渗出液及无菌套管抽取的宫腔内容物、膀胱穿刺液及其它组织穿刺液等不宜标本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直肠拭子、喀出的痰液、自然排出的尿液和导出的尿液、流出的脓液、接近皮肤或黏膜的分泌物、阴道分泌物、胃和小肠内容物、粪便(艰难梭菌除外)等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
第17章生物膜法17.1 概述17.1.1生物膜及其形成过程1. 生物膜的生长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当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和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状态,则表明生物膜已成熟。
生物膜增长过程可概括为六个阶段:(1)潜伏期(或称适应期)(2)对数增长期(或称动力学增长期)(3)线性增长阶段(4)减速增长期(5)生物膜稳定期(6)脱落期2.生物膜脱落的原因⑴内因· 厌氧菌营养耗尽而死亡,其附着力降低,很快脱落;·气态代谢产物不断逸出,破坏了好氧层生态的稳定,使二者失去了平衡,生物膜老化;· 气态产物的积累,将膜顶起。
⑵外因水流的冲刷作用,加大污水量,则污水水流对生物膜的冲刷力增大17.1.2生物膜的构造及净化机理1.) 生物膜的构造(1) 好氧层:2mm土厚,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在此进行(2) 厌氧层:2. 有机物降解过程空气中氧溶解于流动水层中;污水中有机物由流动水层传递到附着水层,再进入生物膜;微生物代谢有机物。
17.1.3生物膜的微生物相细菌、真菌、藻类(在有光条件下)、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17.1.4生物膜法工艺的基本流程生物膜法处理系统基本流程17.1.5生物膜反应器普通生物滤池(好氧)原废水处理水二沉池生物膜反应器初沉池回流污泥污泥高负荷生物滤池(好氧)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好氧)厌氧生物滤池(厌氧)固定床曝气生物滤池(好氧)好氧生物转盘(好氧)生物转盘厌氧生物转盘(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好氧)生物膜反应器微孔膜生物反应器(好氧)两相流化床(好氧)三相流化床(好氧)生物流化床厌氧流化床(厌氧)气提式生物膜反应器(好氧)流动床机械搅动床(好氧、厌氧)厌氧生物膜膨胀床(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好氧、缺氧)17.1.6生物膜法的特征与发展趋势1.生物相方面的特征1)微生物种类多样化;2)生物的食物链长;3)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4)分段运行与优势菌种。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本章内容一、概述厌氧菌的分类厌氧菌的临床意义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厌氧环境的指示二、常见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厌氧球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菌概述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G+有芽胞的梭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可出芽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引起严重疾病。
G+/G-无芽胞的球菌与杆菌:人体正常菌群,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致病性属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概述——分类《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分类标准: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种和亚种;而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130个种。
据耐氧性分类(1)专性厌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又分为极度厌氧菌(氧分压<0.5%,空气中暴露10min致死,如丁酸弧菌)和中度厌氧菌(氧分压为2%~8%,空气中暴露60~90min能生存,如大多数人类致病厌氧菌)。
(2)微需氧菌:能在含5%~10%CO2空气中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如弯曲菌属。
(3)耐氧菌:其耐氧程度刚好能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一旦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如第三梭菌、溶组织梭菌。
厌氧菌概述——临床意义及感染感染类型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缺氧缺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某些手术及创伤易发生厌氧菌感染;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深部需氧菌感染。
感染的临床指征:感染局部产生大量气体;多发生在黏膜附近;深部外伤后继发感染;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常见于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镜检有细菌,常规培养阴性。
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厌氧菌概述——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多采用针筒抽取、穿刺等,应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接触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