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741.50 KB
- 文档页数:15
《自然综合地理》期末测试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两部分。
P122.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环流是决定气候的重要自然因子。
P243、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带段是带和大区叠置后得出的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其区划标志和指标与带和大区相同。
P1225、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
P2086、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有:土地生产性、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的保护性、社会的可接受性。
7、无论是土地潜力还是土地适宜性,都取决于土地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土地的区位条件。
因此,土地评价因子包括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土壤、区位。
8、土地覆被变化现象可归化为三类:土地覆被的退化土地覆被的转换、土地覆被的改良。
9、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立性指该系统自我供给、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能力。
10.自然土壤是生物、母质、气候和地貌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11.世界性的五大社会问题包括人口增长、粮食短缺、自然资源与能源渐趋枯竭和环境保护。
(P337)12.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
P36113.人类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向大气中释放热能、改变地表反射率及进行人工降水等方式来实现对气候的影响的。
P34914、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原则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15、从发生学观点看,气候、地貌、母质、生物等是土壤形成的因子,土壤只是反映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只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16、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分)1、( B )是强调地表的地域分异和特征的学派。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洪堡德 B.道库恰耶C.伊萨钦科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3.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
A.贝尔B.索恰瓦C.帕萨格4.冷湿的森林沼泽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A.Fe+B.Fe++C.Ca++5.《21世纪议程》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A.1972B.1987C.19926.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
A.孟德斯鸠B.道库恰耶夫C.白吕纳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8.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
A.植被B.土壤C.气候9.美国八等制的土地潜力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
A.土壤B.适宜性C.限制性10.土地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主要是。
A.因评价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C.A和B D.因评价者的理论水平差异而不同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道库恰耶夫B.洪堡德C.伊萨钦科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C.PRED系统13.景观学的创始人是。
A.贝尔格B.索恰瓦C.帕萨格14.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A.Fe++ B.Fe+++ C.Ca++1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次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A.1972B.1987C.199216.或然论的创始人是。
A.维达尔·白吕纳B.罗士培C.拉采1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18.按照狭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19.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
A.适宜性类别B.适宜性程度C.限制性因素20.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首先提出的。
A.贝尔格B.索恰C.帕萨格21.湿热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1. 什么是地理学?
2. 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3. 请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
4. 地壳是由哪些板块构成的?
5.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6. 地球上的地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7. 地球上的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8. 请简要介绍火山的形成和喷发原因。
9. 描述一下地貌的形成过程。
10. 什么是气候系统?
11. 描述一下地球的气候带分布。
12. 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地理地貌的?
13. 描述一下水循环过程。
14. 什么是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15. 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16. 描述一下沙漠的地理特征。
17. 描述一下冰川的形成和类型。
18. 请解释一下海洋的形成和性质。
19. 什么是潮汐?潮汐是如何形成的?
20. 描述一下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您,祝您学习进步!。
选择题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ABD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A.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5.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有:ACDA.大地构造—地貌单元引起的景观分异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C.带段性分异D.省性分异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BD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7.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BCD地质循环B.水分循环C.大气循环D.生物循环8. 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方法是:CA.地理相关分析法B.类型制图法C.古地理方法D.主导标志法9. 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10.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AA.科—属—种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1. 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BA.科—属—种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2. 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A.地方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13. 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14.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A.自然地带B.自然地区C.综合带D.自然州15.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A.自然地带B.自然带C.自然地区D.自然州16.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C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17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18.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19.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是:ABA.地带性B.非地带性C.大尺度D.区域性20.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 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21.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B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2.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24. 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25.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26. 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7. 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8.伊萨钦科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上界在:A.大气层顶部B.对流层顶部C.臭氧层顶部D.平流层顶部29.地球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具有:A.分异性B.地带性C.分层性D.无序性30.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做硬性规定的学者是:A.牛文元B.瓦伦纽斯C.道库恰耶夫D.陈传康31.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A.辐射平衡B.辐射差C.辐照差D.辐射净差32. 组成成分具有一致性的土地分级单位是:A.地方B.限区C.相D.土地单元33.第一次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分区的是:A.黄秉维B.陈传康C.林超D.罗开富34.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埃拉托色尼D. 托勒密35.以下人物,既是科学史上十大科学家之一,又是地理学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洪堡D. 李希霍芬36. 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是()提出的。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地域分异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上的烙印。
3、土地的构造土地构造是指土地个自然属性以及各种土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成构造、演替构造、空间组合构造、土地单位部构造四个方面。
泛指土地的组成、发生开展等自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地构造,是确定自然区划的起始单位。
因此,土地分类/类型和土地构造与自然区划的联系十分密切。
4、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
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大致呈带状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变化。
生物的这种地带性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梯度变化,引起气候(温度、降水)呈带状分布,从而使动、植物也相应地呈带状分布。
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从赤道向极地应该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
5、风化作用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大气、水以及生物的作用,在原地经过崩解、破碎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
岩石的风化是地表常见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生。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岩石脱离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构造:分层构造、渗透构造、地域构造。
2、地域分异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他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主要的原那么有:发生统一性原那么、相对统一性原那么、空间联系性原那么、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结合原那么。
4、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为: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5、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直坡、凸坡、凹坡和凹凸坡6、影响土地评价的因子有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右图中.大圆是某一日地球上的一个晨昏圈.直线代表经线.当国际标准时间为10:00时.Y地(700S)正值正午.回答1-3题。
1.X地的地理坐标是:A.700N,300EB.200N,1500EC.700N,1500WD.900S,300E2.赤道上.西半球处于昼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00~400wB.600W~200WC.1600E~1800D.150W~200E3.图示所代表的日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圣地亚哥正值西风带控制B.哈尔滨举办冰雪旅游节C.恒河流域正值枯水期D.珠江口的盐度高于一年中的平均值下图是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4~6题.4.图中N地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A.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6.若该图表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则③所在气压中心的名称为A.小可留申低压B.印度低压C.亚速尔高压D.冰岛低压读下图.回答7~8题。
7.甲、乙两地区中,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是;根据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当地雨季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A.甲地震、火山B.乙滑坡、泥石流C.甲滑坡、泥石流D.乙地震、火山8.能正确表示甲图中所示海区温度和盐度分布特点的是:某一地区同时出现某一物候现象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物候线。
读我国东部刺槐年平均始花期图(图中数字代表开花日期)。
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我国东部剌槐始花期分布规律及影响主导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南向北推移——气温B.东部早于西部——降水C.由南向北推移——光照D.西部早干东部——温度10.成都、重庆等地较同纬度沿海地区始花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原因是:A.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年较差大B.地处四川盆地,积温多,气温高C.地处四川盆地,空气湿度大D.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日较差大下图表示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读图回答11-12题.11.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12.关于图示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并不是所有河流的人海口处都形成这种地貌B.B处可能为岩质河岸C.①②③④四点中。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平亢地2.水迁移元素3.自然区4.地球表层5.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B.岩石地形复合体C.水分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B.生物能C.水能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B.限区C.相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B.泄漏C.进料不足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B.自然亚地带C.自然地区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供给功能)、(处置功能)、(抵制功能)和(保存功能)。
2.自然地理系统的界限是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石圈)。
3.(大气)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绿色植物)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一、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选择题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ABD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A.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5.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有:ACDA.大地构造—地貌单元引起的景观分异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C.带段性分异D.省性分异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BD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7.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BCD地质循环B.水分循环C.大气循环D.生物循环8. 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方法是:CA.地理相关分析法B.类型制图法C.古地理方法D.主导标志法9. 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10.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AA.科—属—种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1. 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BA.科—属—种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2. 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A.地方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13. 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14.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A.自然地带B.自然地区C.综合带D.自然州15.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A.自然地带B.自然带C.自然地区D.自然州16.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C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17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18.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19.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是:ABA.地带性B.非地带性C.大尺度D.区域性20.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 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21.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B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2.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24. 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25.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26. 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7. 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8.伊萨钦科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上界在:A.大气层顶部B.对流层顶部C.臭氧层顶部D.平流层顶部29.地球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具有:A.分异性B.地带性C.分层性D.无序性30.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做硬性规定的学者是:A.牛文元B.瓦伦纽斯C.道库恰耶夫D.陈传康31.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A.辐射平衡B.辐射差C.辐照差D.辐射净差32. 组成成分具有一致性的土地分级单位是:A.地方B.限区C.相D.土地单元33.第一次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分区的是:A.黄秉维B.陈传康C.林超D.罗开富34.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埃拉托色尼D. 托勒密35.以下人物,既是科学史上十大科学家之一,又是地理学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洪堡D. 李希霍芬36. 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是()提出的。
大学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
A. 40,000公里B. 30,000公里C. 20,000公里D. 10,000公里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
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3. 以下哪个不是地球的内部圈层?()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大气圈4.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
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5.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
A. 圆形B. 椭圆形C. 抛物线D. 直线6. 地球的倾斜角度大约是()。
A. 23.5度B. 30度C. 45度D. 60度7. 以下哪个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无关?()A. 日出日落B. 昼夜交替C. 季节变化D. 地球的磁场8.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
A. 365天B. 365.25天C. 366天D. 367天9. 以下哪个因素对地球的气候影响最大?()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公转C. 地球的形状D. 地球的倾斜角度10.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外层空间。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______公里,极半径约为______公里。
4.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______角,其大小约为______度。
5. 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约为______,表明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______。
6. 地球的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大,约为______米/秒。
7. 地球的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约为______米/秒;在远日点时最慢,约为______米/秒。
8. 地球的大气层中,对流层的厚度约为______公里,平流层的厚度约为______公里。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如何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但与部门自然地理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部分)不同,综合自然地理学是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或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
自然地理环境由4大圈层组成:气体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沉积岩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受重力作用影响,4大圈层在垂直方向上成层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沉积岩石圈;各圈层又具有自己的结构和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在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综合体);没有一个部分是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变化,乃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3)区域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同时由于长期的发展演化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不同部分的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分异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归纳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各级自然综合体的形成,就是地域分异的结果。
3、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答:长期以来,不少地理学家就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直今仍不断有新的观点提出。
所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包括三类:①着重“自然地理环境与外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趋向于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下限在地球固体表面以下100—200km深度(构造力停止作用之处),上限为臭氧层。
②着重“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主张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较小的空间范围,以伊萨钦科为代表。
2017秋17春福师《综合自然地理》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
A. 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 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 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 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正确答案:2. ()是自然地理系统中起联系作用的组成部分。
A. 大气B. 土壤C. 水分D. 有机界正确答案:3.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
A. 科—属—种B. 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 相-限区—地方D. 级—亚级单元正确答案:4. 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 )。
A. 简单B. 复杂C. 不变D. 高正确答案:5. 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
A. 太阳能B. 生物能C. 水能D. 风能正确答案:6. 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
A. 洪堡德B. 道库恰耶夫C. 伊萨钦科D. 索恰瓦正确答案:7. 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
A. 《汉书·地理志》B. 《管子·地员篇》C. 《梦溪笔谈》D. 《禹贡》正确答案:8. 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
A. 索恰瓦B. 道库恰耶夫C. 孟德斯鸠D. 贝尔格正确答案:9. 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统一单列系统的是()。
A. 任美锷的区划方案B. 黄秉维的区划方案C. 席承藩的区划方案D. A.H.克雷洛夫的区划方案正确答案:10.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 道库恰耶夫B. 洪堡德C. 伊萨钦科D. 索恰瓦正确答案:11. 北美洲可分为四大区,下列哪个不属于北美洲的分区()?A. 南美洲大区B. 极地岛屿大区C. 东部大区D. 科迪勒拉山地大区正确答案:12. 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
A. 潜力评价B. 适宜性评价C. 经济评价D. 综合性评价正确答案:13. 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
自然地理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某高纬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1.M线地形名称是:A.山谷 B.山脊 C. 鞍部 D.盆地2.图中三个湖泊的成因属于:A.断层湖 B.火山口湖 C. 阻塞湖 D.冰蚀湖3.图中N山峰顶部的地貌形态呈:A.浑圆状 B.尖角状 C. 平顶状 D.阶梯状下图中,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º纬线圈的交点,OE垂直MN,读图判断4—5题:4.若OP最长时,该日可能是A.3月21日 B.9月23日 C.6月22日 D.12月22日5.若OP最短时,世界时是A.7时 B.19时 C.5时 D.17时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完成6~7题。
6.这一天,当A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A.5时前后 B.15时前后 C. l3时前后 D.19时前后7. 飞机以1100千米的时速沿最近路线从B地飞往C地,大约要飞A.6小时 B.9小时 C.15小时 D.18小时读我国北方某地气温水平分布图,回答8—10题。
8.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应在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9.若该锋面为快速移动的冷锋,会带来雨雪天气,则降水最集中的区域可能为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⑤10.此快速移动的冷锋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有①暴雨②沙尘暴③寒潮④梅雨⑤对流雨⑥大雪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读下图(abc代表单元格),回答11—12题。
11.有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特有B.雨热同期C.盛夏伏旱D.冬雨夏干12.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A.a—b—cB.b—c—aC.c—a—bD.c—b—a读下图,回答13——14题。
绪论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ABDA.太阳能集中分布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二、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系统: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这样的物质整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体系,这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三、填空: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问答题:1.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答:(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一、选择填空: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ABDA.自然综合体概念B.自然地带学说C.景观学说D.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二、填空:1、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现代特征是:(1)解释途径的确定化;(2)分析方法的模式化;(3)研究领域的确定化。
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1)自然综合体概念;(2)自然地带学说;(3)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
3、综合自然地理学总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
第二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特征一、选择:1、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ABDA.分层结构B.渗透结构C.耗散结构D.地域结构二、填空:1、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稳定性与变异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结构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DA.地质循环、大气循环B.地貌过程、气候过程C.水文过程、生物过程D.水循环、生物循环2、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二、填空题1、地质循环过程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种基本的地质过程。
综合自然地理学绪论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1、综合自然地理学: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进行综合、系统研究的学科。
着重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地域分异和类型特征。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
包括:(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4)人类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3、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随: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学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相对独立性——部门自然地理学;(2)整体性——综合自然地理学;(3)区域性——区域自然地理学4、现代地理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划分学科:(1)三分法: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即狭义人文地理学(2)三层次:即部门地理学、一级综合和二级综合地理三个组织水平;(3)三重性:理论、应用理论、区域实践研究等三个程序;(4)三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指现代过程的地理研究)P6人地关系学派:——强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地关系。
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白兰士的可能论;戴维斯的人地和谐论。
P6景观学派:认为:地表可以按发生上的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上的同一性来划分成一个个地理区域和地段,这就是景观。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表个别区域或地段的特征,包括从小地段的识别到自然区的划分,以及地球表层的区域差异。
P11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5)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都可能发生变化;(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地球表层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
选择题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ABD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A.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5.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有:ACDA.大地构造—地貌单元引起的景观分异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C.带段性分异D.省性分异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BD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7.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BCD地质循环B.水分循环C.大气循环D.生物循环8. 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方法是:CA.地理相关分析法B.类型制图法C.古地理方法D.主导标志法9. 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10.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AA.科—属—种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1. 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BA.科—属—种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2. 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A.地方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13. 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14.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A.自然地带B.自然地区C.综合带D.自然州15.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A.自然地带B.自然带C.自然地区D.自然州16.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C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17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18.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19.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是:ABA.地带性B.非地带性C.大尺度D.区域性20.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 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21.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B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2.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24. 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25.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26. 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7. 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8.伊萨钦科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上界在:A.大气层顶部B.对流层顶部C.臭氧层顶部D.平流层顶部29.地球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具有:A.分异性B.地带性C.分层性D.无序性30.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做硬性规定的学者是:A.牛文元B.瓦伦纽斯C.道库恰耶夫D.陈传康31.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A.辐射平衡B.辐射差C.辐照差D.辐射净差32. 组成成分具有一致性的土地分级单位是:A.地方B.限区C.相D.土地单元33.第一次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分区的是:A.黄秉维B.陈传康C.林超D.罗开富34.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埃拉托色尼D. 托勒密35.以下人物,既是科学史上十大科学家之一,又是地理学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洪堡D. 李希霍芬36. 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是()提出的。
A.黄秉维B.道库恰耶夫C. 洪堡D. 伊萨钦科37. 内陆地区节律振幅和频率(A)沿海及海洋区域A.大于B.小于C. 近似等于D. 没有可比性38. 下列四个自然带中,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不定项)A南美洲的热带草原带B亚欧大陆的亚寒带针叶林C亚洲的温带草原带D非洲的热带雨林带1.自然地理学五大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
2. 认识自然界所依靠的两个途径:分析研究和综合研究。
3.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理环境。
4.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5.从研究对象上看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6.从研究领域上看地理学可分为: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7.从研究时段上看地理学可分为: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8.自然环境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9. 地球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它具有分层性。
10. 伊萨钦科认为地理壳的上限在对流层顶,下限在沉积岩石圈的底界11. 从宏观的角度可将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成分分为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活质有机体四大类。
12.自然地理环境能量组成中以太阳辐射能最为重要。
13. 地质循环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类基本的地质过程。
14.水体所起的重要环境作用在于其潜热特性15. 埃拉托色尼被称为地理学之父。
16. 瓦伦纽斯是第一个试图将有关地球知识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的学者,第一个接近正确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认为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外部表面,研究地球的水界和陆界的学者。
17.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是洪堡。
18.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是李特尔。
19. 俄国地理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了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
20. 《禹贡》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
21. 《管子地员篇》是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
22. 陈传康教授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作硬性规定,而应视研究问题的性质有相应的变化。
23. 按系统功能可将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24. 开放系统能通过反馈进行自我调节。
25.系统的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26. 辐射平衡值表示了地表太阳能量的净收入,是更为直接的动力基础。
27. 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显著意义的地球内能包括地热和重力。
28. 太阳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具有以下特点:总量守恒,形式多样,单向流动,逐级分散。
29. 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夷平化”,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崎岖化”,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不同区域目前现存的自然地理系统的状况。
30. 水和热的矛盾是推动自然综合体演化的基本矛盾。
31. 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实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功能和整体效应的重要过程32. 节律性包括周期性节律、旋回性节律、阶段性节律。
33. 周期性节律包括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
34.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35.非地带性的典型表现是地表的构造区域性。
36.水平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分带性的统称37.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理论基础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38.《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一书把中国境内划分为三个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39.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地球内能。
40.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
41. 纬度地带性产生根源是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不均42. 经度地带性产生根源是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43.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根源是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的相互作用。
44. 现代地理学的奠基者是德国地理大师洪堡和李特尔45. 明确提出“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是地理大师洪堡46. 主张把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结合起来研究,强调变化中的“人和自然的统一”的是地理大师李特尔47. 中国学者牛文元把自然地理环境限于一个较薄的空间内,视之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取名“自然地理面”48. 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加,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49. 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导致能量输入、转换存在周期性变化。
50. 气候旋回根据时间尺度的长短分为世纪内旋回、超世纪旋回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三种51. 地域分异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是地带性、非地带性5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包括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和生物循环。
53. 气候旋回根据时间尺度的长短分为世纪内旋回、超世纪旋回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三种。
54. 地域分异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55. 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称为省性;非地带性条件下的地带性称为带段性;56. 水平地带的交替方式称为地带谱57. 山地垂直带的更替方式称为垂直地带谱。
58.垂直地带谱的起始带称为基带59. 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永久冰雪带60. 非地带性分异最大尺度的表现形式就是全球的海陆分异。
61. 大陆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的最明显,可形成横跨整个大陆,大致与纬线平行的条带状综合自然地域单位。
62. 干湿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得最明显。
63. 经向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共同作用于地表形成了水平地带性,在区域尺度表现为带段性和省性。
64. 自然地带通常以该带中的典型植被类型的名称命名。
65. 热量和温度随海拔高度递减,水分随海拔高度先递增而后转为递减。
66. 同一高度的山地如果处在不同的纬度自然带,垂直带的数量在低纬多,在高纬少。
67. 同一类型垂直带出现的高度在低纬地区高,在高纬地区低。
68. 山地高度是垂直带谱完备性的先决条件。
只有高逾雪线的山地才有可能形成完整的垂直带谱。
69.狭义的理解,地带性主要是指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包括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
70. 地貌部位引起的分异是引起地方性分异的基本因素。
71. 小气候的形成主要起因于下垫面的差异,其中主要是地貌部位的差别。
72.土地分级通常分为三级,分别为相、限区、地方。
73. 土地的组合形式归纳起来可分为递变型和重复型两大类。
1.天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环境2.人为环境:自然条件经过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3.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因此,自然地理环境也称为自然综合体或景观。
4.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所谓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时间上稳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的分布格局(结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