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1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2)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反比例函数,这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1节的内容。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而且为高中阶段的反正比例函数和复合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象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习,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图象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相关资料。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之前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那么有没有一种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反比例函数。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同时,通过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1《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函数基础,但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概念,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4.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反比例函数的关键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1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1 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之后,进一步学习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特点、性质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在概念和图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可能会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反比例函数模型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感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模型,尝试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点。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强调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1 反比例函数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1.1节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后续学习函数的综合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函数观念。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前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课件,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生活实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展示。
3.板书设计:设计反比例函数的教学板书,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反比。
引导学生思考: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表示这种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由现实情境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经过逻辑推理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二.教学重点:由现实情境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感受反比例函数变化过程中k为定值.三.教学难点1.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学的建模意识和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四.教学过程1. 情境创设【操作与思考】请画出一个面积为8c m2的矩形;若矩形其中一边长为x,另一边长为y,完成下表;(1)y是x的函数吗?(2)随着矩形一边长x的变化,另一边长y发生怎样的变化吗?设计意图:反比例是小学学过的概念:如果两个量的乘积一定,那么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函数为八年级上学期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画一个面积为定值的矩形,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一方面设矩形的边长为x,另一边长为y,根据函数的定义发现y是x的函数;另一方面观察矩形的边长x和y,发现x和y的乘积为定值,从而复习反比例的概念。
而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函数来研究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导入新课。
2.活动探究活动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已知青菜2.6元/斤,如果买a斤,应付钱数b与a的关系式是_______(2)已经买了23元的蔬菜,还想买3.8元/斤的金桔m斤,那么总的花费n与m的关系式是_______;(3)老师从家到单位30k m,所用时间t (h)与速度v (k m/h)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4) 一家银行为某社会福利厂提供了20万元的无息贷款,该厂的平均年还款额y (万元) 与还款年限x (年)的关系式为_______;(5)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8,它的底边长y 与底边上的高x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6)实数 m 与 n 的积为-200,m 与 n 的关系式为_______.1. 观察这些函数表达式,哪些是我们已经熟悉的函数?2.其他函数的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3.你能通过类比一次函数的定义给反比例函数下个定义吗?设计意图:活动1中一共设置了六个问题,让学生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六个函数关系式,发现前两个为以前学过的一次函数,后面四个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由一次函数的概念类比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活动2:(1)判断13y x=-,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若是请指出比例系数 k 的值? (2)反比例函数(0)k y k x=≠关系式可以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比较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其中自变量和系数k 都不能为0;活动2是对概念的辨析和理解,首先由学生举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强调自变量不能为0,其次由老师给为一个函数关系式13y x =-,在求比例系数k 的过程中,归纳得到对于反比例函数表达式(0)k y k x=≠可以写成1(0)y kx k -=≠的形式。
小结与思考 ---反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1.回顾本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梳理建立本章的知识结构.2.通过本章的知识梳理,提炼出知识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在归纳和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问题研究的路径,在问题化解过程中体验分类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以及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三、教学难点: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熟练应用问题研究的方法,体验分类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四、问题情境:问题:下列表格列出了几个函数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哪一个表示的可能是反比例函数?表1.x … 2 3 4 …y … 2 3 4 …表2x … 2 3 4 …y … 3 2 1.5 …表3x … 2 3 4 …y … 3 4 5 …五、知识建构(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图像如何画反比例函数y=x6的图像? 列表x … -6 -3 -2 -1 1 2 3 6 … y…-1-2-3-66321…描点、连线(3)图像与性质 由反比例函数y=x6你对反比例函数有怎样的认识:轴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对称轴、对称中心)、图像的位置、图像中x 与y 的变化规律。
(反比例函数研究的方向)(4)知识框架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K 的符号k >0 K <0图像的大致位置经过象限 第一、三象限 第二、四象限 性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少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六、课堂导学 (一)探究活动一 问题1: 请结合函数x6y提出并解决问题?(自己编题)(二)探究活动二问题2:如图,直线kx =y 与反比例函数x6y =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 (1)点A (1,6),你能说出点B 的坐标吗?(2)在(1)的条件下,结合图像,你能说出方程x x66=的解吗?(3)你能说出不等式x x66>中x 的取值范围吗?(三)探究活动三为了预防流感,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 (毫克)与时间x (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 与x 成反比例,,现测药物8分钟燃毕,此时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毫克,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画出函数的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1)药物燃烧时,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药物燃烧完后,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的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几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分钟时,才能有效地X 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四)探究活动四问题四:反比例函数x6y =的图像是由反比例函数x 6y -=的图像怎样的变化得到的?(五)探究活动五 问题五:函数x =y 的图像函数1y +=x 的图像 函数x6y =的图像函数16y +=x 的图像 函数x6y =的图像 函数16y -=x 的图像函数x6y =的图像 函数1x 6y +=的图像结合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16+=x y 的图像的性质.(中心对称性、轴对称性、位置、变化规律等方面去研究)七、小结与思考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那些收获?2.反比例函数性质研究的路径?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3.反比例函数之间有哪些联系?x6y =x 6y -=平移 平移 平移 平移 翻折 平移16y -=x。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的“11.1 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对函数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本节内容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函数、比例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辨识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社会、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难点: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变量间的反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辆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第11章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探索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3.会从函数图像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经历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能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等能力;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像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难点: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方法:师生交流互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Ⅰ.导入[师]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本章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生]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师]下面请大家系统全面地进行复习.Ⅱ.重点知识回顾一、本章知识结构[师]由刚才大家的回忆,我们一齐来构造本章内容结构图,好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构造,然后出示投影片)1.本章内容框架[师]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上内容框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本章内容.二、举出现实生活中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并归纳反比例函数概念.[生]例:当三角形的面积是12 cm 2时,它的底边a(cm)是这个底边上的高h(cm)的函数.解:a =h24. 在上式中,每给h 一个值,相应地就 确定了一个a 的值.因此a 是h 的函数,又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y=x k (k≠0),因此,a 是h 的反比例函数.三、说说函数y =x 2和y =-x2的图像的联系和区别. [生]联系:(1)图像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2)它们都不与坐标轴相交;(3)它们都不过原点,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区别:(1)它们所在的象限不同,y=x 2的两支曲线在第一和第三象限;y=-x 2的两支曲线在第二和第四象限.(2)y =x 2的图像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y=-x2的图像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师]还有一点.虽然y =x 2和y=-x 2的图像不同,但是在这两个函数图像上任取—点,过这两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相等,都为2.四、画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讨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生]画图像的步骤有列表,描点,连线.在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的取值应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对一对的数值,并尽量多取一些点,连线时要连成光滑的曲线,而不是折线.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有: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两支双曲线,当k>0时,图像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图像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2.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因为在y=xk (k≠0)中,x 不能为0,y 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可能与x 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 轴相交.4.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取两点P ,Q ,过点P ,Q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S 2则S 1=S 25.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师]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详细,下面进行有关练习.1.下列函数中,其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哪些?在其图像所在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是哪些( ) (1)x y 31=(2)x y 2.0= (3)x y 10-= (4)xy 1007-= 2.在函数x y 3=的图像上任取一点P ,过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多少?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根据,当k >0时,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大而减小;当k<0时,正好相反,但在xy 31=中,形式好像和反比例函数的形式不相同,但可以化成xy 31=的形式好像和反比例函数. [生]1.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1)(2).在其图像所在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有(3)(4).2. 由题意可知S=|k |=3.五、你能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吗?1.一个圆台物体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41,当下底面放在桌子上时,对桌面的压强是200 Pa ,倒过来放,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2.一定质量的CO 2,当体积v =5米3时.它的密度ρ=1.98千克/米3,求(1)ρ与v 的函数关系式;(2)当v=9米3时,CO 2的密度.[师]分析:压强p 与受力面积S ,压力F 之间的关系为p=S F ,因为是同一物体,所以F 是一定的,由于面积不同,所以压强也不同.质量m ,密度ρ和体积v 之间的关系为:ρ=vm 由,由v=5米3,ρ=1.98千克/米3,可知质量m ,实际是已知反比例函数中的k ,就求出了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解:1.当下底面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p 1=S F =200Pa,所以倒过来放时,对桌面的压强p 2=S F S F 441==800Pa. 2.设CO 2的质量为m 千克,将v=5米3,ρ=1.98千克/米3代入公式ρ=v m中,得m=9.9千克.故所求ρ与v 间的函数关系式为ρ=v 9.9. (2)当v =9米3时,ρ=v 9.9=1.1(千克/米3), Ⅲ.课堂练习1.对于函数y=x2,当x>0时,y_______0,这部分图像在第______象限;对于y =-x2,当x<0时,y____0,这部分图像在第_____象限. 2.函数y=x10的图像在第____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3.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确定函数y =xk 的表达式 (1)当x=2时,y =-3;(2)点(-31,21-)在双曲线y =x k 上.答案:1.> 一、三 < 二、四2.一、三 减小3.(1)y=x6- (2)y=x 61; 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从现实世界出发,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比较了反比例函数y=x 2和y=-x2的图像的联系和区别,归纳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进一步进行了应用.Ⅴ.课后作业复习题Ⅵ.活动与探究反比例函数图像与矩形的面积若点A 是反比例函数y=xk (k≠0)图像上的任意一点,且AB 垂直x 轴,垂足为B ,AC 垂直于y 轴,垂足为C,则矩形面积S ABOC =|k |.=图(1). 1.如图(2),P 是反比例函数)y=x k (k≠O)图像上的一点,由P 点分别向x 轴,y 轴引垂线,得阴影部分(矩形)的面积为3,则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______.2. 如图(3)过双曲线y=x2上两点A 、B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若矩形ADDC 与矩形BFOE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与S 2的关系是_____.1.解:由题意得|k |=3.又双曲线的两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所以k<0,故k =-3.∴k=x3-. 2.解:由题意得S 1=S 2=|k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