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优秀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所见》一、激趣导入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准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
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
(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古诗《所见》一等奖说课稿1、古诗《所见》一等奖说课稿教材分析:古诗《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
“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
“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
“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
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教学目标:1、认识“所、捕、蝉、闭”等生字,会写“诗、林、立”3个字。
2、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所见》。
3、能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古诗的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设计思路: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
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
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
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第一,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
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
《所见》教案《所见》教案1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老师先带大家观赏一下美丽的田园景色,看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课件出示秋景图)2、秋天的确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可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
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谁能来说一说?(背)3.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二、了解诗人及其背景:1.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写思乡的古诗.让我们先去认识这个主人公吧.(出示课件:叶绍翁)2.现在,我们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诗人,(板书:南宋叶绍翁)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擅长写景抒情,字句华美精丽,如《游园不值》和《夜书所见》。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解题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就是(板书:夜书所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2.全班一起读课题,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3.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4.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二)、初读诗词1、诗人究竟在夜晚看见了什么?下面老师想请大家自学这首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歌中的字词或意思呢?(看注释,,查资料,看插图,展开想象)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同桌为单位,用你们提出的办法来学一学古诗,看看你能读懂的有哪些,再给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反馈自己读懂的字词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3、好,让我们先读读这几个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4、让我们试着读读这首诗,用斜线划分好节奏。
5.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词析句,想象悟情1、看课件,听录音,感受诗中意境。
(出示主题图)2.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
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吗?(出示课件前两句) 2.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课件演示风声)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