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学教育海文考研】院校专业选择指导课程(翻译硕士)
- 格式:ppt
- 大小:1016.50 KB
- 文档页数:43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方向培养方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MTI)笔译方向培养方案)笔译方向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一.学科简介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MTI)英语笔译专业于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提供全日制二年制的专业学位教育。
学生按要求完成课程、修满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获得翻译专业硕士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本专业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良好的学科条件,由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支撑。
师资力量雄厚,专兼职任课教师共有30余人,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口笔译实践经验,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笔译成果丰富。
此外,还聘请了外文局、高等教育出版社、科普出版社、清华出版社等单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学位层次较高、能胜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学条件先进,拥有设备先进的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机器翻译实验室和同声传译教室等。
与校外实践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设有3个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为培养高层次的翻译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本专业招收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培养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该硕士点的培养目标是,注重翻译理论的掌握和探究,注重在翻译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技能,依托学校的理、工、管等学科优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好的口语翻译技能和较强的文字笔译技能的专门人才,并在科技外语翻译上体现人才培养特色,以满足社会对实践型、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三.三.培养方式培养方式本专业的培养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主要通过大量笔译实践,掌握文学、文化、经贸、新闻、传媒等领域的英汉及汉英翻译技巧及规律,主要研究方向是各类文体的英汉汉英双向笔译。
在大力拓宽主要英语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如何熟练地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转换,掌握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技巧。
【翻译硕士】来源:万学海文考研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二)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教学要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三)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须贯穿教学全过程。
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15万字的笔译实践或累计不少于400小时的口译实践。
(四)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含实习)。
(一)必修课1、公共必修课(1)政治理论(3学分)(2)中国语言文化(3学分)2、专业必修课(1)翻译概论(2学分)(2)基础口译(2学分)(3)基础笔译(2学分)3、方向必修课(1)口译方向:交替传译(6学分)同声传译(6学分)(2)笔译方向:文学翻译(4学分)非文学翻译(4学分)(二)选修课(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与师资特色确定选修课,其中“第二外国语”为限定选修课)1、第二外国语(2学分)2、中外翻译简史(2学分)3、翻译批评与赏析(2学分)4、跨文化交际(2学分)5、中外语言比较(2学分)6、文体概论(2学分)7、国际政治与经济(2学分)8、模拟会议传译(2学分)9、专题口译(2学分)10、视译(2学分)11、商务口译(2学分)12、法庭口译(2学分)13、外交口译(2学分)14、经贸翻译(2学分)15、法律翻译(2学分)16、科技翻译(2学分)17、传媒翻译(2学分)18、计算机辅助翻译(2学分)19、中国典籍外译(2学分)20、笔译工作坊(2学分)21、口译工作坊(2学分)(三)实习(4~6学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可采用在(顶)岗工作或实习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
翻译硕士(MTI)(英语笔译)(学科专业代码:580100)一、学位名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二、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求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有理想,遵纪守法,有敬业精神,有职业道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智。
2.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培养有国际视野、交流才能和创新意识的具有坚实的双语基础、专业知识和口笔译技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三、学习年限2年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须通过学校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及格即取得相应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后可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实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
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及社会翻译专家共同构成。
3.试行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完成大约十万字的笔译实践。
五、课程类型及学分总学分:30 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 3门课 6学分专业必修程: 4门课 8学分专业选修课: 7门课 14学分社会实践与学术会议:提交4篇相关论文 2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人事部II级或教育部中级笔译资格证书考试,获证书者计2学分。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各科成绩合格,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出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论文形式二选一:研究论文或实践报告,二者均要求用英语写作,前者字数一万至一万五,后者八千左右。
七、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安排6月答辩时间安排12月答辩时间安排八、课程设置九、必读书目I.专著类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周兆祥.《翻译与人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段连城.《怎样对外介绍中国》.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4.琼〃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5.金圣华.《齐向译道行》.(《英语世界》2004年至今连载).6.方梦之.《实用文本汉译英》.青岛出版社.2004.7.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8.张健.《报刊语言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0.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教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11.常玉田.《经贸汉译英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2.王颖.《公示语汉英翻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3.方梦之、范武邱.《科技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4.Nida, Eugene, Language and Cultur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5.William, Jenny &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II.报刊类1.《中国翻译》2.《上海翻译》3.《东方翻译》4.《中国科技翻译》5.《中国科技术语》6.《英语世界》7.《译神》(电子杂志)8.《语言桥之声》9.China Daily10.Beijing ReviewIII.工具书类1.《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编篡委员会.《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外文出版社.2000.2.中国日报网站.《汉英最新特色词汇》.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3.张健.《报刊新词英译词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4.方凡泉.《新汉英分类口译词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5.杨全红.《简明汉英时事用语手册》.知识出版社.2002.。
中国各院校研究生mti课程列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各院校研究生MTI课程列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MTI(翻译硕士)课程来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能。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了MTI课程,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各院校研究生MTI课程列表。
1.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MTI课程的学校之一,在翻译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
该校MTI课程设置涵盖了笔译、口译、文学翻译等多个领域,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翻译工作。
2.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也是国内翻译专业的重要学府之一,其MTI课程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系统的翻译训练,为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的MTI课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类实际翻译项目,锻炼自己的翻译技能。
该校的翻译教育体系完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4.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MTI课程独具特色,结合传媒与文化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就业机会。
学生将在跨文化沟通、新媒体翻译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
5.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的MTI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注重翻译实践和实际项目。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政府、企业、媒体等各个领域从事翻译相关工作。
6.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的MTI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
该校的翻译实验室设备先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7.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的MTI课程融合了传统翻译与现代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翻译能力。
学生将接受专业化培训,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与翻译能力。
8.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MTI课程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学生将在翻译与教育、文化与传媒等多个领域展开学习。
毕业生将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翻译硕士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翻译硕士课程中的核心理论知识,如翻译技巧、语言对比分析、文化差异等;2. 学生能够了解翻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掌握基本的翻译职业道德和规范;3.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两种外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具备一定的翻译实践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翻译技巧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翻译,如文学、商务、科技等;2. 学生能够运用翻译软件和工具,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3. 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口译实践,如陪同翻译、会议翻译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翻译职业道德观,尊重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传递真实、准确、优美的信息;2. 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翻译挑战,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学生能够关注国内外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文化交流。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熟练翻译技巧和良好职业素养的翻译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为未来从事翻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模块:- 翻译理论基础:包括翻译的定义、标准、过程等;- 语言对比分析:对比分析英汉/法汉/德汉等语言差异,提高翻译准确性;- 文化差异与翻译: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策略,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职业道德与规范:介绍翻译职业道德、规范及翻译市场发展趋势。
2. 实践技能模块:- 翻译技巧:包括直译、意译、编译等,结合实例分析;- 口译实践:训练学生进行陪同翻译、会议翻译等;- 翻译工具应用:教授翻译软件、在线词典等工具的使用,提高翻译效率。
3.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学期: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翻译理论基础、语言对比分析、文化差异等;- 第二学期:实践技能训练,包括翻译技巧、口译实践、翻译工具应用等;- 学期结束:进行综合实训,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
【翻译硕士】来源:万学海文考研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二)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教学要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三)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须贯穿教学全过程。
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15万字的笔译实践或累计不少于400小时的口译实践。
(四)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含实习)。
(一)必修课1、公共必修课(1)政治理论(3学分)(2)中国语言文化(3学分)2、专业必修课(1)翻译概论(2学分)(2)基础口译(2学分)(3)基础笔译(2学分)3、方向必修课(1)口译方向:交替传译(6学分)同声传译(6学分)(2)笔译方向:文学翻译(4学分)非文学翻译(4学分)(二)选修课(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与师资特色确定选修课,其中“第二外国语”为限定选修课)1、第二外国语(2学分)2、中外翻译简史(2学分)3、翻译批评与赏析(2学分)4、跨文化交际(2学分)5、中外语言比较(2学分)6、文体概论(2学分)7、国际政治与经济(2学分)8、模拟会议传译(2学分)9、专题口译(2学分)10、视译(2学分)11、商务口译(2学分)12、法庭口译(2学分)13、外交口译(2学分)14、经贸翻译(2学分)15、法律翻译(2学分)16、科技翻译(2学分)17、传媒翻译(2学分)18、计算机辅助翻译(2学分)19、中国典籍外译(2学分)20、笔译工作坊(2学分)21、口译工作坊(2学分)(三)实习(4~6学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可采用在(顶)岗工作或实习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