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投与合并财务报表总结
- 格式:xlsx
- 大小:43.30 KB
- 文档页数:1
同控合并的长投及企业合并控股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另一种是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
今天来看看同一个妈的情况:同一个妈的企业合并的基本原则一定是账面价值原则,因为在妈的眼里,她的总的资产负债价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你们两个兄弟合并打闹还公允调来调去的,虚增利润太简单了点吧!必须给我账面!老样子,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来一套(其中成本法后续计量和处置和非同一控制的情况一样):1、合并方应以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2、因为合并前后都受同一最终控制方控制,因此支付的对价的各项资产不用作销售处理,不用确认损益。
3、因为同一控制没有商誉,所以遇到支付对价高的情况,要按照“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科目依次冲减。
支付对价低的情况就直接计入贷方的资本公积就好。
到了合并报表的环节,当然还是分为两大块分别讨论:购买日的合并报表和购买日后的合并报表,先来看购买日编制的合并报表,新取得的控股子公司当然要并表体现一下,不同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次是三步走:购买日后的合并报表,也是三步走:1、投资当年(1)调整被投资单位盈利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实现亏损做反分录)(2)调整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调整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其他综合收益(或做相反分录)(4)调整子公司除了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及利润分配之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一看到这是购买日后的合并报表,该抄的作业当然也不能少,不过这次抄作业抄得更加无脑,就是将之前的分录重新写一遍,然后对当年的再进行调整,可以说是很没有难度了。
2、投资次年至后续年度(1-1)调整被投资单位以前年度盈利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未分配利润——年初(实现亏损做反分录)(1-2)调整被投资单位本年盈利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实现亏损做反分录)(2-1)调整被投资单位以前年度分派现金股利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2)调整被投资单位本年分派现金股利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1)调整子公司以前年度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其他综合收益——年初(或做相反分录)(3-2)调整子公司本年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其他综合收益——本年(或做相反分录)(4-1)调整子公司以前年度除了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及利润分配之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年初(4-2)调整子公司本年除了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及利润分配之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本年至此,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也已经学完,CPA会计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报表的基本套路也已经学完,主要就三座大山:1、不形成控股合并;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深⼊浅出地讲解财务报表中两⼤难点---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是会计学⾥的两⼤难点,即便是专业的会计从业⼈员,也不见得都能把这两个知识点说清楚,本⽂仅仅从学以致⽤的⾓度去解释它们。
也就是说,写本⽂的⽬的是为了让⼤家能看懂财报中涉及到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不是去深究这些深奥的会计学概念。
但即便如此,本⽂内容对于财务知识⽋缺的⼈来说可能还是有点难度,⽂章也⽐较长,建议分⼏次阅读,⼀次读不懂就多读⼏次。
为了加深印象,我们会结合房地产⾏业的三种销售⾦额来解释:全⼝径销售⾦额、权益销售⾦额、可并表销售⾦额,也会列举中国平安对京沪⾼铁的投资,以及融创对乐视⽹的投资的例⼦。
长期股权投资按对被投资对象的影响⼒从强到弱分为:⼦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公司⼜分为全资⼦公司和控股⼦公司,这⾥的控股并不⼀定需要持股⽐例超过50%,⽽是投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合营企业是投资⽅与其他合营⽅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联营企业是投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影响但不能控制,也不能和其他⽅共同控制,所谓重⼤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派驻董事或者⾼管,或者能提供关键的技术资料,或者有重要的关联交易。
如果连重⼤影响也没有,那就只能归为⾦融⼯具了,⽐如保险公司经常买⼊的⼀些公司⼩⽐例股权,对⽬标公司就没有重⼤影响,⼀般就放在⾦融⼯具⾥。
⼀、长期股权投资的两种核算⽅法:成本法和权益法这两种核算⽅法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利润表的影响不⼀样,成本法核算时⽆论投资对象经营如何,投资成本都不会发⽣变化,在投资对象宣布分红时,计⼊投资收益,从⽽影响利润表。
⽽权益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持股⽐例分享经营盈利或者分摊经营亏损,其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都随着投资对象的经营好坏⽽变化。
下⾯⽤⼀个⼩例⼦来讲解会更加清楚。
假设甲公司有1亿股,A、B两公司都持有甲公司40%股份,即4000万股,A采⽤权益法,B采⽤成本法(实际情况中对于不控股的公司只能⽤权益法核算,这⾥只是为了对⽐两种核算⽅法的区别,假定可以⽤成本法核算),那么期初时A、B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都是4000万。
合并财务报表学习总结合并财务报表学习总结合并财务报表学习总结【篇一:合并财务报表小结】合并财务报表小结合并范围合并报表中抵销业务的编制具体:涉及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的调整分录:3. 内部债权债务及其连带业务引起的抵销【篇二:合并财务报表总结】合并财务报表(1)母公司理论①将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视为整个集团的权益,而将“少数股东权益”视为整个企业集团的负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列示;②只将属于母公司权益性收益视为整个集团的收益,而对“少数股东收益”视为整个企业集团的费用,在合并利润表中予以列示。
(2)同一控制下,母公司于合并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
(3)非同一控制下,母公司应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
(4)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①投资企业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因而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但是,有证据表明投资企业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1) 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企业;2) 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3) 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和控制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
②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但是,有证据表明投资企业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③母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主体也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判断母公司能否控制特殊目的主体应当考虑如下主要因素:1) 母公司为融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特定经营业务的需要直接或间接设立特殊目的主体。
专题三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一、知识点回顾类型调整分录抵销分录同控(1+3)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不考虑内部交易)股权投资、投资收益抵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利润均无需调整)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内部交易抵销非同控(2+3)评估增减值股权投资、投资收益抵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利润均按公允调整)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考虑评估增值、不考虑内部交易)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内部交易抵销合并日/购买日与合并日后/购买日后要编制的分录项目合并日/购买日合并日后/购买日后评估增减值同控:×非同控:√同控:×非同控:√成本法转权益法×√所有者权益与股权投资抵销√√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抵销×√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内部交易抵销×√(一)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分录1.合并当期对子公司个别报表调整(非同控)①借:XX资产贷:资本公积②借:资本公积贷:递延所得税负债③借:管理费用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借:营业成本(售出部分的增值)贷:存货④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所得税费用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借:投资收益(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净利润非同控考虑调整)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未分配利润——年初贷: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未分配利润——年末2.债权债务抵销(1)合并当期借:应付账款(期末余额)贷: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信用减值损失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后续期间借:应付账款(期末余额)贷: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初数)贷:未分配利润——年初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期初坏账准备余额×所得税税率)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信用减值损失(或相反分录)借:所得税费用(坏账准备增加额×所得税税率)贷:递延所得税资产连续编报时:①应收应付是资产项目,直接按余额抵销;②坏账及所得税的处理与个别报表相反,原记则直接冲,原冲减则反冲。
一、长投权益法核算处理环节:1、初始投资成本2、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商誉问题)3、被投资单位净利润4、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5、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一)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买价+相关税费-应收股利(二)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权益法下,入账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不是等同的概念,还要涉及商誉1.初始投资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大于的部分为正商誉,不调整2.初始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为负商誉,贷记“营业外收入”。
注意:(1)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只在取得投资时评估一次,以后期间不再重新评估;(2)该公允价值数据投资方应予以记录,因为后续计量还得使用。
(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若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则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1.净损益的调整(1)统一被投资方的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2)公允价值的调整(3)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调整①逆流交易个别报表中,在计算投资收益时应扣除逆流交易的损益。
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抵销内部交易所虚增的资产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存货②顺流交易个别报表中,在计算投资收益时应扣除顺流交易的损益。
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抵销内部交易所虚增的损益。
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投资收益③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合营企业投资合营方(投资企业)的会计处理A、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投资时,按照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投出资产视同销售,结转其账面价值;确认属于其他合营各方的利润,消除属于本投资方投资比例的利润。
未实现内部损益中已经计提折旧的部分,不用消除。
B、合并报表的抵销处理合营方(投资企业)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借:营业外收入未实现内部损益*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未实现内部损益*持股比例2.超额亏损的确认按以下四种顺序处理(或确认):第一,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至零;第二,冲减“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 即“长期应收款”至零;第三,确认“投资企业承担的额外损失”即预计负债;第四,在备查簿中登记。
专题五、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第一部分、知识点回顾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一)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如果不存在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情况,则不需要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二)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手写板】【补充例题】某项管理用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100万元(评估增值:购买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按5年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投资当年假定计提12个月折旧。
假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1)购买日借:固定资产──原价100(调增)贷:资本公积 100同时:借:资本公积 25(100×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或者:借:固定资产──原价 100贷:资本公积75递延所得税负债 25(100×25%)(2)购买日后借:管理费用 20(100÷5)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0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20×25%)贷:所得税费用 5调整后的净利润(子公司)=子公司账面净利润(调整前的净利润)100(假定已知)-20(补提的折旧)+5(冲减的所得税费用)=85(万元)【总结】(仅适用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购买日(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为例)评估增值评估减值(一)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区分:合并日、合并日后)全资子公司(没有“少数股东”)非全资子公司(有“少数股东”)注:长期股权投资为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后的金额。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区分:购买日、购买日后)全资子公司(没有“少数股东”)非全资子公司(有“少数股东”)注:①长期股权投资为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后的金额。
②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为公允价值调整后的金额。
(二)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销处理抵销时:借:债务类项目贷:债权类项目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抵销处理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主要包括:(1)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2)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3)预付款项与合同负债;(报表项目)(4)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如果划分为其他金融资产,原理相同)(5)其他应收款(含应收利息、应收股利)与其他应付款(含应付利息、应付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合并的前奏,企业合并后在第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合并财务报表。
长期股权投资分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又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以账面价值为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差值计入资本公积。
非同一控制下即购买法,以付出资本公允价值入账,差值如是商誉暂不处理,贷方差值计入营业外收入。
非企业合并初始以购买价值即付出资本公允价值计量,差值借方不处理,贷方计入营业外收入,后续按投资的重要性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
随着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份额的增加(大于50%),会涉及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当日即购买日会涉及企业合并的内容,在以后的资产负债表日会涉及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合并时只是合并资产负债表(因为这时还没有投资收益与现金流量的产生,所以只能合并资产负债表,这也是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的本质区别。
)合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合并。
企业合并主要是1、子公司资产由帐面价值调整至公允价值。
2、抵消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部分。
合并财务报表的不同点在于从企业合并日到资产负债表日,随着子公司的正常运作,母公司会从子公司的净利润中获得投资收益(当然是以权益法的角度来衡量),自公司与母公司会有内部存货、固定资产的交易,会有债权债务的产生,这些内部交易要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予以抵消。
这样合并财务报表就有3个主要的思维过程:1、将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分3步:1、合并时点与资产负债表日时点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按投资比例的部分与付出资产公允价值的差值确认商誉或营业外收入。
2、期间投资收益减去已分配的部分按投资比例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3、期间资本公积的增长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2、将长期股权投资与投资收益分别抵消。
长期股权投资的抵消基于资产负债表,调整为权益法的长期股权投资与调整为公允价值的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抵消。
会计知识点总结f 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合并报表公允价值计量概述:长期股权投资涉及到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后续 计量,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 合并报表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就 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抵销分录, 实际上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抵销分录的基础就是 权益法的处理方法, 只要掌握了权益法的处理精髓, 那么报表中的追溯调整分录 就一点难度也没有, 至于抵销分录本身就是固定的分录, 按照固定格式写上以后 抄数字就可以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合并报表的集团角度思维和子母公司个体角 度思维的转换, 从集团角度来说, 母子公司之间相互持有对方的股票, 之后确认 损益本质上并不影响集团的损益, 因此这部分多确认的损益就因该在集团的角度 上抵销。
中华会计网校小恒衡:长期股权投资解题思路总结包括(2)(3) (4) 本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参与合并的各方非暂时性的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应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帐面价值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股本 资本公积(或借)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具题分录: 以购买方放弃资产、发行权益购买日“公允价值”计量 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购买方合并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支付现金 =支现金 +费、税+必要支出 发行权益证券 =发行权益证券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 投资者投入 =合同或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 非货币、债务重组取得按各自规定处理(1)现金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2)存货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1)实施控制子公司投资(成本法) 共同控制合营企业投资(权益法) 重大影响联营企业投资(权益法) 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无报价公允价值不可靠计量(成借:主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库存商品(3)发行权益证券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股本资本公积- 股本益价(4)以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借:长期股权投资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贷:无形资产借:固定资产清理借:长期股权投资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银行存款贷:固定资产营业外收入后续计量(1)成本法一一-20%-以下50%以上对方宣告分派股利作帐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以后年度累计股利―累计净利正数冲负数恢复(2)权益法-------- -20%以上-50%以下初始成本大于被投资可辨认净资产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初始成本小于被投资可辨认净资产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对方实现净利润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亏反对方巨额亏损冲长期股投资冲长期应收款冲预计负债恢复反向净利润的调整公允价值大于帐面价值减净利+亏损或反其他权益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分配股利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处置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成本――――损益调整―――― - 其他权益变动投资收益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贷:投资收益减值(不包括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帐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权益法的处理精髓是:帐面价值变动要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而变动并调整。
中级或注会考试难点知识归纳点一、股票交易中涉及到的资本公积、手续费、交易费用如何处理?1.冲减资本公积等情况:发行权益性工具支付给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佣金等与发行有关的交易费用;公司改建账面价与评估价的差额;2.2.冲减当期损益:合并方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评估律师审计费一般入管理费用3.进相关成本:发行债务性工具作为合并对价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债务性工具的初始确认金额二、长期股权投资知识点: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确认:非同一控制下长投的成本为支付的价款及对价;同一控制下的长投以可辨认净资产份额入账2.3、如果收购时为7月1日,被投资方实现净利2000万,投资时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1.2万,公允价值1.5万,差额为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形成的.无形资产为3000万,可用30年,直线法摊.则此时的净利润没有这么多,只有(2000/2-3000/30/2)*30% 借:长投345 贷:投资收益345;4、3.持有期间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增加60万,则借:长投18(60*30%) 贷:其他综合收益185、非同一控制下:长投成本的确认,以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为长投的成本,同时对于长投和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的差额,如果小于则入营业外收入:例以18600元银存购20%的股权,可辨认净资产为93500元,则18600-(93500*20%)=18600-18700=-100 则:借:长投100 贷:营业外收入100;可见,长投成本的确认都是按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来确认的。
如果可辨认份额比价款小,则入商益,商益不做分录,不用做分录为借:商益贷:长投6、非同一控制下出售股权,由80%变为32%,出售48%股权,原长投16520,售得10000万,则分录:剩余长投16520-9912=6608元,大于剩余可辨认公允20000*32%=6400 不调整长投7、同一控制下:长投成本的确认=合并报表净资产账面价*持股比例+商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产生商誉8、例:2015年8月1日经评估确认的丙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000万元,(包括一项无形资产评估增值1000万元,预计尚可用10年,直线法,残值为0)2015年8月1日到2016年7月31日丙公司按照购买日净资产账面价值计算的净利润为70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增加60万、其他所有者权状益增加100万。
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精华总结专题一、企业合并报表编制(合并日)(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1)个别报表长期股权投资确认和计量:①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为合并对价: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方以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对价=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差额=贷记(借记)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贷:资产(账面)负债(账面)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差额,也可能借方)借:管理费用(审计、法律、评估咨询费等)贷:银行存款②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为合并对价: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方以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股本=面值总额,差额冲减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留存收益。
权益性证劵发行费用冲减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权益性证券发行费用)贷:银行存款③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的: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新增投资部分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部分初始投资成本与新支付对价公允价值差额,调“资本公积-股本(资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上述①②③中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份额应为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以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
后续计量以成本法核算:当宣告股利时:发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借:银行存款贷:投资收益贷:应收股利(2)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①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计量见上个别报表。
②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母公司对其投资的长期股权投资:借: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③合并前对子公司中留存收益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应自资本公积中转入留存收益借:资本公积(以母公司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为限)贷:盈余公积(子公司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未分配利润(子公司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合并利润表:编制合并日合并利润表时,应包含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净利润,双方在当期发生的交易,应当进行抵消。
长期股权投资第一节概念论述长期股权投资这章主要是对讲解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
对于控股合并情形,本章主要是站在母公司个别报表角度来讲的1.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属于资产类科目。
科目余额方向在借方。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通常为长期持有。
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2.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有的控制。
合营企业的特点是,合营各方均受到合营合同的限制和约束。
3.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企业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来判断是否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1)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
(2)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包括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制定。
(3)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
(4)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5)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4.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相同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般发生于企业集团内部,如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等。
因为该类合并从本质上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资产或权益的转移,能够对参与合并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为集团的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