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及问题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617.04 KB
- 文档页数:78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练习题一一、论述题1、什么叫宾语前置? 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
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2分) .主要有四种情况:(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
”(无尔虞,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
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此道题20分,概念2分,下面四点中每点的理论部分3分,每个例子1.5分,若只举例不分析给1分)2、什么是隶变? 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2分)。
最重要的标志是:1、改曲为直(2分):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撇、捺、挑、钩的笔画,极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体方正平直,棱角鲜明,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2分)。
例子(2分) 如: “大”小篆中“横”还是一条象人双臂连在一起的弯曲的弧线,到隶书中变成平直的横.(2分) (只列出例子不分析扣1分,下同)2、偏旁混同(2分):小篆不同的偏旁,隶书混合成一个(2分)。
如、、、,变成了“春、泰、、奉” (2分)。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问题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历史上使用的早期汉语形式。
它起源于上古汉语,经过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包括先秦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隋唐五代汉语等,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汉语的基础。
问题二:古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古代汉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文字形式:古代汉语采用象形、指示和会意法创造出一系列汉字,与现代汉字形式不同。
2. 词汇丰富:古代汉语中的词汇种类繁多,受到了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影响。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例如动宾结构常常颠倒,修饰语在前、修饰词在后等。
4. 发音变化:古代汉语的发音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的变化。
问题三:为什么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 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文献的基础,通过研究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历史事件和思想。
2. 文学研究:古代汉语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工具,研究古代汉语有助于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文化传承:研究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守护中国文化,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问题四:如何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研究基础知识: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结构和常用词汇。
2. 阅读古代文献: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包括诗词、散文和历史文献等,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参加专业课程:参加古代汉语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学术讲座,深入研究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4. 练写作:通过写作练,提高对古代汉语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问题五: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什么?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影响:古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仍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例如传统文化词汇、典故等。
2. 语法变化: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一部分特点,例如句法结构、修饰语的位置等。
3. 文化传统:古代汉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想法,这些古代文化传统依然对现代汉语和中国社会产生影响。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古代汉语,又称古文,是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一种形式,它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1. 请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
2.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 请解释“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并给出例句。
5. 阅读以下句子,并指出其主谓宾结构:> 吾日三省吾身。
6.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7. 请解释“倒装句”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并给出例句。
8.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手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答案1.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用于句中起到停顿、连接或强调的作用。
“之”通常用来代指人或事物,“乎”、“者”、“也”多用于句末,表示疑问、判断或陈述。
2.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又时常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3.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用作使令的意思,使宾语做某事。
例如:“使”字,可以翻译为“让”或“使”。
4. “宾语前置”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宾语有时会放在动词之前,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身”就是宾语前置。
5. 主谓宾结构为:“吾(主语)日三省(谓语)吾身(宾语)”。
6. “意动用法”是指动词表示一种意向或愿望。
例如:“欲”字,可以翻译为“想要”。
7. “倒装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句式,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互换,起到强调或修辞的作用。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之夭夭”就是倒装句。
8. 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和拟人。
“桃之夭夭”是排比,“灼灼其华”是拟人,将桃花比喻为有生命力的少女。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多项选择题1、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大致有______。
(2 分)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是______。
(2 分)3、下列句子中都有双声连绵字的是?(2 分)5、给《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作注释的是?(2 分)6、下列上古韵部中属于入声韵的是?(2 分)8、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______。
(2 分)9、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是?(2 分)10、连词“则”的主要用法是______。
(2 分)单项选择题11、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2 分)12、下列句子中与“公语之故”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13、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
(2 分)14、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项是()。
(2 分)15、“六书”之名始见于__________。
(2 分)16、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2 分)1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克”的意思是?(2 分)19、下列句子中与“公赐之食”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20、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2 分)2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指的是“六书”中的()。
(2 分)22、下列各句中,用“所”字帮助表示被动的一句是?(2 分)2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______。
(2 分)2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第一次给“六书”中的每一书下了定义,并举例予以说明,其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六书”中的______。
(2 分)25、“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2 分)26、________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该书收单字56000左右。
(2 分)27、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2 分)2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给”的意思是?(2 分)29、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待的一项是()。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语法练习题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1判断题:(1)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3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尚书·无逸》..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诗经·小雅·彤弓》.(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殆”的词性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
《孟子·梁惠王上》..4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5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二节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1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做练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
下面是一组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刎颈之交、刎刭之交、很刚的声音 B. 刎颈之交、刎刭之交、很大很苍劲的声音 C. 完璧归赵、冠冕堂皇、可能要拼命了 D. 完璧归赵、冠冕堂皇、不能再燕了呢参考答案:C 解释:这道题考察了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A选项中的“很刚的声音”应该是“雄厚的声音”,B选项中有两个错误,一是“很苍劲”应该改为“很雄厚”,二是“刎刭之交”应该改为“刎颈之交”,D选项中的“燕”应该改为“宴”。
因此,只有C选项全部正确。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有刺客!启禀大人,大事不好,有暗头! B. 哙!你这般性急,竟将大人的头颅割下! C. 大人,还请您安寝。
国家虽穷,但还请您安心。
D. 寡人请求大人即刻出兵,剿灭这群狗贼!参考答案:A 解释:这道题考察了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A选项中的“暗头”应该改为“刺客”,B、C、D选项中没有错误。
3、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这个字是: A. 拱券门洞 B. 情深意重 C. 风驰电掣 D. 豁然开朗参考答案:A 解释:这道题考察了古代汉语的语音知识。
A选项中的“拱券门洞”的“券”应该读作“quān”,而不是“juàn”。
B、C、D选项中的字音都是正确的。
4、下列句子中,有一个词的用法是错误的,它是: A. 大人,此事涉及朝廷大体,不可轻易决断。
B. 听闻大人最近得了佳儿,特来祝贺。
C. 草民现有急事相求,望大人援手。
D. 大人德高望重,此事必能圆满解决。
参考答案:C 解释:这道题考察了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C选项中的“草民”应该改为“臣民”,因为“草民”是旧时对普通百姓的称呼,而在古代汉语中,面对官员时应该使用谦称。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夫人洁其衣,菅其裳。
2.路飞遇鬼怪,走其无踪。
3.关雎发其中流。
4.顾惭不自适,无地自容。
5.马上相逢,明月共潮生。
6.枯屑虽小,细菌无所藏。
7.明月照积雪,光辉胜白银。
8.吾道不信紫微,妄谈龙象为虚。
9.微风拂面,绿叶纷纷。
10.画地作牢,守土如玉。
二、简答题1.古代黑体的结构是怎样的?答:古代黑体的结构是由左、右、上、下、中五个部分组成的。
左侧叫中横,右侧叫反中横,上半部分叫横头,下半部分叫竖尾,中间是黑点。
黑体横竖相交,点缀别致,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是中国书法中独树一帜的字体之一。
2.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甲骨文和金文是原始字体,主要用来刻录在兽骨、玉器等材料上。
篆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下的正式字体,用来刻印制符。
隶书是汉代的公文书写体,是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字体之一。
楷书是汉代隶书发展而来的字体,一直沿用至今。
3.《论语》和《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巨著,请简述它们的主要内容。
答:《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录,记录了其思想和道德观念。
其中著名的语录包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史记》是司马迁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传说。
其内容包括官僚制度、军事制度、天文地理、礼制等多方面的知识。
《史记》中的著名人物包括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如周武王和秦皇帝,还有传奇人物如伯乐、钟离汉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A.面对B.临视C.哭悼死者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D.墳:土堆—墳墓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A.伯牛有疾,子問之。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 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历届真题答案解析一、初试解析初试部分是古代汉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第一阶段,主要测试考生对于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下面我们从历届真题中选取一道题目进行解析。
题干:古代诗歌创作时,有不少佳句都是将同一个意象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句子中,这种修辞手法称为()。
A. 对仗B. 重叠C. 直接D. 衔接解析:该题考察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首先,我们可以排除选项C直接,因为直接修辞是指修辞手法中直接运用形象的修辞,而不是多个句子之间的关联关系。
然后,我们来看选项A对仗和选项D衔接的区别。
对仗修辞是指通过押韵、平仄、平仄对仗和意义对仗等方式,在句子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或呼应关系。
衔接修辞是指各个词句之间通过一定的衔接手法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对于选项B重叠,我们需要注意,古代汉语诗歌中常常使用相同的意象或词语出现在不同的句子中,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重叠修辞。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反复的使用同一个意象或词语,强调了该意象或词语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语言美。
综上所述,选项B“重叠”是正确答案。
二、复试解析复试部分是古代汉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第二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下面我们从历届真题中选取一道题目进行解析。
题干:下列几组古汉语词语中,描述景色和环境的最佳搭配是()。
A. 轻纱、薄雾B. 淡蓝、纳凉C. 碧波、朱颜D. 翠竹、鹅毛解析:该题考察古代汉语词语的搭配和应用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排除选项C中的“碧波、朱颜”,因为“碧波”是形容水面的,而“朱颜”是形容人的,两者之间存在不协调的关系。
然后,我们看选项B中的“淡蓝、纳凉”,这种搭配是比较合理的。
在古代汉语中,“淡蓝”是形容天空的颜色,而“纳凉”是形容清凉的感觉,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和谐的关系。
接着,我们来看选项A中的“轻纱、薄雾”,这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搭配。
在古代汉语中,“轻纱”是形容柔软轻薄的面料,而“薄雾”是形容天空的气象现象,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一种婉转柔美的景色。
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稍蚕.食。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
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转注2、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共20分)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以为东道主,行.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击,军引.而去。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16、封书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3、若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
(每题2分,共10分)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
(15分)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皆反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C2、A3、C4、D5、A6、A7、D8、B9、D 10、D二、填空(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许慎、文字学、9353 2、相、特殊语辞3、衣、(“裁”无“衣”)4、字形、手拾5、勉励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转注:建类一首(1分),同意相受。
(1分)“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1分),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是一种陪衬(1分),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1分)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1分)。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能准确解释出词语的意义即可)1、成熟2、屡次3、安抚4、放松警惕5、外交使节6、咨询,征求意见7、劳苦8、拜访9、临时驻扎 10、向后退 11、足 12、犯错误 13、通“馈”,赠送、窥探 14、站起来、才干 15、走向,接近 16、遭受 17、胸襟宽大 18、言语真实五、简答(每题3分)1、(1)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
(2)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
2、(1)表比喻;(1分)(2)表复杂容;(1分)(3)表原因;(1分)3、(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1、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2、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药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4、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5、剑: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剑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指明句式类型1分,分析出特点1分)1、判断句(1分),“此“作主语;”“谁”作谓语(1分)。
2、被动句(1分),“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1分)。
3、宾语前置句(1分),用“实”复指否定句中(1分)。
4、双宾语句(1分),“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1分)。
5、宾语前置句(1分),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1分)。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每题2分,)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2、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
3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
(15分,标点5分,每错3个扣1分,扣完为止;)也,地,狄,奴,廷,奴。
令,令,曰:“立,齐,国‘儋,氏,王。
”王,市。
去,地。
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地,向北到达狄地。
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说:“诸侯都叛,自立为王。
齐国,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
”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史记》卷94,《田儋列传》古代汉语练习(2)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编写的,分为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5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言之务.去。
16、英俊鸟.集,失其鹿.。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三、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2、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阳陵。
3、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
4、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
5、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为下列古文加上标点(每题3分,共6分)1、东坡母成国太夫人程氏眉山著姓其侄之才字正辅第二之元字德孺第六即楚州子邵字懿叔第七正辅初娶东坡女兄2、(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成与之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五、简答(每题3分,共15分)简述《诗经》韵例的特色。
介词“于”有哪几种用法,各举一例说明。
、古书注解的主要容是什麽?4、近体诗有哪些特点?5、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和《尔雅》作注疏的作者。
练习试题答案(2)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顾炎武,段玉裁,292、王先谦,郭庆藩3、陆法言,206,年4、流水对,借对5、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6、仄仄平平平仄仄7、颔联,颈联二、解释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2、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2、给…饭吃3、获罪4、送饭5、用如名词,硬度6、仰视的样子7、禀告8、开始9、屋檐下10、遗憾11、急忙12、拾取13、水中高地14、栽种;种植15、务必16、像鸟一样;帝位17曾经;不同、18聚合 19、两杯20、通“罹”,遭遇 21、无礼 22、悬赏征购三、指明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a)代称 2、委婉 3、用典 4、稽古 5、互文四、为古文加标点(每题3分,共6分)a)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