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常用的四大辅料2011.10
- 格式:ppt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32
片剂的常用辅料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 ;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以下四大类填充剂: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主要的稀释剂包括以下几种。
1、淀粉: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稳定,价格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流动性差,可压性差,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
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以增加其粘合性及硬度。
另外酸性较强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水杨酸钠等能使淀粉胶化而影响制剂的崩解性能,因此,酸性较强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淀粉。
2、糖粉: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
糖粉为片剂优良的稀释剂,兼有矫味和粘合作用。
多用于口含片、咀嚼片及纤维性中药或质地疏松的药物制片。
糖粉具引湿性,纯度差的糖粉引湿性更强,用量过多会使制粒、压片困难,久贮使片剂硬度增加,崩解或溶出困难。
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酸性或强碱性药物能促使蔗糖转化,增加其引湿性,故不宜配伍使用。
3、糊精: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一、常用粘合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具有黏性,加入适当的液体(多为乙醇水溶液)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以利于制粒的液体,被称为润湿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无粘性或粘性较小,需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黏合起来,加入的黏性物质称为黏合剂。
它们的作用都是使粉末黏合起来,故总称为黏合剂。
常用粘合剂种类主要性能特点应用蒸馏水是一种润湿剂,干燥温度高,且易被物料吸收,发生润湿不均匀现象,不适宜单独使用同淀粉(淀粉浆)及乙醇合用,不适于对水敏感的药物。
乙醇是一种润湿剂,乙醇浓度增大,润湿后产生的粘性降低,中药浸膏片常用乙醇作润湿剂适用于遇水易分解或遇水粘性太大的药物。
常用30~70%浓度乙醇淀粉浆淀粉在水中受热糊化而得,玉米淀粉的完全糊化温度为77℃。
可用冲浆法(多)和煮浆法制得,不宜直火加热。
最常用的粘合剂和润湿剂,常用浓度8%~15%,最常用浓度为10%,浓度视物料性质而定。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纤维素的羧甲基醚化物的钠盐,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最好在初步膨化与溶胀时加热60~70℃。
黏性较强,注意制得片剂硬度过大或崩解超时限。
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羟丙纤维素HPC纤维素的羟丙基醚化物,易溶于冷水,加热至50℃发生胶化或溶胀现象既可作湿法制粒的粘合剂,也可作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甲基纤维素 MC纤维素的甲基醚化物,水溶性好,形成粘性胶体溶液应用于水溶性及水不溶性物料的制粒中,形成的颗粒压缩成型性好,不随时间变硬乙基纤维素EC纤维素的甲基醚化物,不溶于水,在乙醇等有机溶媒中溶解度较大,用作对水敏感用于缓、控释制剂的制备二、常用崩解剂崩解剂:是使片剂在胃液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
常用崩解剂种类主要性能特点应用干淀粉吸水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膨胀性,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
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外加法、内加法或内外加法作崩解剂。
应用最广泛、最经典的崩解剂,一般用量为干颗粒的5~20%羧甲基淀粉钠CMS-Na 于水中吸水膨胀性非常显著,为原体积的300倍。
片剂四大辅料
①填充剂:淀粉、蔗糖、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可压性淀粉)、无机盐类、甘露醇
记忆口诀:
淀粉蔗糖和糊精,
混合使用防松散;
乳糖微晶预胶化,
粉末直接可压片;
微晶具有多功能,填充干黏和崩解。
第一句:淀粉、蔗糖和糊精,三者通常混合使用,而且混合使用还可以防止片剂松散;
第二句:乳糖、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
第三句:微晶纤维素具有多种功能,可作为填充剂、干黏合剂和崩解剂使用。
这个口诀包括了所有的填充剂及重要填充剂的功能。
②黏合剂:淀粉浆、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Na)、羟丙甲纤维素(HPMC)、羟丙纤维素(HPC)、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其他:聚维酮(PVP)、明胶、聚乙二醇(PEG)
记住:黏合剂大多都属于纤维素类
③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CMS-Na,高效崩解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泡腾崩解剂[碳酸氢钠(小苏打)和枸橼酸]
口诀:崩解淀粉羧淀钠,低代交联小苏打。
这句话的含义:羧淀钠—羧甲基淀粉钠;低代—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小苏打—泡腾崩解剂
④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聚乙二醇、月桂醇硫酸镁、氢化植物油大家注意,这些辅料的英文缩写也需要记忆。
其中,M多代表甲基; E多代表乙基;P 多代表丙基、也代表“聚”; H多代表羟基;C 在前面的时候多代表羧基、在最后出现多代
表纤维素。
西药片剂的常用辅料填充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
(1)淀粉。
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以免制成的药片过于松散。
(2)糖粉。
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糊精。
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亦称高糊(高黏度糊精),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
(4)乳糖。
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无吸湿性,可压性好,性质稳定,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
(5)可压性淀粉(预胶化淀粉)。
是多功能药用辅料,可作填充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若用于粉末直接压片时,硬脂酸镁的用量不可超过0.5%,以免产生软化效应。
(6)微晶纤维素(MC)。
具有良好的可压性,有较强的结合力,压成的片剂有较大硬度,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同时具有崩解剂的作用。
(7)无机盐类。
主要是一些无机钙盐,其中硫酸钙较为常用,其性质稳定,无臭无味,微溶于水,与多种药物均可配伍,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崩解均好,对药物也无吸附作用。
但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有干扰,此时不宜使用。
(8)甘露醇。
较适于制备咀嚼片,但价格稍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
2.湿润剂和粘合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具有黏性,只需加入适当的液体就可将其本身固有的黏性诱发出来,这时所加入的液体就称为湿润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不具有黏性或黏性较小,需要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粘合起来,这时所加入的黏性物质就称为粘合剂。
它们所起的主要作用实际上都是使药物粉末结合起来,所以也可将总称为结合剂。
(1)蒸馏水。
是湿润剂。
较易发生湿润不均匀现象,最好采用低浓度的淀粉浆或乙醇代替。
(2)乙醇。
是湿润剂。
可用于遇水易于分解的药物,也可用于遇水黏性太大的药物。
片剂常用的辅料关键信息项:1、填充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粘合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崩解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润滑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助流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包衣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填充剂填充剂是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使片剂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
常见的填充剂包括淀粉、糖粉、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等。
111 淀粉淀粉是一种常用的填充剂,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但淀粉的可压性较差,使用时可能会影响片剂的硬度和崩解性能。
112 糖粉糖粉具有一定的粘性,可改善片剂的口感,但吸湿性较强,可能会影响片剂的稳定性。
糊精的粘性较大,常与淀粉配合使用,以提高片剂的成型性。
114 乳糖乳糖的可压性好,性质稳定,尤其适用于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药物片剂。
115 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可压性和流动性,能提高片剂的硬度和崩解性能。
12 粘合剂粘合剂的作用是使粉末状的药物和辅料能够粘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片剂。
常用的粘合剂有淀粉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维酮(PVP)等。
121 淀粉浆淀粉浆是由淀粉加水加热制成,其粘性适中,成本较低。
12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HPMC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粘性,能提供稳定的粘合效果。
123 聚维酮(PVP)PVP 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其粘合性能较强,适用范围广。
崩解剂能促使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颗粒,从而加快药物的溶出和吸收。
常见的崩解剂有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CMSNa)、交联聚维酮(PVPP)等。
131 干淀粉干淀粉是一种常用的崩解剂,但其崩解效果相对较弱。
132 羧甲基淀粉钠(CMSNa)CMSNa 的吸水膨胀能力强,能显著提高片剂的崩解速度。
片剂的常用辅料从总体上看,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Excipients 或Adjuvants)。
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四大类。
(一)稀释剂(Diluents)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1.淀粉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非常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价格也比较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这是因为淀粉的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2.糖粉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糊精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习惯上亦称其为为高糊(高粘度糊精),即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同理,在含量测定时如果不充分粉碎提取,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以,很少单独大量使用糊精作为填充剂,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
片剂制备中常用辅料介绍从总体上看,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Excipients 或Adjuvants)。
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四大类。
(一)稀释剂(Diluents)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1. 淀粉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非常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价格也比较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这是因为淀粉的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2. 糖粉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 糊精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习惯上亦称其为为高糊(高粘度糊精),即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同理,在含量测定时如果不充分粉碎提取,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以,很少单独大量使用糊精作为填充剂,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
片剂常用辅料分析片剂常用辅料分析一、稀释剂1. 淀粉:可压性差,冷水和乙醇中不溶解,含水量一般约12-15%,水中加热至60-75度糊化,作为填充剂时以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较常用。
吸湿性小,性质稳定,与大多保健物料不起作用,但可压性较差,高浓度时易顶裂。
不宜单独使用以免压出片剂过于松散。
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
淀粉制得颗粒松密度略增加,而用MCC却下降;用淀粉制得颗粒表面从外观看不如用MCC制得颗粒平整。
用量:5%,最多10%-15%。
制粒时加入50-75%,压片前加入25-50% 2. 糖粉:多用于咀嚼片与口含片。
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硬度,使表面光滑美观,但吸湿性较强,长期储存会使其硬度过大,造成崩解困难,一般不单独使用,可与糊精、淀粉混合使用。
在作稀释剂时制粒可减少麻点、松散。
若用量大片剂会随时间推移变硬。
糖粉不宜用于直接压片。
与铝和维生素C (含重金属)存在配伍禁忌。
乳糖可压性好,不方便用糖粉时可用乳糖代替。
常:糖粉不与微晶纤维素合用,有抑制作用用量:10-30%果糖:作为单糖,甜度强于糖粉,其甜味响应速度快于蔗糖,可较好掩盖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良味道;其溶解性更好,有更低的水分;具有吸湿性,相湿度大于60%时大量吸湿,水溶液在pH3-4温度4-70度时最稳定。
不可和强酸碱配伍,否则变褐色,易和氨基酸蛋白质等反应。
3. 乳糖:可压性好,吸湿性较糖粉弱,略甜,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对主药含量少价格贵的品种若用淀粉糊精作辅料在含量测定时不易提取完全或易于吸潮松脆甚至发霉。
常被选为干压辅料,所以仍用乳糖较好。
但与氨基酸、苯丙胺有配伍禁忌。
直接压片用乳糖常常用于含药量较小的片剂。
用量:20%乳糖与伯胺化合物可发生梅拉多缩合反应,生成棕色产物。
无定型乳糖比晶体乳糖更易发生。
这种棕色反应受碱催化,因此处方中的碱性润滑剂可使这种反应加速。
没有胺类存在的情况下乳糖也可能变为黄棕色,乳糖与氨基酸、绿茶碱、苯丙胺有配伍禁忌。
必看重中之重:西药药剂辅料11个高频考点1、片剂四大辅料①填充剂:淀粉、蔗糖、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可压性淀粉)、无机盐类、甘露醇记忆口诀:淀粉蔗糖和糊精,混合使用防松散;乳糖微晶预胶化,粉末直接可压片;微晶具有多功能,填充干黏和崩解。
第一句:淀粉、蔗糖和糊精,三者通常混合使用,而且混合使用还可以防止片剂松散;第二句:乳糖、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第三句:微晶纤维素具有多种功能,可作为填充剂、干黏合剂和崩解剂使用。
这个口诀包括了所有的填充剂及重要填充剂的功能。
②黏合剂:淀粉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甲纤维素(HPMC)、羟丙纤维素(HPC)、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其他:聚维酮(PVP)、明胶、聚乙二醇(PEG)记住:黏合剂大多都属于纤维素类③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CMS-Na,高效崩解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 P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泡腾崩解剂[碳酸氢钠(小苏打)和枸橼酸]口诀:崩解淀粉羧淀钠,低代交联小苏打。
这句话的含义:羧淀钠—羧甲基淀粉钠;低代—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小苏打—泡腾崩解剂④润滑剂: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聚乙二醇、月桂醇硫酸镁、氢化植物油大家注意,这些辅料的英文缩写也需要记忆。
其中,M多代表甲基;E多代表乙基;P多代表丙基、也代表“聚”;H多代表羟基;C 在前面的时候多代表羧基、在最后出现多代表纤维素2、片剂薄膜包衣材料胃溶型:羟丙甲纤维素(HPMC)、羟丙纤维素(HPC)、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维酮,PVP)、丙烯酸树脂Ⅳ号、聚乙烯缩乙醛二乙氨乙酸(AEA)肠溶型:醋酸纤维素钛酸酯(CAP)/邻苯二甲醋酸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钛酸酯(HPMCP)、丙烯酸树脂类(Ⅰ、Ⅱ、Ⅲ)水不溶型:乙基纤维素(EC)、醋酸纤维素记忆口诀:胃溶羟丙甲维酮,肠能加个钛酸酯(P),乙基乙酸都不溶。
片剂常用的辅料辅料在片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分类主要分为填充剂、润湿剂或粘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
填充剂是最常用的辅料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
填充剂可分为水溶性、水不溶性和直接压片用填充剂。
填充剂的发展趋势是将崩解剂和润滑剂加入,一并作成颗粒状填充剂供用,压片时不再加这些辅料。
常见的油类吸收剂有硫酸钙、磷酸氢钙、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
除了填充剂,还有润湿剂或粘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等辅料。
这些辅料可以使药物具备一定的流动性、粘着性以及不粘贴冲模和冲头的性能。
同时,这些辅料还能使药物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达到应有的疗效。
但是,很少有药物能完全具备这些性能,因此必须添加物料或适当处理以满足要求。
辅料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在片剂中的主要功能不同。
填充剂又称稀释剂,主要用途是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
填充剂可分为水溶性、水不溶性和直接压片用填充剂。
填充剂的发展趋势是将崩解剂和润滑剂加入,一并作成颗粒状填充剂供用,压片时不再加这些辅料。
常见的油类吸收剂有硫酸钙、磷酸氢钙、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
辅料在片剂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片剂的制备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特殊要求,以便制成优良的产品。
填充剂是最常用的辅料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
填充剂可分为水溶性、水不溶性和直接压片用填充剂。
填充剂的发展趋势是将崩解剂和润滑剂加入,一并作成颗粒状填充剂供用,压片时不再加这些辅料。
常见的油类吸收剂有硫酸钙、磷酸氢钙、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
因此,在设计处方时必须掌握各种辅料的特点,并灵活运用。
崩解剂是制作片剂时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剂。
在加入崩解剂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对象和要求来选择加入的方法。
一般来说,有三种加入方法:内加法、外加法和内外加法。
其中,内加法是在制粒前将崩解剂加入,与粘合剂共存于颗粒中,一旦崩解就会成为粉末颗粒,有利于药物的溶出。
外加法是将崩解剂加入经过整粒后的干颗粒中,此时崩解存在于颗粒之外,各种颗粒之间,因此水易于透过,崩解速度很快,但颗粒内没有崩解剂,不易崩解成粉末颗粒,因此药物的溶出稍差。
片剂常用辅料资料总体上看,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Excipients 或Adjuvants)。
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四大类。
(一)稀释剂(Diluents)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1.淀粉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非常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价格也比较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这是因为淀粉的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2.糖粉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糊精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习惯上亦称其为为高糊(高粘度糊精),即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同理,在含量测定时如果不充分粉碎提取,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所以,很少单独大量使用糊精作为填充剂,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