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秦统一中国》
- 格式:pptx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15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统一中国》。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秦统一中国》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其统一的过程、采取的措施以及产生的影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和时间。
(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3)理解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
(2)感受秦始皇等历史人物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教学难点(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2)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说学情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相对较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秦统一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秦统一的相关知识。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和秦长城、灵渠。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秦完成统一的条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历史挂图、绘制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和时空概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和“千古一帝”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巨大,秦朝的影响深远。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教学难点】焚书坑儒【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故事法、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历史小故事,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是的这就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这座皇陵充分反映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那么他到底都有哪些丰功伟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二、讲授新课:第一篇章:秦王扫六合师:首先我们回想之前学过的内容秦国统一之前,是什么时期?生:战国时期。
师:为什么叫战国时期?生:因为各诸侯国之间总是发动战争,所以叫战国时期。
师:诸侯们愿意打仗,老百姓经历那么长时间的战争,他们愿不愿意?生:不愿意。
师:秦国能完成统一,肯定和秦国的强大有关系,秦国为什么这么强大呢?生:因为商鞅变法,让秦国国富兵强,称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师:我们课本第56页的小字,这说的是什么原因?生:善于用人。
师:我们再来回想秦国灭六国的顺序。
它先灭的是韩赵魏,这几个国家跟其他四国比起来,面积和实力上都怎么样?生:面积小,实力也小。
师:综合上面咱们的分析,各小组代表发言,老师边归纳,边做出评价。
最后总结出几方面原因即客观原因是统一顺应了民意;主观原因一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二是长平之战,势不可挡;三是秦王嬴政善于用人;四是秦国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先小后大远交近攻。
第9课秦统一中国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秦国灭六国而统一全国,六国破灭的先后顺序是()A.韩、赵、魏、楚、燕、齐B.魏、韩、燕、赵、齐、楚C.齐、赵、魏、燕、韩、楚D.韩、楚、赵、魏、燕、齐2.(2023山东平原三校期中)梁启超曾指出:“天下之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3.(2023山东无棣期中)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4.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
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5.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映了秦朝()郡名建置时代郡治陇西郡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之今甘肃临洮辽东郡古燕置,始皇因之今辽宁辽阳南海郡始皇置今广东广州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B.加强了地方权力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消除了地域差异6.(2023湖南永定期中)秦王朝对全国各方面制度开展整齐划一的工作,如“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
其最终目的是()A.推行法家思想B.加强经济交流C.促进文化传播D.巩固国家统一7.对如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D.统一度量衡8.(2022云南中考)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其中改变了战国时各国文字书写各异和增强了文化交流的是()A.统一货币B.统一文字C.推行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9.(2021福建中考)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
这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增长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D.筑路技术的提高10.(2022山东平邑期中)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2. 掌握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和影响;3. 了解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2.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秦始皇建立秦朝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及他的重要作为;2. 学习:讲解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建立秦朝的过程;3. 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重要措施;4. 总结:让学生总结秦始皇建立秦朝的主要影响。
第二课时: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1. 复习: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2. 学习:介绍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如郡县制度、统一货币等;3. 分析:让学生分析秦朝的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总结:让学生总结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
第三课时:秦朝的灭亡和影响1. 复习:复习上两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秦朝的了解;2. 学习:讲解秦朝的灭亡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讨论: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秦朝的灭亡原因;4. 总结:让学生总结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及其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应该了解秦始皇建立秦朝的过程,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和影响,了解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以及秦朝的灭亡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1. 书面作业:请学生写一篇文章,介绍秦始皇建立秦朝的过程和他的重要作为;2. 研究作业:让学生研究秦朝的制度和文化特点,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统一中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学情、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秦统一中国”这节课位于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一节。
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本课在第三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秦灭六国,介绍了秦王嬴政及其统一六国的背景、经过以及统一的意义。
第二目: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介绍了什么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第三目:巩固统一的措施;在这一目中,介绍了秦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面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秦的疆域。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一个暴君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会和认识,从而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2)难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二、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其认知水平、综合和分析能力有限;又刚刚真正的接触历史学科,因此,在讲课中适当使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适当的选取文字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幻灯片等来体现教学环节和知识脉络并配以动画、图片、音乐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
——秦始皇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历史教学设计课题: 《秦朝的统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与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 都城与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与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评价秦始皇,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 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阅读课文插图, 简述秦统一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评价历史人物应当辩证地看, 注意“一分为二”。
2.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与其意义,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与其内容。
度量衡的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熟悉吧, 则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秦王是何许人也?他还有哪些不为同学们所知的事迹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段惊心动魄又影响深远的历史, 领略一下“千古一帝”的风采吧!二、授新课(一)完成统一师: 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 战乱不止,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师: 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 “统一是谁完成的?他是怎样来完成统一的统一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 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看书,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标注:嬴政。
解决问题: 师: 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谁能先告诉老师和大家呢?生答: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重任。
生答: “秦采取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用10年的时间灭掉六国, 实现统一。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古代史》中的第一课。
“秦统一中国”的内容为“神话中的中国、殷商文化、周朝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上篇课程,整单元共分为五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秦国的反动性。
2. 能力目标:熟练运用图表、地图等资料进行课堂分析、讨论;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爱文化、传承文化的情感,发现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历史文化的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秦国的反动性。
2. 难点:导致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因素,即秦朝的制度变革。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问、答等方式对“秦朝”这一历史时期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为下面的课堂打下基础。
2、讲授通过PPT展示、数据或图片分析等方式进一步讲解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秦国的反动性以及导致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因素,即秦朝的制度变革(对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和秦制)。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配合资料,互相补充研究,进行讨论,例如:秦国的统一方式是否有可取之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秦朝实施的变革是否有必要?学生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历史证据证明。
4、总结让学生回答“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并在总结中再次强调秦朝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使学生综合分析,全面认识“秦统一中国”的实质问题。
六、板书设计大标题:秦统一中国分标题:1.政治、经济、军事;2.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3.秦国的反动性;4.秦朝的制度变革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朝这一历史时期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同时学生也思考了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和秦朝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
本堂课引入方面还可以增加图片或音乐的搭配,从而更容易吸引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说课稿XXX《秦统一中国》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秦统一中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秦统一中国》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第9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XXX的专横、残暴。
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
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开始。
而因此,教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对以后研究其他封建王朝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就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XXX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知道秦灭六国是战国由诸候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的历史与国情,特别知道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奋动和智慧的结晶。
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义务感,三、重、难点重点:秦朝的“同一”,“同一”是贯穿本课的核心题目。
主要的线索即“同一”这条线。
秦灭六国,建立同一国家;XXX采取一系列同一的措施,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国家同一。
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统一的意义。
本课的难点,难在理解。
所有会通过解读示意图、图片、漫画等图文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四、学情分析优势:经过近两个月的历史研究,初步掌握了研究历史的一些方法和知识基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容易调动积极性。
不足:年龄、阅历的限制,对历史的联系和比较能力可能存在一定欠缺,要理解其中部分内容可能存在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