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剥豆机课程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2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剥豆机学生姓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及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1.设计题目 (1)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 (1)3.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1)4.执行机构选型 (3)5.机构运动方案的选择和评定 (5)6.机械传动系统的速比和变速机构 (5)上料 切皮 脱皮 7. 机构运动简图 (5)8.剥豆机压紧切皮机构的尺度设计 (6)9. 工作原理图 (8)10.设计体会 (9)一、设计题目:剥豆机的设计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将干蚕豆浸胖后放在料斗内,通过振动下料后将蚕豆平放排列成头尾相接,送豆到切皮位置,将豆压住并切开头部的皮,然后用挤压方法将豆挤出。
主要工艺动作是送料、压豆切皮、挤压脱皮。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蚕豆长度:20~25mm蚕豆宽度:15~20mm蚕豆厚度:6~8mm生产率:每分钟剥80粒。
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压紧力可调、工作可靠、外形美观。
二、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根据工艺过程,由三个执行机构完成:送料机构、压豆切皮机构、挤压脱皮机构。
其中必须完成六个动作:振动、送料、压紧,切皮、脱皮,清扫。
、1.为了使蚕豆成连续排列,继而方便送料,采用振动料斗上料的方法。
2.为保证蚕豆依次运入挤压切皮机构中并完成压切,送料可采用间歇运动机构,已完成压切、挤扫,上料三个工位的转换。
3.通过压紧机构将蚕豆压紧,同时切开头部豆皮,可采用联动组合机构。
4.为了保证压力不过大可在压头处加一个刚度合适的弹簧。
5.可使用轧轮,滑块等进行挤压脱皮。
6.脱皮后立即进行扫皮。
以上六个动作,振动上料的动作比较简单,因此,剥豆机的运动方案设计的重点考虑间歇送料机构和压豆切皮机构和挤豆扫皮机构这三个机构的选型和设计问题。
三、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对于剥豆机的运动循环图主要是确定三个执行机构的先后顺序、相位。
以主动件的零位角为横坐标起点,纵坐标表示各执行构件的位移。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剥豆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中齿轮、杠杆、滑轮等基本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并解释剥豆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部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剥豆机零部件图纸的能力,提高其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原理设计简单的剥豆机,并能进行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机械化生产,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原理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原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设计、制作、调试等环节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a. 复习齿轮、杠杆、滑轮等基本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
b. 学习机械传动系统、简单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
c. 了解剥豆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a. 运用CAD软件绘制剥豆机零部件图纸。
b. 学习剥豆机的组装和调试方法。
c. 分析剥豆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探讨改进方案。
3. 教学大纲:第一周:复习基本机械元件原理,介绍剥豆机工作原理。
第二周:学习CAD软件绘制剥豆机零部件图纸,进行设计分析。
第三周:分组讨论剥豆机设计,制定组装和调试方案。
第四周:实践操作,组装剥豆机,进行调试和优化。
4. 教材章节:《机械原理》第四章:齿轮、杠杆、滑轮等基本机械元件。
拨豆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拨豆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并描述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拨豆机在设计中所应用的物理知识,如力学、简单机械等。
3. 帮助学生掌握与拨豆机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际操作拨豆机,找出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拨豆机的拆装和组装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机械设备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尊重、沟通和协作。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养成安全操作的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对机械原理有一定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拨豆机机械原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拨豆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认识拨豆机的各部件名称和位置。
- 介绍拨豆机工作原理,包括传动系统、离合器、刀片等部分的功能。
2. 拨豆机涉及的物理知识- 结合课本力学知识,分析拨豆机在工作中所涉及的力量传递和力学原理。
- 引导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拨豆机中的应用,如杠杆、齿轮等。
3. 拨豆机的安全操作与保养- 介绍拨豆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强调遵守规程的重要性。
- 指导学生掌握拨豆机的日常保养方法,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4. 实践操作:拨豆机拆装与组装-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拨豆机的拆装和组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拆装过程中的细节,以便后续分析讨论。
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节课:介绍拨豆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涉及物理知识。
蚕豆剥豆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蚕豆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生物特性;2. 学生能了解剥豆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步骤;3. 学生能掌握蚕豆剥豆机的设计原理,了解其创新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操作剥豆机完成蚕豆剥豆过程;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优化蚕豆剥豆机,提高剥豆效率;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并解决蚕豆剥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农业机械化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认识,培养自豪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蚕豆剥豆机的使用和设计。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蚕豆生物特性及结构:讲解蚕豆的生长过程、基本结构特点,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蚕豆的植物学特征。
2. 剥豆机工作原理与操作:介绍剥豆机的设计原理、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结合课本中农业机械化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剥豆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3. 蚕豆剥豆机设计原理与创新:分析现有蚕豆剥豆机的优缺点,探讨改进措施,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关于农业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蚕豆生物特性及结构1.1 蚕豆的生长过程1.2 蚕豆的基本结构特点第二课时:剥豆机工作原理与操作2.1 剥豆机的设计原理2.2 剥豆机的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第三课时:蚕豆剥豆机设计原理与创新3.1 现有蚕豆剥豆机的优缺点分析3.2 蚕豆剥豆机的改进措施及创新点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蚕豆的生物特性、剥豆机工作原理及设计原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剥豆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剥豆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机械结构及电子元件的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剥豆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实现和调试优化。
3. 帮助学生了解剥豆机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拓展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剥豆机系统设计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农业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珍惜团队合作成果,学会尊重他人、分享经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剥豆机系统概述:介绍剥豆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2. 剥豆机系统结构与原理:分析剥豆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讲解工作原理。
3. 剥豆机系统设计流程:a. 需求分析:了解农业生产中剥豆的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b.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剥豆机系统的整体方案。
c. 系统实现:选用合适的机械结构、电子元件和控制系统,实现剥豆机系统。
d. 调试优化:对剥豆机系统进行调试,优化性能,确保稳定可靠。
4. 剥豆机系统设计实例: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设计过程和注意事项。
5. 教学实践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剥豆机系统设计实践,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并进行评价。
剥蚕豆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蚕豆的基本结构和生物特性,掌握剥蚕豆机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剥蚕豆机中各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剥蚕豆机,正确完成蚕豆的剥壳过程。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需充分准备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科学》课本中“植物的认识与应用”章节为依据,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蚕豆的基本结构:介绍蚕豆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特点。
2. 剥蚕豆机原理:讲解剥蚕豆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各部件的作用,如刀片、压板等。
3. 剥蚕豆机的操作方法:详细讲解剥蚕豆机的操作步骤,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剥蚕豆机的实际操作,体验剥豆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5. 问题探讨:针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一课时:介绍蚕豆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剥蚕豆机原理,分析各部件的作用。
3. 第三课时:讲解剥蚕豆机的操作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进行剥蚕豆机的实践操作,体验剥豆过程。
剥豆机课程设计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剥豆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了解剥豆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剥豆机的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
3.了解剥豆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能够操作剥豆机进行豆子的剥离。
5.能够对剥豆机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6.能够运用剥豆机进行相关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剥豆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介绍剥豆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第二课时:讲解剥豆机的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
3.第三课时:探讨剥豆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第四课时:进行剥豆机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讲解剥豆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剥豆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剥豆机的实际作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剥豆机,进行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剥豆机原理与应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剥豆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剥豆机及相关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目录一,设计原理---------------------------------4二,设计要求---------------------------------4 三,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4 四,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6五,剥豆机的功能分析与设计过程---------------7 1,剥豆机的功能分析2,剥豆机的设计过程六,机构对比选型-----------------------------8 1,下料机构选型2,切皮机构选型3,送料机构选型七,机构相关计算----------------------------12 八,脱皮机构的尺寸设计----------------------13九,参考文献--------------------------------14 十,设计总结--------------------------------15一,设计原理剥豆机是将干蚕豆浸胖后放入料斗内,通过振动下料后将蚕豆平放排列成头尾相接,送豆到切皮位置,将豆压住并切开头部的皮,然后用挤压方法将豆挤出。
二,设计要求1,蚕豆长度:20—25mm2,蚕豆宽度:15—20mm3,蚕豆厚度:6—8mm4,生产率:每分钟剥80粒5,剥豆机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压紧力可调、工作可靠、外形美观蚕豆形状:蚕豆浸胖后的蚕豆三,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根据工艺过程,机构应具有一个电动机和四个执行机构(一个料斗,一个推杆,一个定位切皮机构,一个双轴轧辊),在本次设计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定位切皮机构,而是将切皮机构安装在出料口,同时用传送带传送代替了推杆。
执行机构的运动形式如下所示:(1)因为蚕豆颗粒相对比较大,若没有振动这一过程,蚕豆容易卡在料斗的出豆口,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所以料斗采用振动料斗,通过振动将蚕豆排列整齐,首尾相接依次进入槽内。
我采用的是使蚕豆一粒一粒的落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能耗,料斗振动的幅度不宜过大。
剥豆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剥豆机是一种现代化的厨房小电器,其主要的作用是去掉豆子的
皮以便食用。
在市场上,剥豆机种类繁多,但其机械原理却是相似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正是基于此,旨在让学生了解剥豆机的机械原理及
运作过程,进而对其进行设计和改进。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剥豆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 理论研究
学生首先需要研究剥豆机的机械原理,并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其工作
原理。
此外,学生还需掌握相关材料的力学性质、加工工艺等知识,
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剥豆机的模型设计。
2. 设计模型
根据前期的理论研究,学生需要开始剥豆机模型的设计工作,为此,
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豆子的种类、豆子的大小、剥豆机的强度等。
设计出的模型需要结合实际操作来确定其优缺点,进行必要的改进。
3. 制作实物
经过设计之后,需要进行实物的制作,并对其进行测试和改进。
学生
需要根据剥豆机的理论和结构特点制作相应的零部件,然后进行组装
和测试。
在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交叉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并进行改进。
4. 报告撰写
学生需要针对设计与制作的过程,撰写一份详细的报告。
包括理论分析、设计模型、制作过程、实物测试等方面,对机器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之,剥豆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具有现实意
义的课程设计,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机器的原
理和工作方式,更能够掌握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并具备未来更好
的创新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剥豆机的设计一、设计题目:设计一个自动剥豆机,实现快速、高效、卫生的豆子剥离。
二、设计要求:1.能够自动进料,且进料速度可调;2.能够将豆子从豆荚中完整剥离;3.剥离后的豆子应无破损、无杂质;4.需考虑机器的耐用性和易维护性;5.兼顾生产成本和操作简便性。
三、设计概述:根据以上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振动和冲击原理的自动剥豆机。
该机器主要由进料装置、剥离装置和收集装置组成。
进料装置通过振动筛实现豆荚和豆子的分离,剥离装置通过冲击杆将豆子从豆荚中击出,收集装置将剥离后的豆子进行收集。
四、主要部件及功能:1.进料装置:进料装置由振动筛和送料装置组成。
振动筛通过振动实现豆荚和豆子的初步分离,送料装置将豆荚和豆子送入剥离装置。
2.剥离装置:剥离装置由冲击杆、冲击砧和调整机构组成。
冲击杆在冲击砧的配合下,通过调整机构调整冲击力度,将豆子从豆荚中击出。
为防止豆子破损,冲击杆和冲击砧的形状和材质需特别选择。
3.收集装置:收集装置由收集槽和传送带组成。
剥离后的豆子通过传送带被送入收集槽,再通过输送带将收集到的豆子送出机器。
五、设计特点:1.通过振动筛和冲击杆的结合,实现了豆荚的有效分离和完整豆子的剥离;2.冲击杆和冲击砧的形状和材质经过优化设计,既保证了豆子的完整性,又提高了剥离效率;3.通过调整冲击力度,可以适应不同种类的豆子和豆荚;4.机器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生产成本较低。
六、工作原理:1.开机前,先检查机器各部位是否正常,特别是冲击杆和冲击砧是否牢固安装;2.开启进料装置,将待剥豆荚送入振动筛,豆荚和豆子通过振动筛进行初步分离;3.分离后的豆荚和豆子分别进入冲击装置和收集装置;4.冲击杆在冲击砧的撞击下,将豆子从豆荚中击出,落入收集装置;5.收集装置将剥离后的豆子送出机器,完成整个剥离过程。
七、结论:本设计通过振动和冲击原理实现了自动剥豆的功能,具有高效、卫生的特点。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机器的耐用性和易维护性,以及生产成本和操作简便性。
目录1设计题目 (1)1.1设计题目:剥豆机 (1)1.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1.3设计任务 (1)2、运动方案设计 (2)2.1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2)2.2机械执行机构的选择和评定 (2)2.2.1间歇送料 (2)2.2.2压豆切皮 (4)2.3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8)2.4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选择和评定 (8)2.4.2 V带传动 (9)2.5 传动系统的确定 (9)2.5.1 工作机外部传动系统的确定 (9)2.5.2 选择电动机 (10)2.5.3 计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10)2.5.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1)3执行机构尺寸设计 (12)3.1执行机构各部分尺寸设计 (12)3.1.1凸轮设计 (12)3.1.2不完全齿轮的设计 (14)3.1.3不完全齿轮形状的设计 (14)3.1.4不完全齿轮尺寸的设计 (14)3.1.5料斗形状和尺寸的设计 (14)3.2机构运动简图 (15)4参考文献 (16)5设计总结 (17)1设计题目1.1设计题目:剥豆机1.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蚕豆长度:20~25mm2)蚕豆宽度:15~20mm3)蚕豆厚度:6~8mm4)生产率:每分钟剥80粒。
5)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压紧力可调、工作可靠、外形美观。
1.3设计任务1)本题设计的时间为2周;2)根据功能要求,确定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3)执行机构选型与设计:构思出至少3种运动方案,并在说明书中画出运动方案草图,经对所有运动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选择其中你认为比较好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4)对选择的方案画出机构运动循环图;5)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6)对选择的方案执行机构进行尺寸设计;7)在2或3号图纸上画出最终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8)编写设计说明书,附源程序和计算结果。
2、运动方案设计2.1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将干蚕豆浸胖后放在料斗内,通过振动下料后将蚕豆平放排列成头尾相接,送豆到切皮位置,将豆压住并切开头部的皮,然后用挤压方法将豆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