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周德尤
- 格式:ppt
- 大小:52.16 MB
- 文档页数:12
课题:捕捉精彩瞬间年级:七年级上册 单元:第四单元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捕捉精彩瞬间》是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摄影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作技巧和欣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领悟摄影艺术的魅力。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的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角度和方法,可以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感受和认知,但对于摄影文化的观念还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缺乏耐心因此通过本节课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提升对摄影的认识感受摄影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1、审美感知:了解摄影的人文精神,加深对摄影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知觉的能力。
2、艺术表现:明确摄影的含义,了解摄影拍摄过程不同的拍摄角度特点及经典构图代表作。
3、创意实践:通过欣赏与分析不同摄影的拍摄角度特点及经典构图感受不同,体会特点及独特的美感。
4、文化理解: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生活中艺术,增强学生热爱生活,记录美好生活的信心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摄影的拍摄角度特点和构图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应用拍摄技巧拍摄出艺术的摄影作品。
教具准备:PPT课件,作品图片学具准备: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践法教学过程:P1 捕捉精彩瞬间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更新,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很多转瞬即逝的瞬间,我们想把他保存下来,最直观记录,最便捷是相机或者手机自带相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手机相机已经很便捷啦,如果是想专业一点,还得是专业相机更胜一筹!P2师:每个人都有拍摄的经历,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一起这张照片表达了什么?请你说说看到作品后的感受?生: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表达爱、感恩、生:感觉两个人可能好久都没有相见,表达喜悦、希望、美好生:将美好的瞬间拍摄下来,定格下来,表达永恒、不朽……师:一幅优秀的作品是可以将美好定格下来,可以表达出作者拍摄的感受和主题的!P3 师:摄影艺术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更是对生活的“再创作"。
摄影构图知识:构图的五种表现形态构图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通过选择照片元素的位置、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手段,达到一定的规则和效果,从而使照片更有吸引力、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摄影师需要经常关注和学习的一部分。
构图的五种表现形态是指摄影构图中的五种基本形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种形态吧。
1.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指在摄影中,将照片中的物品、人物、景物等在画面中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相同或相互对称的元素,让画面整体看上去平衡和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对称构图通常可以用来表达平静、庄重、稳重等感觉。
例如在景观摄影中,通过对称的构图方式,可以让画面显得更加整齐和规整。
2.透视构图透视构图是指在摄影中,利用视觉效果和色彩等手段,将画面中的物体、人物、景物等在视觉上呈现出明显的远近,给人一种立体的感觉。
透视构图通常可以用来表现深度、立体感、空间感等画面要素。
例如,在街头摄影中,可以通过透视构图让画面有更强的层次感,也可以利用颜色的变化来加强透视效果。
3.主体构图主体构图是指在摄影中,通过对画面中的主体进行强调和突出,来引导视线和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主体构图通常可以用来表现瞬间、重点、焦点等画面重要元素。
例如,在人物摄影中,可以通过突出人物的特征和表情来增强画面的情感表达。
4.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分割构图是指在摄影中,通过按照黄金分割比例来对画面进行分割和排列,从而达到画面的平衡和美感。
黄金分割构图通常可以用来表现和谐、美感等画面元素。
例如,在风景摄影中,可以通过合理使用黄金分割比例来划分画面,让画面看上去更加舒适和美丽。
5.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指在摄影中,将画面分成两个对角线并强化对角线上的元素,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动态效果。
对角线构图通常可以用来表现动态、创新、生气等的画面元素。
例如,在体育比赛的摄影中,可以利用对角线构图来引导视线和加强画面的动态感。
以上就是摄影构图中的五种表现形态,每种构图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表现方式,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构图能力和创造力。
无忌版的《摄影构图学》(第一部分)原版是M国的色友,录入是无忌的godright泡菜,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胡编瞎砍,不对的请众泡菜一起改正,没有版权,有色友觉得引用自己的图片不合适的,我立刻修改。
图片大多是无忌泡菜的作品,也有蜂鸟和河南摄影家协会网和河南摄影网及其他出处的。
如果本专题中图片的引用伤害了你的利益,请提出,我立刻改正。
原贴在无忌中,贴了部分。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有关摄影构图的知识,首先,我想问大家是否有这种经历?看到了别人拍的作品,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当自己去拍的时候却拍不出来?为什么呢?还有一种情况,有人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出独特的视角,拍出很美的照片,看了别人的照片恍然大悟,却埋怨自己说以前没有发现?为什么呢?因为你缺乏摄影创作中所需要的敏感性,错过了天时、地利、人和。
这种敏感性是怎样得来的?这是从长期摄影实践中得来的,它的实质就是对摄影构图的视觉敏感性,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这种敏感性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这种训练就是学习摄影构图的过程。
许多论述摄影构图的文章都是从以下几种方法谈起的:一、从分析古代名画出发,给你讲一大套构图模式:如金字塔式、三角形、S形曲线、对角线、L形等。
这些东西不论和当代摄影作品的面貌,还是和我们所看到的周围世界,可以说都是毫不相关的。
这种指导是学究式的。
(当你面对着的一片杂乱无章的细节,要从中挑选出主题,但又感到无计可施的时候,这种指导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二、把题材有趣、构图巧妙的照片发表出来,并附上摄影者拍摄过程和相机参数的详尽说明。
这实际上是在鼓励你跑到同样或相似的拍摄地点去,按照原作的拍摄条件重演一遍,求得和原作相同的拍摄效果,然而,这种盲目的模仿是极其有害的,摄影是光的艺术,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即使你去拍了,你不可能拍出和大师一模一样的作品。
三、用图解的方法来分析优秀构图中的点、线、面。
这种分析方法产生出的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对分析者超乎寻常的尊敬和羡慕。
从1932年到1935年,为数不多的加利福尼亚摄影家们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团体,他们称之为f/64小组。
其成员包括爱德华·韦斯顿、安塞尔·亚当斯、威拉德·范·戴克、伊莫金·坎宁安、桑亚·诺斯科威亚克、亨利·P·斯威夫特(Henry P·Swift)以及约翰·保罗·爱德华兹(John Paul Edwards)。
最初的想法来自於对Neue Sachlichkeit(另一稍早的德国团体)和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作品的启发。
F64小组名字来自於当时镜头最小的光圈值,(由于大画幅相机镜头像场比较大,所以能够制造光圈最小为F64的镜头。
意指用最小光圈获得影像的最大景深,从而得到清晰范围最大的照片),隐喻著衍生的涵义是力求作品具有最清晰的画面与景深。
这些摄影家们对摄影持有共同的态度,对於摄影的纯粹度要求甚高,追求画面的精致,但不赞同在底片曝光前後做多余的处理,要求画面的张力,不格放或裁切影像,不用光面像纸,这些对摄影者的技术与艺术都是很高的挑战。
当时也许最典型地表现在韦斯顿的作品上:根据对最终影像的预见而对被摄体进行现实主义的表现,而且是通过“直接”(即不加窜改)的技术实现的。
这就使得他们与当时已经组织起来的画意派形成直接的对立。
因而他们的作品受到西海岸画意派主要成员威廉·莫藤森的激烈攻击。
f/64小组第一次影展于1932年11月在旧金山德扬博物馆展出。
影展还包括4位非成员的作品。
他们是:康休洛·卡纳加、阿尔马·拉文逊(AlmaLavenson)、普莱斯顿和威拉德·范·戴克画廊举行。
从任何意义上来说f/64小组都很难算是一个组织,组里没有负责人、没有会议、不交会费。
小组所拥护的表现风格在美国摄影中已经变成强烈的现实主义的主要模式,常常作为西海岸学派被人提及。
揽粹—百家2P周德坤四十余载摄影路文/朱少英早上十点的太阳温厚而耀眼,照得摄影协会办公室内通透温馨,办公桌前的周德坤已经忙乎了一个上午了,他正抚弄着桌上的一堆照片,带点自得的惬意,眼神清明澄澈。
周德坤手里拿着的照片,正是前些天他和摄影家协会的朋友新拍的几组长兴果农丰收照,“要将长兴果农的风采推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长兴的美。
”周德坤擦拭着照片,照片里,坐在丰收的桃子堆前的老农夫正开怀大笑着,那张朴实的笑脸瞬间感染了我,照片透露的温馨让我感受到了长兴人的质朴与美丽。
四十多年来,周老每年都要拍出数万张这样的照片,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执着和努力谱写长兴摄影宣传的新篇章。
在长兴,懂点摄影的朋友没有一个不知道周德坤的。
或多或少,这位摄影界的前辈都是他们摄影路上的导师,然而42年前的周德坤也只是一个土里土气的乡下青年,不懂什么叫摄影更连照相机都没见过。
也就在42年前,周德坤的人生里第一次接触到相机,自此他便再放不下这个小玩意儿。
他把相机当做是生命里一个必定的相遇,带点注定的情节色彩,完成他生命里一个又一个的美丽邂逅。
如今的他已是长兴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想起当初对相机的钟爱和一步步踏过的摄影路,他脸上有着不能掩饰的兴奋。
从小周德坤对大自然就有着一份超乎寻常的热爱,这让他比寻常人多了一双更会发现美的眼睛。
那时,上山砍柴是周德坤一天中最开心的事情,他能自由自在欣赏大自然中一切不可思议的美丽,他会忘掉时间忘掉砍柴,一路边走边看,直到走到山顶,爬上树梢,发现太阳已经落山才回过神来。
大自然的美丽让这个山里孩子内心沉醉不已,他常常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用口头描述的形式与人分享,他多么想要一个更加直观的方式,把自己看到的美景记录并传达给别人。
然而不久后,他的想法终于实现。
1970年,长兴县文化馆组织举办的一场农业学摄影大展上,一个背着工具包的年轻人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
他就是当时在文化馆做木工的周德坤,这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知道了摄影这个事物。
摄影书籍读书笔记摄影,一门用光影定格瞬间、用画面讲述故事的艺术。
在阅读了一系列摄影书籍后,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视觉惊喜和创意灵感的世界。
在《摄影的艺术》这本书中,作者布鲁斯·巴恩博深入探讨了摄影的本质和意义。
他强调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表达自我、传达情感和观点的方式。
书中提到,构图是摄影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元素,如主体、陪体和背景,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例如,运用对称构图可以营造出一种稳定、庄重的氛围;而运用黄金分割构图法则能使画面更加和谐、富有美感。
《论摄影》则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对摄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苏珊·桑塔格认为,摄影在记录现实的同时,也在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照片可以成为历史的见证,也可以是一种虚构的构建。
这让我思考起摄影在当今社会中的多重角色。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照片,是真实生活的反映,还是我们希望展现给他人的理想形象?摄影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又如何影响着公众的观念和价值观?另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是《人像摄影艺术》。
书中详细介绍了拍摄人像的技巧和方法。
光线的运用在人像摄影中至关重要。
不同的光线角度和强度能够塑造出人物不同的形象和气质。
比如,侧光可以突出人物的轮廓,营造出立体感;而柔和的散射光则能使人物的皮肤看起来更加光滑细腻。
此外,与被拍摄者的沟通和引导也是成功拍摄人像的关键。
只有让被拍摄者放松、自然地展现自己,才能捕捉到最真实、动人的瞬间。
在《风光摄影圣经》中,我学到了如何捕捉大自然的壮美。
为了拍摄出令人震撼的风光作品,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了解拍摄地点的地理环境、天气变化和最佳拍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掌握不同的拍摄技巧,如长曝光、全景拍摄和高动态范围成像(HDR),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展现自然风光的魅力。
比如,通过长曝光可以使流动的水呈现出如丝般柔滑的效果,为画面增添一种宁静、梦幻的氛围。
阅读摄影书籍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和实践的过程。
摄影通识摄影构图6摄影构图主体是摄影主题的重要体现。
主体就是摄影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
一般情况下一幅摄影画面只有一个主体。
HIPA Zeki Yavuzak(土耳其)摄影构图主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表现主题。
二是表达内容。
三是结构画面。
HIPA Mujeeb Kizhakkechalil(印度)摄影构图其一,加大比例来突出主体。
其二,利用色彩对比突出主体。
其三,利用光线明暗对比突出主体。
其四,利用构图手段突出主体。
其五,利用虚实对比突出主体。
其六,通过简化背景突出主体。
HIPA Zhang Xiangli (中国)突出主体的方法摄影构图陪体是在画面当中陪衬、渲染主体,并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被摄对象,它是画面当中与主体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次要对象。
2016国家地理年度旅行摄影师大赛摄影构图一可以烘托、陪衬主体,可以对主体起到解释、限定、说明的作用。
二陪体可以帮助主体表现和深化主题。
三陪体能优化画面效果。
2016国家地理年度旅行摄影师大赛摄影构图处理配体的方法:直接处理陪体,就是把陪体处理在画面内部,让观众可以看到。
陪体一定要与主体有所对比,而且不能压过主体,两者必须要有主有次,有虚有实。
在直接处理陪体的画面当中,陪体的面积往往会比主体小2016国家地理年度旅行摄影师大赛摄影构图间接处理陪体,就是把陪体的形象处理在画面之外,观众看不到,而是通过某种线索的引导,通过观众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补足这一形象。
这种处理方法具有隐喻的意味,可以调动观众积极的想象,显得比较含蓄、意味深长。
摄影构图环境即主体周围的其他对象——人物、景物和空间,是画面的重要组成元素。
构成环境的最常见形式就是景物,即人在景中。
有时人物也是环境,当要表现主体人物的社会环境时,主体处于一群人中间,这一群人也就成了主体的环境。
甚至有时空白也是环境。
环境可分为前景、背景和空白。
2016国家地理年度旅行摄影师大赛摄影构图一是烘托主体。
环境有助于叙事、表情、表意,说明主体所处的时间、地点,有利于交代事物的时空特点二是渲染气氛。
六条摄影大师构图必杀技忧郁的灰熊整理摄影大师的构图必杀技之一——让一切保持简单摄影师:段誉衡(加拿大)段岳衡,湖南人,中国“摄影十杰”,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功勋理事。
1968 年初中毕业后插队、服役、当记者。
1983 年开始摄影创作。
1995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专业。
他的作品在国际、国内影展影赛中屡获大奖。
他先后获第六届富士杯全国摄影十杰第三名,连续获湖南省第一届、第二届摄影十杰称号。
第九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获铜奖。
段岳衡是北美首位与富士公司签约的华裔摄影家。
作品分析:①这是一个竖构图,画面中遵循了三分法的原则,但它不是安静的三分法,而是通过一条曲线增加了图片的动感。
②黑白照片最离不开的是质感和影调,在这幅照片中,淤泥路的光影刻划出它的质感,也增加了画面的“皮肤”质地。
经验总结:虽然摄影构图有很多种,但简洁始终是第一不能忘却的画面原则。
无论如何构图,使用什么技巧,最终都是为了突出主题,而简洁往往能够轻松实现画面的中心思想的体现。
在摄影实践中,很多人往往记得使用各种技巧,但忽略了摄影作品的最终目标——体现视觉中心点。
影大师的构图必杀技之二——完整与不完整同在颜志雄: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界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摄影艺术大展金奖获得者、中国人像摄影大展两枚金奖获得者作品分析:①左边是模特完整的一张脸,但因为是映在水里,所以水中的细节成为这张脸的补充。
②右边是正面构图,却切割了人物脸部的另一面,虽然是不完整,但却增加了照片的想象力,这也是为画面营造艺术感染力的一种方式。
经验总结:一张摄影作品中,若是某个部分突然消失,必须会对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召唤。
我们会千万百计凭借经验去补充那些缺欠的部分,根据部分去猜测整体。
上幅作品中的女性左半边脸的缺失并没有破坏画面,相反它的不完整,正好唤醒人们的视觉记忆和想象力。
摄影大师的构图必杀技之三——将平凡化为不平凡Per Volquartz 是安塞尔.亚当斯的学生,早年受到亚当斯和莫雷.贝尔的影响,如今是美国大画幅摄影协会的领军人物,他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自然最基础的元素,开创了一条极简化艺术的道路。
《军队基层美术常识》第五节摄影艺术教案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明确摄影艺术的种类、特征和审美要素,培养和提高广大官兵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质。
教学内容:一、摄影艺术的概念二、摄影艺术的种类和特征三、摄影艺术欣赏要素教学重点:摄影艺术欣赏要素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间:一课时导入:同学们,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光与影的世界——这就是令人着迷的摄影艺术。
摄影艺术一、什么是摄影艺术?早在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将他的“▲●银版摄影法”公诸于世,标志着▲摄影技术的正式诞生。
当时的摄影主要是用来拍摄静物和人像,还谈不上艺术性;我们所说的摄影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即照相机、胶卷、暗房工艺等),拍摄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照片,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摄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部队文化工作的开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好,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我们平时常看到的摄影作品有哪几种,通过它们再考察一下摄影相比其他艺术门类的独到之处:二、摄影艺术的种类和特征1、摄影的种类标准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感光材料上可分为●黑白摄影、彩色摄影两大类。
从▲表现方法上看又可分为:●画意摄影(如香港著名画意摄影家郎静山先生)、写实摄影(如美国著名的●达盖尔肖像●概念及图示●黑白、彩色图例●照片示例各一现代全自动电子照相机、数码相机。
一百多年的摄影历史是踏着科技进步的节拍器走过来的。
摄影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
那么,当我们用越来越先进的照相机拍摄风景、拍摄人像、拍摄生活时,却越来越应该讲究“艺术性”了。
看一幅照片的“艺术性”应从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我们说一说:三、摄影艺术欣赏要素艺术是要塑造形象的,摄影也不例外。
▲文学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音乐是用旋律与节奏塑造形象。
▲摄影塑造形象用什么呢?是通过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因素而完成。
这些就是摄影艺术的造型因素。
1、▲造型因素(1)▲构图▲摄影构图是摄影画面的总体布局安排。
线条控制着你的视线
§12 Y型构图拍摄枝头的鸟儿
静止的鸟儿虽然相对好拍,但是并不等于静止的鸟儿容易拍好。
比如你经常去动物园拍一种鸟儿的静止状态,则到最后很有可能发现拍到的全是千篇一律的鸟儿——照片里就是鸟儿,什么也没有。
那么这种照片就只可能是一种简单的记录。
在构图时,稍用技巧就能打破这种纯粹记录式的拍摄。
如果在拍摄中不单单只是表现鸟儿,连带鸟儿歇息的枝头一起表现,那么不管是从构图上还是画面元素上都会显得丰富而有韵律,比如用Y型构图表现在枝头栖息的鸟儿。
Y型构图将观者的视线从被摄主体身上延伸到画面的其他地方,使观者的视线不仅仅关注鸟儿的形态,而是有所延伸,对于丰富画面视觉元素无疑更为有利。
浅显易懂三原则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一张好的照片往往是从构图开始。
即便你完全不懂得光圈、快门、白平衡等专业相机技术,但是只要你掌握和领悟了以下有关构图的精髓,你仍然可以拍摄出精美的摄影作品。
接下来笔者将分多期为大家一一讲解,感兴趣的朋友请随时关注。
文章内容来自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数码摄影圣经》一书,作者:杨品。
1/3构图法则拍摄风景常常要运用“1/3”构图法则,简单来说,就是将地平线(水平线)放到画面偏上方或偏下方三分之一位置处,这样就能够获得较为舒适的视觉感受。
除非是有美丽的倒影辉映在水面上,应该避免将地平线(水平线)放置在画面中心的1/2 位置处,以免造成“割裂画面”的视觉效果,也显得呆板和无趣。
摄影:江和平摄影:黄树国以上样张中,对于在湖畔的城市风景来说,将地平线放置在偏下方1/3位置处能够获得最佳的视觉舒适感,而另外一张将被摄主体(自由女神像)放置在偏右侧1/3位置处能够获得较好的视觉平衡感。
由此看来,好的构图确实关系着照片的命脉,需要多加理解和学习。
微妙构图---给视线前方留出点空白视线的前方应留白也是构图中的必备技巧。
如果要拍摄人像照片的话,那么一定要注意在人脸视线的前方应该多留出一些空余空间,这样画面才不会觉得局促和紧张。
通常,符合这一原则的照片,也都大致符合“1/3”或“井字格”构图法。
在拍摄其他被摄主体时,例如花卉或者其他静物时,也需要注意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多留出一些空余空间。
因此说“视线”并不单单只是指人脸所朝向的方向,也包括一切具有“拟人”情感的被摄主体所朝向的方向。
摄影:遗忘拾取对于人像照片来说,无论将被摄主体放置在什么位置,都要注意在人脸视线的前方多留出一些空白空间。
眼前一亮!井字格构图法如果在数码照片上有明确的被摄主体,那么我们应该将被摄主体放在画面“井字格”的四个交叉点之一的位置。
什么是“井字格”呢?其实,如果我们分别在照片上划出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那么这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就会组成一个“井字格”。
摄影构图中的对比手法管德明【期刊名称】《南通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摘要】摄影构图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对比是常用手法之一,通过明与暗、动与静、大与小、冷与热的对比,可以更好地表现作品主题。
文章介绍了如何用形态、质感、色彩、光线的变化来强化作者内心的感受,以更好地展示作品之美。
%Photographic composition has a variety of expression techniques, contrast being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manipulations. The theme of a photographic work can be better showed through the contrast of light and shade, motion and still, large and small, cool and warm color.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use the change of shape, texture, color and light to strengthen the inner feelings of a cameraman, and to show the beauty of photographic works.【总页数】2页(P20-21)【作者】管德明【作者单位】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南通 22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406【相关文献】1.摄影创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J], 聂俊龙2.两面多框可构视图中存在不可构表面的条件 [J], 周宗团;曹敏;陈翔鹤3.呼应与对比手法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 [J], 佟光昕4.图中无圆,心中构圆——谈中考压轴题巧构辅助圆的策略 [J], 李昌刚5.对比的力量——灾难新闻摄影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J], 沈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