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联网相关知识介绍

车联网相关知识介绍

车联网相关知识介绍
车联网相关知识介绍

车联网相关知识介绍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是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

一、相关概念解释

(一)RFID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RFID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物流仓储、零售、制造业、医疗等领域都是RFID的潜在应用领域,另外,RFID 由于其快速读取与难以伪造的特性,一些国家正在开展的电子护照项目都采用了RFID技术。

RFID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远距离监控等功能,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ITS即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二、车联网是物联网的重要分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给了汽车业前所未有的反思:汽车如果兼收并蓄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技术后,或许能够别有洞天。

车联网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以及道路两旁的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利用,并根据不同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相关资料介绍,所谓车联网,实际上是物联网在分支领域的一项重要应用,目前在国外也受到极高的重视,被认为是射频物联网技术的一项重大应用。

车联网(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就像上世纪8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将各自独立的电脑连接在一起,车联网是通过汽车收集、处理并共享大量信息,车与路、车与车、车与城市网络实现互相连接,从而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驾驶。

事实上,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已经给人们展示了车联网的世界:在2030年的道路上,没有信号灯,汽车高速行驶,路上没有堵塞,更没有事故……如此完美的驾车生活,全靠一张无形而又作用巨大的网络在调控,这张网就是车联网。

在网联城市、智能交通方面,车联网将彻底改变人类出行模式,重新定义汽车的DNA。实现车联网技术的未来城市交通将告别红绿灯、拥堵、交通事故、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并实现自动驾驶。

车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物联网以及智能化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需获得政府的重要支持。政府将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初始投资的方式发展车联网。

美日车联网已经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应用,中国车联网刚刚起步:美国提倡的智慧地球,已经发展成为2000亿美元的市场,日本的VICS系统已经形成广告、增值等商业模式;中国车联网市场在各个环节尚待完善,但未来将长期保持较高增速。

三、车联网的应用

“车-路”信息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国际上,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等系统通过车辆和道路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通信,已经实现了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而Wi-Fi、RFID等无线技术近年来也在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化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如在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号优先、智能停车场管理、车辆类型及流量信息采集、路桥电子不停车收费及车辆速度计算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据了解,未来车联网将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GPS技术及传感技术的相互配合实现。在未来的车联网时代,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之间会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当汽车处在转角等传感器的盲区时,无线通信技术就会发挥作用;而当无线通信的信号丢失时,传感器又可以派上用场。

作为众多无线应用的代表,车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推动更多无线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我们也再一次看到了移动宽带需求的指数性增长。尽管无线和有线运营商们还无法确定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投资,以及投入多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移动宽带的需求正在增长,而且增长会非常迅速。

目前,通用汽车已经通过与中国电信合作,通过其3G网络为用户提供车载信息服务,并逐步建设车联网。当用户量还不具备规模的时候,现有的运营商网络可以承载各项服务;但当用户数大幅增加时,网络也将受到考验。

运营商正在经历移动宽带数据流量的井喷式增长,因为他们需要增加容量来减少网络的堵塞,提高消费者的QoE。分组网络,尤其是电信级以太网,可以非常经济地扩展到高带宽,并处理突发的数据流量。分组网络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称为“伪线”的隧道协议来做到TDM业务和突发数据业务的混合传送。所有这些因素都使电信级以太网成为经济有效地应对激增的移动宽带数据流量的新架构。

过渡到电信级以太网只是第一步,但这还不足以在新的环境下具有足够的竞争力。运营商还必须充分地了解它们所提供的应用,以便为它们的用户提供最大的价值。这种智能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是采用称为深度数据包检测(DPI)的技术“看透”数据包,以及确定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下一代设备可以在这些数据包穿越网络的时候,快速窥探到数据包,确定其流量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把用户、位置、使用的手机类型等分组核心信息结合起来,获得更全面的网络使用情况分析,包括使用地点以及设备类型等,这样运营商才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来改善客户的体验,同时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智能交通将拉动多个产业

在近期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表示,设立车联网项目的初衷在于公共交通安全,并将拉动多产业联动发展。

“我们国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也是最大消费国。做智能汽车前景远大,如果我们大力发展汽车内部智能控制部件,相关产业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并一举开拓国民经济在新型智能领域的经济增长点。”何积丰说。

对于车联网的发展前景,中国科学院院士邬贺铨深信不疑。车联网的发展将串起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涵盖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芯片厂商、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网络供应商等多个领域。不过,邬贺铨表示:“车联网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特别是汽车电子产业,正面临国际巨头的竞争,国内公司进入这一领域还需克服一定的困难。”

车联网实际是要构建一个智能交通网络。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车联网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将面临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根据国外发展经验,车联网将分为汽车导航、物联网设备、汽车电子、交通信息化、车联网应用几大子板块,车联网是系统性解决方案,将带来整个行业的繁荣。

《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结构与解决方案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道路承载容量在许多城市已达到饱和,交通安全、出行效率、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大背景下,汽车联网技术因其被期望具有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提升现有道路交通能力等功能,而成为当前一个关注重点和热点。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较早进行了智能交通和车辆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应用,xx年3月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与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车联网联合实验室,4月在重庆建立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等,充分表明当前国内外对车联网研究的迫切性和广泛性。 车联网与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主体,兼容各项信息技术,为社会不同领域提供可定制信息化服务的具有泛在化属性的信息基础平台。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同阶段人们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演进,因其接入对象的广泛性、运用技术的复杂性、服务内容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理解和追求上的差异性,很难用已有概念和标准来准确完整地给出权威定义。然而,车联网概念的出现,因其服务对象和应用需求明确、运用技术和领域相对集中、实施和评价标准较为统 一、社会应用和管理需求较为确定,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已

被认为是物联网中最能够率先突破应用领域的重要分支,并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源于物联网的车联网,以车辆为基本信息单元,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拓展信息交互方式,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使物联网技术这一原本宽泛的概念在现代交通环境中得以具体体现。本文立足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模型,以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智能交通系统为背景,对车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通信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车联网基本概念和分类车联网概念是物联网面向行业应用的概念实现。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体系,实现任何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不刻意强调物体的类型,更多的是强调物理世界信息的获取和交换,以实现当前互联网未触及的物与物信息交换领域。车联网是物联网概念的着陆点,将这个具体的物理世界限定到车、路、人和城市上。车联网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电子标签rfid获取车辆的行驶属性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通过gps等全球定位技术获取车辆行驶位置等参数,通过3g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通过rfid和传感器获取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最后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对车辆运行监控以及提供各种交通综合服务。 从技术角度区分,车联网技术主要有电子标签技术、位置定位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

车联网之APP安全

车联网网络安全之APP 安全 背景: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正在被数字化、移动化。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手机APP 的快速发展,小到沟通聊天、车票预定,大到银行理财、支付交易,各种APP 层出不穷。人们对APP 的功能性、多样性的积极态度远远超出了对信息安全的担忧,APP 的安全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通过APP 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经常被爆出。正在兴起的车联网也未能幸免,据统计车联网信息安全约50%安全漏洞、风险,来自于车载APP。针对APP 的设计与研发,需要对信息安全高度重视,做到杜渐防萌,确保用户敏感数据的安全。 车载APP 攻击手段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指的是对APP 安装文件的安全漏洞检测。首先获得应用程序安装包文件,即APK 文件,然后通过逆向工具(如APKIDE、Dex2Jar 等)进行反编译,将APK 文件逆向为Java 源文件或JAR 文件,对其进行源代码级的解析。 常见的Java 层逆向工具:Android Killer 和APKIDE Android Killer 是一款可以对APK 文件进行反编译的可视化工具,它能够对反编译后的Smali 文件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文件重新进行打包形成APK 文件。一旦APK 文件被逆向,那么很容易对其进行篡改和注入攻击。 APKIDE 也是可视化的、用于修改安卓APK 文件的工具。该工具集成了ApkTool,Dex2jar,JD-GUI 等APK 修改工具,集APK 反编译、APK 打包、APK 签名为一体,是非常便利的APK 修改工具。

常见的NATIVE 层逆向工具:IDA pro IDA pro 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众多的插件成为了很多逆向分析师的首选。IDA pro 是商业产品。使用IDA 反汇编二进制文件的目的,是利用工具得到反汇编之后的伪代码,另外,再结合file 、readelf 等指令使用,可以说如虎傅翼,准确还原出源代码并非难事。 以上是Java 层和Native 层逆向的常用方法。静态分析的优点是无需运行代码,无需像动态分析那样改写Android 系统源码,或要求用户对Android 系统进行重定制和安装定制版的ROM,因此静态分析具有速度快、轻量级的优点。但是静态分析的缺点是因为无法真实模拟程序的动态运行,所以存在误报率高的问题。 ?动态分析 由于静态分析难以满足安全人员的分析要求,天生对软件加固、混淆免疫的动态分析技术应运而生。相对于轻量级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则是重量级的程序运行时的分析。在一般情形,需对Android 系统进行重新定制与改写,包括改写安全机制;在原生Android 系统中加入监视器,实时监视数据的流向;在危险函数调用时,检测所需权限等。 常见的动态分析的工具:TaintDroid TaintDroid 是变量级和方法级的污点跟踪技术工具,可对敏感数据进行污点标记,污点数据在通过程序变量、方法、文件和进程间通信等途径扩散时,对其进行跟踪审查。如果污点数据在一个泄露点(如网络接口)离开系统,TaintDroid 就在日志中记录数据标记、传输数据的应用程序和数据目的地,实现对多种敏感数据泄露源点的追踪。 动态分析的优点是,检测精度较高,缺点是需要修改Android 系统源码,形成用户全新裁

车联网产业链深度报告

2014-07-22易欢欢阿尔法工场 本文由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推荐 导读:2020年全国的汽车总规模将突破2亿辆,假设每车能带来3000元的增量效益(车载导航设备以及各种保险、流量、通讯等增值服务),车联网将拥有1200亿元的市场空间,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蓝海 一、车联网前景广阔,千亿市场可预期 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手机、汽车、互联网、智能交通、物联网等的发展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 巨大的牵引力。我国利用后发优势,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靠引进国外先进卫星导航技术和新产品而 迅速崛起的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逐渐成熟,技术创新对未来对我国GNSS 企业的要求对产业今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产业与国家军事安全、信息安全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国家安全保护变得越发重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网以及国家基准设施建设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一)汽车市场繁荣带来车联网千亿需求 我国汽车销量再创新高,汽车行业迎来春天。2013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4.8%和13.9%,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增速大幅提升,创全球产销最高纪录。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约占全球汽车保有量 的十分之一,随着我国汽车销量不断增加,汽车行业附加服务将越来越多元化,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市场空间也将随之 增长。 在国内汽车销量不断创新高的背景下,汽车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与汽车密切相关的车联网市场将得以迅猛发展。 易观智库分析数据表明,目前车联网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不到5%,预计2014年至2015年,国内车联网渗透率即将突破10%的临界点,而到2020年,车联网渗透率有望突破20%。 目前我国拥有大约1.4亿汽车,按现在每年2000万辆的增速,2020年全国的汽车总规模将突破2亿辆,这意味 着车联网的用户数将从500多万激增至4000多万,假设每车能带来3000元的增量效益(车载导航设备以及各种保险、流量、通讯等增值服务),车联网将拥有1200亿元的市场空间,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蓝海。 (二)两客一危先行,政策指引车联网落地 政府的导向和投资是车联网落地的推动因素。今年以来的政策也表明政府在不余遗力推动整个车联网生态系统的 建设。国家颁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办法》规定,已经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 车和半挂牵引车,各地应合理制订安装计划,确保于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 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 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及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要在出厂前安装符 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对于要求两客一危车辆使用卫星定位装置,这意味着国家将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促进车联网 的发展。 随着交通系统的进一步铺设,对于卫星定位装置的要求将从客车和载货车逐步渗透到个人汽车上,带动整个机动 车车联网的融合和连接。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政府将鼓励个人汽车也使用卫星定位装置,这有利于完善动态交通监控 系统,达到智慧交通的目标,并且进一步扩大车联网系统在个人汽车领域的渗透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二、全产业链价值盛宴

车联网总结

车联网的现状及趋势 当前车联网的发展应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无人驾驶、无事故、不堵车、智能停车、智能导航等理想的交通状态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车联网的发展要更针对当前拥有的技术和需求进行设计:一方面去掉那些现阶段难以实现的功能和华而不实的功能;另一方面应用好RFID和传感器方面的最新进展。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应用方面,因此技术上有很多重合,如RFID和传感器,;又有其特点,是对动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传输,对传感器要求更高,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传输是个难题。 一、车联网主体功能现在对车联网的定义表述不尽相同,但主体大致是连接车和路、人和车、车和车以及车与服务中心的一个网络,主要实现车辆的安全、有序驾驶,交通的智能管理、方便的服务等功能。 二、车联网网络架构根据各个科研单位的侧重点不同,研究的目的不同,车联网的网络架构也不相同。《车联网网络架构与媒质接入机制研究》,同济大学,2011年05月18 日,作者:须超,王新红,刘富强。文章提出面向安全应用的车联网无线网络架构及其协同通信协议栈,并对车联网自适应多信道媒质接入协议进行分析。网址如下: 我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网络架构,如按照物联网结构也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结构。也可以按照功能来设计网络架构。下图为自己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断调整扩展。 现阶段车联网的两个关键领域为(ITS)智能交通技术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智能交通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发布技术等;射频识别技术可应用于车辆通信、自动识别、移动定位、远距离监控

等方面。中国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等几所院校在物联网领域有一定能力。 国内车联网发展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专项资金、国有大企业、民间基金三个方面,主要来自于政府支持和国有企业投资。 三、车联网相关科研院校及公司 1.目前车联网终端设备领先的是金龙客车与杭州鸿泉合作开发的G-BOS 设备,即苏州金龙智慧客车3G客车。其车载设备终端整合了数据采集、硬盘录像、车辆身份信息、可视倒车、行车记录仪、GPS导航等主要功能。获得相关专利两项:司机行为监测方法和基于3G无线网络海量实时数据采控装置。 2.同济大学在车联网的应用示范与原型系统搭配方面有实力,它提出的车联网架构包括三个方面:被服务终端(汽车、列车、路上行人等),基础设施(热点接入点、基站、卫星、交通设施等),交通管理和控制实体(交通控制中心)。 3.长安汽车与清华大学:侧重于汽车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国外已较为成熟。 4.力帆汽车、长安汽车与重庆邮电大学: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2011年4月11日成立。 5.车联网车载系统设备产品还有中国电信、华为的车载模块/EVDO车载模块,江苏天泽的天泽星网,潍柴动力的共轨行系统等。 6.国内的宝信软件是公路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启明信息是车载端信息系统开发商,新国都开发了自助缴费系统。

车联网数据安全传输

基于SSX1019芯片的物联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同方车联网信息加密传输技术介绍 GPRS

行业数据现状 1.明文传输 最初设计时,很多行业系统采集的数据是以明文形式传输。 2.易截获 采用公网传输时,数据容易被截获甚至篡改。 3.高成本硬件通道 部分行业为保证安全性,会架设专用的硬件传输通道,然而随着传输距离扩大、采集点数量增多等因素,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4.软加密 采集数据使用软实现方式加密,易被攻击获取加密密钥,从而获取数据明文。 5.原系统安全改造 很多现有采集设备已经在运行中,在按国家要求实施安全性改造时,有可能会重新设计原有采集设备甚至整体设计方案。 6.不熟悉安全性设计 各行业设计人员仅仅了解自己行业领域,通常对国家新要求的安全性传输设计了解甚少,自己开发加入安全部分,可能会拉长整个设计周期、提升研发成本,甚至无法确定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系统架构图 执行采集操作 密文密文 发送采集数据

硬件设备 1.物联网安全网关 2.终端安全模块 物联网安全网关 功能概述: 解密待进入内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外网的数据。

物联网安全网关工作原理 用于与终端安全模块建立安全信道,解析终端安全模块传输过来的IPSEC的客户端设备数据,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分发给客户的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上,也可将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下发的命令通过安全信道加密传输给指定的终端安全模块,终端安全模块再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设备。 终端安全模块 功能概述: 解密来自于公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公网的数据。

安全接入模块搭载SSX1019核心,支持以太网、GPRS 传输的安全接入模块;支持网口、串口通信;内部支持国密算法SM1/SM2/SM3,模块私钥存储在芯片flash内部,受到芯片保护,可以很好的保证客户端设备与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之间的安全通讯。 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的要求 1.业务数据控制平台 普通电脑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通过物联网安全平台的网关解密接收客户端设备发来的数据。 2.客户端设备 客户端设备只要硬件上支持串口通信或是以太网通信,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实现数据透传。 物联网安全平台优势

车联网相关知识介绍

车联网相关知识介绍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是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 一、相关概念解释 (一)RFID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RFID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物流仓储、零售、制造业、医疗等领域都是RFID的潜在应用领域,另外,RFID 由于其快速读取与难以伪造的特性,一些国家正在开展的电子护照项目都采用了RFID技术。 RFID具有车辆通信、自动识别、定位、远距离监控等功能,在移动车辆的识别和管理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ITS即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二、车联网是物联网的重要分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给了汽车业前所未有的反思:汽车如果兼收并蓄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技术后,或许能够别有洞天。 车联网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以及道路两旁的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利用,并根据不同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相关资料介绍,所谓车联网,实际上是物联网在分支领域的一项重要应用,目前在国外也受到极高的重视,被认为是射频物联网技术的一项重大应用。 车联网(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车联网之基于 TEE 的 TBOX 安全技术

车联网安全之基于TEE 的TBOX 安全技术 TBOX 面临的安全威胁 车载终端TBOX(Telematics BOX),是具备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存储、计算处理以及通信等功能的车联网控制单元。TBOX 与主机通过CAN 总线通信,实现对车辆状态信息、控制指令、远程诊断和按键状态信息等的传递;以数据链路的方式通过后台TSP 系统与PC 端网页或移动端App 实现双向通信。车机要联网必须有TBOX 设备才能实现。 TBOX 在车联网的位置: TBOX 通常采用MCU 芯片上跑一个Android 操作系统,搭配通信模块、GPS 天线、4G 天线、数据接口等外设、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从TBOX 的构成和作用,我们不难分析出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操作系统安全威胁 类似 Android 这类操作系统被称为 REE(富执行环境),由于本身的开放性,不具备 secure boot 和信任链条,注定其是非安全的操作系统。对于 REE 系统的文件和系统数据被窃取或篡改,用户敏感数据被窃取或篡改,操作系统的运行被非授权干扰或中断,各种攻击方式屡见不鲜。

?软件安全威胁 基于REE 实现的App 应用软件,不具有隔离性。应用软件源码或敏感数据极易被非授权访问,组件因为暴漏在开放环境,很容易被攻击调用。应用软件的启动、升级和退出过程也都非常容易收到非授权干扰或中断。 ?数据安全威胁 开放OS 中,收集的数据没有基于硬件的防护,极易被拦截或篡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恶意数据在传输环节中被注入,在数据被用户删除后未彻底清除或未设置防回滚保护,导致数据被窃取作为攻击样本。 ?通信安全威胁数据通信没有信任链,总线数据和私有协议被非授权的攻击者读取,车载TBOX 与TSP 间通信被嗅探或攻击,使通信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TEE 是什么 TEE(Trusted ExecutionEnvironment 可信执行环境)最早出自于OMTP 规范,ARM 是TEE 技术的主导者之一,其TrustZone 即为是ARM 公司的TEE 的实现。TEE 的目的增强移动设备的安全特性,从而研发的包括软件编程接口、硬件IP 在内的一整套方案。芯片在软件和硬件上,有REE 和TEE 两个区域,分别对应富执行环境和可信执行环境。其主要思想就是在同一个CPU 芯片上,通过硬件配置方式实现不同IP 组件的访问控制,从而提供一个完全隔离的运行空间。 ARM 在芯片IP 设计中已经全面支持了TEE,包括高通、联发科、三星、海思、NXP 等芯片厂商都纷纷采用该架构,已经成为基于硬件安全的主流方案。 GlobalPlatform TEE 架构图: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深圳车联网解决方案公司《酷点网络》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开发,app开发,汽车协议解码、汽车电子开发、汽车电控系统改装专用模块。 模块将汽车CAN总线数据解析后通过UART输出,供用户二次开发。模块体积小巧,易集成于用户系统,同时使用UART输出极易于二次开发。 功能描述I 可采集汽车OBD接口CAN总线上的所有原始数据,并将数据解析出其具体意义(汽车内部电控系统的各项传感器数值)后通过串口输出,供用户读取、解析、开发等使用。用户可以通过串口指令或模块自动发送的方式,将读取到的汽车内部运行数据通过串口直观的输出。功能描述II 用户无需深入了解汽车CAN总线或CAN数据,只需将模块集成到用户开发设备的硬件系统中,就能将用户自身的产品(各种单片机、PC串口、GPS、DVD、PND等设备)与汽车CAN 总线快速连接,可以非常方便、快速的实现自身产品二次开发及功能扩展。 功能描述III 模块目前可支持标准的ISO15765协议、OBD II汽车故障诊断功能,支持DTC诊断请求、故障码输出、故障码清除。 模块集成自动打火启动、熄火休眠功能,系统休眠时消耗电流为微安级,满足低功耗标准。还可自动识别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即使汽车在怠速状态发动机自动停止也不会误认为汽车熄火而停止工作。 性能特点 ●标准OBD II接口支持 ●覆盖所有主流汽车CAN协议 ●CAN总线信息主动转换到串口发出(可定制发送命令读取参数) ●车辆点火自动唤醒,车辆熄火自动休眠 ●自动匹配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 ●支持瞬时油耗、平均油耗及耗油量数据 ●支持车辆故障码诊断,两条指令即可完成故障码的读取和清除 ●支持实时故障码扫描 ●支持急加速、急减速等驾驶习惯统计 ●模块化设计,高集成度 ●车辆级抗干扰设计 ●车联网定制“解决方案” ●接口协议数据简单易用●孔型焊盘设计,超小尺寸16mm*10mm

物联网安全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 1.1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1,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1.2物联网从功能上说具备哪几个特征? 1,全面感知能力,可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条形码等获取被控/被测物体的信息。 2,数据信息的可靠传递,可以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可以智能处理,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提供智能计算方法,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4,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各种业务的具体特点形成各种单独的业务应用,或者整个行业及系统的建成应用解决方案。 1.3物联网结构应划分为几个层次? 1,感知识别层 2,网络构建层 3,管理服务层4,综合应用层 1.4概要说明物联网安全的逻辑层次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考虑3个逻辑层,即底层是用来采集的感知识别层,中间层数据传输的网络构建层,顶层则是包括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的应用中间层 1.5物联网面对的特殊安全为问题有哪些? 1,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识别层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易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针对这些安全架构,需要发展相关的密码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匿名签名、匿名认证、密文验证(包括同态加密)、门限密码、叛逆追踪、数字水印和指纹技术。 1.8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会涉及许多非技术因素。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1)教育:让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物联网服务以减少机密信息的泄露机会; (2)管理:严谨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信息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特别应注意信息安全管理; (3)信息安全管理:找到信息系统安全方面最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程度,包括资源管理、物理安全管理和人力安全管理; (4)口令管理:许多系统的安全隐患来自账户口令的管理; 物联网结构与层次 ①感知识别层:涉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标签、手持移动设备、GPS终端、视频摄像设备等;重点考虑数据隐私的保护; ②网络构建层:涉及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3G/4G通信网络、网络中间件等;重点考虑网络传输安; ③管理服务层:涉及海量数据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云计算、网络计算、高性能计算、语义网等;重点考虑信息安全; ④综合应用层:涉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重点考虑应用系统安全; 4 管理服务层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构建层之上,综合应用层之下,人们通常把物联网应用

国外汽车物联网(车联网)应用案例

国外汽车物联网(车联网)应用案例 国外汽车物联网(车联网)应用案例: FleetNet是一个由欧洲多个汽车公司、电子公司和大学的合作项目,合作者包括NEC公司、DaimlerChrysler公司、Siemens公司和Mannheim大学。该项目利用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技术实现无线车载通信,能够有效提高司机和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FleetNet的设计目标包括实现近距离多跳信息传播以及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位置相关的信息服务。在该项目中,位置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本身是FleetNet一些应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它也能使得通信协议更有效地运作。NEC欧洲实验室和Mannheim大学为车载网络设计了基于位置的路由和转发算法,然后基于该算法实现了一个基于位置的车-车通信路由器。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由6辆车组成的实验网络,其中每辆车装备了一个GPS接收器、一个802.11无线网卡,以及一个车-车通信路由器。另外,每辆车还装备了一个GPRS接口,这样可以实现对自组织网络中的每辆车进行实时监控。 CarTalk是一个欧洲的司机辅助系统研究项目。该项目利用车-车通信技术为移动中的车辆建立一个移动自组织网络,来帮助增强道路系统的安全性。例如,当一个车辆刹车的时候或者检测到危险的道路状况的时候,它会给后方车辆发送一个警告消息。即使在前方有其他车辆遮挡的情况下,后方车辆也能够尽早得到警告。这个系统也能够帮助车辆更安全地驶入高速公路和驶离高速公路。 California Path[24]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综合性研究项目。该项目始建于1986年,主要由伯克利分校的交通研究学院负责管理,同时也和加州交通部有密切合作。California Path 致力于运用前沿技术解决和优化加州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关注于3个方面的研究:(1)交通系统运筹学研究 其研究方向包括车流管理、旅行者信息管理、监控系统、数据处理算法、数据融合和分析等。 (2)交通安全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十字路口协同安全系统研究、司机行为建模、工人与行人相关的安全研究等。 (3)新概念应用研究 该研究致力于发现、验证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新概念和方法,帮助减少交通系统的阻塞,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 MIT CarTel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分布式移动传感器网络和远程通信系统。 CarTel的应用能够收集、处理、传递、分析和可视化来自手机或者车辆的传感器数据。在该项目中,一个小型嵌入式计算机能读取一系列不同的传感器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一个Internet服务器。服务器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提供给最终用户多种不同的服务。整个系统的框架包括进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硬件和软件、在车辆之间数据传递的网络、能够容忍网络连接中断的数据库查询系统、为基于位置的服务设计的隐私协议、车流预测模型系统以及道路表面状况监测系统。 美国政府与工业界也积极参加到汽车物联网的研发中。车辆基础设施集成计划(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致力于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行驶中的车辆更紧密地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该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美国交通部、加州交通部以及戴姆勒、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该计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车联网之信息安全 概述:伴随着车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日渐凸显,已引起学术 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作为在智能交通车载中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的车联网,较之传统的互联网,因其应用环境更加特殊、组网更复杂、管理更困难,其安全威胁更突 出。 根据不同的通信节点,可将其通信模式分为车与车(V2V)通信,车与路(V2I)通信,车与其他节点的混合通信(V2X)。车联网的出现让汽车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互联服务带来的便捷,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从数据角度出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运算、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数据保存提出车联网的安全架构,重点从APP 应用、算法、链路连接、安全存储、车域网、车载自组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安全,7 个方面分析和面临的安全威胁。 重要性:安全可以说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一切都是空谈,车联网也不例外。 车联网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的在车辆中获取各种信息,可以使我们提前知晓前方路况,同时车联网也是安全自动驾驶实现的重要前提。尽管车联网将给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车联网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新增风险和潜在威胁。如果车联网不安全了,可想而知,后果是很严重的,互联网被黑客攻击,导致大面积电脑瘫痪,如果车联网被黑客攻击了,往小了说,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都塞,整个区域交通瘫痪;往大了说,电影《速度与激情8》里操作整个停车场所有车辆的镜头并非不可能出现。 现状: 近年来,车联网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外专家、学者与致力于车联网安全邻域的工程师们 不断挖掘安全漏洞,竭尽全力完善漏洞技术。 o 2015 年两位美国黑客远程破解并控制了克莱斯勒的JEEP 汽车,克莱斯勒因此召回了140 万辆汽车,损失巨大;

车联网将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力点

车联网将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力点 引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物联网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其覆盖范围也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如传统制造业、医疗机构、智能穿戴设备等等。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衍生,自2010年在中国兴起以来,已经有8年的发展历程。智能车载终端、网联车、互联网汽车、自动驾驶等关键词也成为人们搜索及关注的热点话题。无论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还是BAT等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布局车联网市场,可见车联网正在进入产业爆发的新阶段。那么车联网究竟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将来,汽车不仅仅只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个可以载人移动的“电脑”。通过它可以实现人车互联、人人互联及车车互联。人们可以在车里上网听歌看电影,通过车内导航系统实现地图查看及位置定位;通过与芯片技术结合实现车体健康探测及指令控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泊车及智能道路选择等功能。 车辆在行进过程中,人们只需要通过语音或者按钮,就可以坐在车里体验这种全新的“驾驶”模式,这就是车联网可以带来的好处,也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限于这些功能。 强强联合抢占先机 任何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与支持,车联网也不例外。政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和支持车联网的发展: ●一是完善对车联网产业的规划,确定其总体发展思路,构建整体框架,让参与 车联网建设的各方力量有章可循; ●二是在财政、信贷等多方面对车联网产业进行扶持,大力培育市场对车联网应 用的需求; ●三是尽快制定和完善车联网相关法规及标准体系,使车联网成为一个开放、安

全、可信任的协作平台; 根据《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将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25年,我国将系统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基于企业和行业对车联网前景的高度重视与好评,由52家国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组建了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同时发布了《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白皮书》,分析了车联网相关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消费国,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企业的发展策略上,都会持续在物联网上发力,所以车联网的市场前景不容小视。为此,国内外的各大汽车厂商或是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寻找合作,共同发力车联网市场。例如奇瑞汽车与韩国SK电讯联合组建“车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华为与奥迪合作共同发力车联网,百度与宝马展开车联网业务合作等等。 汽车企业将成为车联网未来发力的主力军 提起车联网,可能大家的头脑中会立刻浮现出谷歌、BAT(百度、阿里、腾讯)这样互联网巨头的名字。虽然车联网中有“联网”二字,但是真正在车联网热潮中起到发力点的应该是各种汽车制造厂商。而互联网公司及更多的与车联网相关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多的是汽车厂商的合作伙伴,辅助加速车联网的落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汽车企业才是车联网的主力军。 ●除互联网及相关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外,像包括宝马、奔驰、沃尔沃在内的很多 汽车企业,都把车联网放在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将其看成了汽车未来的 发展方向之一。 ●国家对车企的支持。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 “智能汽车战略”)起草工作,将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 方向、发展目标、主要路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使其成为引领我国智能汽 车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并在战略中提出近期行动计划,确保战略尽早 启动、有序实施,其政策扶持对象重点是国内的各大车企。 ●汽车企业的关注点往往是安全,互联网企业关注点是快速迭代。所以导致汽车 产品的研发周期要比互联网产品的研发周期长的多。由于这样的差别,使得两

汽车运用基础知识点

汽车运用基础 一、名词解释3/9’(共4个) 1、货物周转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即货物的数量和运输距离的乘积称为货物周转量。 2、车辆的技术经济定额:技术经济定额是运输单位和个人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所应遵守或达到的限额,是实行经济核算、分析经济效益和考核经济管理水平的依据。 3、光化学烟雾:NOx与HC在太阳光紫外线作用下,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可形成一种毒性较大的浅蓝色烟雾,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等烟雾状物质。 4、双怠速工况:是怠速工况和高怠速工况的合称。怠速工况:指离合器接合、变速器挂空档、加速踏板与手控节气门处于松开位置时的发动机运转工况;高怠速工况:指在怠速工况条件下(指离合器接合、变速器挂空档、加速踏板与手控节气门处于松开位置),通过加大节气门开度,使转速升至50%额定转速时的发动机运转工况。 5、汽车的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的外观和性能参数的总和。 二、填空(32’/33’)/简答(7个) 1、汽车运用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运输场站和枢纽条件、汽车运用技术等。 2、交通流检测器包括压力式检测器、地磁检测器、环形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 3、主要技术经济定额和指标包括什么?(答5-6个) (1)燃料消耗定额、(2)轮胎行驶里程定额、(3)车辆维护与小修费用定额、(4)车辆大修间隔里程定额、(5)发动机大修间隔里程定额、(6)车辆大修费用定额、(7)完好率、(8)车辆平均技术等级、(9)车辆新度系数、(10)小修频率、(11)轮胎翻新率。 4、车辆识别代号VIN包括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VMI、车辆说明部分VDS、车辆指示部分VIS。 5、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的登记分为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和注销登记。 6、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包括蒸发性、抗暴性、氧化安定性、腐蚀性、无害性、清洁性。 7、柴油的使用性能指标包括燃烧性、雾化和蒸发性、低温流动性、安定性、腐蚀性、无害性、清洁性。 8、汽车使用中的节油措施? (1)燃料的合理使用与节油、(2)润滑油的合理使用与节油、(3)汽车的正确维护、调整与节油、(4)合理驾驶与节油。 9、机油的性能包括润滑性、低温操作性、黏温性、清净分散性、抗氧性和抗腐性、抗泡沫性。 10、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原则:按照汽车发动机结构特点和汽车使用的工况特点选用使用性能等级;按照使用地区的气温选用合适的黏度等级。 11、汽车液力传动油的性能包括黏度、热氧化安定性、抗磨性能、摩擦特性、与密封材料的适应性、剪切稳定性、防腐性能、抗泡沫性。 12、汽车制动液的使用性能包括高温抗气阻性、低温流动性和润滑性、与橡胶的配伍性、金属腐蚀性、稳定性、溶水性、抗氧化性。 13、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性能:①低温黏度小,流动性好;②冰点低;③沸点高;④防腐性好;⑤不产生水垢,不起泡沫,以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 14、轮胎受力情况? ①汽车静止时轮胎所受的负荷;②汽车行驶时轮胎所受的负荷;③离心力对轮胎的作用。 15、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 (1)保持气压正常;(2)防止轮胎超载;(3)合理控制车速;(4)注意轮胎温度;(5)保持汽车技

物联网安全问题

1.信号泄漏与干扰 2.节点安全 3.数据融合与安全 4.数据传送安全 5.应用安全  物联网面对的安全问题 根据物联网自身的特点,物联网除了面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与已有移动网络安全不同的特殊安全问题。这是由于物联网是由大量的机器构成,缺少人对设备的有效监控,并且数量庞大,设备集群等相关特点造成的,这些特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取代人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所以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他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 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感知节点通常情况下功能简单(如自动温度计)、携带能量少(使用电池),使得它们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感知网络多种多样,从温度测量到水文监控,从道路导航到自动控制,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核心网络具有相对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播时,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产生拒绝服务攻击。此外,现有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都是从人通信的角度设计的,并不适用于机器的通信。使用现有安全机制会割裂物联网机器间的逻辑关系。 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设备可能是先部署后连接网络,而物联网节点又无人看守,所以如何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远程签约信息和业务信息配置就成了难题。另外,庞大且多样化的物联网平台必然需要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否则独立的平台会被各式各样的

国外车联网标准发展现状及趋势-2020

国外车联网标准发展现状及趋势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国家,一直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推动智能汽车方面的立法与测试,美国联邦政府为自动驾驶落地提供了一系列支持,美国交通运输部成立了“自动驾驶委员会”,联合各个州政府车辆管理局共同管理自动驾驶。美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ITS 战略计划》,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为核心,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美国交通部分别于2016、2017、2018 年发布《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自动驾驶系统2.0:安全展望》、《自动驾驶3.0:为未来交通运输做准备》政策文件,其中 3.0 对自动驾驶政策进一步放宽,政府监管进一步弱化,鼓励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框架和运营环境,提高公众参与度,支持自愿性技术标准开发,更新相关法案,自动驾驶汽车法规适用范围也得到扩展,明确包括联邦公路管理局、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在内的八大联邦职能部门统一推动相关技术开发。 美国对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十分重视。2016 年1 月,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发布了J3061《汽车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安全指南》为生产、设计、供应、测试、销售、运营或者应用自动驾驶汽车的传统汽车厂商和其他相关机构提供了一个在网络安全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的规章制度框架。2016 年9 月,美国交通部发布了《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提出厂商和其他机构应使用鉴定、保护、检测、响

应、恢复功能进行风险管理决策、解决风险和威胁,迅速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响应,并对相关行业信息进行共孚。2017 年7 月27 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自动驾驶法案》(Self-Drive Act),将首次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测试和发布进行管理,要求自动驾驶车辆厂商必须制定其汽车网络安全方案,以避免或降低由于网络攻击、非法入侵等带来的风险。 欧洲 欧盟认为以协作、网联、自动化为特征的出行模式将是未来趋势,在2018年 5 月制定了智能汽车发展目标:到2020 年,在高速公路实现自动驾驶,在城市中心区实现低速自动驾驶;到2022 年,所有车辆具备通信功能;到2030 年,普及完全自动驾驶。 2016 年11 月发布了《欧洲协作智能交通体系战略》,主要规划了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2018 年5 月发布的《欧洲未来出行战略》是指导欧洲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文件,明确了自动驾驶及智慧出行发展战略规划。此外,欧盟与成员国共同制定了《欧洲议会及理事会规例(欧盟)2018/858》,以保证欧盟各国在自动驾驶车辆准入的豁免程序上协调一致。为适应汽车网络安全的新需求,欧盟在法规政策,车辆型式认证规程等方面做了多项修订与革新。2017年,欧洲网络信息安全局ENISA 发布了《智能汽车信息安全与快速恢复的正确实践与建议》,对智能汽车当前面临的八大威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政策和标准、组织方法、技术三个层面给出了智能汽车网络安全的最佳实践建议。2018年5 月17 日,欧盟通过了《欧盟未来出行战略》,

2018年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2018年)

前言 自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物联网”这一概念以来,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获得认可,并成为信息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催生了大量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引发了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浪潮。 与此同时,数以亿计的设备接入物联网,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针对用户隐私、基础网络环境的安全攻击不断增多,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限制物联网服务广泛部署的障碍之一。 为促进物联网及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控制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风险,我院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与运行中心牵头,联合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联合、360企业安全集团、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编制物联网安全白皮书(2018)。 本白皮书从物联网安全发展态势出发,从物联网服务端系统、终端系统以及通信网络三个方面,分析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风险,构建物联网安全防护策略框架,并提出物联网安全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及建议。

目录 一、物联网安全发展态势 (1) (一)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安全支出持续增加 (1) (二)物联网系统直接暴露于互联网,容易遭到网络攻击 (3) (三)物联网安全风险威胁用户隐私保护,冲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6) 二、物联网安全风险分析 (7) (一)物联网应用系统模型 (7) (二)物联网服务端安全风险 (9) (三)物联网终端安全风险 (11) (四)物联网通信网络安全风险 (14) (五)各典型应用场景风险分析 (15) 三、物联网安全防护策略 (18) (一)物联网安全防护策略框架 (18) (二)物联网服务端安全防护策略 (19) (三)物联网终端安全防护策略 (21) (四)物联网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22) 四、物联网安全未来发展展望 (24) (一)推动物联网安全技术标准落地及合规性检测 (24) (二)以攻促防推进物联网安全技术发展 (25) (三)构建物联网全生命周期立体防御体系 (25) (四)联合行业力量打造物联网安全生态 (26) (五)探索新技术在物联网安全领域的应用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