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21-nov- 肿瘤及其他细胞增生性疾病的修.110)---精品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45
oncology research advances issn
OncologyResearchAdvancesISSN是一本重要的医学期刊,主要关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它是一个国际性期刊,为全球的肿瘤学研究者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其ISSN 为 2639-6718。
近年来,肿瘤学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的进展。
Oncology Research Advances ISSN 作为肿瘤学领域的权威期刊,一直保持着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关注和报道。
该期刊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涵盖了从肿瘤发生机制到肿瘤治疗的广泛领域。
在肿瘤发生机制方面,Oncology Research Advances ISSN 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新的肿瘤基因和信号通路。
这些研究成果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肿瘤治疗方面,Oncology Research Advances ISSN 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这些进展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疗肿瘤疾病。
总之,Oncology Research Advances ISSN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期刊。
它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思考,为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随着肿瘤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这个期刊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肿瘤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1)失去了对中止细胞增殖信号和细胞分化信号的反应,并可传出自主的细胞生长、增殖信号。
(2)逃避了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永生。
当正常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和营养缺乏时,就发生凋亡并自动解体;而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凋亡。
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即使没有受到损伤,约分裂50后也会自动停止分裂,最终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而癌细胞能无限制地增殖,获得了永生化。
这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缺陷和端粒酶恢复活性相关。
(3)失去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
例如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增殖至彼此接触时,就停止生长和分裂(结出抑制),故细胞呈单层生长,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继续分裂而呈多层重叠生长;同时癌细胞表面的识别能力和黏着性发生了改变,使癌细胞不能像不同的正常组织细胞那样保持彼此分开,而能侵入临近组织。
(4)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这保证了肿瘤体积增大后和新形成转移肿瘤的血液供应,以维持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之所需。
上述这些癌细胞的恶性特性,使它们能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自主地无限制增殖,当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可能侵袭邻近组织,癌细胞还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并扩增,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3、癌的单克隆起源和异质性除少数例外,癌是原始的、单个癌细胞增殖的后代,即癌为单克隆起源。
细胞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引言:近年来,癌症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全球健康的疾病,占据着公共卫生议程的重要位置。
传统肿瘤治疗手段如化疗、放射疗法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方法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副作用和治愈率低下的问题。
而随着细胞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利用细胞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本文将通过对细胞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并促进临床实践。
一、基因治疗1.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个革命性发明,被广泛运用于改造和修复细胞等方面。
在肿瘤治疗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被应用于提高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能力。
通过改变肿瘤相关基因的功能,可以使癌细胞敏感于免疫系统的攻击,并增加对抗肿瘤的效果。
1.2 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自身的细胞来对癌症进行治疗的策略。
在这一领域,CAR-T细胞疗法备受关注。
CAR-T细胞是通过改造患者自身T淋巴细胞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CAR-T细胞疗法在某些恶性血液肿瘤中表现出了令人鼓舞的治愈率。
二、生物标记物检测与靶向治疗2.1 生物标记物检测生物标记物检测是通过检测体内分子水平异常变化来帮助诊断和预测肿瘤患者的状态及对治疗的反应情况。
例如,循环肿瘤DNA(ctDNA)可以通过血液样本检测到,它可以提供非侵入性和实时监测肿瘤进展及耐药性发展情况的方法。
2.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中存在的特定靶点,利用药物针对这些靶点来抑制肿瘤生长。
其中,抗血管生成药物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最为常见的靶向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干扰肿瘤细胞周围的血管供应或阻断蛋白激酶活性,可以有效地阻碍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三、免疫检查点药物免疫检查点药物作为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种的治疗中。
该类药物通过解除T细胞受体信号途径上的抑制效应,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免疫检查点药物能够使那些以往难以治愈和预后不良的患者有望获得长期无进展生存。
举例说明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和意义。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
肿瘤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仅通过传统的检查技术可能无法完全诊断和治疗,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肿瘤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以基因表达活动的变化为基础的,可以准确定位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基因表达,从而更精确的识别肿瘤病变。
可以在某些疾病的病理检查,尤其是肿瘤细胞的核染色体改变中,可以精确测定某些特有基因的表达,从而更清楚地发现肿瘤的病因。
例如,在乳腺癌中,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发现Her2/neu基因的表达水平,这是一个关键指标,指示患者是否需要使用Herceptin (一种针对Her2的抗癌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另外,可以精确测定抗原受体ER、PR和p53等关键基因的表达,以判断乳腺癌的分期,依据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更好地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发现一些关于肿瘤的机制,如血管新生、转移和耐药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最近,还发现一种称为miRNA的小RNA物质,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治疗药物正以其作为靶标。
总的来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诊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肿瘤,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更好地治疗患者。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肿瘤是一种由异常细胞无控制地增殖和扩散形成的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肿瘤治疗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疗效有限,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本文将重点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章:分子生物学技术概述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来揭示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基因测序和基因表达分析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精确地检测和诊断肿瘤,为肿瘤治疗提供依据。
第三章: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诊断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的血清或组织中特异性地存在的某种物质,可以作为肿瘤的生物学指标。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测和分析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性。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这些肿瘤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辅助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第四章: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改变细胞内基因表达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来构建和转导基因载体,如腺病毒载体、质粒载体和纳米粒子载体,将治疗相关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
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基因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治疗效果。
第五章: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抵抗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制备肿瘤相关抗原(TAA)的重组蛋白,用作肿瘤疫苗或免疫治疗的靶点。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进行T 细胞的基因编辑和CAR-T细胞工程等,增强抗肿瘤免疫效果。
第六章:体外诊断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体外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PCR技术对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肿瘤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可以获得关于肿瘤类型、分级和预后的重要信息。
肿瘤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简介肿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防、诊治等方面的问题。
肿瘤是一种由恶性肿瘤细胞构成的组织异质性疾病,是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高死亡率、高残疾率等特征。
肿瘤学是现代医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具有较高的治疗成效和突破性进展,对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肿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肿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基础研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免疫学机制、肿瘤遗传学和分子影像学等方面的研究。
2.肿瘤生物治疗:包括分子生物学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和肿瘤疫苗等。
3.肿瘤预防与筛查:防癌健康教育、预防性体检、早期诊断和筛查等方面的研究。
4.肿瘤临床研究:研究肿瘤的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问题。
5.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研究:研究肿瘤的转移机制、复发原因和转移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肿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肿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芯片技术等。
2.细胞生物学技术:如细胞培养、克隆、细胞分离、培养和复制等。
3.免疫学技术:如ELISA、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等。
4.肿瘤遗传学技术:如PCR-RFLP、TAT、STR技术、比色法等。
5.分子影像技术:如MRI、PET-CT、SPECT等。
肿瘤生物学的应用肿瘤生物学的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诊断:利用分子影像学技术,如MRI,PET-CT,SPECT等,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定位。
2.肿瘤治疗:利用肿瘤基础研究的成果,开发出分子生物学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抗癌和药物治疗等方法,用于肿瘤的治疗和控制。
3.肿瘤预防:防癌健康教育、早期筛查和疫苗预防等措施,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危害。
4.肿瘤精准医疗:基于人类基因组学等前沿技术,利用个体化医疗模式,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和肿瘤分子学特征,实现精准治疗。
I7中山大学肿瘤学硕士复试试题一. 名词解释1.直接致癌物: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后能与体内细胞互相作用,不需要经过代谢就能诱导正常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2.间接致癌物: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需要经体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变成化学性质活泼的形式方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致癌物。
3.转移(metastasis):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沿淋巴管,血管,体腔到达与原发瘤不相连的部位,并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4.信号传导(singal transduction):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所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的转录表达开始的过程。
5.动脉栓塞治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经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通过肿瘤供血动脉注入肿瘤组织中,化疗药物可以以较长时间较高浓度停留于肿瘤组织中,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栓塞肿瘤血管可促使肿瘤细胞坏死,并且可降低体循环的药物浓度,减轻全身化疗毒性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6.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synthetic therapy):根据病人的身心状况,肿瘤的具体部位、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势,结合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改变,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各种有效治疗手段,以最适当的经济费用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7.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recessive oncogene, antioncogene, tumorsusceptibility gene):通过纯和缺失或失活而引起恶性转化的基因。
8.反义核酸技术:一种能够有效调节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手段,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核酸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设计出能与靶基因特定区域结合的DNA或RNA,从而影响靶基因的表达,抑制其功能。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肿瘤学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治疗的学科。
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基因突变、多种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新技术,不仅可以对基因突变的检测、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表达谱进行研究,还可以对肿瘤的预后和治疗反应进行评估。
本文将从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概念、技术方法、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介绍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一、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概念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或体液中的一些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以辅助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分子标志物包括基因、蛋白质、酶、免疫学指标和肿瘤相关遗传学变异等。
这些分子标志物的表达谱可以显示肿瘤细胞的状态及其分化水平,同时也可以显示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病理类型,从而提高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准确率。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还可以对肿瘤分子靶点进行评估,提供个性化治疗的方案。
二、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技术方法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检测、蛋白质检测、免疫组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基因检测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和体液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对肿瘤分子遗传学变异进行评估,并为后续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芯片等。
蛋白质检测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以评估其表达及功能状态。
蛋白质检测技术包括质谱法、二维凝胶电泳和蛋白质芯片等。
免疫组化是指通过利用抗体与免疫性分子标志物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的分子标志物。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和内部标志物进行研究,是肿瘤分子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指通过检测肿瘤组织或体液中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评估肿瘤细胞的状态和肿瘤治疗反应。
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癌胚抗原(CEA)用于结直肠癌和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等。
《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第三版修订简介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简称ICD-O)是国际上通用的肿瘤分类和编码系统,旨在为临床医生、流行病学家、病理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标准化的肿瘤诊断和统计数据。
ICD-O第三版于2021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了新的肿瘤类型和编码,以反映肿瘤病例的最新分类和科学知识。
本文将对ICD-O第三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修订背景、主要内容和应用意义。
1.修订背景ICD-O第三版的修订是基于国际肿瘤学和病理学领域的最新科学发展和临床实践。
与上一版相比,新版对肿瘤的分类和编码进行了全面调整和更新,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反映不断变化的肿瘤学知识和医疗实践。
修订过程由国际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简称IARC)主持,汇集了全球肿瘤学和病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广泛的学术讨论和实地验证,对肿瘤分类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修订。
2.主要内容ICD-O第三版在保留前两版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新编码和分类。
其中包括对已知肿瘤类型的细化和精确定义,以及对新发现的罕见肿瘤类型的编码和分类。
新版还引入了分子病理学和分子诊断的成果,将分子标志物和遗传变异等信息纳入肿瘤分类体系,使ICD-O 更贴近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学的需求。
此外,新版还对肿瘤分类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编码规范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3.应用意义ICD-O第三版的修订对临床诊断、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首先,新版的分类体系和编码规范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肿瘤患者,指导临床决策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次,修订后的ICD-O能够为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提供规范的肿瘤诊断和报告标准,有助于监测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指导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分子生物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是人类健康领域中的一大难题,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同时,癌症治疗也是目前医学界的一大挑战,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分子生物学,则是针对癌症治疗的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分子生物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一、分子生物学与癌症分子生物学是以分子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促进了分子生物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癌细胞的形成与分子遗传学密切相关,分子生物学不仅可以帮助理解癌细胞的形成机制,而且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癌症是一种基因变异的疾病,特征是正常细胞因一系列的基因突变而失去了生长调控的能力,从而出现异常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突破,使得人类对基因变异(变异基因、癌基因等)的认识逐渐加深,并且发现了许多与癌症相关的分子靶点,例如,HER2是一种恶性肿瘤中经常表达过量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现可以为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药物。
This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molecular biology in determiningtumor characteristics and selecting targeted therapies.二、个性化治疗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案,大多数都是采用较为通用的手段来治疗,没有针对不同的患者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而分子生物学的数据分析技术,可通过研究每个患者的基因组信息来为患者诊断,从而实现更为倾向于个性化治疗。
基因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的新兴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癌细胞的特征来识别具有治疗前景的特定靶点,促进精准诊断,减少治疗周期和副作用,并提高治愈率。
个性化治疗的例子比较多,例如,EGFR突变是肺癌的常见变异之一,对于这一疾病,目前已经成功的开发了几种基于EGFR靶向治疗的药物,由于EGFR靶向治疗的疗效优于化疗,然而仅适用于EGFR基因突变患者。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与诊断技术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发生和治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和诊断技术是现代肿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肿瘤的分子病理学和诊断技术进行介绍和阐述,以期让人们了解到肿瘤分子病理学和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一、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极其复杂,常常涉及到多个基因和多个信号通路。
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正是这些交叉学科中的重要一环。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主要是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表型学特征,来揭示肿瘤的病理生理机制、分子分类和治疗的靶点。
在分子水平上,肿瘤分子病理学重点研究肿瘤相关基因、调控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的分子变化。
这些研究对于肿瘤的早期预防、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肿瘤的诊断技术诊断是肿瘤治疗的第一步,精准的诊断技术对症治疗至关重要。
肿瘤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影像学诊断、组织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等。
1. 影像学诊断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CT、MRI、PET等。
这些技术可以直观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能够帮助医生做出最初的病变判断。
但是,由于肿瘤的病情复杂变化,影像学诊断不能够提供详细的病理信息和分子水平的信息,常常需要结合其它诊断手段。
2.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能够直接从肿瘤组织中获取更加精确的病理学信息,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通过肿瘤切片染色方法能够检测到肿瘤组织中的细胞类型、生长状态、血流情况、细胞周期等多个指标,为肿瘤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
3. 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与组织学检查相比,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从肿瘤组织中检测到更多的分子信息。
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主要包括PCR、FISH、NGS等技术。
其中,PCR技术可以检测病毒DNA和RNA、基因突变等病理因子;FISH技术可以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蛋白质重塑等指标;NGS技术可以全面检测肿瘤中的基因、突变、表达水平、CNV等信息。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肿瘤早期诊断技术肿瘤早期诊断是目前临床上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早期发现肿瘤,能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治疗风险,也非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传统的肿瘤诊断方法主要采用了临床症状、成像检查、组织活检等,虽然在某些肿瘤诊断上已经很成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成像技术无法发现肿瘤;组织活检对患者的损伤大等等。
因此,新的诊断技术是实现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之一。
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分子生物学除了能够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还可以突破传统所具有的限制,如快速、灵敏、准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肿瘤早期诊断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肿瘤早期诊断技术通常包括 DNA、RNA、蛋白质的检测和分析。
其中,DNA的变异和突变一般是肿瘤能够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在自然样本中寻找与肿瘤有关的 DNA 变异和突变。
例如在血液中寻找微小胶囊的DNA 片段,之后检测这些片段中是否存在肿瘤相关的突变,如此便能在极其早期诊断出癌症。
这项技术就是所谓的肿瘤 DNA 评估。
该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应用,能够对许多种癌症进行高效、快速的筛查,这使得普及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与 DNA 不同,RNA 的作用是将 DNA 进行转录和翻译为蛋白质。
RNA 的水平与疾病相关,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
其中,miRNA (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 RNA 分子,其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miRNA 在癌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常常与正常组织有所不同。
因此,检测 miRNA 水平对肿瘤早期诊断是非常有帮助的。
研究表明,在鼻咽癌、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早期诊断中,miRNA 检测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此外,蛋白质作为主要的功能分子,在生物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蛋白质水平的变化与疾病有很大关系。
病理学——肿瘤概论肿瘤(tumor,neoplasm)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约在100/10万人口以上,每年约9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
建国后,我国在肿瘤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在绒毛膜上皮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宫颈癌等防治工作方面已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由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和工业发展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因素的影响,以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继续上升。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淌不完全清楚,防治还缺少根本有效的方法。
因此,研究肿瘤的原因、发病机理和发展规律,成为当代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课题。
第一节肿瘤概念肿瘤是由于各种致瘤因于长期作用引起的机体某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呈肿块,其生长相对不受控制,与机体不协调,即使病因消除,它仍继续生长。
机体在生理和各种病理状态下,如生理性再生和炎症、损伤修复也常有组织细胞的增生,但这种增生,一般是对某种刺激产生的反应,增生的组织细胞是分化成熟的,具有基本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而且一旦引起增生的原因消除后,增生也就停止。
肿瘤性增生与上述增生则有本质上的不同。
瘤(癌)细胞由于遗传特性的改变,使它具有和正常细胞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并可继续传给子代细胞,而不要病因的继续作用。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1、旺盛的增殖能力和自主性生长,瘤细胞一般都有较强的分裂繁殖能力,如在细胞培养中可见瘤细胞成堆的生长(由于丧失了接触抑制),而正常细胞在培养基中当彼此接触时则停止生长。
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机体的调控,而成为自主性生长。
当然所谓自主性生长也是相对而言,因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影响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2、恶性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与正常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异,它不能达到正常细胞那样成熟程度,表现为形态上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功能上的丧失或变异,如某些腺癌不具有相应腺上皮的分泌功能,某些癌细胞产生异位激素,代谢上虽和正常细胞没有质的差别,但也形成癌细胞代谢上的一些特点,如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代谢增强,糖无氧酵解冗进,氧化酶减少,蛋白分解酶增加,与细胞特殊功能有关的酶活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