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9.42 KB
- 文档页数:5
年级八年级(下)学科科学课题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课时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备课教师备课时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认识空气中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2、结合录像和图片,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呼吸运动。
3、引导学生感受自身呼吸运动时,胸部的变化和肋骨的移动,结合图片、实验,感知理解呼吸运动的产生,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4、通过学生对小动物的准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了解动物的呼吸。
5、通过对豆芽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了解植物的呼吸,6、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的分析,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让学生认识到分析事物可以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要点教学重点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呼吸作用。
教学难点难点: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引言】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新陈代谢。
呼吸就是生命的标志。
生物只要活着,就要不停地呼吸。
吸入外界地新鲜空气,呼出体内地废气。
那么,这种气体交换在生物体内市怎样进行的呢?一、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问1】人通过呼吸,气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呼出的气体氧气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同时水汽的含量也明显增加。
【问2】你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用澄清石灰水和白色的硫酸铜粉末。
【讲述】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的。
【读图】我们来认识一下人体的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构成?这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1、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道:鼻腔--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通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和气管--气体的通道,由软骨作支架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肺: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1、肺的基本结构为肺泡,一个肺由很多的肺泡构成,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起到什么作用?一个肺分成很多个肺泡,这样的好处是大大增加了肺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作用是有利于呼吸作用的进行。
4、生物是怎样呼吸的、呼吸作用生物只要活着,就会不停地呼吸。
吸入外界的新鲜空气,呼出体内的废气。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基本结构为肺泡,它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缠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鼻粘膜: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的刺激咽: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保持气流畅通,内有声带,呼气冲击声带振动发声气管、支气管:保持气流畅通,内有纤毛的粘膜能分泌粘液,粘住灰尘和细菌问题1: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新鲜空气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人通过呼吸,气体的成分还是一样吗?气体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呼、吸比较氧气21%16%少了二氧化碳0.03%4%多了氮气78%78%不变稀有气体0.94%1%基本不变水汽较少较多多了问题2:为什么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而氧气却减少?答:气体发生了交换: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 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葡萄糊+氧气蘇二氧化碳+水十能量爭4 02co, HP人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空气经鼻腔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通过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到达肺部。
思考:人是怎样呼吸的?活动:观察锥形罩内气球的变化吸气过程呼吸远动助间外肌篠JUL if脈JW JK上丹肿>向卞向脾腔容和強小胸膛内夫r压X大吸气,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大气压顶总结:呼吸运动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肺泡内气压变化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问题:人体中的的气体交换在肺泡中是怎样进行的? 1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肺泡里进行的,是指肺泡与血液(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2.读图P100页图3-65,联系实际说说:人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这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从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平时要注意不要养成哪些不良习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合称呼吸道。
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3.呼吸系统组成4.呼吸器官的结构功能纤毛:不断地向喉部方向摆动,将粘着细菌的黏液推向喉头,经咳嗽咳出体外,这就是痰。
肺的基本结构为肺泡,它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外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5.空气进入体内的路线3、人体的气体交换(一)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活动:将左手按在胸前,尽力吸气和呼气,感觉胸骨和肋骨移动的情况。
从中你认为胸腔体积怎样变?胸腔内气压怎样变?2.呼吸运动完成呼吸运动是通过_____和_______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
思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有明显的差异4、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交换)1.肺泡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①肺泡数目多②肺泡壁很薄,一层上皮细胞。
③肺泡外面布满毛细血管。
④弹性纤维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2.【讨论】肺的基本结构为肺泡,肺泡不仅数目多,肺泡壁薄,而且布满了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起到什么作用?3.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原理是扩散作用(高浓度向低浓度)。
4.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原理是扩散作用(高浓度向低浓度)。
5、【讨论】为什么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检测1、呼吸系统由()和()组成,其中()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
肺的功能是:进行()的场所。
2、吸气时,胸廓(),腔内气压(),气流()肺部;呼气时,胸廓(),腔内气压(),气流()肺部。
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和()而引起;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的气体交换。
4、肺泡的结构特点:①肺泡数目();②肺泡壁很(),仅一层()细胞构成;③肺泡外面布满()血管。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5.2《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教案3.5.2《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指导教学书主备人:审核人:初二备课组教学目标1.知道呼吸作用的概念,文字表达式。
2.知道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重难点1.知道呼吸作用的概念,文字表达式。
2.知道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实验探究的分析教学手段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个人复备复习导入1.下表是小华对自己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结果(体积分数)(1)请你判断:X是______,Y是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数据分析:是吸入气体,是呼出气体.(3)请你回答:因参与新陈代谢而被人体消耗的是______。
(4)如果将A、B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先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2.图1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图2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
在图1的d点处,此时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___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当胸廓变化处于图2的B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左图中的哪一段_________(用左图中的字母表示)。
二、目标展示1.知道呼吸作用的概念,文字表达式。
2.知道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三、新课学习过渡:那么,进入人体的氧气有什么用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又怎么来的呢?学生自学:自学内容:课本P103的内容1、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明确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
2、说出呼吸作用在物质和能量方面发生的变化。
3、说出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
学生讲解、教师完善补充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
T:思考并讨论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不同?S:思考T总结:呼吸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它产物,同时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这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
PPT:请学生把气体进入人体,进行呼吸,并排出废气的整个过程。
教学过程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
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如图所示,氧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
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氧从肺泡进入血液以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通过体循环,将氧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里。
【思考】呼吸时,吸进的空气都能在肺部进行交换吗?--不能全部。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哪几环节?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必须要进行。
2、人通过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3、呼吸系统由和组成,其中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食物和
空气的共同通道是。
4、肺的功能是:进行的场所。
5、
6、吸气时,胸廓,腔内气压,
气流肺部;呼气时,胸廓,
腔内气压,气流肺部。
7、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和
而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
第4节二氧化碳(第2课时)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科学观念: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科学思维: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让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探究方法。
3.探究实践: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4.态度责任:体验结构对功能的适应性和呼吸对生存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等一系列知识的基础;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情景展示1][问题探究] 上图是人体的什么系统?它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这些器官分别具有什么功能?[思考交流][归纳提升][情景展示2] 将左手按在胸前,尽力吸气和呼气,感觉胸骨和肋骨移动的情况。
[问题探究] 你认为胸腔体积是怎样变化的?胸腔内气压是怎样变化的?[思考交流][归纳提升][情景展示3][问题探究] 说说锥形罩内气球的变化。
[思考交流][归纳提升]橡皮膜罩内体积罩内气压气球体积气流向下拉变大变小变大进入向上推变小变大变小压出[继续探究1] 根据锥形罩内气球的变化,说说人是怎样呼吸的。
[思考交流][归纳提升]膈肌肋间外肌肋骨胸骨胸腔体积胸腔压力气流吸气收缩变得扁平收缩向上、向外移升增大减小进入呼气放松恢复拱形舒张向下、向内回落减小增大排出[继续探究2] 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思考交流][归纳提升] 吸气和呼气(呼吸运动)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说课稿一、教材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科学•课程版本: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章节名称: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二、教材分析《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二个章节,本章节主要讲述了生物的呼吸过程和呼吸作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生物呼吸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生物的呼吸适应方式。
本章节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的呼吸方式:通过描述人类的呼吸过程,学生将会了解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呼出是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2. 不同生物的呼吸适应:通过比较人类、昆虫和水生生物的呼吸适应方式,学生将会了解到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的呼吸适应能力的不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生物的呼吸过程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人类的呼吸过程和呼吸器官的结构;–比较不同生物在呼吸方式上的适应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珍惜健康和生命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呼吸过程、呼吸器官的结构、不同生物的呼吸适应。
•教学难点: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同生物的呼吸适应的原因。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安排:–生物的呼吸概念介绍–人类的呼吸过程及呼吸器官–不同生物的呼吸适应方式2.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讲解生物的呼吸过程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实验演示:通过展示人类的呼吸过程和不同生物的呼吸适应方式的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发现生物的呼吸适应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1.导入与引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获取能量的。
第三章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教材分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三章第五节的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承前氧气、氧化、二氧化碳,启后动植物的呼吸、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一节。
呼吸是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所以学生对呼吸现象很熟悉。
可熟悉的现象学生不一定有深入的认识。
所以本节主线就是学生呼吸体验,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呼吸的认识由浅入深。
在充足的阅读时间中获取书中的图文信息;通过交流质疑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整体认识;感悟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奇妙。
利用模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问思考,并运用模型类比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推理出外界与人体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原理。
通过对扩散现象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重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书本阅读,学生可以熟练地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简单描述其特点;通过学生体验呼吸运动,描述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简单描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书本及交流质疑来加强学生的交流表达及质疑能力。
学生体验及模型活动来感受人体呼吸运动,使学生能更好地透过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实现呼吸运动的过程和本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生物体结构、功能与环境相统一;感悟生命的美妙。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及交流质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感悟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道理。
2.通过学生体验及模型活动来感受人体呼吸运动,透过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实现呼吸运动的过程和本质。
3.理解肺泡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内呼吸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人体呼吸运动模型,呼吸运动动画, PPT【学教环节】(导入)人只要活着,就会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一、教材内容及地位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
即三个中心问题1、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3、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
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的过程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
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1、呼吸运动的过程。
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而学生还没有压强的概念,就很难理解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入”肺内。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2.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
3.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4.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分析事物可以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品质。
2、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课时只要内容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等一系列知识的基础;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特难题的新陈代谢之间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日期周次课时 / 课题 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二课时- 呼吸作用教材解读目标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认识空气中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2、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3、了解动物的呼吸。
4、了解植物的呼吸,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
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呼吸作用。
难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呼吸作用。
学情教学准备课件,教案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人体呼吸系统1.什么是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
让磁体靠近它。
2.呼吸系统组成3.呼吸器官的结构功能2、人体的气体交换(一)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三)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二、新课讲解:1、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O2为什么会减少?CO2和H2O为什么会增加?减少的O2去哪里了?增加的CO2和H2O又是从哪里来?2、呼吸作用1.什么是呼吸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
2.呼吸作用表达式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3.呼吸作用能量转化(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生物能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提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4.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在活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物体就迅速死亡。
思考1:食物燃烧时也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这与呼吸作用相类似,你能比较两者的差异吗?思考2: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读图:人体内的氧气是怎样获得和利用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排出体外的?思考3:动物体内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吗?动物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成分有没有变化呢?3、动物的呼吸作用1.参照图 3-7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碱石灰是由固体氢氧化钠(NaOH)和生石灰(CaO)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A.思考:试管 B 的设置有 _____ 的作用。
人体吸入的气体:空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O2—16%,CO2—4%,N2—78%,稀有气体—1%,较多水汽,即人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①数量多:约8亿;
②面积大:约100平方米;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肌顶部回升)缩小
着扩张,肺内的气压相应变小,气体便被吸②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
④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③用温度计测量豆芽温度,可发现温度计的读数略有升高(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