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与应对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院前急救应对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和突发疾病随时可能发生。
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少伤残。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院前急救应对方案至关重要。
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对急危重症患者所采取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它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时,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中毒等,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持,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建立静脉通道等,为后续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二、院前急救的流程1、接警与调度当接到急救电话时,调度员应迅速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病情、地址、联系方式等,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地理位置,合理调配急救资源。
2、出诊准备急救人员在接到出诊任务后,应迅速准备好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如急救箱、心电图机、除颤仪、氧气袋等,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发。
3、现场评估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应迅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意识、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受伤部位、症状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现场急救根据患者的病情,急救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骨折、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急救药物等。
5、转运与途中监护在现场急救处理完毕后,应将患者安全、迅速地转运至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三、院前急救的人员配置1、急救医生急救医生是院前急救团队的核心成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急救护士急救护士应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能够协助医生进行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如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药物、观察病情等。
3、驾驶员驾驶员应熟悉当地的路况,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将急救人员和患者送达医院。
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分类调查及对应的急救培训方案的制定分析3年来一万余次120出车记录,得出本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对位于疾病谱首位的创伤,按部位及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分类;针对疾病谱前10位的病种制定培训要点及主要操作技术,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水平。
标签:疾病谱;创伤分类;急救培训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指的是在医院之前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中毒、创伤、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的统称,包括患者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1]。
本文就我院120急救中心2010年~2012年有完整资料记录的10504例急救患者,进行疾病谱分析,以了解本地区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针对主要疾病谱,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院前急救患者2010~2012年共10504例。
1.2 方法①根据要求设计规范化登记表。
②120医护人员出诊后详细记录患者的诊治情况。
③对疾病谱按病种及症状进行进行分类统计。
④对占疾病谱首位的创伤按部位及性质进一步分类。
⑤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百分数。
2 结果2.1 本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见表1。
2.2 由表1统计显示,10504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各种创伤患者7600例,占总患者数的72.35%,对于各类创伤性疾病,根据部位及性质,进行进一步分析统计,见表2。
2.3 针对上述提出的十大病种及对占首位的创伤性疾病按系统进一步的分类,结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制定的”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本院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工作的培训课件及方案,培训方案要点见表3。
3讨论3.1 院前急救的模式,主要分为:独立型急救模式,指挥型急救模式,院前型急救模式,依托型急救模式,联动型急救模式,与消防联合型急救模式6种类型[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120院前急救工作至今已开展6年余,以数家市立医院为主,成立的各120院前急救中心,具体负责与110系统的无缝连接,并与各医院的急诊科、ICU密切配合,较好的完成了覆盖范围内的120院前急救工作。
xxxx院前急救情况分析及整改方案院前急救承担着院外的急救任务,加强急救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急救设备设施应予以重视。
3月5日下午,xxxx医务办召集了急诊科相关负责人召开了专题会,会议上通报了急诊出车的相关问题及情况,并针对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车不足的情况交换了各自的意见,以下为分析及整改报告。
一、院前急救现状(一)急诊内科院前急救人员不足现有出车派单方式为内科、外科、儿科各自承担相应病情的院前急救任务,但急诊内科第二趟的出车任务往往因为人手问题,较难安排。
(二)设备不完善通讯设备不完善,GPS定位系统信号偶尔丢失,致使拖延出车时间,不能准确定位出车地点,有可能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二、院前急救整改措施(一)急诊外科医生承担部分急诊内科出车任务,充实院前急救队伍。
(二)加强急救队伍建设,提高急救队伍质量,加强院前急救培训。
举办院前急救相关主题内容的培训班,邀请院前急救队伍的骨干到xxxx进行指导,让xxxx院前急救队伍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措施和流程。
(三)加强与120指挥中心协调沟通,处理GPS系统相关问题,做到出车及时,效率高,定位准。
(四)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工作,结合院区实际情况,制定院前急救的工作方案。
发生大型群体性事故时,需要综合救援、联合救援,要求急救人员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服务现场指挥,并与有关应急队伍联合、协调,尤其有批量伤员聚集时,需要依靠政府调配车辆与人员,有序组织救治转诊。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认真按照院前急救工作有关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组织院前急救演练与内外科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做到平战结合,提高临床科室与职能部门的配合度,提高各科之间的协调能力与急救技能业务水平。
(三)加强对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对急救质量和急救医疗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到位,任务不达标的情况,按制度通报与扣罚绩效,限期进行整改。
(四)调整出车工作方案:1. 原有的第一趟出车安排不变,为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各自承担相应病情的院前急救任务。
院前急救常见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院前急救风险分析一、急救现场不安全因素1、医生、护士专业技术不过硬,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未能有效的建立静脉通道及准确的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2、急救人员法律及维权意识淡薄,忽略了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未及时向家属或陪同人员交待病情及搬运转送过程可能出现的危险。
3、院前急救服务对象大多是急、危、重病员,病人家属心情多较急躁。
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缺乏耐心,语言不文明、行动不迅速、表情不严肃等。
4、急救意识淡薄,急救反应时间延长,接到信息时未及时出诊,驾驶员对道路不熟悉,救护车出现故障,造成到达现场时间延误,影响伤员救治。
5、与患者沟通不良:未详细询间患者的地址、接车地点、病情、受伤人数等,延误病人救治。
6、物品不完善:抢救器材及药品准备不足,物品放置不规范,从而影响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转运途中不安全因素1、基本装置未固定:对担架未做妥善固定,在转送过程中患者滑脱造成继发伤加重病情;输液瓶悬挂后固定不牢摔下砸伤病人等。
2、途中监护不严,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坐驾驶室或打盹,随意谈论与救治患者无关的话题,接打与工作无关的电话对病人观察不到位,处理不及时,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3、急救设备或仪器性能不稳定:如吸痰器突发无负压,血压计血糖仪测量数值不准确,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病情评估。
三、到达医院时不安全因素1、没有把患者病情以及处置与当班医生妥善交接,将患者放下就离开,使患者置于于“两不管”的处境中2、在转送的医院发表有关其医院的负面言论。
四、医疗文书书写1、病历书写不及时。
2、医療文书书写质量差,记录不详细,时间有涂改,未使用医学术语.应对措施1、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树立“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的急救意识,救护车设备随时处于功能状态,车辆、药品、设备要班班专人交接,出发时与患者做好沟通,确认接车地点。
2、选派热爱急救工作,有高度责任心与爱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有综合处理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医务工作者。
院前急救常见病种分析【关键词】院前急救;常见病种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
没有及时有效的院外急救,后面的一切工作都失去了前提[1]。
有效的现场救治,能够大大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从而最大程度的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院前急救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其面临的病种复杂多样,包含内、外、妇、儿等等多个学科。
掌握常见病种的急救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做出判断,有效、安全地救治病人。
现将我院院前急救站2022年出诊病例(云岗地区)进行病种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院前急救站2022年1-12月出诊病例,共4938例。
其中男性2744例,女性2194例,年龄2-101岁。
1.2方法调查分析院前急救病例的病因组成比例,采用电话随访明确最终诊断。
2结果2.1一般情况4938例院前急救病人中,病种例数如下:表1 院前急救病种分析项目例数构成比脑血管89718%创伤83517%呼吸83217%心血管48810%消化4459%泌尿2685%内分泌1643%肿瘤1343%高血压1162%妇产1042%儿科671%其他58812%合计4938100%其他:精神疾病、药物或酒精中毒;各种轻症、非紧急救援任务2.2病种呈现季节性规律:表2 院前急救站2022年1-12月出诊病种统计表心血管脑血管高血压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妇产肿瘤创伤儿科其他合计1月318077827311135623343812月2756877341913119535413533月346997431386117911564004月301061163251342470644195月4391185933563134317213655466月3996755363213128737614397月3768944361616813895644058月617994643161446752464019月4889125761221614843424391月557411674712117117424341411月282984224714074922523512月55607173441954555871506合计488897116832445268164104134835675884938其他:精神疾病、药物或酒精中毒;各种轻症、非紧急救援任务3讨论3.1院前急救常见病种(1)脑血管疾病(18%):本次病种分析中,将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畸形、脑血管供血不足等归结为脑血管疾病。
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
120急救中心是我国医疗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在120急救中心接收的患者中,相应的疾病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
本文将会对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
在120急救中心接收的患者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心脏骤停是一种极其危急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心脏骤停可能是由于心源性疾病、外伤性疾病、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
若是120急救中心在院前能够及时施行复苏措施,那么患者的生命的危险程度就大大降低了。
其次,在120急救中心接收的患者中,心绞痛发作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病症。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肌缺血而引发的疾病,在良好的治疗下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
当然,发生心绞痛发作时也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否则无异于雪上加霜。
再次,120急救中心接收的患者中,外伤患者也是非常多的。
外伤是由于外部物理因素导致的人体损伤,其中以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最为常见。
在外伤患者中,骨折和创伤出血是比较常见的。
灵敏、专业的急救行动无疑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最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由于120急救中心的定位,其接收的患者中不仅仅有以上几种疾病,还可能涉及到中毒、昏迷、呼吸困难等情况。
在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况时,急救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总之,在120急救中心接收的患者中,疾病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在应急反应中,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采取专业措施,往往能够有效地拯救人的生命。
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分析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对策近年来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已发生改变。
2008~2009年对接听呼叫救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度的院前急救病例和该年度120出诊日报表,将疾病分为脑血管病、交通伤、中毒、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8类,对诊断不明确的列为其他类。
列表统计分析,找出各有关数据变化规律,并得出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情况:5831例病例中男3253例,女2477例。
院前急救病种排在前5位的为交通伤、脑血管病、意外伤、心血管病、中毒。
在车祸中死亡的75%为青少年。
受伤部位以颅脑外伤、四肢外伤、多发伤多见。
院前急救患者死因构成比与死因例数构成比,心血管疾病31%,交通伤25%,中毒11%,脑血管疾病20%,意外伤7%,自杀2%,消化道出血3%,其他1%。
结果职业防护调查: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影响。
现对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如下:①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随机调查。
发出调查表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100%。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护士对防护知识的来源、职业暴露的经历、职业暴露后是否得到处理。
调查对象学历的构成比,本科学历2例(8%);大专学历10例(40%);中专学历13例(52%)。
在医院工作工龄构成比,1~5年20例(80%);6~9年3例(12%);>10年2例(8%)。
防护知识来源:护士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相关信息来源于学校占136%,来源于工作经验占635%,来源于医院培训占129%。
认为需要参加相关知识培训的占958%,可有可无的占42%。
职业暴露经历:护理人员中曾被针刺伤的占96%,被化学消毒剂损伤的占167%,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造成损伤的占104%,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性损伤占437%。
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将对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
以下是对该疾病情况的分析报告。
1. 急救病例数量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病例数量是我们分析的起点。
根据我们的数据,我们能够得出一些有关病例数量和趋势的信息。
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了解在不同时间段和环境下发生的急救事件数量的变化情况。
2. 急救病例类型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我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急救病例进行分类和分析。
根据我们的数据,最常见的急救疾病类型可能包括心脏病突发、中风、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等。
我们将对每种类型的急救病例分别进行分析,包括其发生的原因、发病率、临床表现等。
3. 急救病例发生的条件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疾病发生的条件。
我们可以分析病例发生的时间地点、病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病例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等等。
这些因素对我们理解和预防特定疾病类型的发生都非常重要。
4. 基于数据的预防措施建议在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疾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建议。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改善公共安全设施、控制环境污染等。
根据不同的急救病例类型,我们可以给出相应的建议。
总结:通过对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取有关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与环境相关的信息。
这些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社区救治能力,降低急救病例的发生率。
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研究来支持我们的分析和结论。
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120急救中心是由卫生部门直接管理的医疗机构,其职责是为公众提供院前急救服务。
在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120急救中心已成为了市民急救用车的首选,每年都有大量的病患得到及时的急救和救治。
本文将通过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来探讨我国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病情特点,为全面了解我国急救患者的治疗需求提供参考。
我们对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数据显示,在院前急救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占总人数的30%以上。
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占比较高的类型。
其次是意外伤害,包括交通事故伤者、坠伤、溺水、烧伤等,占总人数的20%左右。
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也占较大比例,分别占总人数的15%和10%左右,其他各类疾病占比较低。
我们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据了院前急救患者总数的50%以上,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救病种。
20-40岁的青壮年人占比约为30%,意外伤害是这个年龄段的主要急救病种。
0-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占比约为15%,意外伤害占了他们急救病种的大部分。
我们对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了长期趋势分析。
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
意外伤害的急救人数也较为稳定,但在年轻人中有所增加。
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救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0-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而消化系统疾病的急救人数相对稳定,年龄段差异不大。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中,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的病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需要加强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救治工作。
意外伤害在青壮年人中发病率偏高,需要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120急救中心是中国的紧急医疗救援系统,主要负责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包括疾病急症、意外伤害和其他突发情况。
院前急救患者是指在急救中心抵达之前接受急救的患者。
对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种类和发生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救援工作。
为了进行分析,需要收集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相关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查询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或分析事故报告等途径进行。
以下是对疾病情况的分析内容。
1. 疾病类型:可以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
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通过统计各类疾病的发生情况,可以了解到哪些疾病是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主要对象。
2. 发病年龄和性别分布:对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急症情况。
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而年轻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意外伤害。
3. 发生时间和地点: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可以帮助确定救援资源的分配和配置。
通过统计不同时间段和地点的急救情况,可以了解到哪些时间段和地点容易发生急症,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4. 救治方式:对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方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疾病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措施。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措施。
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可以为急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通过了解不同疾病类型的发生情况,可以对急救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配置,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不同病情的救治方式,可以提前准备相关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为急救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急救现场,更密切监测急救患者,可以更好地评估其病情状况,从而在急救过程中提供更及时和有效的救治措施。
通过对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务,减少因疾病而引发的悲剧。
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120急救中心是城市中一个重要的医疗机构,它承担着院前急救的重要任务。
在这里,医护人员每天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急救患者,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然后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对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患者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急救服务。
我们来分析一下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
根据统计数据,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可以分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糖尿病、及其他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包括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
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意外伤害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交通事故、坠落、烧伤等是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
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急救患者相对较少。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疾病类型的急救患者在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给急救中心的工作提出了不同的挑战。
我们来分析一下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院前急救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其中心脑血管急症的抢救比例最高,约占百分之五十,呼吸系统急症次之,意外伤害和其他疾病的抢救比例相对较低。
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在对急救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急救措施执行不到位、急救药品短缺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急救工作的效果。
进一步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情况,对急救中心改进工作机制,提高医护技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为不同类型的急救患者制定相应的救治方案。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急救患者,我们需要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急救患者,我们需要提高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慢性呼吸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能力。
对于意外伤害急救患者,我们需要强化交通安全、劳动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
根据120急救中心的数据,院前急救患者最常见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
括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这类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进行紧急
救治。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患者急需急救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据了院前急救患者的相当大比例。
呼吸系统疾病也是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常见疾病之一。
这类疾病包括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多样,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
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等有关。
呼吸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严重时
可能导致窒息,需要紧急处理。
意外受伤也是院前急救患者的常见情况之一。
意外受伤包括交通事故、跌倒摔伤、工伤、烧伤等。
这类疾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且病情紧急,需要进行急救处理以减轻伤情。
意
外受伤在年轻人群体中较为常见,特别是交通事故等。
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也是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常
见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病、肠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癫痫等;泌尿系统
疾病包括尿路感染、泌尿结石等。
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危及生命,需要紧
急救治。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较为复杂多样,以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受伤为主要类型。
了解这些疾病情况有助于提高急救救治水平,减少因疾病造成的伤亡。
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摘要】本文旨在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
在介绍了分析背景和重要性。
在通过统计和分类患者疾病情况、分析常见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探讨患者基本情况以及分析对提高院前急救效率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针对不同疾病情况的处理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分析结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和改进措施。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处理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提高急救救治效率,为救治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疾病情况分析、统计、分类、常见疾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救治效率、流程建议、处理方式、结论、展望、研究、改进措施。
1. 引言1.1 介绍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疾病情况分析的背景在当今社会,120急救中心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院前急救是指急救人员在将患者送到医院之前对其进行的紧急救治和护理工作,是对急救病患最关键的阶段。
而对于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特点、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为提高院前急救救治效率提供依据。
在日常急救工作中,120急救中心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急救患者,包括心脏病、中风、意外伤害等多种疾病。
通过对这些疾病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急救人员在面对不同病情时的应对措施,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和生存率。
对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急救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还能为急救工作的精细化提供支持。
这也是本次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将有助于推动院前急救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1.2 概述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疾病情况分析的重要性120急救中心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疾病情况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发病规律和治疗需求,为急救救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分析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120急救中心是城市中心的重要医疗机构,主要负责院前急救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120急救中心经常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急救患者,他们患有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对于这些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急救中心提高救治效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主要疾病类型和特点,为提高急救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一、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一直是急救中心急救患者的重要类型之一。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等,这些疾病通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药物治疗等。
急救中心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至关重要。
2. 外伤外伤患者也是急救中心的常见病种,特别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导致的外伤患者。
这些患者多表现为骨折、创伤、出血等症状,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治。
对于外伤患者,急救中心需要迅速进行评估和处理,包括止血、固定伤口、输液等急救措施。
3.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急救中心的重要病种,患者常常因为气管堵塞、窒息、哮喘等症状到达急救中心。
这些患者需要紧急的呼吸道管理和氧气供给,有时甚至需要进行气管切开等急救措施。
4. 中毒中毒患者也是急救中心的常见病种,包括药物中毒、化学品中毒、食物中毒等。
中毒患者需要尽快进行解毒治疗,以减少毒物对身体的伤害。
二、患者的特点及急救工作中的问题1. 患者的特点(1)年龄结构急救中心接收的急救患者年龄跨度广泛,从婴儿到老年人都有。
老年人和儿童是较为特殊的急救对象。
老年人多有慢性病史,多重合并症,并且免疫功能衰退,对治疗有一定限制。
儿童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需特殊的处理手段。
(2)原发疾病急救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患者所患的原发疾病也各不相同。
如老年人多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成年男性多因交通事故、工伤等引发的外伤;儿童多因呼吸道感染、意外伤害等。
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与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漳州市地区院前急救过程中疾病谱的特点以及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如何做好院前急救的应对措施,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漳州地区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1日收治的4395例病患进行病例分析,研究疾病谱分析对病患院前急救的效果,通过采取应对措施后患者病情的变化差异性体现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的作用。
结果通过病例分析可以发现院前急救的病种多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创伤、中毒事件、神经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小儿科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的疾病。
通过疾病谱分析制定应对措施后进行院前急救的部分病患的疾病检查速率得到了极大改善。
结论在新形势的发展前景下,只有建立完善的既专业又职业的急救队伍,才能够保障急救质量,减少死亡人数,提高漳州地区的急救水平。
【关键词】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44-0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院前急救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抢救生命、改善预后、减少伤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急救疾病谱则为院前急救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性依据。
应用急救疾病谱分析制定应对措施大大提高了我单位的院前急救水平。
本文通过对漳州地区急救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院前急救疾病谱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找出应对措施,提高急救质量与效率,为
日后急救措施的快速制定、急诊医疗防治的重点、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性的依据,促进大型抢救事件的救治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漳州地区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1日共收治了4397名病患,其中真正实施救治的有4395名病患。
对病患资料进行统计,其中男性人数2671人,女性人数1080人,性别统计不详的人数有646人。
年龄在4-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54±8.71)岁。
1.2 方法
1.2.1 资料整理①采用回顾型分析法对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将其分为不同的种类,对呼救电话统计情况、出诊情况、急救实情、病种的分类统计、协作医院的接收病例数以及转送病人统计等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将不同患者的病例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归类,从而提高病例检索的效率。
②按照疾病谱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类,总结患者的病情特点,根据呼救电话的统计(我院共接到4876次电话)后施救的诊断情况,从而将病种分为交通事故、疾病、生活创伤、他杀或者是自杀、中毒,其他等几个种类。
其中疾病类多发于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共1750人次,占了总施救人数的46.7%,其它理性因素的疾病包括交通事故、生活意外伤害,这部分的患者人数共有1912人次,占了总施救人数的43.5%,而中毒的人数为35人,占了总人次的0.8%。
③对出诊情况进行统计,仔细研究不同病种的病患的年龄分布。
④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原因、病情、有
无特殊情况以及施救医院进行表格统计。
1.2.2 表格分析①将统计的表格进行资料分析,利用excel软件整理成档。
②将excel表格统计的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③分析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图表标识,从而对急救的病患的构成梯次以及疾病谱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索。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干预前后、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交通事故>生活伤害>他伤、他杀以及自杀>中毒。
3 讨论
漳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在此地区应用急救疾病谱分析制定应对措施进行院前急救是十分有效的。
在这半年中,漳州地区进行急救的病患人数较之前几年相比呈现上升趋势,这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①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规律,生活压力的增大,安全意识差等原因,造成急救的人数增加。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院前急救的意识增强,从而增加了院前急救的病患人数。
疾病谱对于院前急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能够为院前急救的诊断提供详细的细则以及参考数据。
能够作为院前急救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守则。
在漳州地区进行疾病谱急救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车祸后的患者进
行健康教育,让其遵守交通规则。
通过疾病性病种的增多,要加强对不同疾病的系统性研究,从整体上增强院前急救的力量。
院前急救随着病情的不同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大不相同,因此需要对疾病谱的种类进行详细研究,体现其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明,李松柏,常越,等.院前急救1876例分析[j].临床医学,2012,32(5):37-38.
[2] 肖莉,卓衍华.院前急救4761例患者的疾病谱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3):452-453.
[3] 王海珠.承德市节假日院前疾病谱特点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4):43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