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3-2030年
- 格式:ppt
- 大小:12.93 MB
- 文档页数:33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汉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规划
(2014—2030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5.09.09
•【字号】汉政函〔2015〕54号
•【施行日期】2015.09.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
正文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汉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规划(2014—
2030年)的批复
汉台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规划的请示》(汉区政字﹝2015﹞37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由汉中市城乡规划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的《汉中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规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范围为:西至城东片区博望五路、东至十天高速公路,北至阳安铁路、南至汉江;规划总面积约27.4km2?,其中建设用地约为24km2,容纳人口10万人。
三、汉中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配套产业集聚区,高科技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陕南地区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四、你区要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近远期目标,有序实施规划;要切实发挥规划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对规划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要严格保护。
五、《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确需调整的,按法定程序报批。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15年9月9日。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汉中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批复
正文:
----------------------------------------------------------------------------------------------------------------------------------------------------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汉中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批复
汉政函〔2017〕51号
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你局《关于审批汉中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请示》(汉市建规字〔2017〕6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汉中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
二、你局及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执行《规划》,在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中积极贯彻《规划》,充分运用《规划》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现《规划》目标。
三、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要重点推动管网提升、道路改造、河道整治、湿地保护、中水利用等五大项目,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排水和防洪防涝的能力。
四、你局要加强《规划》宣传力度,指导各县参照《规划》做好本县的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
五、《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确需修改调整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3日
——结束——。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应用信息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各项事务的高效管理和优化,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有系统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以下是一个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的示例,供参考。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1. 建设全面覆盖的5G网络,提高网络速度和容量,支持大规模数据传输和云服务。
2. 完善城市交通系统,推动智能交通管理,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实时交通监测、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等。
3. 建设智能供水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供水管网,实现智能节水和泄漏检测。
4. 推进智能能源管理,包括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5. 建设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空气质量、噪音、温度等环境数据,提供实时监测和预警。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1. 建设全面数字化的城市管理系统,包括数字化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市政工程等。
2. 推动政府数据开放,提供公共数据接口,支持创新和创业。
3. 建设数字化居民服务平台,提供便民服务,如在线政务办理、电子签名等。
4. 推广使用智能家居设备,实现居民生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如智能电视、智能家电等。
三、智慧交通1. 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车辆监控、智能停车系统等,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安全性。
2. 推广使用智能出行工具,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 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供实时公交信息和智能行程规划,方便市民出行。
四、智慧环保1. 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城市建设,倡导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利用。
2. 建设智能垃圾桶和垃圾收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垃圾收集和处理。
3. 推广使用智能节能设备,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智能安全与监控1. 建设全面覆盖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和识别,提升城市安全性和犯罪预防能力。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批复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批复(陕政函〔2010〕161号)汉中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批准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汉政字〔2010〕8号)收悉。
现将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你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继续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点地发展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
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城市功能,把汉中市逐步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城市。
三、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你市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和重点镇,推进撤乡并镇工作,逐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形成以汉中中心城区为主,勉县、城固、洋县三个县城为辅的“汉中盆地城镇发展区”,促进城镇发展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的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你市要将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0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强耕地保护,强化集约和节约用地,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大。
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智慧城市的发展关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城市管理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智慧城市概念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以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居民生活为目标,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三、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智能导航、交通信号优化等服务,能够减少拥堵和事故,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人民出行体验。
四、智慧环境智慧环境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环境质量、能源消耗、垃圾管理等方面的监控和管理,以实现环保目标。
通过智慧环境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五、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医疗资源集中并优化配置的一种模式。
通过智慧医疗系统,居民可以在线预约门诊、查看健康信息,医院和医生可以共享病历资料,提供更高效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六、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辅助工具。
通过智慧教育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七、智慧安全智慧安全是利用智能化技术提升城市治安水平的一种方式。
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智能警务等手段,可以提高城市治安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为居民提供更安全的城市环境。
八、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是通过智能技术提升旅游体验。
通过智慧旅游系统,游客可以了解景点的实时信息、导航路线和相关服务,提高旅游的便捷性和体验度。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旅游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九、智慧居住智慧居住是通过智能化技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智慧居住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家居、智能停车、智能安防等功能,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23-2030)目标本规划旨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2023年至2030年期间实施一系列项目和措施,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1.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通信和数据中心的建设。
- 推动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流畅性和安全性。
- 建设智能供电系统,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
2. 数据管理与分析- 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
- 开展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研究,提升城市决策的精确性和效率。
- 建设智慧市民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3. 智慧环境和资源管理- 开展智慧环境监测,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 推动智慧水务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水资源保护。
- 开发智慧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4. 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 建设智慧公共安全监控系统,提升城市的安全防范能力。
- 推动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 强化智慧城市规划和管理,促进各部门合作与协调。
5. 市民参与与创新应用- 加强市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推动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 鼓励创新科技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实施措施为实现以上目标,本规划将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法治化。
- 加强跨部门合作与协调,推动各项建设任务的快速落地。
- 鼓励投资和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
总结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23-2030)旨在推进城市的智能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数据管理与分析、智慧环境和资源管理、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以及市民参与与创新应用,我们将打造宜居、智慧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简介2014-10-07 15:55:18汉中城乡规划建设网(参与讨论)一、城市发展总体思路1、一个先导:以交通为先导,通过两条铁路、三条高速、一个机场,沟通秦岭、巴山南北,打通大西北与大西南的联系,汉中应承担重要的枢纽职能。
2、两大突破:一是城市实力的突破,二是城市特色的突破。
3、三大目标:一是成为衔接大西北、大西南和中部地区的枢纽;二是成为“西三角经济圈”产业格局的重要节点;三是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旅游休闲宜居城市。
4、五大战略:一是以接轨西安和成都为重点的区域合作发展战略;二是以汉中盆地城镇发展区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三是以发展航空、机械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旅游和商贸物流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突破战略;四是以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传承战略;五是以循环经济和山水生态保育为重点的生态文明战略。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1、规划范围①市域:即全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
②规划区:即东至城固县的崔家山、柳林一线;南至南郑县黄官、红庙一线;西至勉县老道寺、长林及南郑县阳春、协税、濂水一线;北至汉台区河东店、武乡一线。
总面积为 1289平方公里。
③中心城区:即包括三条高速路合围地界以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和其外围的柳林、褒城和周家坪三个组团,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近期为2010—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2015年,汉中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为39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18.4万人;远期2020年,汉中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为4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246万人。
2、空间结构:总体结构规划为“一主两副、三轴四区”。
“一主两副”即汉中市区为主核心;城固、勉县县城为两副中心。
“三轴”为汉江(西汉高速)城镇发展主轴以及宝汉、十天高速两条城镇发展副轴。
陕西:发布《“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作者:来源:《中国信息化》2013年第15期近日,经陕西省政府同意,陕西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和《“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实施意见》。
《纲要》明确由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作为牵头部门做好相应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并与陕西省工信厅一同作为指导部门指导“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
《纲要》指出,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现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对数字陕西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迫切的发展需求。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加快陕西省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以及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崭新途径。
《纲要》从“数字陕西·智慧城市”体系架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建设模式、支撑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式和要求。
《纲要》同时明确了“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围绕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战略任务,建设更加健康、高校、便捷和绿色的“智慧城市”。
以市民生活、城市运行、企业运营和政务服务等领域智慧应用为突破口,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信息化在城市综合管理和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中的应用水平,加快推进陕西省社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其建设目标是:到2017年底,初步形成以信息化公共平台为基础,推进惠及城乡居民的“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基本框架,取得智慧应用服务体系阶段性成果。
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突出、信息安全总体可控的良好局面,基本建成关中智慧城市群,陕西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85,力争达到0.90,信息化整体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
一.总体目标
1.积极推进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搭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安全、智慧政务等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信息化支撑系统,形成适合陕西城市发展的智慧城市发展新格局。
2.积极发展都市综合体,推动都市综合体发展成为陕西省智慧城市建
设的技术创新、软件产品开发和应用实践中心。
二.主要任务
1.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提高路网运行质量;实施智慧管理,改进交通道路设施;建设智慧公交,优化线路网络布局及
运行服务。
2.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明确建设投资规模;深入开展“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应用实践,完善“智慧城市”
云服务体系;构建综合运用“智慧城市”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
服务网络。
3.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推行“智慧医疗”建设规划,完善全省医疗信
息共享服务体系;开展e-health服务示范,建设以“智慧医疗”为主导
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互联网医院,促进全省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汉政发[2013]25号【发布部门】汉中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8.28【实施日期】2013.08.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汉政发〔2013〕2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决定》(陕政发〔2012〕58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全省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街区)有关事项的通知》(陕办字〔2013〕4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城镇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思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以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支撑,坚持“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建设管理同步、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方针,按照“建设中心城区、提升县级城市、培育大镇名镇、推进清洁工程”的总体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城镇居住人口规模达到190万人以上。
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勉县、城固县城人口规模达到18万人以上,洋县、西乡县城人口规模达到12万人以上,宁强、略阳、镇巴县城人口规模达到8万人,留坝、佛坪县城人口规模达到1万人。
全市建制镇建成区面积扩大15%,人口增加47%。
建成110个农村新型社区,全市20%的村庄实行社区化管理,25%以上的农村人口居住在农村社区。
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初步形成以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副中心城市、7个县级城市、22个重点示范镇(含文化旅游名镇)、300个新型农村社区为体系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实现市政设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一)完善规划体系紧扣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按照“核心城市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集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总体思路,启动《汉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梳理和修编现有城镇规划,探索完善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规划,形成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层次齐全的规划体系,提升城镇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