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的历史发展与分类 一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民族器乐创作在文化艺术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主题。
一、历史背景1.1 新我国成立后的文化政策新我国成立以后,国家开始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鼓励创作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
1.2 传统器乐与现代民族器乐传统器乐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磨难,但在新我国成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现代民族器乐也逐渐崭露头角,丰富了我国音乐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二、民族器乐创作的代表作品2.1《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的器乐作品,它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通过管弦乐和合唱的结合,赋予了这部作品磅礴的气势和宏大的气魄。
2.2《茉莉花》《茉莉花》是我国民乐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音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誉为我国的音乐名片。
三、民族器乐创作的发展趋势3.1 结合现代音乐元素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族器乐创作逐渐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例如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在保持传统特色的更加贴近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3.2 探索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民族器乐创作开始更加注重地方文化特色,例如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在音乐的多样性中展现我国音乐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四、应对挑战与未来展望4.1 保护传统音乐的同时推动创新在保护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民族器乐创作者应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注重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4.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音乐界的交流与合作,民族器乐创作者可以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的精华,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推动我国音乐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结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民族器乐创作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我国音乐文化。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希望民族器乐创作者们可以继续坚持原创精神,不断提高音乐创作水平,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新我国成立以后,民族器乐创作在文化艺术领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史中国民族器乐是中国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以时间顺序探讨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史。
古代中国是民族器乐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开始使用各种乐器来表达情感和表达思想。
最早的民族器乐之一是古琴,它被誉为“中国的国乐”。
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象征。
古琴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弹奏时需要借助指法和技巧来表达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民族器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
这也为中国的民族器乐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发展机遇。
丝绸之路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民族器乐开始融合了一些西方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宋朝时期,中国的民族器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时,乐器的种类更加丰富,演奏技巧也更加成熟。
著名的乐器如古筝、笛子、琵琶等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乐器在演奏技巧和音色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民族器乐进一步发展壮大。
这个时期,乐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乐器的制作工艺也更加精细。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器乐开始与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
著名的乐器如京胡、二胡等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进入现代时期,中国的民族器乐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的民族器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但是,中国的民族器乐并没有被淘汰,反而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将民族器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崛起,中国的民族器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加强了对乐器制作工艺的保护和研究。
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音乐家也加入到传统民族器乐的学习和创作中,为中国的民族器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器乐的发展历史论文中国器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乐器演奏,如箫、琴、瑶琴等。
这些古代乐器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后来的器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古代,器乐分为雅乐和俗乐两类。
雅乐是指在宫廷、祭祀和宴会等正式场合使用的乐器,而俗乐则是指在民间庆祝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这些古代乐器的发展对中国器乐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器乐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在唐宋时期,丝竹乐团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发展,其中包括了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的演奏。
此时期的器乐在宫廷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器乐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器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明清时期,器乐演奏家纷纷加入到了丝竹乐团中,推动了中国器乐的发展。
同时,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们也致力于器乐演奏的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国器乐走向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器乐在现代音乐的影响下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中国的器乐家们开始吸收西方音乐理念和演奏技巧,使得中国器乐在曲调、演奏方式和音乐表达上都得到了革新。
总的来说,中国器乐的发展历史是一个辉煌而丰富的过程。
古代乐器的传统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使得中国器乐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相信在未来,中国器乐会继续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世界的音乐舞台带来更多的精彩。
在当今,中国器乐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复兴。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和音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器乐产生兴趣并加入到器乐学习的行列中。
从古琴、古筝到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学习热潮,都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和继承。
同时,在现代流行乐中,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手和音乐人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器乐融入到现代音乐创作中,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
这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方式,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为有志于从事器乐表演和创作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除此之外,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开始加大对中国器乐的扶持力度,通过举办各种音乐比赛、音乐节等活动来推广中国器乐,为器乐演奏家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民族器乐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音乐形式,它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本文旨在对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其音乐特点进行浅谈。
一、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民族器乐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国,最早的民族器乐是石钟和石磬,它们既是乐器也是礼器,具有祭祀仪式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民族器乐逐渐形成,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
例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哈萨克族的杜松琴、藏族的琴戈、苗族的芦笙等等。
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族器乐。
例如中东地区的古典乐器尼、印度的三弦琴、非洲的鼓和木琴等等。
在欧洲,民族器乐逐渐演变成为交响乐和室内乐。
总的来说,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中,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民族器乐也随之不断演变。
二、民族器乐的音乐特点1. 音色独特不同于西方音乐乐器的声音,民族器乐的音色往往非常独特。
例如,哈萨克族的杜松琴的声音古朴深沉,富有浓郁的草原风情;蒙古族的马头琴则给人以豪放不羁的感觉;藏族的琴戈则带有悠远神秘的氛围。
民族器乐的独特音色为其增添了魅力,也令其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2. 旋律复杂民族器乐的音乐旋律往往极其复杂,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云南少数民族常用的竹竽、手风琴、芦笙等乐器,其奏出的旋律常常富有变化,曲调多变,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使人听后难以忘怀。
3. 技巧高超民族器乐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无论是弹、拨、打、吹还是拉,都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灵敏的反应能力。
例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就需要演奏者用嘴唇、舌头、膝盖等多个部位协调配合,才能演奏出动听的琴音。
4. 起舞助兴民族器乐有时候是伴随舞蹈演出。
例如,在云南彝族的盘瓠舞中,舞蹈者围成一圈,手持瓠枝,跳起欢快的舞蹈,伴随着手风琴和竹竽等乐器的音乐声,更显得热烈欢快。
总的来说,民族器乐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中国民族乐器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民族乐器的种类中国民族乐器种类众多,琴、瑟、箫、笛、管、鼓、弦乐器等等。
这些乐器各具特色,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进行介绍。
1. 琴类琴类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重要类别,包括古琴、琵琶、二胡、中胡、高胡等。
其中,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七弦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
琵琶是一种弦乐器,有着优美的音色和广泛的表现力,常常被用于演奏中国古典音乐。
而二胡则是中国著名的拉弦乐器,有着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各种音乐形式中。
2. 箫类箫是一种竹制的吹孔竖笛,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代表之一。
箫分南箫和北箫两大类,南箫音色清脆,适合演奏轻快的曲子,而北箫则音色深沉,适合演奏悲凉的曲调。
箫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中,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各种音乐形式中。
3. 笛类笛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一大类别,包括竹笛、横笛、箜篌等。
竹笛是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吹管乐器,有着清脆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常常被用于民间音乐演奏。
横笛是一种长管吹孔乐器,有着优美的音色和广泛的表现力,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主要乐器之一。
4. 管类管类乐器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重要类别,包括唢呐、笙、埙等。
唢呐是一种双簧木管乐器,常常被用于伴奏和独奏,有着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笙是一种竖笛乐器,有着清脆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常常被用于民间音乐演奏。
埙是一种竹制吹孔乐器,常常被用于中国传统音乐演奏。
5. 鼓类鼓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重要类别,包括大鼓、小鼓、锣等。
大鼓是一种铜制鼓乐器,有着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常常被用于伴奏和节奏。
小鼓是一种手击鼓乐器,有着清脆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常常被用于民间音乐演奏。
锣是一种打击乐器,有着洪亮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常常被用于戏曲和宗教音乐中。
以上所述只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部分种类,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乐器,如唢呐、柳琴、板胡、芦笙等,每种乐器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各具特色。
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发展之路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发展之路进行探讨。
一、历史发展中国的传统民族器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古代。
古代的民族器乐大多以管弦乐器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琴、瑟、笛、鼓等。
在唐宋时期,民族器乐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著名的琴师李白和瑟师李煜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流传广泛。
随着元明清时期的变迁,民族器乐逐渐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乐器和音乐形式,如胡琴、二胡、琵琶等。
这些新的乐器和音乐形式使得民族器乐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状在当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经历了不少的变革与发展。
一方面是在传统器乐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另一方面是结合现代音乐技术和观念进行传统器乐的创作和演奏。
在传统器乐改良方面,曾经有不少著名的音乐家如著名的琵琶演奏家韩心、二胡演奏家薛凤岐等,他们都在传统器乐表演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挑战,为传统器乐带来了新的风貌和活力。
在现代音乐技术的帮助下,一些年轻的音乐家也开始尝试用电子音响和合成器等现代音乐设备进行传统器乐演奏和创作,这些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器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随着在国际文化交流的推动下,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也逐渐走向世界。
不仅在国内举办了许多音乐会和表演活动,还在国际上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器乐家与国外音乐家的合作更大程度地推动了传统器乐的发展和传播,使中国传统器乐逐渐受到了国际的重视和尊重。
三、未来发展方向在当代中国,传统器乐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器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需要加强传统器乐的教育和培养。
传统器乐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来传承和发展,因此在教育方面需要加强传统器乐的教学力度,培养更多的优秀音乐家和演奏家,为传统器乐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简论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
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远古时期:最早的乐器如骨哨,主要与生活、狩猎等相关。
例如,骨哨是用动物的骨头制作而成,主要用于模仿鸟兽的叫声以捕获猎物。
夏商时期:乐器种类多样,制作精致,铜制乐器增加。
例如,我们后世看到的青铜编钟、编磬、鼓等乐器,便是那个时候兴起的。
西周时期:宫廷制定了音乐制度,建立了宫廷「雅乐」,对于日益增多的乐器种类,以制作材料的不同来加以分类,有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类,称为「八音」。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使用比较小型轻便又多样化的乐器,也产生了数位著名琴家如师旷、师文、师襄、伯牙等。
秦汉隋唐时期:这是中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在这个时期,乐器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学、历史等都可以联系起来。
例如,二胡、三弦、唢呐、锣等都被频繁使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种乐器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发展及演奏形
式
中国民族器乐又被称为民间器乐,其实质是通过许多乐器的演奏形式而形成的一种音乐。
中国民族器乐起源于古代,由古老的民俗文化中流传至今,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分类众多。
大致可以分为宫廷器乐、民族器乐、少数民族器乐和民歌器乐四大类。
前三者所指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使用乐器所形成的音乐,后者是在民歌中使用乐器演奏形式。
宫廷器乐起源于中国古代宫廷,曾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其特点是重音律,比较规范,动作协调,以及较高的演出格调。
常用的乐器有笙、箫、瑟等。
民族器乐是中国古代传统民间音乐,其演奏形式也比较规范,但是比较真实、自然,比较注重情感表达。
常用的乐器有二胡、琵琶、古筝、葫芦丝等。
少数民族器乐是指由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所形成的器乐,演奏形式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以藏族、壮族器乐最为著名。
民歌器乐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演奏形式,主要是将器乐和歌曲结合,运用器乐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曲更加生动。
常用乐器有二胡、锣鼓、笙、马头琴等。
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史
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期。
早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乐器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乐器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并且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起源与早期发展
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中,人们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各种乐器。
最早的乐器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石磬和骨笛。
这些简单的乐器主要用于狩猎和日常生活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制作更加复杂的乐器,如铜鼓、编钟等。
这些乐器不仅在音乐表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被用于祭祀、战争等重要场合。
2.秦汉时期的繁荣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各种乐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乐器的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
秦朝的编钟和汉朝的筝、琵琶等乐器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这些乐器不仅在音乐表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被用于宫廷和民间娱乐。
3.古代民族器乐的多样化发展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因此民族器乐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民族器乐已经发展到了高峰。
在这一时期,各种乐器的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乐器的种类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琵琶、二胡、古筝、笛子等乐器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这些乐器被用于各种场合,包括宫廷、寺庙和民间娱乐。
总的来说,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乐器的种类和制作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这些乐器不仅在音乐表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被用于各种场合,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族器乐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民族器乐的定义和特点民族器乐是指由各种民族音乐文化中所使用的乐器组成的音乐形式。
它以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为基础,融合了各种音乐元素,展现了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民族器乐具有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表现方式,音乐内容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
通过民族器乐,人们可以深刻地体验到不同民族的音乐情感和内涵,感受到各种不同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形式。
二、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器乐传统。
例如中国古代的箫、琵琶、古筝等乐器,印度的坎琳、拨浪鼓等乐器,阿拉伯地区的酒吧、坎刀等乐器,非洲的鼓类乐器等等。
这些民族器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音乐体系和表现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不同民族器乐之间产生了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和流派。
而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民族器乐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交流,为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三、民族器乐的类型和分类民族器乐按照演奏乐器可以分为吹奏乐器、拉弹乐器、敲击乐器等不同的类型。
吹奏乐器包括长笛、竖笛、单簧管等;拉弹乐器包括小提琴、大提琴、键盘乐器等;敲击乐器包括鼓类、木鱼、铙钹等。
这些民族器乐根据不同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方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独奏、重奏、合奏等不同的演奏形式。
不同的民族器乐在演奏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方式,表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现风格。
不同的民族器乐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音乐流派和演奏传统。
四、民族器乐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民族器乐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民族对音乐的理解和追求。
在演奏形式上,民族器乐不仅包括了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表现方式,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和技巧。
例如中国的民族器乐中,有大量的技巧和表演形式,如琴艺、击膛、吹乐等。
国传统乐器古代史远古时期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
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
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
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秦汉隋唐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
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
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
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
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
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传统乐器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
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
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
有西方音乐人评价:这个乐器的构造,是依据中国天与地之间关系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
《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民族器乐的历史发展与分类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从理论上初步认识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发展、种类、风格、性能等基本常识。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中国民族器乐。
[可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要过多讲解,要多听]
1、历史: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现在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继续对各种优良传统曲目进行整理、加工、改编,使乐曲原有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同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新作品。
2、分类:民族器乐的分类按其性能不同,有吹、拉、弹、打四类。
吹管乐器有无簧哨的笛、箫;带哨的管、唢呐以及簧管乐器笙、巴乌等。
拉弦乐器有各种胡琴及一些少数民族乐器马头琴等。
弹弦和打弦乐器有抱弹的琵琶、三弦等;平弹的古琴、筝;打弦的扬琴。
打击乐器有鼓类、锣类、钹类、板梆类等乐器。
3、合奏形式;这些乐器除了独奏外,还有各种合奏形式:有打击乐合奏(如陕西“鼓乐”、江南“十番锣鼓”)、管乐合奏(有“唢呐曲”、“笙管乐”之分)、弦乐合奏(如“弦索十三套”、潮州“汉乐”、广东音乐等)、丝竹乐合奏(江南丝竹)、丝竹锣鼓合奏(苏南吹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