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标要求
【速记卡片】
明确1个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掌握2个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把握2个原因:私有制出现的原因、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理解5个特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知识点1原始社会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适应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考向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知识点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考向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热点议题
材料一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恩格斯用诗一般的文字
全新的时代。
170多年来,这部著作所蕴含的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但是它是带有虚幻和空想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1844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
从此他们为人类解放并肩战斗,结下了毕生的友谊。
他们把理论研究工作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的一起,宾个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工人斗争经验,将它们上升为理论,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纲领,这就184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第一,唯物史观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把“人类理性”、“永恒正义”视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论缺陷,找到了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的道路。
重难点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进展(1)考查学问:近两年高考考查内容(全必修一)比较多的学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新时代、中国梦、青年同学如何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等。
(2)考查关键力量:近两年高考,主要考查同学猎取与加工信息、辨识与推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反思与评价等力量。
(3)从题型角度看,以选择题为主。
1.以“怎样揭示人类社会进展的奇特”为议题,探究社会进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阶段。
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运动是社会进展的根本动力。
可列举实例,反映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证明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进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2.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为议题,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与产生的历史条件。
解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明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争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进展2024年高考备考,从学科必备学问角度看,要从理论规律和历史规律两条主线理清本册教材学科学问,把握高频必备学问;从时政角度来说,要重点关注主题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把握相关时政材料,提高猎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的力量。
1.接受图说等方式,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运动是社会进展的根本动力;2.结合当前西方国家的经济进展态势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进展逆境,揭示资本主义的进展趋势;3.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地位;4.结合我国坚决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思维导图|(一图串尽主干学问)(建议用时: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易错点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目录01 易错陷阱(3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二】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存在认识误区【易错点提醒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存在误区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混为一谈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2.不能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区分开来点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易错陷阱2: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存在认识误区【分析】1.不能认为共产党有着自己的特殊利益。
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2. 不能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点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不能认为剩余价值学说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点评:《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观点错误。
易错陷阱3: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存在误区1.不能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主要矛盾。
点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而不是“主要矛盾”,故题中观点错误。
统编版高中政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判断题集锦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反作用生产关系。
×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2.劳动对象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正: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3.在生产关系中,产品如何分配是基础。
×正: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
4.新石期时代,人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正:旧石期时代,人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5.旧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正: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6.在原始社会,三皇五帝也要和普通人一起劳动,没有特权。
√7.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工具落后。
×正: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8.原始社会不存在人压迫人的现象,因此是人类社会理想的黄金时代。
×正:原始社会不存在人压迫人的现象,但不是人类社会理想的黄金时代。
9.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正: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10.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家庭出现。
×正: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11.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正: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12.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会永远存在。
×正:私有观念不是人所固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
13.奴隶社会,奴隶有一定的人生自由,并可以占有少部分劳动产品。
×正: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生自由,并可以占有少部分劳动产品。
14.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正: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5.封建社会,农民毫无人生自由,只有最低限度生活资料。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案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条件和两大理论基石。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科学主义社会演变规律的能力。
【核心价值】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意识。
2.树立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科学社会主义取代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科学精神】相信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弘扬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条件和两大理论基石;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意识;
树立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2、情景设置+问题探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社会主义为什么要经历由空想到科学的过程?合作探究: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
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
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
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专题0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经典基础题1.(2022·全国·高一期末)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如果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长达二三百万年。
人类社会长期处于童年期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B.人们满足于平等互助的关系C.氏族长用强制手段解决内部问题D.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答案】A【详解】A:人类社会长期处于童年期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A符合题意。
B: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并不是“人们满足于平等互助的关系”,B 排除。
C: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氏族长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C说法错误。
D:在原始社会,其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到了末期,生产关系逐渐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原始社会逐渐解体,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2·黑龙江·大庆市东风中学高二期末)下列传导正确的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B.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C.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答案】D【详解】ABC: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私有制开始出现,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进入阶级社会,国家随之产生,故ABC错误。
D:考查私有制的确立、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依据教材知识可知,D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D。
3.(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末)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下列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说法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详解】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①错误。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认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提高坚持党 的领导的自觉性2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要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 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5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 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
6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7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空想社会主义概述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 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 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6-17 世纪的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 世纪的空想 平均共产主义19 世界初期批判 的空想社会主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 义时代背景: 16-17 世纪西欧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
资本 主义的各种矛盾还没明显暴露出来,无产阶级意识还很薄 弱,无产阶级“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