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五章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77
中职计算机网络-第5章-计算机网络设备填空1、以太网卡拥有一个全球唯一的网卡地址,它是一个长度为48位的二进制数。
2、集线器工作处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
3、集线器的级联方法有两种:使用UPLink端口级联和使用普通端口级联。
4、两台处于不同子网的主机通信,必须要通过路由器进行路由。
5、路由器的主要功能为:路径选择、数据转发、和数据过滤。
6、路由器一般有多个网络接口,包括局域网的网络接口和广域网的网络接口。
7、网络互联中常用的路由协议有:RIP(路由选择信息协议)、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等。
8、路由表分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
名词解释网卡:一种称为网络适配卡的设备充当计算机与网络的接口。
集线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用户节点的设备,每个经集线器连接的节点都需要一条专用电缆。
集线器的堆叠将若干集线器用电缆通过堆叠端口连接起来,以实现单台集线器端口数的扩充。
集线器的级联是指使用集线器普通的或特定的端口来进行集线器间的连接。
网桥(Bridge)也称桥接器,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存储转发设备,用它可以完成具有相同或相似体系结构网络系统的连接。
虚拟网:是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软件建立起的一个可跨接不同物理局域网、不同类型网段的各站点的逻辑局域网,也称虚拟工作组。
路由协议是指路由选择协议,是实现路由选择算法的协议。
静态路由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表:动态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
调制解调器:计算机联网通信时,必须有能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转换装置,前者叫调制器,后者叫解调器,把两种功能做在同一台设备上,就称为调制解调器,即Modem。
收发器就是接收信号、发送信号的设备简答1、网卡有哪些主要的功能?(1).实现局域网中传输介质的物理连接和电气连接;(2).代表着一个固定的地址;(3).执行网络控制命令;(4).实现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的功能;(5).对传送和接收的数据进行缓存。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五章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第五章通常涵盖了网络层的相关重要知识。
网络层作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关键层次,承担着数据分组的路由选择和转发等核心任务。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路由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确定数据分组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最佳路径。
这就好比我们在出行时需要规划一条最优的路线,网络中的数据分组也需要找到一条最快捷、最可靠的路径来传输。
为了实现路由选择,网络层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路由算法。
其中,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是比较常见的两种。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通过相邻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来更新路由表。
每个路由器会告诉邻居自己到各个目的地的距离(通常用跳数来衡量)。
然而,这种算法可能会存在计数到无穷大的问题,导致路由环路的出现。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则相对更加复杂和准确。
每个路由器需要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来构建路由表。
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地避免路由环路,但计算量较大,对路由器的性能要求较高。
除了路由选择,网络层还负责数据分组的转发。
当数据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将其转发到下一个合适的节点。
转发的过程通常是基于目的地址进行的。
网络地址转换(NAT)也是网络层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私有网络中,使用的是私有 IP 地址,这些地址不能在公共网络中直接使用。
NAT 技术可以将私有 IP 地址转换为合法的公共 IP 地址,从而实现私有网络与公共网络的通信。
IPv4 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网络层协议,但由于其地址空间有限,IPv6 逐渐得到推广。
IPv6 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更好的安全性和扩展性。
在网络层中,还涉及到一些控制和管理机制,比如拥塞控制。
当网络中的数据流量过大,导致网络拥塞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拥塞,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常见的拥塞控制方法包括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等。
另外,网络层的服务质量(QoS)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同的应用对网络性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语音和视频通信需要较低的延迟和抖动,而文件传输则对可靠性要求较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战》课件第五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战第五章:网络传输层第一节:传输层概述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层是位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一层,主要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本节将介绍传输层的作用、特点以及常用的传输协议。
传输层的作用是通过网络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并在传输过程中提供可靠性、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服务。
传输层的特点包括面向连接、可靠性传输、复用和分用等。
常用的传输协议有两种: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UDP则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适用于对数据传输效率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第二节:传输层协议TCP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常用于应用层的数据传输。
本节将介绍TCP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TCP协议参数。
TCP的特点包括可靠性传输、面向连接、全双工通信、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TCP通过TCP套接字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工作原理包括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数据分段和重传机制、四次挥手释放连接等。
在TCP协议中,有一些常用的参数需要了解,包括窗口大小、拥塞窗口、滑动窗口等。
窗口大小用于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并根据接收方的确认信息进行调整;拥塞窗口用于控制网络拥塞程度,通过拥塞控制算法进行调整;滑动窗口用于实现流量控制,通过滑动窗口协议进行调整。
第三节:传输层协议UDP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常用于对数据传输效率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本节将介绍UDP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UDP协议参数。
UDP的特点包括无连接、不可靠、面向报文、简单和高效等。
UDP 通过UDP套接字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其工作原理包括将应用层的数据报文封装成UDP数据报并发送,接收方则将UDP数据报解封装,并将数据报传递给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