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9.20 KB
- 文档页数:2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认真执行《____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及时准确收集,登记、报告疫情。
2.报告病种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3.报告时限为甲类和乙类中的肺____、脊髓灰质炎、非典、禽流感、城镇于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
乙类城镇____小时内,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丙类____小时报告。
4.健全传染病登记,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不得漏登、错登、漏报、缓报、谎报。
5.遇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件要迅速启动直报网络和灾害报告系统,立即作出报告。
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制度1.掌握0—____岁儿童及当月出生数。
2.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做到人、卡、证、册对口。
3.严格免疫制品的运送、保存与使用,用过物品要严格销毁。
4.接种时要严格查对,并做到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上报。
5.掌握妇女、孕产妇、0—____岁儿童和____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____开展保健知识宣传。
7.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搞好登记报告。
8.协助上级做好妇女、儿童体检及疾病筛查。
村卫生室工作制度1.认真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执业行为。
2.全面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宣教等综合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3.强化卫生室达标建设,整体环境达到洁、齐、美。
4.坚持____小时应诊,出诊随叫随到,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上墙。
5.严格医疗文书和药品管理,确保医疗和用药安全。
6.认真执行有关登记、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门诊登记及处方书写管理制度1.接诊病人要按门诊登记表所列项目认真填写,漏项、漏登。
2.认真执行____部《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开具、审核、调剂、保管处方。
3.处方由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或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开具。
4.处方书写要做到字迹工整,项目齐全,格式规范。
5.处方用药一般不得超过____日量,急诊不超过____日量,延长须注明理由。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试题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试题单位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以下那组传染病是甲类传染病()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B、狂犬病、麻疹C、鼠疫、霍乱。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什么原则进行报告()A、疫情报告属地管理B、时限上报的原则C、逐级上报的原则3、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其尸体应作怎样处理()A、火化B、冰柜保存,待检 C 、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4、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什么制度 ( )A、计划免疫B、预防接种C、预防接种证5、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称之为()A、疫源性传染病B、人畜传染病C、人畜共患传染病6、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称之为()A、传染病控制区B、疫区C、自然疫源地二、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2、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5、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
传染病与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规定1. 目的为确保对传染病和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准确报告和有效处理,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公共场所、工矿企业、农(牧、渔)村等,以及与传染病和紧急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处理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3. 报告责任(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为传染病报告的责任单位。
(2)上述单位的从业人员为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人。
(3)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
4.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1)病例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住址、联系方式等。
(2)病例发病情况:发病时间、症状、体征、诊断等。
(3)病例相关接触者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健康状况等。
(4)其他可能有助于疾病防控的信息。
5. 报告时限(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甲管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于2小时内报告。
(2)发现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报告。
6. 报告方式(1)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无法使用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时,可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报告。
7. 调查与处理(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发病情况、接触者健康状况等,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医疗机构应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并采取必要的消毒、灭菌措施。
(3)相关部门应依法采取措施,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8. 培训与宣传(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防控能力。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是一套针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规定,旨在及时、准确地报告、监测、控制和处理这些事件,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的一般流程:
1. 报告:任何医疗机构或个人在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立即向相关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确保及时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 监测:卫生主管部门会加强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来掌握疫情的动态和趋势,并提供及时的预警和警报。
3. 控制: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卫生主管部门会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病例、追踪接触者、关闭公共场所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风险。
4. 处理: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主管部门将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应急处置,调拨资源、制定应对计划、开展疫苗研发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5. 宣传:卫生主管部门将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南,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应急能力。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细节会因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都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描述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范本。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报告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事件至关重要。
二、背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一类能够迅速传播,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威胁的疾病或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疫情、自然灾害、生物恐怖袭击等。
及时、准确地报告这些事件可以帮助卫生部门和政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三、报告对象本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部门、实验室、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等。
四、报告要求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相关机构和个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2.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如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人数、病情严重程度等,并详细描述事件的特点和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3.报告者应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卫生部门随时与其沟通和获取进一步信息。
4.报告涉及的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用于其他目的,且在信息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五、报告渠道1.医疗机构应通过现有的卫生监测系统和报告平台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2.公共卫生部门、实验室和学校等机构应建立相应的报告渠道,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
3.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六、报告流程1.报告者发现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2.卫生部门收到报告后,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报告事项进行分析和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卫生部门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卫生部门负责调查和追踪事件的传播情况,及时通报相关信息。
5.卫生部门与报告者保持沟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6.卫生部门负责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增强公众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七、报告分析与评估1.卫生部门应对报告事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包括事件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感染风险等方面。
2022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单位: [填空题] *得分: [填空题]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报告时限为:() [单选题] *A.2小时(正确答案)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2. 下面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分类需注明急性或慢性:() [单选题] *A.肺结核B.伤寒C.流行性出血热D.乙肝、丙肝和血吸虫病(正确答案)3. 按规定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小时,乙丙类小时。
()[单选题] *A.6,12;B. 2,24(正确答案)C. 2,4D. 2,1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经确认后,疾控中心应在多长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 [单选题] *A.6小时B.重大事件2小时,一般事件6小时C.2小时(正确答案)D.24小时5.流行性感冒属于()类传染病。
[单选题] *A.甲类B.乙类C.丙类(正确答案)D.非传染病6.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是指。
() [单选题] *A.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正确答案)B.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C.传染病登记本登记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D.以上均不对7. 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儿家长姓名。
() [单选题] *A.10B.8C.14(正确答案)D.58.医生填写报告卡的发病日期,应填写日期,不明确时应填本次就诊日期。
[单选题] *A.本次就诊开始出现症状(正确答案)B.就诊日期C.入院日期D.症状加重9.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场所)一日内出现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例及以上应立即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单选题] *A.3,5(正确答案)B.4,6C.5,3D.2,510.我国现行最新的法定传染病分为() [单选题] *A.3类36种B.3类37种C.3类39种D.3类40种(正确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1.甲类传染病包括和。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测试题库含答案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以下哪个事件 [单选题] *A 重大传染病疫情B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D 重大交通事故(正确答案)2、以下哪个疾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单选题] *A SARSB 黄热病C 埃博拉出血热D 霍乱(正确答案)3、除了以下哪个疾病,其他应按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单选题] *A 肺炭疽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 手足口病(正确答案)D 人感染禽流感4、甲类传染病应于几小时内报告 [单选题] *A 1小时B2小时(正确答案)C 3小时D12小时5、丙类传染病应于几小时内上报 [单选题] *A 12小时B 24小时(正确答案)C 36小时D 2小时6、以下哪个属于乙类传染性疾病按甲类报告 [单选题] *A 肺结核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正确答案)C 流行性腮腺炎D 风疹7、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几小时内上报 [单选题] *A 1小时B2小时(正确答案)C 3小时D12小时8、疑似肺炭疽应在几小时内上报 [单选题] *A 1小时B4小时C6小时D2小时(正确答案)9、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包括以下哪个 [单选题] *A 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B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C流行病学调查D 指导现场事故救援(正确答案)10、梅毒应于几小时内上报 [单选题] *A 12小时B 24小时(正确答案)C 36小时D 2小时。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 及时准确收集, 登记、报告疫情。
2.报告病种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病人, 病源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3.报告时限为甲类和乙类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非典、禽流感、城镇于____小时内, 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
乙类城镇____小时内, 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 丙类____小时报告。
4.健全传染病登记, 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不得漏登、错登、漏报、缓报、谎报。
5.遇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件要迅速启动直报网络和灾害报告系统, 立即作出报告。
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制度1.掌握0—____岁儿童及当月出生数。
2.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 做到人、卡、证、册对口。
3.严格免疫制品的运送、保存与使用, 用过物品要严格销毁。
4.接种时要严格查对, 并做到无菌操作, 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上报。
5.掌握妇女、孕产妇、0—____岁儿童和____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____组织开展保健知识宣传。
7.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 搞好登记报告。
8.协助上级做好妇女、儿童体检及疾病筛查。
村卫生室工作制度1.认真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规范执业行为。
2.全面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宣教等综合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3.强化卫生室达标建设, 整体环境达到洁、齐、美。
4.坚持____小时应诊, 出诊随叫随到, 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上墙。
5.严格医疗文书和药品管理, 确保医疗和用药安全。
6.认真执行有关登记、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门诊登记及处方书写管理制度1.接诊病人要按门诊登记表所列项目认真填写, 漏项、漏登。
2.认真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 规范开具、审核、调剂、保管处方。
3.处方由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或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开具。
4.处方书写要做到字迹工整, 项目齐全, 格式规范。
5.处方用药一般不得超过____日量, 急诊不超过____日量, 延长须注明理由。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1. 背景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事件,制定并遵守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2. 报告要求2.1 及时报告在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时,相关单位应当立即向所属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准确、详尽,并包括以下信息:病例或事件的类型、严重程度、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以及可能的原因。
2.2 报告渠道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报告渠道,确保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可以及时上报,并能够准确地传达给上级部门。
报告渠道可以包括电话热线、网上报告系统或其他方便快捷的方式。
2.3 报告范围除了报告已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外,还应报告疑似病例和不明原因的疾病。
这样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诊断,避免疫情扩散或进一步恶化。
3. 处理服务要求3.1 快速响应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要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现场处理,确保及时控制疫情。
3.2 信息发布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的信息。
这包括疫情的发展动态、防控措施、预防建议等。
信息发布应准确、透明,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3.3 多部门协作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资源协调,形成合力应对疫情的工作机制。
4. 结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将提升社会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的防控能力。
各单位和部门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意识和能力,为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订正报告和补报。
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
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
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3.流行病学调查。
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4.疫点疫区处理。
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6.宣传教育。
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五、考核指标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