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观察鸡蛋的结构》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10
2.3《鸟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课时《观察鸡蛋的结构》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由于在初中生物阶段,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式教学的情况下,本节课在八年级生物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观察鸡蛋的结构》是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基础,同时为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
通过鸡蛋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分析《观察鸡蛋的结构》实验课是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是介绍学习完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高等动物——鸟类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观察鸡蛋的结构,是学习认识鸟类适于复杂的陆地环境的基础,为鸟的生殖发育过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鸡蛋的结构”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鸡蛋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从而构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所以本实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植物、昆虫、两栖类等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具备了有关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初步认识。
已学过如何解剖和观察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
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鸡蛋更是吃过无数。
在此基础上学习鸟卵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看似非常熟悉的鸡蛋,学生对其结构的认知却很模糊,往往忽略了很多重要结构如胚盘、气室等。
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利用学生在观察鸡蛋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为了准确了解学情,课前我组织学生预习,首先发布任务,做完 《智慧学习》智慧导航板块,学生完成后,老师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分析,我发现学生对鸡卵认识存在以下问题:1、对卵壳的保护作用产生怀疑2、对气孔及卵黄膜的概念模糊不清3、不理解胚盘的功能。
通过以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观察鸡蛋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鸡蛋的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二、教学重点1. 鸡蛋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 观察和分析鸡蛋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鸡蛋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 观察鸡蛋结构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鸡蛋若干个。
2. 解剖工具(如刀、镊子等)。
3. 放大镜。
4. 教学PPT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鸡蛋,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鸡蛋的结构是怎样的吗?”2. 学生分享已知信息,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观察鸡蛋的结构”。
Step 2: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手中的鸡蛋,尝试说出鸡蛋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Step 3:解剖鸡蛋1. 教师示范如何解剖鸡蛋,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解剖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Step 4:观察和分析1.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结构,注意细节。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鸡蛋各部分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鸡蛋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Step 5: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鸡蛋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鸡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Step 6: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鸡蛋结构的手绘图。
2. 写一篇关于鸡蛋结构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鸡蛋的结构,让学生了解鸡蛋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果。
注重学生的安全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鸡蛋结构的认知程度,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鸡蛋的结构和功能。
2. 评价学生在解剖实验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观察鸡蛋的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实验课题目是《观察鸡蛋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观察鸡蛋的结构》是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实验部分,本节课是在介绍完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高等动物—鸟类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而观察鸡蛋的结构是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基础,同时为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结构,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过程方法1.通过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1.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生物学的信心;2.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鸡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探究鸡卵的结构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探究鸡蛋的结构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弱,对本节课“鸡蛋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的知识,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利用学生原有实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和拓展,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直观性,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实验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教法学法1、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对新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我将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分组教学,增强学生竞争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和热爱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中,将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对鸡蛋较熟悉,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启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对知识的理解力。
观察鸡卵的结构官庄镇管公学校李玉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鸡卵的结构,认识鸡卵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鸡卵的结构,认识各部分的具体结构,理解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使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的情感。
二、实验方法观察、探究、对比法等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1、实验材料准备:(生、熟)鸡蛋、镊子、培养皿、解剖针2、图片欣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师:大自然中我们见过很多形态各异的鸟类,你知道他们都是由什么发育来的吗?生:都是由鸟卵发育来的。
师:你见过哪些鸟卵?生:鸡蛋、鹌鹑蛋、鸭蛋,,师:那你想知道鸟卵发育成小鸟的奥秘吗?生:想。
师:不同的鸟的形态、大小可能不同(投影出示不同的鸟卵),但它们的结构大体是一样的,今天咱们就已大家常见的鸡卵为例来探究一下鸟卵发育成小鸟的奥秘。
(板书:观察鸡蛋的结构)3、实验教学流程师:xxx同学,你来读一下本实验的目的要求。
生:,,师:本实验我为大家准备了培养皿、一把镊子、一个解剖针。
首先大家来检查一下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检查完了之后将大家带来的鸡蛋放到培养皿中。
师:现在,大家一块来观察你面前的鸡蛋,想一想鸡蛋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生:鸡蛋是椭圆形,椭圆形使得鸡蛋不易滚远,有利用鸡卵的孵化。
①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师:形状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下面咱们一块来探一探鸡蛋的结构是怎样与功能相适应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熟鸡蛋,用手使劲握熟鸡蛋,能捏碎吗?生:(实验后回答)不能。
生:(老师演示将熟鸡蛋打碎后,让学生再实验后回答)打碎后就很容易了,卵壳对鸡蛋有保护作用。
师:很好,实际上卵壳是一种石灰质,非常结实,对鸡蛋的内部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