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方标准批准发布通告
- 格式:docx
- 大小:17.55 KB
- 文档页数:2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蔬菜中三唑磷残留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任务来源本标准的制定是根据“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贵州省茶叶、蔬菜质量安全评价、检测、预警与可追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要求而确定的,同时根据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办函〔2015〕94号)文件的通知要求,我单位承担的《茶叶、蔬菜中三唑磷残留的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贵州地方标准于2015年11月获得立项。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三唑磷,又名三唑硫磷,英文通用名Triazophos,化学名称O,O-二乙基-O-(1-苯基-1,2,4-三唑-3-基)硫代磷酸酯。
纯品为浅棕黄色液体,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0~40mg/L,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对光稳定,在酸、碱介质中水解,140℃分解。
三唑磷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效果好,杀卵作用明显,渗透性较强,无内吸作用,是一种中等毒性、广谱有机磷杀虫剂、杀螨剂,兼有一定的杀线虫作用,已在我国水稻、棉花、蔬菜和苹果等作物上登记,主要用于防治粮食、棉花、果树、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上的许多重要害虫。
由于三唑磷的应用效果好,相对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其毒性低,因此,在农作物上应用较广泛。
然而,三唑磷的大量使用也给一些食用农产品及环境带来了残留问题。
三唑磷属有机磷农药,中等毒性,对神经、肝、肾、心、肺及生殖系统等多脏器均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其中毒主要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欧盟规定三唑磷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为不得检出的农药品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规定,除了小麦、大麦、黑麦、玉米、荞麦、其他粮谷、棉籽和棉籽油设定了最大残留限量,其余适用“一律标准”,即0.01mg/kg;我国国家标准《GB 27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限定三唑磷的MRL为:稻谷、麦类、旱粮类等谷物0.05mg/kg,棉籽及结球甘蓝、节瓜等蔬菜0.1mg/kg,柑橘、苹果、荔枝等水果0.2mg/kg。
《地理标志产品雷山银球茶》地方标准修订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标准修订的目的和意义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提出“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工作部署,根据《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省农委、省质监局关于开展贵州省茶叶品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黔农发[2014]5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为了加大“雷山银球茶”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统一“雷山银球茶”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等各项指标、促进“雷山银球茶”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地理标志产品雷山银球茶》生产实际,制定《地理标志产品雷山银球茶》地方标准。
本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县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为我县茶产业的生产提供标准技术支撑,对指导我县茶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促进我县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其他省外标准的制定发布情况贵州地方标准DB52/T 713—2011《雷山银球茶》于2011年发布实施。
雷山银球茶在此基础上具有更高、更独特的品质特征。
三、主要工作过程、主要编制成员㈠主要工作过程根据《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省农委、省质监局关于开展贵州省茶叶品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黔农发[2014]5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于2014年3月18日,县质监局、茶叶局、茶叶协会组织企业9家、县茶叶专业科技人员,进行品牌建设、标准体系建设等培训。
2014年5月19日,县质监局、县茶叶局、县茶叶协会针对雷山银球茶品牌标准修订、品牌建设到县银球茶叶公司、毛克翕茶叶研究所、敬旺绿野食品公司、脚尧茶业公司等银球茶生产企业和大塘镇、望丰乡、丹江镇等茶园进行调研,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
2014年6月6日,雷山县成立以龙志波副县长为组长的《雷山银球茶》、《雷山银球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制(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
ICS67.140.10X 5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DB 52/ T XXX—2014地理标志产品正安白茶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Zhengan white tea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Ⅰ)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1)4 术语和定义 (2)5 产品分类 (2)6 要求 (2)7 试验方法 (4)8 检验规则 (4)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5)附录 A(资料性附录)正安白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 (6)附录 B(资料性附录)正安白茶栽培技术要点 (7)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设计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正安县绿色产业发展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修订单位:正安县茶叶协会、正安县绿色产业发展办公室、正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贵州省正安县乐茗香生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遵义凤龙茶业有限公司、贵州正安璞贵茶业有限公司、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国家茶及茶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安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正安县桴焉茶业有限公司、正安县金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修订起草人:罗明、王永超、朱福建、朱丽、郑周云、骆军科、胡裕峰、郭世文、叶深高地理标志产品正安白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安白茶的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自然环境和生产加工、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保护的正安白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DB 52/ XXXXX—XXXX地理标志产品安顺蜡染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Anshun Batik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2)5 自然环境 (2)6 制作要求 (3)7 质量要求 (3)8 检验方法 (4)9 检验规则 (5)10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5)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理标志产品安顺蜡染保护范围示意图 (7)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2005]年第78号令)与GB/T 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年第44号公告制定。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内容。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安顺市蜡染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标准化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顺市蜡染协会、安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安顺市鸿泰蜡染开发有限公司、安顺市新秀区星月苗族蜡染工艺品有限公司、贵州省地理标志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忠祥、王爱萍、李丽君、朱红梅、王翀、毛连辉、杨守旺、张学东、帅翔、杨兰、李发耀、彭渊迪。
地理标志产品安顺蜡染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安顺蜡染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制作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年第44号公告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安顺蜡染。
ICS67.140.10X 5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DB 52/T 469-2011代替DB52 469-2005地理标志产品 梵净山翠峰茶Product of geographiical indication—fanjingshan cuifeng tea2011-02-25发布2011-02-25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2/T 469-2011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要求 (2)4.1 鲜叶质量 (2)4.2 成品茶质量 (2)4.3 净含量 (3)5 试验方法 (3)6 检验规则 (3)6.1 取样 (3)6.2 检验 (3)6.3 判定规则 (4)6.4 复检 (4)7 标识、标签 (4)8 包装、运输、贮存 (4)IDB52/T 469-2011前言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T 179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52 469-2005《梵净山翠峰茶》。
本标准与DB52 469-2005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和调整了标准的总体结构和编排格式;——增加了目次;——在前言中增加了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在前言中增加了标准涉及专利的相关说明;——修改了标准提出归口、起草单位;——在前言中增加了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范围;——修改和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以及引导语;删除了GB 9679、GB/T 5009.20、GB/T 5009.57、GB 14876、DB52/T 442.3、SB/T 10157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 2762、GB 2763、GB/T 8303、GB/T 14487、GB/T 23776、SB/T 10037规范性引用文件;——用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代替G B9679《茶叶卫生标准》限量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对第6章检验规则进行了细分,并作了修改;——对第7章标识、标签增加了应符合《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对第8章包装、运输、贮存增加了运输包装应符合SB/T 10037的规定。
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建设定级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公布日期】2022.03.30•【字号】黔应急〔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建设定级办法(试行)》的通知黔应急〔2022〕10号各市(州)应急局,各县(市、区、特区)应急局:现将《贵州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建设定级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传达至辖区内相关企业,并指导辖区内相关企业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建设定级二级标准化创建申报工作。
附件:贵州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建设定级办法(试行)贵州省应急管理厅2022年3月30日附件贵州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建设定级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以下简称标准化)二级企业建设定级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办法〉的通知》(应急〔2021〕8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化工(含石油化工)、医药、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石油开采、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企业(以下统称企业)。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要求,加强标准化建设,依据本办法自愿申请标准化二级定级。
第四条企业应根据应急管理部制定的相关行业评审(定)标准,开展标准化二级企业建设工作,应急管理部未制定行业标准化定级标准的,可以参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配套的定级标准开展工作。
第五条标准化二级定级工作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贵州省应急管理厅为标准化二级企业的定级管理部门和定级组织单位,定级组织单位的具体工作由贵州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院承办,开展标准化二级定级相关工作经费由财政资金承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基层组织管理【发文字号】黔府办函[2017]147号【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发布日期】2017.08.24【实施日期】2017.08.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7〕14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8月24日贵州省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42号),进一步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按照“坚持需求导向、注重重点突破、强化标准引领、适应基层特点”的原则,紧扣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立足试点探索,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全面提升基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
到2018年8月底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和规范,为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提供示范样本。
二、试点范围试点单位:贵阳市南明区,遵义市播州区、凤冈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贞丰县。
试点内容:重点围绕就业创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户籍管理、医疗卫生、涉农补贴、城市综合执法、养老服务、扶贫开发、征地拆迁等10个领域开展试点工作。
试点单位在做好规定试点工作的同时,可以结合实际适当增加试点内容。
鼓励未列入试点单位的其他县(市、区、特区)参照本方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关于核准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知识产权局
•【公布日期】2021.03.10
•【字号】
•【施行日期】2021.03.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
正文
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关于核准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确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地方的通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工作办法》,生产玉屏茶油、盘县红米、习水红茶等6个产品的8家企业(名单见附件),分别向产品所在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经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查,并经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审核合格,现予以注册登记。
自即日起核准上述企业在其生产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特此公告。
附件:8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名单
2021年3月10日附件
8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名单。
可编辑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标准制、修订程序的规定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代替DB52/T28~30-1991《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的规定》、《地方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企业标准制修订程序的规定》。
本标准与DB52/T28~30-1991相比主要变动为:——将原三标准合并变为一项,章节编为6章;——增加了“前言”;——将“标准备案”单独编为一章;——将标准编制程序及具体方法、要求分别列为两章,并增加了“标准的修改”、“标准的复审”两条。
——将条文、规定删繁就简,篇幅由49页,精简为12页;——调整、简化了多余表格及内容。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贵州省标准化协会修订起草。
本标准主要修订起草人:杨远猷、张振俭、钟应林、杨黎。
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如下:DB52/T28首次发布于1986年,DB52/T29首次发布于1983年;1988年对两标准进行第1次修订,并同时发布DB52/T30;1991年进行了第2次修订,2004年第3次修订。
精品贵州省标准制修订程序的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省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制、修订的原则、方法、程序及备案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的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黔质技监标【1996】005号关于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黔质技监标【2001】67号关于改革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备案)加强标准化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3 总则3.1 地方标准编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技术要求;b)农产品、名特产品的通用技术及管理要求;c)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方面的通用技术及管理要求;d)资源利用及能源节约方面的要求;e)交通、旅游等服务行业的通用技术与管理要求;f)防止欺诈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制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