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113.93 KB
- 文档页数:10
目录1 适用范围 (2)2 作业准备 (2)2。
1设计文件核对 (2)2。
2施工机械准备 (2)2.3作业人员 (2)2.4施工测量准备 (3)3 技术要求 (3)4 主要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4。
1主要施工程序 (3)4.2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5)5 无砟轨道铺设施工要求 (6)5.1施工准备 (6)5.1。
1无砟轨道铺设条件检查、评估 (6)5。
1.2施工人员培训计划 (6)5。
1。
3施工测量准备 (7)5。
1。
4技术准备 (9)5。
1.5设备、材料准备 (9)5。
1.6现场具备条件 (9)5.1.7工艺准备 (10)5。
2施工工艺 (10)5。
2.1双块式轨枕、轨道板钢筋进场 (10)5.2.2清理水硬性胶结层、标定位置 (11)5.2。
3放置纵向钢筋 (11)5。
2.4放置轨枕 (12)5。
2。
5运输、铺设工具轨、运存模板 (12)5。
2.6固定轨道、轨枕和螺杆调节器托盘 (13)5。
2.7轨道板粗调、安装调节器螺杆 (14)5.2。
8安装钢筋、接地连接 (15)5.2。
9安装横向、纵向模板 (16)5.2.10轨道精调 (17)5.2.11浇筑混凝土 (18)5。
2.12拆除纵向、横向模板 (19)5.2.13拆除螺杆调节器 (20)5。
2.14拆除工具轨、运输工具轨和模板等 (20)5.2。
15填塞螺杆孔、修整混凝土 (20)6劳动组织 (20)6.1劳动力组织方式 (20)6.2施工人员 (20)7 材料要求 (22)8 设备机具配置 (24)9 质量控制及检验 (24)9。
1质量控制 (24)9。
1。
1质量管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1.2质量控制措施 (24)9.2质量检验 (26)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29)10。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道排架法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明确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和规范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
2.编制依据2.1兰新线无砟轨道施工图及设计文件2.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2.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5《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3.适用范围兰新铁路第二双线CRTSI型双块式无碴轨道。
4.施工控制要点4.1前期准备阶段4.1.1熟悉并掌握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技术条件、细则、指南等。
4.1.2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和无碴轨道铺设前质量评估。
4.1.3组织技术、测量试验和施工人员岗前培训。
4.1.4配合设计院进行CPⅠ、CPⅡ、CPⅢ精密测量控制网布设,完成新网下的线路拟合;组织对CPⅡ、CPⅢ测量成果进行复测,报设计院确认。
4.1.5选定混凝土配合比。
4.1.6原材料进场检验、标识存放。
4.2过程控制阶段包括组装工具轨排,钢筋工程施工,电阻测试,轨排就位、粗调、精调和轨道几何位置复测,灌注道床板混凝土,道床板养护、封堵螺栓孔等。
4.2.1钢筋绝缘情况采用目测检查和电阻测试,灌注混凝土前的精度复测,灌注混凝土等重要工序监理全过程旁站。
4.2.2建立内部各工序交接验收管理办法,各工班之间办理签字交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2.3在施工的各阶段,根据测量统计分析数据,在施工现场定期(不长于1个月)召开由技术负责人、测量、安全、试验、物资设备、质量人员和工班长等参加的各类分析、探讨和阶段性总结会,适时增补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质量管理要求。
4.3后期综合整理阶段首先,对铺设长钢轨后的轨道进行复测;然后根据精调和复测后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制定相应的轨道综合调整方案。
目录1适用范围 (3)2作业准备 (3)2.1设计文件核对 (3)2.2施工机械准备 (3)2.3作业人员 (3)2.4施工测量准备 (3)3技术要求 (4)4主要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4.1主要施工程序 (4)4.2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5)5无砟轨道铺设施工要求 (6)5.1施工准备 (6)5.1.1无砟轨道铺设条件检查、评估 (6)5.1.2施工人员培训计划 (7)5.1.3 施工测量准备 (7)5.1.4 技术准备 (9)5.1.5 设备、材料准备 (9)5.1.6 现场具备条件 (9)5.1.7 工艺准备 (10)5.2施工工艺 (10)5.2.1双块式轨枕、轨道板钢筋进场 (10)5.2.2清理水硬性胶结层、标定位置 (11)5.2.3 放置纵向钢筋 (11)5.2.4 放置轨枕 (12)5.2.5运输、铺设工具轨、运存模板 (12)5.2.6固定轨道、轨枕和螺杆调节器托盘 (13)5.2.7轨道板粗调、安装调节器螺杆 (14)5.2.8安装钢筋、接地连接 (15)5.2.9安装横向、纵向模板 (16)5.2.10 轨道精调 (17)5.2.11 浇筑混凝土 (18)5.2.12 拆除纵向、横向模板 (19)5.2.13 拆除螺杆调节器 (20)5.2.14 拆除工具轨、运输工具轨和模板等 (20)5.2.15 填塞螺杆孔、修整混凝土 (20)6劳动组织 (20)6.1劳动力组织方式 (20)6.2施工人员 (20)7 材料要求 .............................................................. 22 8 设备机具配置 .......................................................... 24 9 质量控制及检验 .. (25)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 29 10.2 环保要求 . (30)无砟轨道(双块式)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 GGTJ-4 标段无砟轨道(双块式)铺 设施工作业。
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瓦屋山到发线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设施工。
2 作业准备2.1 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认真学习与侧向挡块相关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 现场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整理、统计。
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配齐施工用各种施工机具,满足施工所需.2。
2。
1 CPⅢ二次评估已过;底座板(支承层)通过验收,并清洁。
2.2.2双块式预制轨枕已运至现场并按要求存放.2。
2.3施工机具、工装设备、辅助材料、劳动力配置到位.3 技术要求3.1 技术标准3。
1。
1 设计文件路基上18号道岔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宁杭客专施图(轨)—08—01);到发线路基上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宁杭客专施图(轨)—10-01);宁杭客运专线到发线无砟轨道技术交底(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勘察设计院工程联系单(四设宁杭指联[2011]70号、71号、72号、75号);车站平面布置图。
3.1.2主要技术参数双块式无砟轨道轨道结构结构组成为钢轨、扣件、道床板、支承层等组成。
其轨道结构高度为:815mm=176mm(钢轨)+34mm(WJ-8B型扣件)+45mm(承轨面至道床板面高差)+260mm(道床板)+300mm(支承层)。
,顶面根据设置一定的横向排水坡,钢筋间根据综合接地和轨道电路绝缘要求设置焊接接头或绝缘卡.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完成后,工具轨应达到以下标准:轨距:1435±1mm,变化率不得大于1‰水平:以一股钢轨为准,与设计高程差在±2mm以内,两股钢轨相对水平差小于±lmm轨向:以一股钢轨为准,与线路中线偏差在±lmm以内,最大矢度1mm/10m弦,步长2m高低:最大矢度2mm/10m弦扭曲:≤1mm/6.25m3。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铁路隧道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新建铁路《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施(轨)-02);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03);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7、《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函[2007]85号);9、《铁路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铁路***标段隧道进口段CRT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施工。
三、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及参数1、CRTS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组成,结构高度为515mm,如图1所示。
2、施工工具轨采用60kg/m的新轨,其质量符合《250km/h客运专线60kg/m 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5]298号)及《客运专线和350km/h钢轨检验及验收暂行标准》(铁科技[2005]402号)的要求。
3、轨枕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图号《通线[2008] 2251-I》),配套采用WJ-8A型扣件。
过渡段轨枕采用《通线[2008] 2201》,基本轨采用WJ-7A型扣件,铺助轨扣件采用研线0607,轨枕间距为650mm。
图1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隧道断面图4、扣件系统应符合《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函[2006]248号)的规定。
5、隧道内道床混凝土连续浇筑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混凝土等级为C40,直线地段结构尺寸为:宽度2800mm,厚度260mm。
隧道内若有结缝,道床板应在结构缝处断开。
双块式无砟轨道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路基上支承层作业指导书中铁八局武广项目经理部2008年3月1、总述 (3)1.1 适用范畴 (3)1.2 工艺流程 (3)1.3 要紧机具设备配置 (3)1.5 施工工效 (3)2、施工工艺 (5)2.1 路基基础检测 (5)2.2 试验室理论配合比的选定 (5)2.3 施工预备 (6)2.4 混合料拌制 (7)2.5 混合料运输、卸料 (8)2.6 摊铺 (8)2.7 质量检查 (8)2.8 人工修边 (9)2.9 支承层切缝、养护 (9)2.10 检测、评估 (9)3、要紧技术标准 (9)4、工效分析 (10)5、工艺分析 (10)6、质量操纵措施 (10)7、安全操纵措施 (10)8、文明施工 (10)1、总述1.1 适用范畴适用于新建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路基上支承层施工。
该试验段里程范畴:DK1228+476.82~DK1238+750(其中DK1235+826.30=DK1236+800,短链973.70m),线路长度9.299km,试验段路基全长7.754km,占工程试验段总长的83.4%。
1.2 工艺流程详见工艺流程图1.3 要紧机具设备配置现场施工需要配置20人。
1.5 施工工效单线300米/天。
支承层施工工艺流程2、施工工艺2.1 路基基础检测路基基础检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路基沉降评估,只有在评估合格后才能够进行支承层施工。
二是路基基床表层竣工测量。
a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完,在直线上每50m,曲线于ZH、HY、QZ、YH、HZ五大点及每20m为一检测断面,在实际中线位置两侧130cm处设P1、P2点(见图2-1),并测出P1、P2点实际标高,实际x,y坐标并运算出理论x,y坐标列表比较。
图2-1 基床表层支承层测点布置图b 方向承诺偏差±10mm ,标高承诺偏差±10mm 。
c测量仪器精度要求全站仪要求:测角精度0.5mgom,测距精度3mm+2ppm。
CTR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架站到发线线路CTR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
2、作业预备2.1内业技术预备2.1.1工程部下发本作业指导书,并组织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学习长轨铺设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进呈现场施工技术交底。
2.1.2安质部依据现场状况,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展安全培训。
2.2外业技术预备2.2.1CTR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道床板和底座板为现浇混凝土构造,对混凝土材料、协作比设计、施工工艺、物流组织与运输、质量把握有更高要求。
2.2.2CTR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内钢筋按绝缘设计,除接地钢筋焊接点及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穿插点加绝缘垫片外,其余道床板内纵横向钢筋、双块式轨枕桁架钢筋交点搭接处均设置绝缘卡。
2.2.3CTR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顶面留有两个限位凹槽,底座内钢筋按绝缘设计,全部钢筋搭接及穿插处均设置绝缘卡,底座与桥面间承受连接钢筋连接。
3、设计标准道床板承受C40 钢筋混凝土构造,依据连接段长度分块设计,每块长4~7m,宽2800mm,厚度约380mm,道床板顶面由中间向两侧设2.0%的横向排水坡,道床板间设100mm 的伸缩缝。
道床板内钢筋按绝缘设计,除接地钢筋焊接点及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穿插点加绝缘垫片外,其余道床板内纵横像钢筋,双块式轨枕桁架钢筋交点搭接处均设置绝缘卡。
CRT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与底座间设中间分隔层,其中限位凹槽四周设置8mm 厚的弹性垫层,其余范围铺设4mm 厚的土工布,弹性垫层及土工布使用寿命均为60 年,其质量应符合双块式无砟轨道弹性垫层及土工布相关技术条件。
4、施工前预备工作4.1施工前技术预备工作(1)施工前应依据施工内容猎取相关施工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文件〕。
(2)施工文件包括定型图〔标准图〕、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线下施工单位供给的中桩表、水准点表、线路基桩表等。
双块式道床施工轨道排架法1.施工设备主要施工设备有:轨道排架,专用龙门吊,移动组装平台,专用吊具,纵横向模板,轨距棱镜分中尺等。
⑴轨道排架:其主要部件有:托梁、工具轨(60Kg/m钢轨线上一级轨)、定位夹板、楔形夹板、调整夹板、双块式轨枕定位标、中心标、螺柱支腿和轨向锁定器等。
螺柱支腿进行轨道排架的高低、水平的调整;轨向锁定器进行轨道排架的横向调整和固定,如图1。
选择排架类型和每榀轨排架长度需要综合考虑直线地段的长度、曲线半径大小、轨道排架加工精度、就位操作难易,以及所计算的曲线段矢量差值、相邻轨枕间距的内外侧弧形差值、枕内外侧弧形累计差值等。
工具轨排架支腿托梁图1 排架布设示意图轨排制造技术标准:①轨道排架轨距(1435±0.5)mm,顺坡率<0.5%。
②轨底坡坡度1:(40±2)。
③排架长度L±1mm,方正度<1mm。
④相邻轨枕定位间距±5mm。
⑤钢轨直线度及平面度<0.5mm/m,钢轨高度偏差<0.3mm。
⑥接头钢轨错牙≤0.5mm。
⑦中心标必须以两钢轨对称偏差<0.2mm。
⑵专用龙门吊:行走机构采用变频技术实现快速行走、慢速安装排架。
电动葫芦选用MD双速,实现快速起吊、慢速定位。
⑶简易组装平台:简易分枕组装平台包括组装平台、双块式轨枕间距控制刻度,功能是完成轨枕定位和轨排组装。
⑷吊具:起吊轨排的专用吊具具有保持轨排几何结构不变形和灵活就位的功能,由钢桁架、钢轨夹紧机构、轨排移动调整机构等组成;装卸轨枕的专用吊具具有避免轨枕变形的功能,每次可起吊5根轨枕,如图2。
⑸轨距棱镜分中尺:为提高粗调精度和工效,可设计方便操作的轨距棱镜分中尺,如图3。
图2 轨枕吊具示意图图3 轨距棱镜分中尺2.施工准备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由预制和运输,施工前运输至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得出现轨枕运输。
装车时每5根×3层为1垛,层与层之间采用10×10cm方木隔离,放置位置在轨枕承轨槽中部。
目录一、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 - 1 -1 适用范围............................................................ - 1 -2 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 - 1 -3 验收标准............................................................ - 2 -3.2混凝土外形尺寸标准 ................................................ - 3 -4 作业准备............................................................ - 3 -5 技术要求............................................................ - 5 -6 施工工序与工艺流程.................................................. - 6 -7 施工要求............................................................ - 7 -8 劳动组织........................................................... - 10 -9 材料要求........................................................... - 11 -10 机械配置.......................................................... - 12 -11 质量控制及检验.................................................... - 13 -12 安全及环水保要求.................................................. - 15 -二、桥上底座作业指导书.................................................. - 17 -1 适用范围........................................................... - 17 -2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 ................................................. - 17 -3 验收标准........................................................... - 18 -4 作业准备........................................................... - 19 -5 技术要求........................................................... - 20 -6工艺流程........................................................... - 21 -7 施工要求........................................................... - 22 -8 劳动组织........................................................... - 33 -9 材料要求........................................................... - 34 -10 机械配置.......................................................... - 35 -11 夏季施工措施...................................................... - 35 -12冬季施工措施 ...................................................... - 38 -13质量控制及检测 .................................................... - 38 -14 安全及环水保要求.................................................. - 41 -三、桥上隔离层、弹性垫层作业指导书...................................... - 43 -1 适用范围........................................................... - 43 -2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 ................................................. - 43 -3 验收标准........................................................... - 44 -4 作业准备........................................................... - 44 -5 技术要求........................................................... - 44 -6工艺流程........................................................... - 45 -7 施工要求........................................................... - 46 -8 劳动组织........................................................... - 47 -9 材料要求........................................................... - 48 -10 机械配置.......................................................... - 50 -11质量控制及检测 .................................................... - 50 -12 安全及环水保要求.................................................. - 50 -四、轨枕组装、调整作业指导书(简易轨排法).............................. - 52 -1 适用范围........................................................... - 52 -2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 ................................................. - 52 -3 验收标准........................................................... - 53 -4 作业准备........................................................... - 54 -5 技术要求........................................................... - 55 -6工艺流程 ........................................................... - 55 -7 施工要求........................................................... - 56 -8 劳动组织........................................................... - 68 -9 材料要求........................................................... - 69 -10 机械配置.......................................................... - 71 -11质量控制及检测 .................................................... - 71 -12 安全及环水保要求.................................................. - 72 -五、道床板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简易轨排法)............................ - 74 -1 适用范围........................................................... - 74 -2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 ................................................. - 74 -3 验收标准........................................................... - 77 -4 施工作业准备....................................................... - 78 -5 技术要求........................................................... - 79 -6 工艺流程........................................................... - 81 -7 施工要求........................................................... - 82 -8 劳动组织.......................................................... - 103 -9 材料要求.......................................................... - 103 -10 设备机具配置..................................................... - 104 -11 质量控制及检测................................................... - 105 -12.安全及环保要求................................................... - 109 -六、桥上轨枕组装、调整作业指导书(轨排框架法) ......................... - 111 -1 适用范围.......................................................... - 111 -2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 ................................................ - 111 -3 验收标准.......................................................... - 112 -4 作业准备.......................................................... - 113 -5 技术要求.......................................................... - 114 -6工艺流程 .......................................................... - 114 -7 施工要求.......................................................... - 115 -8 劳动组织.......................................................... - 126 -9 材料要求.......................................................... - 127 -10 机械配置......................................................... - 128 -11质量控制及检测 ................................................... - 129 -12 安全及环水保要求................................................. - 130 -七、道床板作业指导书(轨排框架法)..................................... - 132 -1 适用范围.......................................................... - 132 -2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 ................................................ - 132 -3 验收标准.......................................................... - 135 -4 施工作业准备...................................................... - 136 -5 技术要求.......................................................... - 137 -6 工艺流程.......................................................... - 138 -7 施工要求.......................................................... - 140 -8 劳动组织.......................................................... - 157 -9 材料要求.......................................................... - 158 -10 设备机具配置..................................................... - 158 -11 质量控制及检测................................................... - 161 -12.安全及环保要求................................................... - 164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一、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支承层施工。
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是一种用于铁路轨道建设的道床材料,其特点是无需砟石填筑,可以减少施工成本和工期,提高铁路线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的作业指导,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施工后的验收标准。
二、准备工作1. 设计方案确认:根据工程需要,确认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的设计方案,包括道床板的尺寸、材质、安装方式等。
2. 材料准备:准备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所需的材料,包括道床板本体、连接件、固定件等。
3. 设备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包括起重机械、挖掘机、平地机等。
4. 人员组织:组织施工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三、施工过程1. 基础处理:根据设计方案要求,在道床板安装区域进行基础处理,包括清理、平整、加固等。
2. 安装道床板:按照设计方案要求,使用起重机械将道床板安装到预定位置,确保道床板与基础之间的接触面充分贴合。
3. 连接固定:使用连接件和固定件将道床板连接固定,确保道床板的整体稳定性和连接坚固度。
4. 检查验收:在道床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查验收工作,包括检查道床板的安装质量、连接固定是否坚固等。
四、验收标准1. 尺寸要求:道床板的尺寸应符合设计方案要求,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
2. 材料要求:道床板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安装质量:道床板的安装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包括道床板与基础之间的贴合程度、连接件和固定件的使用情况等。
4. 连接固定:连接件和固定件应坚固可靠,确保道床板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五、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整齐,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
2.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4. 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或者问题,应及时向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汇报并寻求解决方案。
双块式无砟轨道机组法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350km/h标准轨距客运专线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施工。
2 作业准备2.1 施工文件准备和审核2.1.1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内容准备相关施工、设计文件。
2.1.2准备并熟悉无砟轨道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技术条件、指南等。
2.1.3接收和复核其它施工技术文件,包括:线下构筑物竣工测量资料,桩橛和与轨道工程有关的变更设计,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报告,结构物沉降变形评估报告,CPⅢ测设成果等。
2.1.4所有施工设计文件须经过审查核对后方可使用。
2.2 施工调查和物流组织方案编制在常规工程施工调查的基础上,着重调查以下内容:2.2.1施工道路的分布情况,包括可利用道路长度、宽度、坡度、转弯半径、会车点位置、便桥(涵)的承载能力、通道出入口的具体位置、新增便道条件等。
2.2.2混凝土拌合站的具体位置、供应能力,以及II线混凝土供应方式和物流情况。
2.2.3预制轨枕场的位置,预制轨枕的运输距离、运输方式、装卸储存及现场存放条件。
2.2.4线下工程结构物分布情况,相关接口工程施工安排。
2.2.5长钢轨、道岔铺设施工计划。
2.2.6根据施工调查,结合无砟轨道施工特点,编制物流组织方案。
2.3 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编制2.3.1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细化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及进度计划,编制作业指导书,经审查后方可实施。
2.3.2无砟轨道施工方案应与箱梁运架、长钢轨铺设等工程实施情况相协调,明确工期控制节点。
2.3.3综合分析现场道路运输条件、材料供应、工装设备配置、工序衔接等因素,制定无砟轨道施工物流组织方案。
2.3.4根据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和现场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配套机具,编制完整施工工艺流程,针对关键工序提出针对性的质量保证措施。
2.4 CPⅢ控制网接收2.4.1接收控制网桩橛和成果资料;2.4.2按有关要求接收控制网评估资料;2.4.3配置测量设备与测量软件,输入相关数据。
目录1、目的 (1)2、施工工艺 (1)3、劳动组织 (10)4、施工技术措施 (10)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作业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实现过程中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使产品最终能交付.2、施工工艺1)无砟轨道施工测量(1)测量控制网划分及基本工作流程A)根据《客运专线无砟道床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以下简称测量暂规)要求分级布网的原则,把平面测量控制网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GPS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Ⅱ,第三级为基桩控制网CPⅢ。
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作用为:(A)GPS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主要为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是客运专线无砟道床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B)线路控制网(CPⅡ)主要为勘测设计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C)基桩控制网(CPⅢ)主要为铺设无砟道床提供控制基准。
三级控制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CPⅠB)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分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三个阶段。
施工测量基本工作流程见下图。
施工测量(2)测量仪器和设备为保证施工质量和精度要求,全段主要采用全站仪和高精度水准仪复测CPⅠ、CP Ⅱ,测设CPⅢ及加密基桩网,采用GRP1000轨道测量系统进行无砟轨道施工测量.GRP1000测量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当前轨道位置与设计坐标的偏差,测量和定位速度快,精度高,测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均自动完成,具有很高的测量效率。
GRP1000测量系统由手推式轨检小车及相应的控制单元、传感器装置(可测量高低,轨向,水平,轨距,里程等)以及测量和分析软件等组成,能够有效地控制轨道铺设的精度,使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精度的要求。
(3)测量作业步骤A)平面控制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A)在两个基桩之间设置一标准点,架设全站仪并调平.(B)确定全站仪的位置和全站仪定向。
每个标准点在两个方向上观测到 2×3 个基桩。
双块式无砟轨道工具轨法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仅适用时速在200km/h~350km/h 铁路单线隧道无砟轨道施工。
2 作业准备2.1 施工测量配合设计单位完成CPⅠ、CPⅡ、CPⅢ测量网的建立,并及时组织复测,提交复测报告。
2.2 预埋件检查在铺设整体道床前,对所有“四电”预埋件进行一次彻底排查,确保预埋件数量、位置、接地电阻值满足设计要求。
2.3 隧道底板高程检测每隔3m测量隧道底板左、中、右处的高程,实测高程与无砟轨道设计隧底高程对比,高于设计高程部位采用风镐凿至设计高程,保证道床板的厚度;低于设计隧底5cm以上部位,采用与隧道底板相同标号的混凝土回填至设计高程。
2.4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按照设计和《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相关规定对隧底结构沉降变形进行观测,根据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提交评估报告。
2.5 道床板砼配合比选定2.5.1使用原材料水泥:华新堡垒牌P·O42.5;细集料:洞庭湖河砂(中砂);粗集料:马鹿箐隧道洞渣 5~31.5mm碎石;水:饮用水粉煤灰:荆门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 级粉煤灰;外加剂:山西凯迪KDSP-1聚羧盐高效减水剂;2.5.2技术要求:设计强度等级:C40;坍落度要求:140-180mm;使用环境及要求:碳化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60年,电通量<1500C。
混凝土应添加适量的混凝土防水密实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和密实性。
混凝土应采取措施预防碱-骨料反应,并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2002)中的相关规定。
胶凝材料及水胶比要求:最大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420 kg/m3,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应小于300 kg/m3,最大水胶比不应超过0.50;混凝土浇筑温度5~30℃。
2.6 无砟轨道施工设备准备做好施工成套设备到场的验收、储存、组装、调试等,以及测量仪器的进场等。
2.7 施工培训与技术交底完成对所有参建无砟轨道施工人员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工具轨法无砟轨道施工内容、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作业标准、注意事项等。
新建********铁路****—**标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________审批:________新建****铁路****项目经理部二○一二年六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技术特点 (4)三、施工工艺 (4)3.1、工艺流程 (4)3.1.1、CPⅢ网布置 (4)3.1.2、支承层施工 (8)3.1.3、底座板施工 (12)3.1.4、中间隔离层施工 (13)3.1.5、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运输及线间存放 (13)3.1.6、道床工作面清理、施工放线、钢筋铺设及轨枕散布 (15)3.1.7、轨排及高程调节螺杆的运送及安装 (16)3.1.8、道床板钢筋安装绑扎、接地焊接及绝缘性能测试 (17)3.1.9、纵、横向模板的安装 (18)3.1.10、轨排精调 (20)3.1.11、混凝土浇注及养护 (21)3.1.12、模板及高程调节螺杆的拆卸与倒运 (23)3.1.13、竣工测量 (24)3.1.14、轨排的拆卸及倒运 (24)3.1.15、封堵螺杆孔 (24)3.2、注意事项 (24)四、机具设备 (25)五、劳动组织 (27)六、物流组织 (27)6.1、混凝土组织 (27)6.2、钢筋 (28)6.3、轨排及扣配件 (28)6.4、双块式轨枕 (28)一、工程概况本工程管段起屹里程******~******,共计50096延米,包括大桥3座,特大桥5座,中桥16座,箱桥39座,箱型涵洞84座,车站2座,其余为路基。
全线铺设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正线采用双向铺设,正线间间距5米。
二、技术特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的结构体系从上到下包括轨排、高弹性扣件、改进的带有桁架钢筋的双块式轨枕、现浇混凝土道床板和下部支撑体系(底座板或水硬性支承层)等。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典型断面无砟轨道的设计理念为自上而下刚度逐渐减少。
在路基上铺设时,其关键技术是在水硬性支承层(HGT)的处理上。
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雷达2000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上支承层作业指导书中铁八局武广项目经理部2008年3月1、总述 (3)1.1 适用范围 (3)1.2 工艺流程 (3)1.3 主要机具设备配置 (3)1.5 施工工效 (3)2、施工工艺 (5)2.1 路基基础检测 (5)2.2 试验室理论配合比的选定 (5)2.3 施工准备 (6)2.4 混合料拌制 (7)2.5 混合料运输、卸料 (8)2.6 摊铺 (8)2.7 质量检查 (8)2.8 人工修边 (9)2.9 支承层切缝、养护 (9)2.10 检测、评估 (9)3、主要技术标准 (9)4、工效分析 (10)5、工艺分析 (10)6、质量控制措施 (10)7、安全控制措施 (10)8、文明施工 (10)1、总述1.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路基上支承层施工。
该试验段里程范围:DK1228+476.82~DK1238+750(其中DK1235+826.30=DK1236+800,短链973.70m),线路长度9.299km,试验段路基全长7.754km,占工程试验段总长的83.4%。
1.2 工艺流程详见工艺流程图1.3 主要机具设备配置现场施工需要配置20人。
1.5 施工工效单线300米/天。
支承层施工工艺流程2、施工工艺2.1 路基基础检测路基基础检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路基沉降评估,只有在评估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支承层施工。
二是路基基床表层竣工测量。
a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完,在直线上每50m,曲线于ZH、HY、QZ、YH、HZ五大点及每20m为一检测断面,在实际中线位置两侧130cm处设P1、P2点(见图2-1),并测出P1、P2点实际标高,实际x,y坐标并计算出理论x,y坐标列表比较。
图2-1 基床表层支承层测点布置图b 方向允许偏差±10mm ,标高允许偏差±10mm 。
c测量仪器精度要求全站仪要求:测角精度0.5mgom,测距精度3mm+2ppm。
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瓦屋山到发线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设施工。
2 作业准备2.1 技术准备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认真学习与侧向挡块相关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 现场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整理、统计。
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配齐施工用各种施工机具,满足施工所需。
2.2.1 CPⅢ二次评估已过;底座板(支承层)通过验收,并清洁。
2.2.2双块式预制轨枕已运至现场并按要求存放。
2.2.3施工机具、工装设备、辅助材料、劳动力配置到位。
3 技术要求3.1 技术标准3.1.1 设计文件路基上18号道岔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宁杭客专施图(轨)-08-01);到发线路基上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宁杭客专施图(轨)-10-01);宁杭客运专线到发线无砟轨道技术交底(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勘察设计院工程联系单(四设宁杭指联[2011]70号、71号、72号、75号);车站平面布置图。
3.1.2主要技术参数双块式无砟轨道轨道结构结构组成为钢轨、扣件、道床板、支承层等组成。
其轨道结构高度为:815mm=176mm(钢轨)+34mm(WJ-8B型扣件)+45mm(承轨面至道床板面高差)+260mm(道床板)+300mm(支承层)。
,顶面根据设置一定的横向排水坡,钢筋间根据综合接地和轨道电路绝缘要求设置焊接接头或绝缘卡。
双块式无砟轨道精调完成后,工具轨应达到以下标准:轨距:1435±1mm,变化率不得大于1‰水平:以一股钢轨为准,与设计高程差在±2mm以内,两股钢轨相对水平差小于±lmm轨向:以一股钢轨为准,与线路中线偏差在±lmm以内,最大矢度1mm/10m弦,步长2m高低:最大矢度2mm/10m弦扭曲:≤1mm/6.25m3.2 施工前进行混凝土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满足设计要求;弹性垫板、聚丙烯土工布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场验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