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织物清洗复用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13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医用织物作为医疗机构中频繁使用的物品之一,其洗涤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规范的洗涤消毒流程不仅能确保医用织物的清洁卫生,还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医用织物的分类医用织物主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等;医护人员使用的工作服、手术服等;以及手术室、产房等特殊区域使用的专用织物。
二、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1、环境要求洗涤消毒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
2、人员要求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3、设备要求配备专用的洗涤消毒设备,如洗衣机、烘干机、消毒设备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洗涤消毒流程1、收集医用织物应分类收集,避免交叉污染。
污染的织物应装在专用的容器或袋子中,并做好标识。
2、运输运输过程中应确保织物不受到污染,使用专用的运输工具,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分拣在洗涤前,对织物进行仔细分拣,去除杂物和明显的污渍。
4、洗涤(1)根据织物的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洗涤程序和洗涤剂。
(2)洗涤水温、时间和洗涤剂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3)对于重度污染的织物,应先进行预处理,再进行洗涤。
5、消毒(1)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热力消毒、化学消毒等。
(2)热力消毒应保证温度和时间达到要求。
(3)化学消毒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操作。
6、漂洗消毒后的织物应进行充分漂洗,去除残留的消毒剂和洗涤剂。
7、烘干烘干后的织物应保持干燥,避免潮湿滋生细菌。
8、整理对洗涤消毒后的织物进行整理,折叠或挂放整齐,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区域。
四、质量检测1、定期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清洁度、微生物指标等。
2、微生物检测应符合相关标准,如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五、储存与发放1、储存医用织物应存放在专用的库房中,分类存放,避免混淆。
医疗机构医院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规定(2020年版)为规范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行为,防止医院感染发生,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和湖北省地方标准《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制订本管理规定。
一、洗衣房管理(一)分区管理应设置远离诊疗区域的独立洗衣房,分为污染区(包括收物交接、分捡、洗涤/消毒和污物车存放处)和清洁区(包括烘干、熨烫、修补、折叠、储存、运送以及洁车存放处),两区之间应有实际隔离屏障。
有收物交接和运送清洁医用织物两个通道,通道间不应有交叉。
(二)制定制度制定洗衣房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洗涤消毒流程。
(三)人员培训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能满足洗涤消毒工作需要。
医院应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能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施及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至少一年两次),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各类肠道传染病及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不应参与直接与医用织物接触的工作。
(四)专用设备要求应选用相关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使用的洗涤剂(粉)、消毒剂和各种有机溶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的消毒器械应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
(五)工作人员防护1.医用织物分捡工作应在洗衣房的污染区内进行。
不得在病区分类和清点。
2.收集污染被服时,工作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和手套。
接触污染被服后应洗手。
3.污染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用后医用织物分捡和装机洗涤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隔离要求,穿戴工作服(包括衣裤)、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并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加强手卫生。
清洁区工作人员在进行医用织物烘干、熨烫、折叠、运送等过程中,至少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部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医用织物是指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手术衣、手术铺单;病床隔帘、窗帘等。
这些织物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频繁使用,与患者和医护人员密切接触,因此其洗涤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用织物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特制定以下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一、基本要求1、洗涤消毒场所应独立设置,远离诊疗区域。
布局合理,分为污染区和清洁区,并有明显的标识和分隔。
通风、采光良好,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
2、人员要求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工作时应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设备要求配备专用的洗涤、消毒、烘干、熨烫等设备。
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正常运行。
二、分类收集1、明确分类按照感染性织物、普通污染织物和清洁织物进行分类收集。
感染性织物包括被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织物;普通污染织物指未被明显感染性物质污染,但可能存在一般性污染的织物;清洁织物指未使用过的新织物或经过彻底洗涤消毒处理后的织物。
2、收集要求感染性织物应使用橘红色专用袋收集,普通污染织物使用黑色专用袋收集,清洁织物使用白色专用袋收集。
在收集过程中,应避免织物的抖动,减少微生物的扩散。
收集袋应封口严密,并有清晰的标识。
三、运送1、专用车辆配备专用的密闭式运送车辆,防止织物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污染。
车辆内部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
2、运送路线规划固定的运送路线,尽量避开人员密集区域。
感染性织物的运送应遵循从污染区到清洁区的原则。
四、洗涤消毒1、洗涤流程预洗:去除织物表面的杂质和部分污渍。
主洗:加入适量的洗涤剂,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洗涤,以去除污渍和杀灭微生物。
漂洗: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的洗涤剂和污渍。
中和:调节织物的酸碱度,使其接近中性。
2、消毒方法热消毒:采用高温热水(70℃以上,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或高温干热(100℃以上,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进行消毒。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一、前言医疗机构的医用织物(如手术服、床单、护理衣等)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物品,其洗涤消毒工作对于预防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本技术规范旨在确保医院医用织物的洗涤消毒过程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洗涤消毒设备与场所1.设备:医院应配置专业的洗涤消毒设备,包括洗衣机、干衣机、蒸汽消毒器等,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维护。
2.场所:洗衣房应设置在无尘、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病患区和手术室,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洗涤消毒管理制度1.培训与操作规范:医院应对洗涤消毒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
2.操作记录:每次洗涤消毒过程都应有详细的操作记录,包括洗涤、消毒时间、温度、使用的化学药剂等信息,以备查验。
3.消毒效果监测:定期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四、洗涤消毒工作流程1.分类收集:将不同种类的医用织物按照规定分类收集,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预处理:对于污渍严重的医用织物,应事先进行预处理,如浸泡、清洁等。
3.清洗程序:a.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和洗涤程序,根据不同织物成分和污染程度进行合理调整。
b.控制水温、洗涤剂用量和洗涤时间,确保洗涤效果和织物的质量。
4.消毒程序:a.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高温热水消毒、蒸汽消毒等,确保织物达到消毒标准。
b.控制消毒温度、时间和消毒剂用量,避免对织物造成损坏。
5.干燥程序:a.使用专业的干衣机对洗涤消毒后的织物进行干燥,确保织物完全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b.定期清洁和维护干衣机,防止织物二次污染。
6.装与储存:将洗涤消毒后的织物整齐包装,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区域,避免受潮和污染。
五、个人防护和安全管理1.洗涤消毒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避免接触感染源。
2.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体温监测和传染病筛查,确保洗涤消毒人员的身体健康状态。
3.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如避免化学药剂直接接触皮肤、注意设备使用安全等,确保人员安全。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一、背景介绍医用织物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包括手术衣、手术巾、床单、被套等。
这些织物经常接触病原体,需要进行定期的洗涤和消毒,以确保其洁净度和安全性。
为了规范医用织物的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确保医用织物的洁净度和安全性;2.规范医用织物的洗涤消毒过程;3.提高医用织物的使用寿命;4.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工作流程1.收集医用织物:将使用过的医用织物集中放入指定的收集器中,如蓝色塑料袋。
2.运送至洗涤消毒中心:定期将收集到的医用织物运送至洗涤消毒中心。
3.洗涤:根据织物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和洗涤方式进行洗涤,确保织物的洁净度。
4.消毒:根据织物的特性,经过洗涤后进行消毒处理,消除病原体。
5.干燥:将洗涤消毒后的织物放入专用的烘干机中进行烘干,确保织物干燥,以防细菌滋生。
6.检查质量:对洗涤消毒后的织物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达到要求后进行包装。
7.包装:将洗涤消毒合格的织物进行包装,如用塑料袋或夹板包装,并标注清晰的名称和消毒日期。
8.储存:将包装好的织物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再次受到污染,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
四、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应戴好工作帽、口罩、手套和工作服,确保个人卫生。
2.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细菌的传播,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洗涤过程中应根据织物材质和污染程度,调整洗涤剂和洗涤方式。
4.消毒过程中应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要求。
5.对洗涤消毒后的织物进行质量检查时,应检查缝线、嵌入物和标签等,确保无损并洁净。
6.包装时应使用清洁的包装材料,并注明清晰的名称和消毒日期。
7.储存时应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五、设施设备要求1.洗涤消毒中心应有专门的洗涤机、消毒柜和烘干机等设施设备,以及相应的洗涤剂和消毒剂。
2.储存区域应有干燥、通风的环境,并设置合适的货架和储物柜。
六、培训和考核1.新进人员应进行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培训,了解本制度的要求,并进行相关操作的示范和练习。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术语和定义1管理要求35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46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57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68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7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及洗涤、消毒、整理过程要求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清洁织物采样及相关指标检测方法11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西大医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局、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建生、邓敏、沈瑾、武迎宏、杨芸、崔树玉、余书、巩玉秀、吴兵武、徐敏、谢多双、邓兵、莫雄勋、曹平、凃宣程、许慧琼、周彬、邹俊杰。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7918.5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GB15979—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8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B/T10989衣物洗涤质量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及管理要求一、前言医用织物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其清洁度和卫生性对患者康复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医用织物的清洁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制定合理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及管理要求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及管理要求,以供参考。
二、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1. 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1)分类收集:根据医用织物的污染程度和性质,将其分为感染性织物和脏污织物。
感染性织物指被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脏污织物是指除感染性织物以外的其他使用的医用织物。
(2)运送与储存:感染性织物应采用专用收集袋(箱)进行收集,并有明显的感染性织物标识。
收集袋(箱)应保持密闭,避免交叉污染。
脏污织物可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进行收集,也可使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
2. 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1)洗涤原则:根据医用织物的污染程度和性质,采用分机或分批洗涤的方法。
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不应与其他医用织物混洗。
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
(2)消毒方法:感染性织物应先消毒后进行分拣洗涤,其他脏污织物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的原则。
洗涤消毒过程中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方法。
化学消毒剂可选择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等。
物理消毒方法可选择湿热消毒和干热消毒。
3. 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清洁织物的卫生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1)细菌总数:清洁织物中的细菌总数应≤200CFU/g。
(2)真菌总数:清洁织物中的真菌总数应≤200CFU/g。
(3)病毒:清洁织物中的病毒应≤1000CFU/g。
(4)多重耐药菌:清洁织物中不应检出多重耐药菌。
4. 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1)资料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洗涤消毒操作规程、工作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
医院织物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收集与包装(1)应根据脏污织物受污染程度及织物类型、品种等就地分类收集,收集时应清除织物中可能混入的医疗废物(如口罩、手套、人体组织等)、医疗器械(如手术刀、导管等)、随身物品(如文具、证件等)及生活垃圾(如纸屑、包装袋等)等物品。
(2)脏污织物应采用专用的容器或包装袋收集;容器和包装袋应有显著的文字标识。
(3)装载脏污织物的容器应加盖密闭,包装袋应及时扎带封口。
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容器和包装袋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一次性专用包装袋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4)脏污织物暂存区域(间)内使用的容器应保持清洁,每次清运后及时清洗和消毒。
出现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随时消毒。
(5)发热、肠道、肝炎、结核等传染病门诊及病区,二级及二级以上生物实验室等重点区域使用的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感染性织物,应及时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消毒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装载后,送医疗机构内织物清洗消毒部门或提供医源性织物清洗消毒的社会化服务机构。
(6)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等烈性传染病或突发不明原因传染性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应在医疗机构感染控制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消毒或交由专业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处理。
(7)应使用具有显著的“感染性织物“文字标识的橘红色专用容器或橘红色包装袋收集感染性织物。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使用水溶性包装袋密封包装。
(8)水溶性包装袋装载量不应超过包装袋容量的3/4;装载过程应轻拿轻放,不应挤压袋内空气;封口后、运输中及洗涤前应确保包装袋始终保持密闭状态。
2、清点与运送(1)宜采用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对脏污织物与清洁织物进行非接触式清点。
(2)医疗机构内应采用专用转运工具或织物专用井接收和运送医源性织物,清洁织物与脏污织物不应混装。
(3)提供医源性织物清洗消毒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应采用专用封闭式车辆接收和运送医源性织物。
医院织物收集、清洗、消毒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医源性织物清洗消毒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操作规范要求、卫生要求、监测要求和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和提供医源性织物清洗消毒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其他涉及医源性织物清洗消毒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2.1医源性织物医疗机构内可重复使用的织物,括患者衣裤、病床上用品;工作人员工作服,值班床上用品;手术衣、洗手衣、手术单、防护服;地巾、布巾;隔帘、窗帘、台布等。
2.2感染性织物医疗机构内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的,二级及二级以上生物实验室产生的,或者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的,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源性织物。
2.3脏污织物医疗机构内使用后待清洗消毒的医源性织物,包括感染性织物和非感染性织物。
2.4清洁织物经清洗消毒等处理后,外观洁净、干燥,满足相应微生物学指标要求的医源性织物。
2.5卫生隔离式洗衣脱水机利用双开门隔离技术,于污染区和清洁区各开设一扇门,中间处隔离墙将设备完全离开,使脏污织物由位于污染区一侧的舱门装入,经清洗消毒后由位于清洁区一侧的舱门取出的,具有清洗、消毒脱水且避免交叉污染功能的设备。
2.6隧道式洗衣机由多个洗涤舱与脱水机组成,具有清洗,消毒、脱水功能,并能避免交叉污染的一组洗涤设备。
每个洗涤舱分别执行完整清洗消毒程序中的某一特定程序(如预洗、主洗、漂洗、中和等)并单独处理一个独立批次的织物。
最后一个洗涤舱中的织物完成清洗消毒并进人脱水机进行脱水时,新一批次的脏污织物进入第一个洗舱开始清洗消毒。
2.7污染区用于脏污织物的接收、暂存、分拣、洗涤与消毒的区域或场所2.8清洁区用于清洗消毒后的医源性织物的干燥(包括烘干与烫平)、整理(包括人工烫、折、清点与打包)储存与待发放的区域或场所。
2.9清洗消毒利用洗涤设备、洗涤剂等提供的物理和(或)化学因子在,在介质(水或有机溶剂)中对脏污织物进行清洗与消毒的过程。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提高洗涤消毒效果,保障医疗机构的医疗环境卫生安全,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章目标第二条确保医用织物洗涤过程中的衣物清洁度、杀菌率满足相关标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三章职责与权限第三条医疗机构负责人应制定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的长期规划,并安排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第四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包括制定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操作规程、培训操作人员、监督检查等。
第四章环境要求第五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区域应单独设置,与其他卫生区域相分隔,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安全。
第六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区域应配置足够的洗涤机、干燥机、消毒柜等设备,设备完好,定期维护保养。
第五章洗涤消毒操作规程第七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方可上岗。
第八条所有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操作过程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包括分拣、清洗、干燥、消毒等环节。
第六章设备管理第九条洗涤机、干燥机、消毒柜等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并建立设备档案。
第十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避免设备故障发生。
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修。
第七章质量控制第十一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过程中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并定期检测其质量。
第十二条洗涤消毒后的织物应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清洁度和杀菌率等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记录。
第八章委托管理第十三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若由第三方机构承担,应签订委托合同,并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章培训与教育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做好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洗涤消毒意识。
第十章监督检查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对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不合格项。
第十章罚则第十七条对于违反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的行为,医疗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等。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制度为了加强医院对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保障医用织物洗涤供应质量和安全,保障临床医用织物的使用,根据国家《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和《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的要求,对医院复用织物的清洗、消毒工作规定如下:1.管理要求(1)医院应明确负责洗衣房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将洗衣房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2)如医院设置洗衣房,应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从业人员数量应满足工作需要。
(3)如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应对其资质(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并符合商务、环保等有关部门管理规定)、管理制度(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医用织物运送、洗涤消毒操作流程等进行审核;对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并与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建立医用织物交接与质量验收制度。
(4)洗衣房要建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分类收集、洗涤消毒、卫生质量监测、清洁织物储存管理、安全操作、设备与环境卫生保洁以及从业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防护等制度。
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并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施及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基础知识、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等。
配备有质量管理负责人和专(兼)职质检员,负责开展各工序的自检、抽检工作。
污染废物处置与管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
2.建筑布局要求(1)医院洗衣房建筑布局要求1)应设有办公区域(包括办公室、卫生间等)和工作区域。
2)工作区域的建筑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应独立设置,远离诊疗区域;周围环境卫生、整洁。
②应设有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发放的专用区域。
③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④分别设有污染区和清洁区,两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
清洁区内可设置部分隔离屏障。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 7918.5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GB 15979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B/T 10989衣物洗涤质量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用织物 medical textiles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手术衣、手术铺单;病床隔帘、窗帘以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3.2感染性织物 infected textiles医院内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3.3脏污织物 soiled and foul textiles医院内除感染性织物以外的其他所有使用后的医用织物。
3.4清洁织物 clean textiles经洗涤消毒等处理后,外观洁净、干燥的医用织物。
3.5洗涤 washing利用洗涤设备、洗涤剂(粉),在介质(水或有机溶剂)中对使用后医用织物进行清洗的过程。
2024年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医用纺织品是指在医院及其他卫生机构中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制品,包括病人用的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以及医务人员的工作服、手术衣,窗帘、抹布、拖布等。
其中,被传染性物质污染的纺织品被视为感染性织物,其余为脏污织物。
一、本院医用织物的洗涤消毒工作由专业洗涤(消毒)服务企业负责执行,妇产科、新生儿科的婴儿用品除外,由科室自行清洗。
1、设施布局需遵循合理性,应设有污物接收间、洗涤间、消毒间、烘干间、熨干间、叠衣间、修补间、清洁织物储存间和发放间等。
2、需明确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污染衣物未经处理不得进入清洁通道。
二、回收过程应区分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感染性织物需使用有生物危害警示标识的桔黄色塑料袋封装。
脏污织物用布袋装好放入污衣袋内,由护工送至总务处的织物暂存厢,禁止在科室进行清点。
污衣袋每日洗涤,暂存厢在收送完毕后进行清洁消毒。
三、洗涤消毒应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根据织物的污染性质、程度和使用对象进行分类处理。
每日清理洗涤。
洗衣机需定期清洁。
1、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应分开洗涤,感染性织物需先预洗。
特殊感染的织物在清洗前需先消毒。
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
各类人员的衣物、婴儿用织物等需分开洗涤,专机设备需有明确标识。
2、预洗步骤中,使用冷洗涤液或冷碱水去除血迹、脓液、粪便等有机物。
3、主洗阶段,温度需达到90℃以上,持续指定时间,然后用清水漂净。
4、洗净的织物用干净的车辆送至清洁区进行高温烘干、整熨、折叠。
该区域应有专人检查织物状态,剔除需要重洗或修补的织物。
四、清洁织物的储存应在清洁区的专门货架上,货架需保持与地面、墙面、天花板的适当距离,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保持环境整洁干燥,禁止存放无关杂物。
保持储存间的门始终关闭,执行先进先出的发放原则。
五、转运采用下收下送的方式,使用密闭的洁污车辆分开运输,不得混装混运。
清洁织物由专用洁车配送,用后织物由污车专门收集。
车辆在每日收送完毕后进行清洁消毒,固定存放区域。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一、医用织物—医院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
1.医用织物分类:---病人用医用织物(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等):包括一般织物、污染织物及婴儿用织物。
---医务人员用医用织物(工作服、手术衣):包括一般织物和污染织物。
---特殊织物:带颜色织物和受热易变形织物。
注1:一般织物:包括外观无明显污渍,并判定为无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污染织物:包括外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且含血源性病原体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多重细菌耐药性,并判定为有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注2:基于对婴儿的特殊性保护需将婴儿用织物作专门分类。
2.洗衣房的分类a.宜独立设置于远离诊疗区域的地方,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
人数满足洗涤消毒工作需要。
b.有收取污物和运送清洁医用织物的两个分开通道,通道间不应有交叉;设置污染区(包括收物交接、分拣、洗涤/消毒和污车存放处)和清洁区(包括烘干、熨烫、修补、折叠、储存、运送以及洁车存放处),两区之间应有实际密闭隔离屏障。
并有上下水设施;在进入污染区前增设更衣室;在清洁区增设质检室。
3.洗涤设备及用品要求应选用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和各种有机溶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4. 卫生制度要求①医院应建立消毒隔离、污物/污水管理、卫生保洁、洗涤工作、定期检查清洗质量、从业人员定期体检保健及个人防护等制度。
②分拣织物时应使用耐穿刺长手套,手卫生的要求,工作场所禁止吸烟、饮食,每日换工作服,离开时洗澡。
③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程序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二、从业人员卫生及管理要求1.上岗前需接受岗前培训,能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施及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2.应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3.各区域人员应相对固定。
4.污染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用后医用织物分拣和装机洗涤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并按要求加强洗手消毒。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中的医用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无菌,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规范依据《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等相关法规文件制定。
一、医用织物分类1. 病人用医用织物:包括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等。
分为一般织物、污染织物及婴儿用织物。
2. 医务人员用医用织物:包括工作服、手术衣等。
分为一般织物和污染织物。
3. 特殊织物:如带颜色织物和受热易变形织物。
二、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流程1. 收集医用织物时,应区分感染性织物和脏污织物。
感染性织物指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脏污织物是指除感染性织物以外的其他使用的医用织物。
2. 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使用橘红色专用收集袋(箱)并有警示标识。
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专用水溶性包装袋。
3. 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装。
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应有文字或颜色标识。
4. 收集后的医用织物应尽快送往洗衣房进行处理,避免细菌滋生。
5.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前应进行分拣,将一般织物和污染织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6. 洗涤设备及用品要求:应选用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洗涤剂、消毒剂、柔软剂等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7. 洗涤程序:应根据医用织物的性质、污染程度和设备条件制定合适的洗涤程序。
一般织物可采用常规洗涤程序,污染织物应采用加强洗涤程序。
8. 消毒程序:洗涤后的医用织物应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方法可选用化学消毒剂浸泡、高温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消毒剂浓度、温度和时间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9. 漂洗程序: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应进行充分漂洗,确保残留消毒剂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用织物的清洁、消毒质量,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用织物的收集、分类、洗涤、消毒、储存、发放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1. 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对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洗涤消毒质量。
2. 洗衣房负责医用织物的收集、分类、洗涤、消毒、储存、发放和使用的具体操作。
3. 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使用的医用织物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4. 医务部门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四、操作规程1. 收集与分类(1)医用织物在使用后应立即收集,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环境中。
(2)根据医用织物的污染程度和性质进行分类,分为一般织物、污染织物和感染性织物。
(3)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并标明“感染性”标识,防止渗漏。
2. 洗涤与消毒(1)洗涤设备应选用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2)根据医用织物的性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洗涤程序和消毒方法。
(3)洗涤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洗涤消毒剂的用量、使用方法和消毒时间,确保消毒效果。
(4)洗涤后的医用织物应进行充分烘干,确保织物干燥。
3. 储存与发放(1)医用织物应分别设置清洁区和污染区,确保储存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储存医用织物时应避免交叉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灰尘、细菌等污染。
(3)医用织物的发放应按照清洁区和污染区的规定进行,确保医用织物在发放过程中的卫生质量。
五、质量控制与监测1. 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用织物洗涤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确保洗涤消毒效果。
2. 洗衣房应建立洗涤消毒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医用织物种类、数量、洗涤消毒方法、时间、人员等,以便追溯和质量控制。
3. 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用织物进行抽检,对不合格的医用织物应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医用织物的卫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