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成氨能源消耗统计办法

合成氨能源消耗统计办法

合成氨能源消耗统计办法
合成氨能源消耗统计办法

附件1:合成氨能源消耗统计办法(讲稿)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一、合成氨能源消耗统计原则

1、合成氨能耗统计的指标体系:

①单位合成氨耗天然气(立方米/吨);

②单位合成氨耗电(千瓦时/吨);

③单位合成氨耗标准原料煤(千克标准煤/吨)(按7000千卡/千克折标准煤);

④单位合成氨耗标准燃料煤(千克标准煤/吨)(按7000千卡/千克折标准煤);

⑤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按7000千卡/千克折标准煤);

2、合成氨能源消耗量是指生产合成氨产品事实消耗的或称为生产所必须的能源量,既不要漏计也不能重复统计。因此统计能源消耗时,不仅包括生产系统的消耗,也应包括辅助和附属生产系统的消耗。

3、单项能源消耗量是指生产合成氨事实上购入和消耗的能源量,如:

①与块煤同时购入的沫煤,尽管没有入炉,但它是购入原料煤的组成部份,应统计在原料煤消耗中。但未能使用的沫煤输出时可在综合能耗中扣除。

②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输出的能源(如返焦、返炭、沫煤、可燃气体等),因已不同于投入系统时的状态,不应从投入的单项能源消耗量中扣除,而应计入综合能耗的输出能源项中。

4、掺烧的返焦、返炭、块煤中筛分的沫煤不再重复计入原料或燃料消耗。

5、合成氨生产中必须的安全、环保措施所消耗的能源, 应计入各单项消耗。如:硫磺回收、油回收、污水处理等。

6、多用户共享原料气、公用工程(蒸汽、耗能工质等)以及联醇、联碱、联电企业应合理分摊各项能源的消耗。

7、合成氨系统向界外输出的供其它产品或装置使用的能源,应计入输出能源在综合能耗中扣除。对于合成氨系统中的废气、废液、废渣等未回收使用的, 无计量的并没有实测热值的以及不作为能源再次利用的(如用于修路、盖房等),均不得计入输出能源。

二、合成氨能耗指标计算办法

1单位合成氨耗天然气

1.1计算公式:

单位合成氨消耗天然气(立方米/吨)

=10000×合成氨消耗天然气总量(万立方米)/合成氨产量(吨)

1.2子项:

合成氨消耗天然气总量,包括制气用的原料气,也包括加热转化炉管和辅助锅炉用天然气,还包括蒸汽锅炉使用的天然气。

使用油田气、焦炉气、炼厂气制氨,计算方法同此。

1.3母项:合成氨产量(见第6节合成氨产量)(以下略)。

2单位合成氨耗电

2.1计算公式

单位合成氨耗电(千瓦时/吨)=10000×合成氨耗电总量(万千瓦时)/合成氨产量(吨)

2.2子项:合成氨耗电总量

合成氨耗电总量包括合成氨生产系统和辅助、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电量及界区内损失量。以电表计量为准。

2.2.1合成氨耗电总量应包括:

2.2.1.1原料场、库运料(煤、焦、油、气)、预处理(原料煤破碎[制煤粉、制水煤浆]、型煤[制煤球、煤棒]等)、造气、净化、压缩、氨合成、冰机、至氨库止及辅助锅炉各工序用电。上述各工序的车间照明、安全通风、采暖、空调、排风降温、车间办公室、分析化验和烘烤电机等用电。

2.2.1.2计划大修、中修、小修和事故停修的作业用电(如起重、电焊)以及因检修(含大修)引起的开停车过程点火、烘炉、升温、热备用、置换等消耗的电量。

2.2.1.3合成氨消耗的各种载能工质(如一次水、循环水、化学软水、脱氧水、氧气、

氮气、压缩空气等)的制备、提取、运输所消耗的电量。

2.2.1.4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三废处理的耗电量(硫磺回收、油回收、污水处理等)。

2.2.1.5工业锅炉耗电(如引风机、鼓风机、送水,冷却循环水泵等用电)。如锅炉同时给其它产品供汽应按合成氨生产所耗用的蒸汽量合理分摊到合成氨电耗中。

2.2.1.6机、电、仪修和金加工等工序耗电以及车间照明、通风、降温、车间办公室耗电, 都应按其实际承担合成氨生产系统的维修和加工件工作量合理分

摊。

2.2.1.7合成氨联醇、联碱、联电及生产碳铵的企业应合理分摊其消耗的电量。

2.2.1.8为商品液氨增开冰机和罐装用电。

2.2.1.9其它用于合成氨生产的耗电。

2.2.2合成氨耗电总量不包括:

2.2.2.1扩建、技措工程用电。

3单位合成氨耗标准原料煤(按7000千卡/千克折标准煤)

3.1计算公式:

单位合成氨耗标准原料煤(千克/吨)

=1000×合成氨耗标准原料煤总量(吨)/合成氨产量(吨)

3.2子项:

合成氨耗标准原料煤总量(吨)

=各批[原料煤实物量×应用基低位发热值÷7000]之和(吨)

3.2.1原料实物煤(或焦)是指投入造气炉的煤(无烟块煤、焦炭、型球、烟煤、褐煤等),以块煤为原料时,包括入炉前筛出的沫煤。以实际称量值为准。

3.2.2应用基低位发热值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完全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仍以气态存在时的热效应。

应用基低位发热值=氧弹仪测得高位发热值-燃烧产生的蒸汽量×蒸汽凝结热

3.2.3 分摊扣除原则

3.2.3.1回收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气体作燃料使用时(如贮罐气、吹出气等),不能从子项中扣除;

3.2.3.2返焦(返炭)不再计入消耗,不回炉使用的也不扣除。

3.2.3.3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气体用于其它产品原料以及合成氨联产其它产品的,应合理分摊原料煤消耗。(联醇、联碱、联电见合成氨联产甲醇能耗分摊办法、合成氨联碱能耗分摊办法、合成氨联电分摊办法)

4单位合成氨耗标准燃料煤(按7000千卡/千克折标准煤)

4.1计算公式:

单位合成氨耗标准燃料煤(千克/吨)

=合成氨耗标准燃料煤总量(千克)/合成氨产量(吨)

4.2子项:

合成氨耗标准燃料煤总量(千克)

=各批[燃料煤实物量×应用基低位发热值/7000]之和(千克)

4.2.1应用基低位发热值(同

5.2.2)

4.2.2合成氨耗标准燃料煤总量主要是指用来发生蒸汽,以满足合成氨生产系统和辅助、附属生产系统用蒸汽所消耗的燃料煤。外购蒸汽量应按进厂焓值和锅炉效率折标准燃料煤。

4.2.2.1生产系统耗汽量包括从造气、净化、压缩、氨合成、冰机到氨库止各工序生产和开停过程用汽(含大、中、小修开车),以及上述各工序设备、管道保温用汽和车间、分析化验、车间办公室采暖用汽等。

4.2.2.2辅助、附属生产系统耗汽量包括煤球制造、除氧水制备、原料、燃料场库及预处理、煤球车间、自备锅炉房及机、电、仪修车间和上述车间办公室的全部采暖用汽,以及计划大、中、小修和事故检修的置换、吹洗用汽以及安全生产、三废处理、环保过程的用汽。

4.2.2.3蒸汽只供合成氨使用时,燃料煤消耗量或蒸汽量全部计入合成氨消耗;蒸汽为多产品使用应合理分摊燃料煤消耗量。(联醇、联碱、联电的消耗分摊见合成氨联产甲醇能耗分摊办法、合成氨联碱能耗分摊办法、合成氨联电分摊办法)

4.2.2.4锅炉掺烧的返炭、炉渣、煤矸石、块煤中筛分的沫煤不计入燃料消耗量,从锅炉烧余物中拣回的返炭不从消耗中扣除。

4.2.2.5合成氨生产过程副产的蒸汽为本系统自用的不计消耗,放空或输出的蒸汽也不从燃料煤消耗中扣除。

5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

5.2 计算公式:

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 吨)(按7000千卡/千克折标准煤)=单位合成氨耗天然气(折标准煤)+单位合成氨耗电(折标准煤)+单位合成氨耗标准原料煤+单位合成氨耗标准燃料煤-单位合成氨输出能源(折标准煤)

5.2.1单位合成氨耗天然气(千克标准煤/ 吨)=单位合成氨耗天然气(立方

米/吨)(折标准状态)×天然气低位热值(千卡/标米3)/7000(千卡/千克)

5.2.1.1单位合成氨耗天然气同第1节

5.2.1.2天然气等气体能源的低位发热值可通过气体组成分析结果进行计算。

低位热值=(2579×H2%)+(3018×CO%)+(5585×H2S%)+(8555×CH4%)+

(15226×C2H6%) + (21795×C3H8%) + (28338×C4H10%) + (34890×C5H12%) + (14107×C2H4%) + (20541×C3H6%) + (27111×C4H8%) + (33528×C5H10%) (千卡/标米3)。

5.2.2单位合成氨耗电(千克标准煤/ 吨)=单位合成氨耗电(千瓦时/ 吨)

×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时

5.2.2.1单位合成氨耗电同第2节

5.2.2.2 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时=860(千卡/千瓦时)/7000(千卡/千克)

5.2.3单位合成氨耗标准原料煤同第3节

5.2.4单位合成氨耗标准燃料煤同第4节

5.2.5单位合成氨输出能源(按7000千卡/千克折标准煤)

5.2.5.1合成氨输出能源是指合成氨系统向界外输出的供其它产品或装置使用的能源。对于合成氨系统中的废气、废液、废渣等未回收使用的, 无计量的并没有实测热值的以及不作为能源再次利用的(如用于修路、盖房等),均不得计入输出能源。

5.2.5.2输出能源量的折标准煤计算规定:

(1)合成氨吹出气、弛放气、解析气作为能源(原料、燃料)供其它产品或装置使用的(包括作为民用燃料气使用的),按实测燃料气组成成分计算热值(计算方法同5.2.1.2)。

(2)合成氨造气排出的物料(沫煤、煤灰、焦灰、炉渣等)确实作为能源供其它产品或装置使用的(如制蜂窝煤,煤球,烧制砖瓦等)并按实测低位发热值折标准煤(7000千卡/千克)。

(3)利用合成氨系统余热(余压)发电、产汽,输出的电和蒸汽供其它产品或装置使用的,电按0.1229千克标煤/千瓦时折算,蒸汽按出界区时温度压力参数下的焓值折算。

(4)利用合成氨生产中的余热来预热物料(或生产用水),供其它产品或装置使用的(按回收热能量)。回收热能量计算公式为:

Q=D×C× (T出-T入)

式中:D—被预热的物料量(千克)

C—为被预热物料的比热(千卡/千克·度)

T出、T入—为被预热物料出、入合成氨系统的温度;

6 合成氨产量

合成氨产量按实物量计算,不折100%的纯品。

合成氨产量包括:厂内各用氨单位的使用量;销售的商品液氨量;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自用量(净化与脱硫用);自氨罐驰放气、合成塔吹出气中回收的氨量(按回收产品以含氨折100%计);

合成氨产量不包括:冰机自用氨量(损失);净化、氨水脱硫回收的氨水含氨量;碳化清洗塔及回收塔出来的氨水含氨量。

合成氨产量应以仪表计量为准;企业没有安装液氨计量表的,合成氨产量一律以最终含氮的产品产量进行核算。取消氨罐液面计计量法和按氨加工产品耗氨定额核算法计算合成氨产量。

6.1 仪表计量:

用仪表计量液氨产量时,液氨必须经过中间槽减压解析液氨中溶解的气体,并要进行温度压力补偿,以保证准确计量。当企业既有总氨表,又有各用户的分表时,氨产量必须与使用量平衡,不允许存在产量大而用量小的人为差额。

6.1.1 总氨表装在氨库前:

合成氨产量(吨)=总氨表的表记值+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的氨量。

6.1.2总氨表装在氨库后:

合成氨产量(吨)=总氨表的表记值+自用氨量+商品液氨量+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氨罐期末库存-氨罐期初库存)。

6.1.3以各用户的氨计量分表之和作为氨产量时:

包括自用氨和商品液氨的表记值+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氨罐期末库存-氨罐期初库存)。

吹出、解析、弛放气回收氨量是指合成塔吹出气、中间槽解析气、氨罐弛放气回收到系统内加以利用或销售的氨量。

6.2以最终含氮产品核算合成氨产量。

以最终含氮产品核算合成氨产量时,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等各种固体化肥以及浓硝酸的氨利用率规定为92%;氨水的氨利用率为96%

合成氨产量〔吨〕=商品液氨量(吨)+自用氨量(吨)+[折含氮100%的合格固体化肥(吨)+折含氮100%的不合格固体化肥(吨)]× 1.32161 +[合格氨水(折氨100%吨)+不合格氨水(折氨100%吨)] ×1.04167 +[ 氨罐期

末库存(吨)一氨罐期初库存(吨) ]

式中:1.32161 = 1 /0.82245 /0.92

0.82245是氮的分子量除以氨的分子量为氨的理论含氮量

1.04167 = 1 /0.96

6.2.1 商品液氨量以装瓶或装车量为准。

6.2.2自用氨量。当各用户均有氨计量表时,自用氨量以表记值为准;当各用户无表计量时,对自用氨规定及计算公式如下:

(a) 铜洗法自用氨量为总氨量的0.5%

铜洗自用氨量(吨)=合成氨产量×0.5%

(b)铜洗后碱洗改氨洗的自用氨量为总氨量的0.5%

碱洗改氨洗自用氨量(吨)=合成氨产量×0.5%

(c)脱硫工艺自用氨为总氨量的1%。

脱硫自用氨量(吨)=合成氨产量×1%

上述三项自用氨有哪项就计算哪项,没有的均不得计算自用氨,同时也不得将其他形式的耗氨量计在自用氨中。

6.2.3 氨水折氨量包括:直接用合成塔吹出气、中间槽解析气、氨罐弛放气回收生产的合格农业氨水和工业氨水,还包括含氨10%以上而且已销售的不合格氨水;

氨水折氨量不包括: 净化(铜洗)、脱硫回收的氨水、碳化清洗塔及回收塔出来的氨水,也不包括(净化)铜洗和脱硫的自用氨水,及排放掉的合格或不合格的氨水。

6.3 用多种原料生产合成氨时,氨产量的确定

用多种原料生产合成氨的企业,在填报合成氨总产量时,应按原料分列合成氨产量。各种不同原料生产的合成氨产量的确定,应在总氨量中按各种原料产气量及其有效气体成分来划定,计算公式:

某种原料生产的合成氨产量=合成氨总产量×[(某种原料产气量×有效气体成分%)/各种(原料产气总量×有效气体成分%)之和]

7氮肥产量

氮肥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

氮肥的主要品种有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石灰氮、氨

水等,以及含有氮素的复合肥,如硝酸磷肥和磷酸铵肥。其折纯量应按实际含氮量折成100%计算其产量。

氮肥产量(折氮100%)是由各氮肥品种合格的实物量,乘以实际含氮量(%)相加之和。凡以干基分析表示有效成分含量的,计算时应从实物量中扣掉水分,再乘实际分析的干基含量。

氮肥主要品种计算方法:

7.1 尿素(学名碳酰二铵,NH2CONH2)折纯氮产量

尿素(折氮100%)=各批[合格尿素实物量×(1-水分含量%)×实际氮含量%(以干基计)]之和

7.2 碳酸氢铵(NH4HCO3)折纯氮产量

碳酸氢铵(折氮100%)=各批[合格碳酸氢铵实物量×实际氮含量%(以湿基计算)] 之和

7.3氯化铵(NH4CL)折纯氮产量

氯化铵(折氮100%)=各批[合格氯化铵实物量×(1-水分和氯化钠含量%)×实际氮含量%(以干基计)]之和

7.4硝酸铵(NH4NO3)折纯氮产量

硝酸铵(折氮100%)=各批[合格硝酸铵实物量×(1-水分含量%)×实际氮含量%(以干基计)之和。

7.5硫酸铵〔(NH4)2SO4〕折纯氮产量

硫酸铵(折氮100%)=各批[合格硫酸铵实物量×(1-水分含量%)×实际氮含量%(以干基计)]之和。

7.6石灰氮(学名氰氨化钙CaCN2)折纯氮产量

石灰氮(折氮100%)=各批[石灰氮实物量×(1-水分含量%)×实际氮含量(以干基计)]之和

7.7氨水(NH4OH)折纯氮产量

氨水(折氮100%)=各批[(合格农业氨水实物量×实际氨含量%)×0.82245]之和

7.8复合(混)肥料折纯氮产量

含氮复合(混)肥计算氮肥产量,凡氮素来源于液氨或尿液的(不论是外购还是自产),都要折纯氮(100%)计入氮肥产量。氮素来源于成品氮肥(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铵等)的不重复计算氮肥产量。

附件2:合成氨联醇生产能耗统计分摊办法

1、合成氨联醇生产中原料消耗分摊

氨联醇的原料消耗分摊可以通过生成合成氨和粗甲醇的化学方程式推导得出分摊系数。

合成氨联醇生产中,合成氨和粗甲醇化学方程式如下:

N2+3H2→2NH3 (1)

CO+2H2→CH3OH (2)

CO2+3H2→CH3OH+H2O (3)

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可知,忽略不同程度变换、脱碳带来的差异,生成2个NH3与1个CH3OH所消耗的有效气体相同。则单位产品原料消耗的分摊比例为:单位合成氨原料消耗量:单位粗甲醇(100%)原料消耗量=32:34(其中:34为2个NH3的分子量,32为一个CH3OH的分子量)

即:单位合成氨原料消耗量:单位粗甲醇(折100%)原料消耗量=1:1.0625 则:

单位合成氨原料消耗总量(折标)=

原料消耗总量(折标)×

合成氨产量

1.0625×粗甲醇(100%)产量+合成氨产量

此分摊办法适合所有类型的原料。

2、合成氨联醇生产燃料(蒸汽)消耗的分摊办法

合成氨联醇生产燃料(蒸汽)消耗的分摊办法可同原料消耗。即:

单位合成氨燃料消耗量:单位粗甲醇(100%)燃料消耗量=1:1.0625 则:

合成氨燃料消耗总量(折标)=

燃料消耗总量(折标)×

合成氨产量

1.0625×粗甲醇(折100%)产量+合成氨产量

3、合成氨联醇生产电力消耗分摊

合成氨联醇生产中耗电需考虑分摊的工段有:造气工段、净化工段[脱硫、变换、变脱、碳化(脱碳)]、压缩工段耗电、循环水工段。

3.1造气工段耗电分摊(包括空分、型煤、制粉煤过程)

造气工段合成氨、粗甲醇电耗分摊与原料煤分摊相同,则:

造气工段合成氨耗电总量=

造气工段耗电总量×

合成氨产量

1.0625×粗甲醇(折100%)产量+合成氨产量

3.2净化工段耗电分摊

由上述合成氨联醇生产的化学方程式(1)、(2)、(3)可知,生成2份合成氨要处理3份有效气和1份氮气,而生成1份粗甲醇要处理3份有效气和生成水相对应的一定量二氧化碳气。

假设x为粗甲醇含甲醇的重量%,1-x为含水量%。

即:单位合成氨耗电:单位粗甲醇(100%)耗电=[4/34]:[3/32+(1-x)/18x]=1:m 其中m=[3/32+(1-x)/18x]/ [4/34],则:

净化工段合成氨耗电总量=

净化工段耗电总量×

合成氨产量

m×粗甲醇(折100%)产量+合成氨产量

3.3压缩工段耗电分摊

由于合成氨与甲醇合成压力不同,电耗比重较大的压缩机电耗应按压缩机压

缩合成气的段数分摊计算。假设系统压缩机为六段压缩,可将压缩工段总耗电量均分为6段。由于粗甲醇生产只到五段,因此压缩机电耗有六分之一划入合成氨

消耗,另外六分之五按净化工段的比例分摊消耗。

压缩工段合成氨耗电总量

压缩工段耗电总量×(1

5

×

合成氨产量

)6 6 m×粗甲醇(100%)产量+合成氨产量

3.4循环水工段耗电分摊

循环水工段合成氨耗电总量=

循环水工段耗电总量×

合成氨产量

m×粗甲醇(折100%)产量+合成氨产量

4 综合能耗分摊办法

合成氨综合能耗为各项单耗折标准煤后相加再减去输出能源,以上已对各单项能源消耗分摊进行了说明,输出能源可按原料分摊系数分摊后再扣减。

附件三:参加会议企业名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河北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正元投资有限公司

石家庄联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恒盛化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崇德化工有限公司

临泉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四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永安智胜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鲁西化工集团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兖矿鲁南化肥厂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心连心化工有限公司

湖南金信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和邦碱胺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分公司

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兴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能耗计算方法模型说明

能耗计算方法模型说明 1.COP直接计量法 冷量直接计量值与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之比。 COP=冷量/制冷机电耗 2.单位空调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末端(含新风机、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3.单位空调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系统(含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末端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4.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5.单位空调面积冷却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却泵电耗=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6.单位空调面积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却塔风机电耗=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7.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源(含制冷机、冷却塔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冷源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8.单位空调面积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法 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冷源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9.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间接计量法 办公设备电耗值(根据综合用电的直接计量值按照办公比例等方法计算得

出)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办公设备电耗值/总建筑面积 10.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直接计量法 办公设备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办公设备电耗值/总建筑面积 11.单位面积常规电耗直接计量法 常规电耗(除特殊电耗外的总能耗值)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常规电耗=常规电耗/总建筑面积 12.单位面积厨房电耗直接计量法 厨房电耗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厨房电耗=厨房电耗/总建筑面积 13.单位面积电梯电耗直接计量法 电梯电耗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电梯电耗=电梯电耗/总建筑面积 14.单位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末端(含新风机、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5.单位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系统(含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末端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6.单位面积冷冻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7.单位面积冷量直接计量法 冷量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冷量=冷量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8.单位面积冷却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能源消耗统计表

加压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2015年 5 月25 日—5 月31 日 备注: 1.能源单价:电0.4989元/kwh,新水3.3404元/m3,循环水2.0799元/m3,氮气0.12元/m3,煤气0.43元/m3,蒸汽43.7419元/t 2.其他为材料备件费用及油费。

加压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2015年 6 月1 日—6 月7 日 备注: 1.能源单价:电0.4989元/kwh,新水3.3404元/m3,循环水2.0799元/m3,氮气0.12元/m3,煤气0.43元/m3,蒸汽43.7419元/t 2.其他为材料备件费用及油费。

加压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2015年 6 月8 日— 6 月14 日 备注: 1.能源单价:电0.4989元/kwh,新水3.3404元/m3,循环水2.0799元/m3,氮气0.12元/m3,煤气0.43元/m3,蒸汽43.7419元/t 2.其他为材料备件费用及油费。

加压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2015年6 月15 日—6 月21 日 备注: 1.能源单价:电0.4989元/kwh,新水3.3404元/m3,循环水2.0799元/m3,氮气0.12元/m3,煤气0.43元/m3,蒸汽43.7419元/t 2.其他为材料备件费用及油费。

加压站能源消耗统计表 2015年 6 月22 日—6 月28 日 备注: 1.能源单价:电0.4989元/kwh,新水3.3404元/m3,循环水2.0799元/m3,氮气0.12元/m3,煤气0.43元/m3,蒸汽43.7419元/t 2.其他为材料备件费用及油费。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6) 【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1000×原煤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原煤产量(吨) 分子项:原煤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企业原煤生产所消费的各种能源,主要包括矿井(露天)原煤生产过程中的回采、掘进(剥离)、运输(不包括为矿区服务的大铁路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风、坑木加工、瓦斯抽放、消火灌浆、井口选矸、矿井采暖、水砂填充、矿灯充电、矿机修、工业照明、工业供水等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不包括非原煤生产用能量、非生产部门的用能量、基本建设工程用能量和生活用能量。 非原煤生产用能量指煤矿企业附属的其他工业产品生产用能量。如选煤厂、机修厂、运输队、建材厂、火药厂、化工厂、支架厂、钢铁厂、综合利用厂等用能量和由各种专用基金支付的工程(如大修理、更新改造工程等)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非生产部门的用能量:指煤矿企业的非生产部门用能量。如学校、托儿所、幼儿园、机关职工食堂、住宅区浴室、消防队等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基础建设工程用能量:指企业内基础建设工程用能量,以及与上述有关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损失。 分母项:原煤产量为矿井产量、露天产量、其他产量。矿井产量指回采产量、掘进产量和矿井其它产量。露天矿产量指采煤阶段产量、剥离阶段产量和露天其它产量。其他产量指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和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矿)煤产量。 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进行实际采煤,其采煤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2)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试采面得出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3)掘进已完成,在回采过程中掘凿的巷道(一般称“采后掘进”)出煤,应计入回采产量内; (4)对已报废的矿井进行复采,由原煤生产费负担的,计入矿井其它产量。 掘进产量指在生产矿井中由生产费用负担的生产掘进巷道所出的煤量。不包括由更改资金进行的掘进工作出煤和井巷维修工作出煤。对采掘产量混在一起分不清的,用下式计算:

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八龙潭小学2017年第一季度 能源资源消耗分析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点,客观反映我校公共机构能耗情况,及时提供真实的节能数据,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特作如下公共机构能源消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情况 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统计,我校总用能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用能人数为50人,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学习及日常用电、日常用水等。 二、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7年第一季度用电消耗880千瓦时;用水消耗350立方米;原煤消耗1160千克;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1.42度/ 平方米,人均用电量为17.6千瓦时/季度,人均用水为7吨/季度。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17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下降的态势。其中,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下降0.21%,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0.15%,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0.39%。 2017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总体下降,实现学校用电、用水、用原煤指标有所节约,但下降幅度还应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17年第一季度我校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上级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校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节能工作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深化学校节能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节能制度,强化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四)完善节能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二○一七年五月十日

能耗计算管理办法

能耗计算管理办法 1、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使用的能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及时的分析能耗状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内所有的部门和车间。 3、管理职责 3.1综合管理科能源组每天根据各部门上报的能源数据进行汇总,填写能源消耗报表,为各生产线和车间提供准确的能源消耗数据; 3.2各部门要指定相应人员每天在上午7点30分至8点30分定期抄报前一天本部门电、燃料、气、蒸汽、水等能源的耗用数据,数据必须做到真实、准确。 4、实施程序 4.1能耗数据采集方式 4.1.1计量数据的采集采取属地管理的方式,确保能源数据的准确可靠。 4.1.2电能的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能源组采集,二级、三级电能计量数据由各生产线和车间当班电工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电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电量的消耗计算。 4.1.3燃料计量数据由合成氨分厂、热电制盐分厂负责采集,每天报送生产的

燃料消耗量至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燃料的消耗计算。 4.1.4氢气一级计量数据由盐油化工的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经营科物流组和生产管理科负责采集,二级计量数据由各分厂负责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能源消耗计算。4.1.5压缩空气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经营科物流组和生产管理科负责采集,二级、三级计量数据由合成氨分厂负责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能源消耗计算。 4.1.6蒸汽、循环水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办公室负责采集;二级计量数据由使用部门进行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日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能源消耗计算。 4.1.7自来水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办公室负责采集,二级、三级计量数据由使用部门负责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能源的消耗计算,每月月底对外结算由综合管理科质监组进行抄表。 4.1.8水、电、汽每月月底对外结算由综合管理科质监组、综合管理科行政组、经营科物流组和生产管理科组织抄表。 4.1.9项目工程用电由项目实施部门同综合管理科质监组每月抄表或在项目工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一、概述(一是各区、各单位所属公共机构开展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的公共机构数量及比例;二是各级报送的报表填报情况和数据的质量情况(完整性、准确性和匹配性等);三是各级报送数据的及时性;) 二、公共机构基本信息 (一)公共机构数量。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统计范围内公共机构数量及其同比变化情况。并区分公共机构类型,分别对其数量进行汇总。二是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准,描述统计范围内各类型公共机构占比情况。其中事业单位要区分教科文卫体及其它类型进行分别描述。 (二)建筑面积 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公共机构的建筑面积及其变化情况。 (三)用能人数 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公共机构的用能人数及其变化情况,并对各类型公共机构用能人数进行整理。 (四)公务车数量

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公共机构的公务车数量及变化情况。 二、能源资源消耗状况 (一)国家机关类 1.能源消耗总量。2011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总量情况。 2.主要能源消耗情况。2011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电、原煤、公务车用油)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变化情况。 3.水消耗情况。2011年国家机关类公共机构的水消耗总量、人均水消耗量及其变化情况。 (二)事业单位类 1.能源资源消耗总量情况。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事业单位类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 2.主要能源消耗情况。2011年事业单位类公共机构的主要能源(电、原煤、公务车用油)消耗总量、人均消耗量、单车油耗量及其变化情况。 3.水消耗情况。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事业单位类公共机构的水消耗总量、人均水消耗量及逐年变化情况。

公共机构资源能源消耗统计填报说明

公共机构资源能源消耗统计填报说明

一、指标解释 (一)组织机构代码: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填写。 (二)单位地址:即单位的通讯地址。 (三)单位性质:应填写公共机构分类代码,事业单位应填写3位代码。分类代码如下: 01 国家机关 02 事业单位 其中:021 教育事业 022 科技事业 023 文化事业 024 卫生事业 025 体育事业 026 其他 03 团体组织 事业单位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 (四)行业代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 4754-2002)填写,详见附录(三)部分。 (五)建筑面积:填写办公区建筑面积,职工住宅除外。 (六)用能人数:填写统计周期的平均用能人数,包括在岗在编(注册)人员和各类编外工作人员。 (七)能源资源种类:包括电、水、煤、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热力以及其他能源。 (八)热力:是指使用市政或区域集中热源,通过供热输配管道,为建筑提供热量的供热形式

二、统计数据采集方法 (一)公共机构基本信息采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会同相关部门全面统计、整理本行政区域、本级公共机构的数量,登录国管局政府(https://www.doczj.com/doc/282758772.html,)或者公共机构节能网(https://www.doczj.com/doc/282758772.html,)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系统”,填写本行政区域所有公共机构的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等基本信息,2010年3月31日前完成;各公共机构在填报统计数据时自行填写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等其他信息。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采集 1.电耗数据 电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电力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电耗,然后累加获得总电耗。 2.水耗数据 水耗数据采集分两部分:一是自来水,从自来水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自备井水,按照自备井实际水消耗情况获得水耗的数据。然后两部分相加获得总水耗数据。 3.煤耗数据 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煤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煤耗总量。 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 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对集中管道供应的由燃气公司提供能耗数据;二是对分户购买的,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消耗总量。 5.集中供热耗热量数据 已安装热量计量装置的,通过对计量表读数获取数据,未安装的不需填写。 6.公车用油数据 逐车调查单车油消耗量,累加获得油耗总量。 7. 公共机构合署办公区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 已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的,由各公共机构分户采集、填报。未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或分户不彻底的,应在主管部门或物业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参考用能人数、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等因素,对能源资源消耗量进行合理分摊,分别填报。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代码

《行政机关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BT

《行政机关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说明 《行政机关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及 计算方法》编制组 二○一○年十月

1项目背景及来源 (2) 2标准编制原则 (2) 3标准编制依据 (3) 4工作过程 (4) 4.1标准编制流程 (4) 4.2项目进展情况 (4) 5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5) 5.1适用范围 (5) 5.1标准结构框架 (5) 5.2术语和定义 (5) 5.3技术要求 (6) 6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8) 7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8)

《行政机关单位综合能耗、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及来源 为有效促进行政机构节能降耗,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节能减排全覆盖工程要求、推动我省“两型”社会建设,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型办)提出要制定我省行政机关综合能耗定额标准,期望通过制定和实施该标准,结合差别电价等政策,对行政机关的能源消耗进行定额管理。2010年9月,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受两型办的委托承担了该标准的起草任务。由于该标准的制定时间紧、要求高,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专门成立了课题组承担标准编制工作,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该任务。 2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的具体原则有: (1)前瞻性原则。本标准在整个编制过程中,既立足于长株潭城市群行政机关综合能耗、电耗的现状,又充分考虑到本标准在未来的适应空间,从而为长株潭城市群行政机关综合能耗、电耗管理和考核奠定基础。 (2)科学、规范原则。长株潭城市群行政机关综合能耗、电耗限额应能够客观地反映长株潭城市群能耗、电耗的现状和未来需求,建立科学的行政机关综合能耗、电耗定额指标,并给出科学的计算方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按统计局的统计口径计算) 【选煤电力单耗】(千瓦时/吨) =10000×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万千瓦时)/入选原煤量(吨) 分子项: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按电业部门结算的电量计算,不包括选煤厂向外转供电量,以及与选煤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各种用电量(如居民生活用电、基建工程用电、文化福利设施用电等)。 分母项:入选原煤量指从入厂毛煤中拣出的不计原煤产量的大块(一般指50毫米以上)矸石后进入选煤过程,进行加工处理的原煤量。 无机碱制造(2612) 【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1000×液体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液体烧碱产量(折100%)(吨) 分子项: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是指用于烧碱生产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的总和。包括烧碱生产工艺系统耗能量和为烧碱生产服务的辅助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耗能量。 烧碱生产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从原料投入开始,包括盐水制备、整流、电解、蒸发、蒸煮至成品烧碱包装入库为止的所有工艺用的电解用交流电、动力用电、蒸汽、油、煤等实际消耗量。 烧碱生产的辅助和附属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包括:电槽修理、阳极组装、石棉绒回收、炭极加工、以及车间检修、车间分析、车间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各种耗能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氢氧化钠(烧碱)(折100%) 包括由盐水电解法或由纯碱(或天然碱)苛化法生产的液体氢氧化钠。也包括氢气干燥和本企业其他产品自用的合格烧碱。不同方法生产的各种烧碱,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GB209-93),方可统计产量。产量中不包括在使用烧碱过程中回收的烧碱和生产烧碱过程中自用的电解碱液、浓缩碱液、回收盐液中的含碱量。企业填报烧碱产量,应将不同的生产方法(水银法、隔膜法、离子膜法、苛化法)生产的液碱折成100%计算产量。 【单位烧碱生产耗交流电】(千瓦小时/吨) =10000×交流电消耗量(万千瓦时)/液体烧碱(100%)产量(吨)分子项:交流电消耗量以电业局安装的直流耗交流电度表为准。没有安装电流表的企业,以电业局安装的总交流电度表指示的交流电量扣除动力系统安装的交流电度表的交流电量后计算直流电所消耗的交流电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说明同上。 【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

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 序号能源资源名称13年消耗量金额12年消耗量金额现行控制措施有无节能降耗能力备注蒸汽173 35800 54 12505 定时洗浴有 电费630 111355 74034 定时开空调有 400 47461 41831 定时开空调有水费1949 6275 2571 8278 经常检查有 电话费2694 2841 蒸汽114 23591 105 11984 定时洗浴有 电费630 8278 75793 定时开空调有 400 38421 28747 定时开空调有水费2108 6787 6495 经常检查有 电话费1998 2128 蒸汽129 26695 69 14800 定时洗浴有 电费630 88071 75503 定时开空调有 400 32995 31056 定时开空调有水费1725 5554 1478 4759 经常检查有 电话费2603 2446 1

蒸汽152 31454 44 10725 定时洗浴有电费630 82731 74379 定时开空调有400 35819 24794 定时开空调有水费1925 6180 1568 5106 经常检查有电话费2309 2360 蒸汽132 27083 56 12012 定时洗浴有电费630 81537 77826 定时开空调有400 30707 30321 定时开空调有水费1164 3478 1086 5049 经常检查有电话费2131 2780 蒸汽89 18261 50 11227 定时洗浴有电费400 31199 30321 定时开空调有630 99313 68798 定时开空调有水费4030 5808 经常检查有电话费1998 2657 蒸汽77 16004 50 11227 有电费630 116635 133336 有400 38401 32864 有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附件4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6) 吨煤综合能耗: 吨煤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吨)=总能耗(吨标准煤)/原煤产量(吨)子项: 总能耗=(原煤生产能耗+非原煤生产能耗)-(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瓦斯资源利用量)。 计算时,应折算成标准煤后计算。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瓦斯资源利用量按实测发热量数据计算标准煤量。 原煤生产能耗: 指矿井(露天)原煤生产过程中的回采、掘进(剥离)、运输(不包括为矿区服务的大铁路运输)、提升、通风、排水、风压、坑木加工、瓦斯抽放、消火灌浆、井口选矸、矿井采暖、水砂充填、矿灯充电、矿机修、工业照明、工业供水等能源消耗,以及与上述有关的各项线路和变压器的能源损失。 非原煤生产能耗: 指煤矿企业附属的其他工业产品生产的能源消耗。如选煤厂、机修厂、运输队、建材厂、火药厂、化工厂、支架厂、钢铁厂、综合利用厂等能源消耗和由各种专用基金支付的工程(如大修理、更新改造工程等)的能源消耗,以及与上述有关的各项线路和变压器的能源损失。 母项:

原煤产量为矿井产量、露天产量、其他产量。矿井产量指回采产量、掘进产量和矿井其它产量。露天矿产量指采煤阶段产量、剥离阶段产量和露天其它产量。其他产量指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和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产量。 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 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进行实际采煤,其采煤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2.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试采面的出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3.掘进已完成,在回采过程中掘凿的巷道(一般称“采后掘进”)出煤,应计入回采产量内; 对已报废的矿井进行复采,由原煤生产费负担的,计入矿井其它产量。 掘进产量指在生产矿井中由生产费用负担的生产掘进巷道所出的煤量。不包括由更改资金进行的掘进工作出煤和井巷维修工作出煤。对采掘产量混在一起分不清的,用下式计算: 掘进产量(吨)=煤巷及半煤巷的煤断面(平方米)×进尺(米)×煤的容重(吨/立方米) 矿井其它产量指生产矿井回采和掘进产量以外的其它产量,主要包括井巷维修出煤,已报废矿井复采后所出的煤,不合质量经处理后合格的回收煤,科研试采出煤,出井无牌煤,水砂充填或水采矿井扫沉淀的煤泥,盘点发生的涨(亏)吨煤,以及由生产费用开支不计能力的矿井产量。 露天矿其它产量指露天采煤阶段和剥离阶段以外的其它产量。主要包括由生产费用开支的不计能力的露天产量,由排土场回收的拣煤量,露天坑内的残煤回收量。 其它产量指不由原煤生产费用开支所出的煤量,主要包括基建工程煤、更改工程煤、不计能力小井、小露天产量。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 一、职责分工 南昌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在南昌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南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机管局”)的统一部署下,由各县、区(开发区、新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和市直各单位(部门)(以下统称“市本级公共机构”)组织实施。 (一)市机管局负责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等。 (二)市本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市直各单位、部门负责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及所属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制定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2011年4月10日前报送市机管局。 (三)县、区(新区、开发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并报送市机管局。 各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制定本地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2011年4月10日前报送市机管局备案。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一)基础表及台账 基础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各公共机构填写、上报。县、区(新区、开发区)所属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各机构汇总后逐级上报至本地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再由各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汇总后报市机管局;市本级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各机构汇总后,报市机管局。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是各公共机构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资源消耗原始信息的账册,是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报表的依据。各公共机构须逐月按时填写。(二)综合表 综合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其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供市本级各公共机构汇总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市直各单位、部门填写后报送市机管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供县、区(新区、开发区)汇总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填写,汇总本行政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报送市机管局。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一、职责分工南昌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在南昌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南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机管局”)的统一部署下,由各县、区(开发区、新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和市直各单位(部门)(以下统称“市本级公共机构”)组织实施。 (一)市机管局负责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等。

(二)市本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市直各单位、部门负 责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及所属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制定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 方案,于 4 月10 日前报送市机管局。 (三)县、区(新区、开发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 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工作。包括制 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 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并报送市机管 局。各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制定本地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 4 月 10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日前报送市机管局备案。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账(一)基础表及 台 基础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各公共机构填写、上报。县、区(新区、开发区)所属 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各机构汇总后逐级上报至本地区人民政府 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再由各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 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汇总后报市机管局;市本级公共机构 统计数据由各机构汇总后,报市机管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是各公共机构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资源消耗原始信息的账册,是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报表的依据。各公共

公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

《公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二○○七年四月

《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是2006年交通部软科学项目“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状况分析及能源标准体系建设研究”项目(合同号:2005-332-223-160)子课题二的内容,已列入了2006年交通标准化计划的国家标准制定计划(2005-59),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持制定。 二、目的和意义 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使我国公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公路运输企业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能源消耗统计的方法和手段,因而不能经济地得到真实的统计数据,导致目前企业对能源统计数据不报、虚报、谎报。解决统计数据源头上的矛盾和问题已是我国统计工作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状况分析及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标准旨在建立科学、简便、操作性强的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制度,解决目前统计难、数据失真的问题。 三、编写过程 2005年8月4日及8月31日,交通部科教司与体改法规司共同组织专家分别对项目的可行性及研究大纲进行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将解决目前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难的问题,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并将大大提高统计速度;研究大纲制订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对课题组完成交通能源消耗统计方法及能源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在2005年9月启动了本标准的研究工作,收集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有关交通行业能源消耗统计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 2006年2月由交通部以厅体法字<2006>57号文发出《关于对“十五”期间节能工作状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课题组开展国内的调研工作,书面调研了全国所有的省市,并于2006年4月起课题组到福建、云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调研。

公共机构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办法

公共机构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简称能耗)限额限定值及计算方法。 本方法规定了公共机构办公过程中及公务用车所消耗的综合能耗的折算方法,综合能耗、电能、水及公务用车油耗的统计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公共机构办公过程中能耗量的计算与考核,其中医院、学校按照相应的能耗限额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方法的引用而成为本方法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方法,然而,鼓励根据本方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方法。 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3.1公共机构 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政府财政补贴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 3.2公共机构综合能耗 公共机构综合能耗指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将办公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照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3.3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消耗的综合能耗。 3.4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人消耗的综合能耗。 3.5公共机构综合电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消耗的总电量。 3.6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综合电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所消耗的电量。

3.7公共机构人均综合电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每人所消耗的电量。 3.8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油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公务用车消耗的燃油量。 3.9公共机构公务用车百公里油耗 公共机构在报告期内,公务用车每行驶百公里油耗。 3.10报告期 按年度确定报告期。 4公共机构能耗限额额限定值 公共机构建筑面积综合能耗、电耗、油耗限额限定值见下表。 表1公共机构单位综合能耗、电耗、油耗限额限定值 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kg ce/m2·a)单位建筑面积电 耗 (kWh/m2·a) 人均综合能耗 (kg ce/人·a) 人均综合电耗 (kWh/人·a) 百公里油耗 (L/100km) ≤20 ≤58≤430≤2450≤15 5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计量管理和计算方法 5.1统计范围 5.1.1公共机构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 公共机构综合能耗的统计范围是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量。各种能源折标系数以实测低位热值为准,若无条件实测,可采用本方法附录A。 公共机构中独立核算的、能分项计量的食堂、浴室和印刷厂等非办公用的能耗不计入内。 5.1.2公共机构电耗的统计范围 公共机构电耗是统计对象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电力。独立核算的、能分项计量的食堂、浴室和印刷厂非办公用的电耗不计入内。 5.1.3公共机构人员的统计范围 公共机构人员的统计范围是在公共机构办公的人员,包括在编人员、非在编人员、提供全天服务的人员等,临时进场工作的人员不计入内。 5.1.4计量管理 公共机构应建立电耗和能耗数据库及能耗计算、考核的文件档案,进行受控管理,并应符合GB17167-2006的规定。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

附件1: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 基本方法介绍 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提高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水平,科学评价和判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及变化趋势,依据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手册》有关规定,结合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的特点,我们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方法等进行了整理,供各级公共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参考使用。 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概念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以下简称“统计分析”)主要是指依据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用能设施设备运行状况、日常管理及节能改造等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构成、各类能源资源消耗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统计分析是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基本规律、变化特征和节能管理、改造成效进行评价、监督的重要手段。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的主要类型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主要分定期分析、专题分析、综合分析三种类型。 (一)定期分析

定期分析是指按月度、季度、年度等周期定期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主要反映各类能源资源主要指标(总量、人均消耗量、单位建筑面积消耗量,下同)消耗情况、同比变化与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 中央国家机关从2008年开始实行月报、季度分析通报,定期对各部门办公区用水、用电、公务车用油及其年度节能指标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对加强各部门节能管理、有效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是指针对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对某一类型能源资源消耗情况专题进行分析评价。这种分析是不定期的,可因时、因事进行选题,要求重点突出,并紧紧围绕主题进行系统深入调查与分析。 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中,要适时地结合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实际情况和阶段性工作需要,开展专题分析,有利于深入剖析能源资源消耗使用和管理情况,并有助于挖掘节能潜力及查找节能管理的薄弱环节。 (三)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这种分析要求在定量分析能源资源消耗情况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能源资源使用和管理情况,从定量、定性两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用能管理水平。 各级公共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对2010年度及“十一五”能源资源消耗情况分析时,应该在认真整理2005年至2010年能源 - 2 -

能源消耗统计指标

能源消耗统计指标 各种运输工具在完成客货运输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节约能源不仅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具有重大的国民经济意义。运输业能源消耗统计要及时反映各种运输方式的煤、油、电力、油脂等的消耗情况,并与各类消耗定额进行比较,为制订能源供需计划及采取节能措施提供依据。(一)煤炭消耗统计1.天然煤消耗量是指机车、船舶实际消耗的各种天然煤的数量,要按不同矿区、煤种分别统计。它是考核煤炭燃料消耗的基础资料,也是计算标准煤消耗量的主要依据。2.标准煤消耗量由于煤的产地、品种、质量不同,各种煤的发热量也不同。为了计算能源消耗,需要将天然煤按发热量大小换算为标准煤。计算公式为:标准煤消耗量=天然煤消耗量×换算率换算率(换算系数)=每公斤天然煤发热量/每公斤标准煤发热量3.换算煤消耗量各型蒸汽机车的锅炉热效率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按标准煤的发热量和锅炉热效率将天然煤折算成换算煤以便相互比较,折算公式为:换算煤消耗量=天然煤消耗量×换算率×锅炉热效率=天然煤消耗量×技术当量式中:技术当量=标准煤换算率×锅炉热效率(二)燃料油(气)消耗统计燃料油(气)是内燃机车、燃油船舶、汽车、飞机和管道输送油品所消耗的燃料,但由于它们所使用的燃料油品不同,各种燃料油的热值也不一样。为了正确地反映燃油(气)消耗水平,也应按不同油品的热值换算为标准燃料,以便加总和比较。(二)电力消耗统计电气化铁路、管道等运输方式在运输生产过程中要消耗电力,而运输生产的实际用电量不应包括非生产用电量,其计算单位为度(千瓦小时)。能源消耗量只是反映运输业能源消耗的总量。为了说明能源的消耗水平,还需要计算单位产品或工作量的能源消耗指标。各种运输方式结合其自身特点制订了反映单位能耗量的指标,分述如下:1.铁路机车每万总重吨公里燃料(电力)消耗量是指机车完成每万总重(包括货物、旅客重量和车辆自重)吨公里平均消耗的燃料(电力)数量。它按机车类型、运输种别(客运、货运、路用运输)分别进行统计。计算公式为:蒸汽机车每万总重吨公里换算煤消耗量=换算煤消耗量(公斤)/蒸汽机车总重吨公里(万)内燃机车每万总重吨公里耗油量=燃料油消耗量(公斤)/内燃机车总重吨公里(万)电力机车每万总重吨公里耗电量=电力消耗量(度)/电力机车总重吨公里(万)机车每万总重吨公里燃料(电力)消耗量指标是反映机车燃料(电力)消耗的综合性指标,可用来考核机车燃料(电力)消耗定额的完成情况。2.每千机车公里油脂消耗量是指机车完成每千机车公里平均消耗的润滑油等各种油脂数量。计算公式为:每千机车公里油脂消耗量=各种油脂的实际消耗量(公斤)/机车走行公里(千)该指标应按机车类型、油种分别进行统计,它是考核机车消耗油脂情况的指标,可用来制定和检查油脂消耗定额。3.汽车燃料实际消耗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营运汽车进行运输生产实际消耗的燃料数量。它应按不同的燃料种类、按载客和载货汽车以及不同的车辆型号分别进行统计。4.汽车燃料平均实际消耗量是指营运汽车行驶每百车公里或完成每百换算吨公里平均实际消耗的燃料数量。根据不同的考核需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平均每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升/百车公里)=燃料实际消耗量(升)/汽车行驶总里程(百车公里)平均每百吨(人)公里燃料消耗量[升/百吨(人)公里]=燃料实际消耗量(升)/主、挂车换算周转量[百吨(人)公里]汽车燃料平均实际消耗量指标既按不同燃料种类,也按客、货汽车分别进行统计,以便反映客、货汽车的燃料实际消耗水平。平均每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取决于车辆和道路的技术状况以及司机的操作水平,适合于对营运客车进行考核,是制定和检查客车燃料消耗定额的依据;平均每百吨(人)公里燃料消耗量是反映营运货车及汽车运输业消耗燃料的平均水平。5.轮船燃料实际消耗量是指运输机动船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消耗的燃料数量。燃煤船消耗的煤以吨为计算单位,燃油船则以公斤为计算单位。在计算煤的实际消耗量时,由于煤的品种不一,所以,也应将各种天然煤的消耗量换算为标准煤的数量。把实际燃料消耗量与按消耗定额计算的应消耗燃料数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燃料节约或超耗数量。6.船舶平均燃料消耗量是指

主要能源消费指标及计算方法

主要能源消费指标及计算方法 一、常用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电力 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时 原煤 0.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 液化天然气 1.3300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液化石油气 1.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 汽油 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 柴油 1.4571千克标准煤/千克 热力 0.0341千克标准煤/千克 二、主要能耗的计算 1、电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用电量(千瓦时)×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时÷1000=?能耗(吨标准煤) 2、煤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用煤量(吨)×0.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能耗(吨标准煤) 1吨=1000公斤;1公斤=1千克 3、天然气(气态)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天然气(立方米)×1.3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1000=?能耗(吨标准煤) 4、液化石油气(液化气)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液化石油气(千克)×1.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1000=?能耗(吨标准煤) 5、汽油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用油量(升)×0.73×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折标系数)÷1000=用油量(升)×0.0010741=?能耗(吨标准煤) 汽油,1升=0.73千克 6、柴油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 用油量(升)×0.86×1.4571千克标准煤(折标系数)÷1000千克=用油量(升)×0.0012531=?能耗(吨标准煤) 柴油,1升=0.86千克 三、主要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1、能耗消费总量 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1)电能耗+(2)煤能耗+(3)天然气能耗 +(4)液化石油气能耗+(5)汽油能耗+(6)柴油能耗+其他能耗 = 综合以上相加 【注:热力如果只有费用,没有热力值,不计算在内。】 2、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计算 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油消耗量)÷建筑面积 能耗:1吨标准煤=1000千克标准煤 【其中:用油消耗量=(5)汽油能耗+(6)柴油能耗】 3、人均能源消耗指标计算 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