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的发声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64.29 KB
- 文档页数:1
音箱发声原理音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音频输出设备,它能够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让我们能够听到音乐、电影、语音等各种声音。
那么,音箱是如何实现发声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音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音箱发声的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音箱的结构。
一个典型的音箱通常由振膜、音圈、磁铁和音箱壳体组成。
振膜是一个薄膜,它负责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音圈则固定在振膜上方,当电流通过音圈时,它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而产生振动,从而带动振膜产生声音。
而磁铁则产生磁场,使得音圈在电流作用下能够产生振动。
最后,音箱壳体则负责将振动的声音传播出来,同时也起到支撑和保护其他零部件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音箱的工作原理。
当音频信号输入到音箱中时,它会首先经过功放放大,然后通过音频信号线输入到音箱的音圈中。
音频信号在音圈中产生电流,这个电流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而产生振动。
这种振动会传递到振膜上,振膜产生的声波就是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同时,音箱壳体会将这些声波传播出来,让我们能够听到清晰的声音。
除了上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还有一些影响音箱发声效果的因素。
例如音箱的尺寸、材质、音腔设计、振膜材料等都会对音箱的声音效果产生影响。
此外,音箱的放置位置和环境也会对声音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音箱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
综上所述,音箱发声的原理是通过电信号转换成声音,实现的过程包括音频信号的放大、音圈产生振动、振膜产生声波、音箱壳体传播声音等步骤。
同时,音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音箱的声音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音箱发声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线阵音响发声原理线阵音响的发声原理主要依赖于线阵列扬声器的设计,这是一种由多个扬声器单元以直线排列的方式组成的音响系统。
这种排列方式允许声波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数字波束成型,通过控制声波的传播方向和音量分布实现音量控制和频率响应的匹配。
线阵列扬声器的设计原理包括利用声波干涉原理(增强或减弱)来限制声波的辐射角度,从而实现对声音的良好控制并在产生反馈之前提供适当的增益。
此外线阵列扬声器还能结合演出地点的具体形状,通过恰当的吊挂、瞄准和弯曲对大多数观众提供杰出的音质表现。
线性阵列音箱主要适用于大型流动演出、体育场馆和大型剧院等场合。
当在大的场地扩声一两只喇叭是达不到要求的声压的,而多只普通音箱组合又会产生声干涉。
为了解决声干涉,人们研发了线性阵列组合音箱。
线阵列扬声器的优点包括覆盖均匀、扩散度好,能够在主轴垂直平面呈现窄波束,能量叠加可以远距离辐射。
这种线性阵列的设计改进了扩声音箱的技术、工艺和安装要求,使得声音覆盖范围更广同时保持了音质的一致性。
线阵列音箱是一组排列成直线、间隔紧密的辐射单元且具有相同的振幅与相位,这种设计使得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更加集中并减少了能量的分散、提高了声音的指向性和效率。
过去几十年中大规模的音箱线性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已广为人知,但是一种新型的紧凑阵列系统已经开始出现并应用于各种小型活动中,还具有大型阵列的各项优点。
在应用大型音箱阵列的过程中,几乎每人都意识到了大型音箱重量、体积大及价钱高的局限性。
在排列成弧形时由于体积大的缘故很难做出垂直的弧度效果,这些因素的限制已经令音箱线性排列在小型活动中变得不受欢迎,传统的模块扬声器更适合应用在这些场合。
紧凑的音箱线性阵列是适用于小型活动与经济预算的更佳解决方案,这样更多的听众能享受近场音响的绝妙效果。
生活中常见各种各样的喇叭扬声器,比如:教室里的小喇叭,音响,耳机,电话听筒等.但是,喇叭是如何发声的呢?
一.实验设计
器材:动圈式扬声器(喇叭)、磁铁、播放音乐设备一部
二.猜想假设:
1.喇叭中一定有磁体.
2.由发声原理,磁体,线圈可得:喇叭发生由磁场作用使线圈运动带动膜片振动产
生的.
三.实验过程及相应结论
1.用磁铁靠近扬声器,发现能互相吸引,证明有磁体存在.
2.将动圈式喇叭接入播放设备,并播放音乐,用手触摸,有震动感。
拆开喇叭后发现有线圈与喇叭的震动膜相连,并发现一环形磁铁。
证明喇叭发生的确是由磁场作用使线圈运动带动膜片振动产生的.
四.查阅资料
纸盆式扬声器又称为动圈式扬声器。
它由三部分组成:①振动系统,包括锥形纸盆、音圈和定心支片等;②磁路系统,包括永义磁铁、导磁板和场心柱等;③辅助系统,包括盆架、接线板、压边和防尘盖等。
当处于磁场中的音圈有音频电流通过时,就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这一磁场和永久磁铁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使音圈沿着轴向振动,由于扬声器结构简单、低音丰满、音质柔和、频带宽,但效率较低。
结构图示:。
音响的发声原理一、音响的基本含义确切的说,就是厂商推出的整体性的音响套装机,其功能尽可能齐全,使用方便,外观华丽。
组合音响的所有的组成部分,如音箱、功放、卡座、CD座都是由一家厂商提供的,整体的配合性较好,并且在外形上也比较统一、美观;购买之后也不需要用户花很多的时间去进行调试,一般来说直接就可以使用,在操作上较为方便,功能性也比较齐全。
很多人认为组合音响的品质不高,但实际上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组合音响的性能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了。
当然,组合音响的价格、品质性能也是有极大的差距的,有千元级的产品,也有数万元的产品,需要哪一种,完全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需求来进行选择。
二、普通喇叭音响发声原理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发声原理,采用的是振动器振动发声+纸质鼓膜喇叭发声,我们经常用音响的人都知道,普通音响除了专业音响,一般的普通音响重低音都是不够的,低音好点的一般体积都不小,这主要是由于采用喇叭发声的音响受发声单元体大小的影响很大,所以很多多媒体音响直接采用低音炮,外接音箱,充分扩大其发声单元体体积范围,但这样对于音响音响的外形就有很大的限制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市面见到的音响一般都是四方四正有棱有角的原因,且低音效果也不是很好。
声学解释声学心理当森林中有一棵树倒塌下来时,发出一阵轰然大响声音,但是没有人在这个原始森林中,所以就听不到这声音。
这算不算有声音发出来呢?声音是肯定发出来了,因为当树干及树枝接触地面时,它们都会产生某些声音,但是没有人听见,但这声音对于人类或其他动物所听到的是有所不同,所以这就是声学上所说的心理Psychoacoustics。
声学原理及历史我在这里讲的声学原理,最主要是让一个调音员能够了解声学的各方面,而不是进行声学研究,或是硕士、博士的声学论文,所以我在这书内讲的声学理论都是实际可以给在现场操作音响的人用得上的。
1915年,有一个美国人名叫E. S.Pridham将一个当时的电话收听器套在一个播放唱片音响的号角上,而声音可以给一群在旧金山市庆祝圣诞的群众听时,电声学就诞生了。
音响喇叭的发声原理音响喇叭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设备,用来放大和放出声音。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音响喇叭的发声原理:振动系统、磁路系统、电声转换系统、箱体系统。
振动系统振动系统由振膜、振膜座、支架、抛物线共同组成。
振膜座和支架类似于托盘,将振膜固定在支架上,振膜就好像是托盘上的食物,是声音信号的载体。
当电流通过振动器后,振动器的磁场就会产生动力,并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
这些振动被传递给振膜,使其振动。
磁路系统磁路系统是由永磁体、铁芯、线圈和穿绕线圈的内导线等组成的。
振动器的磁场就是由这个系统产生的。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进而影响电流的流动。
这些变化会被振动器检测,然后将其转化为声音信号。
电声转换系统随着电流流过振动器,磁能就会被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再转化为声音能。
这就是电声转换的过程。
当电磁场受到电源电压影响时,会产生振荡。
这些振荡会被转化为磁场,然后交替改变,使振膜振动。
这就是音响喇叭的发声原理之一。
箱体系统箱体系统是喇叭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箱体会影响声音传输的速度和方向。
它可以提升音量和质量,并改善音响效果。
箱体的结构和尺寸会影响高频和低频声波的传输,因为它们可以控制音波的大小和形状。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音响箱体会产生不同的音质效果。
综上所述,音响喇叭的发声原理非常复杂,由多个系统和部件组成。
每个部件和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缺一不可。
了解音响喇叭的发声原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音质效果,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音响设备。
共振音响的工作原理共振音响的工作原理发声原理:振动器振动发声(振动音响)+纸质鼓膜喇叭发声。
传统(普通)音响与振动音响相结合的音响,既有振动音响的振动发声,又有传统音响的喇叭发声。
介质混合音响主要是结合了振动音响的振动发声技术原理和普通音响纸质鼓膜喇叭发声原理,将二者融合;其实介质共振混合音响还是很好理解的,介质共振就是通过振动介质发声,而混合则是结合了传统音响喇叭发声,总的来说就是传统普通音响和振动音响的结合体,音质清澈不说,重低音效果更是显著。
普通(喇叭)音响发声原理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发声原理,采用的是振动器振动发声+纸质鼓膜喇叭发声,我们经常用音响的人都知道,普通音响除了专业音响,一般的普通音响重低音都是不够的,低音好点的一般体积都不小,这主要是由于采用喇叭发声的音响受发声单元体大小的影响很大,所以很多多媒体音响直接采用低音炮,外接音箱,充分扩大其发声单元体体积范围,但这样对于音响的外形就有很大的限制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市面见到的音响一般都是四方四正有棱有角的原因,且低音效果也不是很好。
振动音响发声原理而近几年才出现的振动音响,采用的则是振动介质发声的原理,一般重低音效果不错,体积纤小形状也是千奇百怪,但振动音响也有其致命缺陷,中高音不足或者是几乎没有,且一旦离开介质(也就是音响接触面),声音就几乎没有了,这些都是我们购买振动音响所要考虑的问题,离不开介质,那就对播放场地有所限制了。
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发声原理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刚好就是这二者的结合体,采用振动音响的振动介质传声则刚好解决了普通音响低音不足且体积过大的问题,而结合普通音响喇叭发声则就很好的解决了振动音响无中高音,离不开振动介质的缺陷,可以说介质共振混合音响还是很好的在普通音响和振动音响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优势互补,有着专业的音效不说,它还没有方或者圆之类的局限性,任由设计师去天马行空地塑造。
介质共振混合音响与立体共振音响的关系首先讲解一下什么叫立体声,立体声就是指具有立体感的声音。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音响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掌握小音响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实验器材1. 音频线:2根2. 电池盒:1个3. 电池:2节4. 蜂鸣器:1个5. 耳机:1副6. 音频变压器:1个7. 电容:1个8. 电位器:1个9. 线路板:1块10. 电烙铁、焊锡、剪刀等工具三、实验原理小音响利用音频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然后通过扬声器发声。
实验中,我们使用蜂鸣器作为扬声器,通过音频变压器和电容等元件构成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音频线和电池盒连接,将电池装入电池盒。
2. 制作放大电路:将音频变压器、电容、电位器等元件焊接在线路板上。
3. 连接电路:将音频线一端连接到电池盒,另一端连接到放大电路。
4. 测试:将耳机插入音频线另一端,调整电位器,观察耳机是否有声音输出。
5. 制作外壳:根据音响尺寸,使用剪刀将线路板和电池盒包裹在泡沫塑料中,形成音响外壳。
6. 装配:将放大电路和电池盒装入外壳,用胶带固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了一个简易小音响,耳机中可以听到声音输出。
2. 分析:(1)在制作放大电路时,注意元件焊接顺序,避免短路。
(2)在连接电路时,确保音频线连接正确,避免声音失真。
(3)在制作外壳时,注意保持音响结构稳固,防止元件损坏。
(4)实验过程中,遇到电池盒接触不良的问题,通过调整电池盒位置,确保接触良好。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小音响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了小音响的制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电子制作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前段时间我的漫步者R201 TII ,音箱突然右边的小喇叭不响了,晃几下线又好了。
但是发现杂音很重而且音乐的味道变了。
注意到杂音随着音量的大小而变化,而且台灯开更大,手触摸音箱散热背板也变大(电磁问题?)怀疑是音箱内部电路有元件被烧了?]请大家一起帮忙解决我这个问题!我也在网上搜索了些资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多媒体音响"嗡嗡"噪音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多媒体音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坛子里网友经常提问的“嗡嗡”声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此故障的“故障点”涉及面比较大,有必要编辑一篇文章来向网友释疑。
嗡嗡噪音的表现现象从下面几方面分析:一。
2。
0音箱在没接音源的时候出现嗡嗡声,见图一,1900TII电源图纸。
老版本的R1800TII(1900TII),惠威D1080,甚至于前一阵子网友反映的惠威高端T200 B,都出现过类似问题。
去掉输入信号连线,在开机状态下,靠近低音单元处可以听到明显的嗡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种嗡嗡声更加明显。
也可以说,这是音响的本底噪音,有些朋友会不以为然,感觉笔者小题大作。
事实上,此问题是可以改进的。
个人分析如下:有源音箱内部体积比较小,普通EI型变压器(自身的漏磁比较大),与功放板(或有些防磁性能略差的喇叭单元)之间很容易产生干扰,导致喇叭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当调整EI变压器的安装位置或者方向时,嗡声可以减小,(采用优质环牛或EI变压器有较好的屏蔽措施,讨厌的"嗡"声可以大大减小)。
之前惠威D1080也有这种情况,(包括漫步者的R1800TII/1900TII.)在细节方面,厂家确实应该多下功夫了。
笔者曾经拆解过漫步者R1900TII/1800TII,采用的都是普通EI变压器,都存在这个问题,曾试着卸掉变压器的固定螺丝,将变压器远离功放板,干扰大大减小。
至于调整到那个位置,拆机以后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可以将嗡声减到最小有些使用时间长的多媒体音响,变压器本身会发出低沉的嗡嗡声,令人生厌,原因是变压器的硅刚片松动或异常,引起变压器自身的噪音。
什么是共振音响?原理、特点是什么?共振音响是让音频经过转换后以机械振动介质面(木质桌面、玻璃等),使介质整个物体产生共振,从而使整个物体发声的播放器。
共振音响原理:共振发声技术起源于美国海军声纳探测技术,魅动公司引进这个声学原理并加以改进,研发了音脉技术,并通过音脉技术研发了共振音响。
共振音响打破传统喇叭振膜的发声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机械运动,运用音频发声元件高速运动使接触介质整个物体共振,从而推动接触的界面震荡空气传递声音。
共振音响是一种全新的发声方式,具有接触不同介质产生不同音效、低音强劲震撼、声音洪亮大声等多种特点,开创了音响时代的新篇章。
共振音响特点:1介质传导多维音效接触界面材质不同,振动时波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效果也不一样,不同接触界面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一个音响,多种享受。
2360°无方向性传播共振音响声音的传播是没有方向的,如果放置在桌面上,整个桌面360°环绕发声,声音无指向性。
3穿透力强衰减小摈弃喇叭振膜,改用介质发声,减少空气传播声音的衰减。
固体物质发声穿透力好,声音传播距离更远。
4宽广声场体验在同样频率的情况下,共振音响能产生更大范围的宽广声场;正所谓:体积小,声音大。
共振音响的声音传播是360°无方向性全方位发声,避免传统音响指向性声音传播,面对喇叭的方向声音较大,背对喇叭的方向声音较小的问题。
360°音传导全方位涵盖角传播声音,感受震撼立体环绕音效。
那么,共振音响是如何做到声音360°无方向性传播的呢?假如将共振音响放置在桌面上,音脉介质共振发声系统高速运动使接触桌面共振,从而推动桌子震荡空气传递声音。
这相当于是整个桌面在发声,从而产生360°环绕声效。
共振音响尚属刚刚发展阶段,做共振音响的厂商魅动公司是做得最好的一家,业内全球第一品牌技术过硬,产品音质、质量都是可以的。
魅动一直做的是海外市场,估计很少人知道这个品牌,不过2013年已进军国内市场了。
⾳箱七种内部结构图及应⽤设计描述 ⾳箱概述 ⾳箱指可将⾳频信号变换为声⾳的⼀种设备。
通俗的讲就是指⾳箱主机箱体或低⾳炮箱体内⾃带功率放⼤器,对⾳频信号进⾏放⼤处理后由⾳箱本⾝回放出声⾳,使其声⾳变⼤。
⾳箱是整个⾳响系统的终端,其作⽤是把⾳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把它辐射到空间去。
它是⾳响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把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供⼈的⽿朵直接聆听的任务。
⾳箱的⼯作原理 要知道⾳箱发声的原理,我们⾸先需要了解声⾳的传播途径。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间要靠⼀切⽓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就好⽐⽔波,你往平静的⽔⾯上抛⼀个⽯⼦,⽔⾯就有波浪,再由对岸传播到4周;声波也是这样形成的。
声波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能够被⼈⽿听到;低于或⾼于这个范围,⼈⽿都听不到。
波与声波的传播⽅式是⼀样的,通过介质的传播,⼈⽿才能听到声⾳。
声波可以在⽓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下⾯在来说说喇叭的⼯作原理。
喇叭是把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的⼀种装置,它由线圈、磁铁、纸盆等组成。
由放⼤器输出⼤⼩不等的电流(交流电)通过线圈在磁场的作⽤下使线圈移动,线圈连接在纸盆上带动纸盆震动,再由纸盆的震动推动空⽓,从⽽发出声⾳。
喇叭的发声原理 当喇叭接收到由⾳源设备输出的电信号时,电流会通过喇叭上的线圈,并产⽣磁场反应。
⽽通过线圈的电流是交变电流,它的正负极是不断变化的;正极和负极相遇会相互吸引,线圈受到喇叭上磁铁的吸引向后(箱体内)运动;正极和正极相遇则相互排斥,线圈向外(箱体外)运动。
这⼀收⼀扩的节奏会产⽣声波和⽓流,并发出声⾳,它和我们讲话的喉咙振动是同样的效果。
频率响应曲线SPL vs Freq ⼈⽿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20hz称为次声,》20KHz称为超声)图标纵坐标─表⽰声压级,单位是dB。
图标横坐标─表⽰频率,单位是Hz。
图标左侧为低⾳单体频响曲线,右侧为⾼⾳单体,包含左右的是⾳箱。
音响的发声原理
振动器振动发声(振动音响)+纸质鼓膜喇叭发声。
传统(普通)音响与振动音响相结合的音响,既有振动音响的振动发声,又有传统音响的喇叭发声。
介质混合音响主要是结合了振动音响的振动发声技术原理和普通音响纸质鼓膜喇叭发声原理,将二者融合;其实介质共振混合音响还是很好理解的,介质共振就是通过振动介质发声,而混合则是结合了传统音响喇叭发声,总的来说就是传统普通音响和振动音响的结合体,音质清澈不说,重低音效果更是显著,全国主要城市应该都有得卖了,没有见过此类音响的音乐发烧友们,可以去体验下,应该不会让你失望的!
普通(喇叭)音响发声原理
振动音响发声原理
而近几年才出现的振动音响,采用的则是振动介质发声的原理,一般重低音效果不错,体积纤小形状也是千奇百怪,估计很多音乐发烧友都会惊呼,这也是音响?!!但振动音响也有其致命缺陷,中高音不足或者是几乎没有,且离开介质(也就是音响接触面),一旦离音响开介质,声音就几乎没有了,这些都是我们购买振动音响所要考虑的问题,离不开介质,那就对播放场地有所限制了。
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发声原理
介质共振混合音响刚好就是这二者的结合体,采用振动音响的振动介质传声则刚好解决了普通音响低音不足且体积过大的问题,而结合普通音响喇叭发声则就很好的解决了振动音响无中高音,离不开振动介质的缺陷,可以说介质共振混合音响还是很好的在普通音响和振动音响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优势互补,有着专业的音效不说,它还没有“方”或者“圆”之类的局限性,任由设计师去天马行空地塑造。
(资料来源:中国联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