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33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一、知识要点1、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高涨2、西安事变:时间、经过、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3、七七事变:时间、地点,全民族抗战开始,南京大屠杀4、同仇敌忾: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最后胜利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是为“九·一八”事变。
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抗日游击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三、西安事变1、背景:张学良、杨虎城决定停止进攻红军, 。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 扣押了蒋介石。
并通电全国, 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3、目的:逼蒋抗日4、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5、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课本原话: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6、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3课全民族抗战开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也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它使中国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2.张学良的回忆录引起海内外史学界的关注,这主要因为张学良曾经是:A北洋军阀的少帅 B东北易帜的领袖C抗日前线的英雄 D西安事变的主角3.“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有人曾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诠释历史。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复习)执教者:陈冬梨一、教学目标描述通过材料解读、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学生理解掌握本单元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点。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对本单元内容已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但他们的认识和了解仅停留在零碎的、片段性的、缺乏系统的层面,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对于已学的陈旧知识产生倦怠情绪。
四、教学思路描述抗日战争是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不能翻过的一页,在本册书中“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与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承上启下的关系。
本单元主要讲述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开始以及南京大屠杀日本罪恶侵略本质,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正面战场有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有百团大战,最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其中理解三次事变对抗战进程的影响以及抗战胜利对中国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出现两种结果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描述三环三学教学模式、材料分析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老师设计意图预学定标导学以复习提纲的形式呈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及核心知识点。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预学导学一、导入请说出近代中国遭受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一百多年以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是什么战争?二、抽号码回答问题,展示预习成果。
1.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课题及分析材料。
2.检测预习内容,重点关注中下层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的主题线索及主要内容。
研学精讲释疑三、难点剖析第一篇章团结抗日1.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西安事变的目的,结果以及国共关系的转变。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复习一、教学目标:目标一: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目标二: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能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重要历史意义。
目标三:1、联系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变,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全面认识中华民族抗战全面爆发的历史背景。
并适当联系世界史,使学生能从二战角度考察中国的抗日战争。
2、通过史实揭露日军侵华期间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引导学生冷静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3、通过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间的中国人民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等。
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同时也穿插着其他矛盾。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时有摩擦甚至严重冲突但最终完成历史使命。
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
三、教材重难点重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难点:正确评价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用。
认识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近年来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日本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的时事热点,要高度重视日本这个国家是在历史上随外进行的数次侵略及其犯下的滔天罪行。
四、教学指导:本课知识大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脉络清晰,但要真正掌握却不易。
课文涉及世界史知识较多,要注意联系世界形势,注重课文的前后贯穿,通过比较,探讨为什么中国人民多次反侵略战争都失败,而抗日战争却赢得了胜利?同时要避免“戴着有色眼睛看问题”,能正确认识抗战前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另外,要考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中国规模的关系,培养因果关系的思维方法;最后,能用史实揭露日本的滔天罪行,并结合时事,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看待这段惨痛的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期末复习第二周每日必背•周一:•(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柳条湖段铁路,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张学良按蒋介石命令不予抵抗,东北三省沦亡。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①徐悲鸿是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国画《奔马图》、《愚公移山》等。
②聂耳是人民音乐家,代表作品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③冼星海是人民音乐家,代表作品是《黄河大合唱》,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经典。
•(3)西安事变:①时间:1936年12月12日;②发动人:张学良、杨虎城;③结果和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周二:•(1)“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持续6个星期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日军屠杀中国人民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周三:•(1)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1938年春,李宗仁率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消灭日军一万多人。
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先后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史称“百团大战”。
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于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被化工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为打破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做出了贡献。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复习提纲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复习提纲1、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附近柳条湖;结果:)2、不朽的民族战歌《》,聂耳作曲,直接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争。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目的:逼蒋抗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主张: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历史作用: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4、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又称“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地点:北平卢沟桥;5、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6、全民族抗战的表现:(1)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1938年春,李宗仁,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共产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年8月,指挥,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人民大众抗日的洪流:冼星海:创作《》,鼓舞抗战;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奔马图》;发明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抗战时民族工业作出贡献。
6、抗战的胜利:(1)中国共产党“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大会主要内容: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通过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抗战胜利结束的标志: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7、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