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 格式:doc
- 大小:326.13 KB
- 文档页数:1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锋与天气》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单元名称地球上的大气学习科目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生年级高一授课人鄞志文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天气图是学生以及将来作为一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要经常接触到的。
本条“标准”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进一步要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学习锋面,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
把握本条“标准”还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第二,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第三,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如云贵高原地区的昆明准静止锋。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第三节,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两节主要介绍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这部分的内容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立体图和简易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阅读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
最后安排有一活动,这个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学习过常见的天气符号和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对锋面天气现象有初步认识。
但是锋面理论的学习比较抽象,再加上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的比较简洁,学生不容易理解。
所以如何消除学生学习锋面理论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高中学生在情感上走向内敛,如何设计课堂提问的方式也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气团的概念和分类,准确说出冷暖气团在温度、湿度、密度、气压方面的差异2、能在锋面图中指出锋面、锋线和锋,并判断锋面两侧气团的性质,说出锋的概念和分类3、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锋的形成及其两侧冷暖气团的特点,并综合分析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分析,比较冷锋暖锋的特点,解释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过程,培养综合比较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2、通过绘制锋面示意图,培养动手绘图能力3、通过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感悟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冷锋暖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教学难点冷锋暖锋的判断比较及造成的天气变化过程六.教学方法设计教法1、情境导入法:利用近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2、学案导学法: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3、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讲解锋面结构图;利用表格进行冷锋暖锋对比学习4、提问设疑法: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5、讲练结合法: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导学案上的练习进行巩固提高,夯实基础6、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冷锋暖锋造成的天气案例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学法1、知识迁移法:将在第二章第一节中学习的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迁移到气团的相关物理性质及冷锋暖锋形成过程的学习中去,提升知识迁移能力2、学案学习法: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2、图形绘制法:通过绘制冷锋暖锋结构示意图,充分理解冷锋暖锋特点3、对比归纳法:通过列表对比归纳冷锋暖锋特点,使得冷锋暖锋的判断区分更加容易4、练习法:利用相关练习进行巩固提高,夯实所学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七、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1、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本、教学设计;提前分发导学案2、学生的学习准备:课本、地图册、草稿纸、笔、橡皮;回忆相关知识、预习本课内容、填写导学案→ ↓↓↓→ ↓ ↓→→ →↓九、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如何?昨天呢?前天呢?在一周的时间中我们经历了好多种天气,有阴晴雨雾等等,气温也发生了变化。
那么日常生活中阴晴雨雪等天气变化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那就是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的-----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的活动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不同的天气系统有锋、气旋和反气旋。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锋。
那么锋的概念大家熟悉吗?很陌生对不对?但它却时刻活跃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很多的天气变化都是由锋导致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认识锋是怎么形成的?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回想这几天的天气变化,思考造成这些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原因?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兴趣。
引发思考,填写学案开始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概念把握引导分析气团与锋认识冷锋锋面简图,理解天气过程 对比分析冷锋和暖锋分析思考,补充学案 表格对比冷暖锋特点认识暖锋锋面简图,理解天气过程类比学习冷锋和暖锋的天气理解归纳 课堂小结 巩固提高课堂练习→结束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 → → →→→ → →学习气团和锋同学们阅读教材41页的文字,完成导学案第一页的问题(5分钟),请学生起来回答填空,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解释强调,讲解气团的概念(强调水平方向、性质均一、大范围)、分类、冷暖气团的性质。
结合板画讲解锋线、锋面、锋及锋的分类。
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置疑大家现在已经知道了气团的概念和分类以及锋的概念和分类,那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锋面的上界和下界分别是什么气团?为什么?锋面向哪边倾斜?请学生起来回答。
(①锋面上界是暖气团,下界是冷气团,因为在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较暖气团重,重的气团在下界,轻的气团在上界。
②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在暖气团下面,暖气团沿锋面爬升,那锋面是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思考问题,讨论回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深对气团和锋面的理解暖冷学习冷锋与暖锋的对比(过渡)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冷锋和暖锋之前的区别,出示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完成学案的中的表格,冷锋暖锋概念锋面符号降水区域锋面坡度降水带的宽度(老师以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冷锋,包括冷锋的概念、锋面符号、降水区的位置、锋面坡度、降水带宽度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加深印象。
)结合教师的启发引导回答冷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以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以多媒体和板画的形式进行讲解,清晰明了,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锋面过境的天气变化那么冷锋和暖锋过境前后天气会有什么变化尼,读书本41到42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学案的表格。
冷锋暖锋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举例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启发引导进行,思考回答冷暖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以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进行比较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学习、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探求知识的乐趣。
对比归纳,培养学生比较学习的能力,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学习准静止锋学习了冷锋暖锋之后,还有第三种类型的锋就是准静止锋。
它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我们说过,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如果暖气团中含有大量水汽,则会产生降水。
那么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时,就会产生连阴雨天气。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时期的“梅雨”天气就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由于在江淮地区,因此称为“江淮准静止锋”。
还有冬季贵阳的连阴雨天气就是由昆明准静止锋导致的。
注意: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暖锋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
是不是所有锋面过境都会下雨,这跟暖气团中水汽含量有很大出示课件冷暖峰的示意图,边看边讲解。
(讲解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即会出现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冷锋过境后的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在我国的具体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天气以及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
)阐述出暖锋过境前的天气特征,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的天气特征,连续性降水,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并让学生思考)归纳小结多媒体出示冷锋和暖锋的总表,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内容归纳小结,形成知识结构。
形象比喻,利于学生理解识记。
能力训练讲到这里,大家对锋面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来小试牛刀,看看导学案上的能力训练。
和学生一起看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让学生起来分析回答题目,检验课堂效果。
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作业布置教材42页的活动题留给学生做课后思考题十、教学评价设计课程基本结束时,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主要有自评、他评,互评三种方式。
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建议等。
等级评价(ABCD)评价项目自我总结(具体)自评同学评教师评你在本课中合作探究的参与度如何?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何?你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哪些地理技能有明显提高?你在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如何?你认为本节课学习中对生活最有用的知识是什么?教师评定十一、教学反思1、学案的使用。
学案是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它的应用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课堂教学就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来解惑,而且也可以解决新课标案例多、学生活动多所带来的课堂容量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问题。
学案的练习求精不求多,从而缓解学生学业压力。
2、教学活动的设置。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设置教学活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学设计的难点。
十二、板书设计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一、气团1、概念:水平方向性质均一大范围2、分类:冷气团暖气团二、锋1、概念2、分类(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冷锋暖锋锋面符号锋面坡度降水区位置降水带宽度天气特征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举例附:学案“锋与天气”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气团的概念和分类,准确说出冷暖气团在温度、湿度、密度、气压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