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27
书法展览作品形式种类书法展览是一场文化艺术的盛宴,不仅展示了书法家的才华,也传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书法展览中,各种形式的作品展示了不同风格和技法的书法艺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书法展览作品形式。
1. 临帖作品临帖是书法家学习和练习的重要方式。
在书法展览中,临帖作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临帖作品通常是书法家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通过模仿和学习名家的笔法和风格,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这些作品展示了书法家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于历史的追求。
2. 篆刻作品篆刻是中国传统的印章艺术,也是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书法展览中,篆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篆刻作品通常以石材或牛角等材料雕刻而成,形状精美,字体工整,寓意深远。
这些作品展示了书法家对于文字的理解和对于艺术的追求。
3. 行书作品行书是书法中的一种字体,以其流畅的笔画和潇洒的风格而闻名。
在书法展览中,行书作品常常给人一种豪放不羁的感觉。
这些作品通常运用大篆的笔画特点,结合楷书的规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行书作品展示了书法家的个人风采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4. 楷书作品楷书是书法中的一种字体,以其规范的笔画和端庄的风格而著称。
在书法展览中,楷书作品常常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这些作品通常以古代经典文献或名句为题材,字体工整,结构严谨。
楷书作品展示了书法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于美的追求。
5. 草书作品草书是书法中的一种字体,以其潦草随意的笔画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
在书法展览中,草书作品常常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
这些作品通常以诗词或自己的心情为题材,字体潦草,笔画纵横交错。
草书作品展示了书法家对于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书法展览作品形式种类繁多,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美,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参观书法展览,欣赏这些优秀的作品,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书法尺寸与规格书法作品的形式书法作品形式多样,一般有竖式(中堂、条幅、对联)、横式(横幅、横披、长卷)、正形(斗方、镜片)及扇面(折扇、团扇扇面)等几大类。
中堂一般用四尺整宣书写,竖式,因其悬挂于堂屋(或客厅)的正中而得名。
作品幅面大而方整,其长宽比一般为2:1或3:2,也有用三尺整宣书写的,则称为小中堂。
条幅一般为整宣竖向对开,竖式,形长面窄,为长条形因而自负盈亏条幅。
其长宽比一般为3:1或4:1。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
形式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的两长条形竖式作品。
其大小、长宽比例均根据对联的字数而定,无一定限制。
对联分为两幅,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下联左右对自负盈亏,天地平齐,字字对正。
落款在上下两联的外侧,上款在上右侧,靠上;下款在下联左侧,居中偏上,略低于上款。
横幅横式,大型方整的横幅也称横中堂。
其长宽多为1:2与2:3之间。
若长宽比超过1:5时,也称横披;若长度有几米甚至十几米、几十米的则称为长卷。
斗方其外开基本接近正方形的作品。
其大小不定,多为小型作品,将四尺整宣横向对开(即2尺×2尺)后书写。
扇面有折扇、团扇扇面两种。
折扇扇面根据折扇的特征,其章法有所变化,纵行之间并不互相平行,而是向上呈放射开,每行数字可等(一般每行仅一或二字),也可不等则长短相间。
一般家居作为一种装饰,采用斗方、横幅、扇面一类的小品比较合适,不过也要和装修的风格相协调,中式传统的就宜用中堂、条幅一类的,如果是比较现代些的装修,就该采用镜框。
对开就是二开,对折而开,二分之一。
大小规格不同的宣纸有:三尺宣、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八尺宣、一丈二尺、一丈六尺等。
1、一般说几尺宣,是指宣纸的长度为几尺,实际上这个“几尺”是个约数,不是精确的数。
如四尺宣的长度为约四市尺(宽度一般为长度的约二分之一),因为现在宣纸的精确尺寸是以公制的厘米为单位的,四尺宣的精确尺寸为 138厘米×69厘米,长度138厘米等于4.14市尺,约等于4尺。
书法作品的格式格式与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作品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关键。
格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明朝中后期第一次出现了比较纯粹的赏玩意识,是在书法历经实用、雅玩(宋代手卷是其典型的反映)、赏玩过程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
书法格式与文体有关,受载体形状所限,在进行实际创作之前已被固定。
书法作品的格式: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
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条幅-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
-(二)屏条-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
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需要统一,一气呵成。
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
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
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
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画的两边。
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
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
-(四)横披-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
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
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
-(五)中堂-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宽度与长度比例一般为一比二。
常见的有长四尺、五尺、六尺等整张宣纸写成。
内容可以写长诗或短文,或只写几个大字,甚至只写一个大字。
-(六)斗方-可以将斗方视作中堂的特殊形式,它的长与宽相等,既可以将其装裱成中堂那样独立悬挂,也可以将其做成方形镜面,镶嵌在镜框之中。
-大都悬挂在亭台楼阁、厅堂馆室的上面,一般匾额字体多为楷书、隶书和行书,也有古朴的篆书。
中国书法形制大全(珍藏版)书法的形制主要是指书法作品的形式和样式。
纵观历代书法经典,作品的形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
如东晋时期的行书手札,就是书法作品最传统的一种形制。
手札达到一定长度,就形成了横幅和手卷。
这种横向展开的形制沿用千余年。
至明代,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大尺幅纸张,书法作品的形制出现了对联和条幅、中堂等等。
至当代,书法作品的形制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丰富。
在书法创作中,不同形制为书家提供了多种表现方式:长卷可满足人们展阅把玩的需求,有延绵接续之感;中堂和条幅用于悬挂,庄重而沉稳;对联富有文学色彩和视觉的对称性;手札可玩味于指掌,富含书卷气;横披的延展给人以宽阔庄重的气象,适合书写名言警句。
横幅横幅,又叫横披。
尺幅上横长于高,非常适合现代居室悬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横幅的字可多可少,可大可小。
由于横幅每行较短,换行频率高,前后距离长,所以小字多行的章法要注意行气的贯通。
大字榜书虽然单行单字,字字独立,同样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呼应。
横幅的落款也有多种变化,比如只有数字的榜书横批,有在正文后落款的,也有在正文下落款的。
有只落穷款的;也有用数行小字落款,和正文形成大小疏密的变化。
手卷手卷是长的横幅,不便于悬挂,只便于边展开、边观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也叫“横卷”或“长卷”。
手卷的内容可以是—篇完整的文章,如《兰亭序》、怀素《自叙帖》;可以是一首或一组诗词,如王铎《行楷王维诗卷》。
手卷也可以由同一作者多件独立的作品连接而成,也可以由多个作者的作品组合而成。
手卷的尺寸,短的有几米,长的有几十米,高度一般为30至50厘米之间。
手卷装裱成件,前有引首,可题字;后有题跋,可由多人作跋。
对联对联又称楹联。
作为一种文体和书法形制,对联由诗词演变而来,由两个对称的条幅组合而成。
对联的联语字数长短皆可,常见的有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八言联,多字对联比较著名的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各90字。
书法作品的格式以下是关于书法作品的格式,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书法作品的格式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
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一)条幅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 。
(二)屏条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
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需要统一,一气呵成。
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
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
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三)对联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
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画的两边。
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
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
(四)横披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
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
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
(五)中堂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宽度与长度比例一般为一比二。
常见的有长四尺、五尺、六尺等整张宣纸写成。
内容可以写长诗或短文,或只写几个大字,甚至只写一个大字。
(六)斗方可以将斗方视作中堂的特殊形式,它的长与宽相等,既可以将其装裱成中堂那样独立悬挂,也可以将其做成方形镜面,镶嵌在镜框之中。
(七)匾额大都悬挂在亭台楼阁、厅堂馆室的上面,一般匾额字体多为楷书、隶书和行书,也有古朴的篆书。
字少而大,结体严谨,疏密匀称,气势磅礴,庄重严肃。
独立悬挂或者配以对联。
(八)手卷是书法作品中左右展开较长的一种格式,因为其形成长度远远大于宽度,而且长度太长无法悬挂,只能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得名,也叫“长卷” 。
书画作品的格式可根据不同的艺术流派、作品类型和个人风格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法作品格式:
1. 行书:行书风格较为草书,笔画流畅,形态行云流水,一般书写在长卷或短卷上。
2. 楷书:楷书为正式书写的字体,规范、端庄,一般书写在长卷、短卷或条幅上。
3. 隶书:隶书为楷书的衍生字体,横平竖直,结构严谨,一般书写在长卷、短卷或条幅上。
4. 篆书:篆书为古代印章上的文字,字形刚劲有力,一般书写在方片或短卷上。
5. 草书:草书为书法的一种艺术流派,字迹潦草淋漓,笔画疾速,一般书写在短卷或小字帖上。
6. 飞白:飞白是指书法作品中不写文字的空白部分,常常以水墨的水流、水点等形式表现。
7. 对联:对联是指左右对称的两幅对联悬挂在墙壁上,一般
用楷书或行书书写。
8. 轴画:轴画是指书法或绘画作品用绢、纸等材料装裱在卷轴上展示,可根据作品内容和风格进行选择。
9. 板幅:板幅是指书法或绘画作品直接写在扁平的纸张上,一般用楷书、行书或草书书写。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常见的书法作品格式,实际上书法不拘一格,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风格进行自由组合和创新。
不同的字体和格式可以反映不同的时代背景、个人风格和艺术追求,因此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个性和独特性的体现。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 ,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 1 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 ,或斗“方小品” 。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 ,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 ,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臵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臵。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书法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六种常见的书法作品形式:
1. 行书:行书是一种流畅而潇洒的书写风格,强调笔势的连贯和流动感,每个字的笔画通常连接在一起,形成流畅的行文。
行书风格变化丰富,可以是大字行书、小字行书等。
2. 楷书:楷书是一种规范而端庄的书写风格,注重结构的稳定和字符的清晰度。
楷书字形规整,笔画工整,是书法教学和日常书写中常用的书体。
3. 草书:草书是一种潦草而奔放的书写风格,特点是速度快、笔势疾、字形变形。
草书追求笔墨的变化和自由,表现了书法家个人的情感与个性。
4. 隶书:隶书是古代秦汉时期行政文书的书写风格,具有横平竖直、笔势稳健的特点。
隶书字形结构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5. 篆书:篆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法形式,以篆刻文书的形式出现。
篆书字形古朴、刚劲,笔画线条饱满有力,给人一种磅礴而古老的感觉。
6. 草篆书:草篆书是草书和篆书的结合体,将两种书体的特点融合在一起。
草篆书结构潦草生动,独具韵味,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审美特色的书法形式。
这些书法作品形式各有特点,不仅可以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美感,也能体会到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表达。
同时,不同的书法形式也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基础和技巧,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六种常见书法作品形式常见的六种书法作品形式包括:1. 中堂:中堂是较大幅的作品,通常悬挂于厅堂正中,因此得名。
中堂的长度大于宽度,竖幅布局,偶有正方形中堂或横式布局者。
其内容不限,从一字到若干行字均可。
中堂两侧常配有对联。
2. 对联:两幅竖长条纸,各写一联语,对偶工整,平仄协调,称为对联。
书写讲究天地对齐,字字对正,或天地对齐,中间的字错落变化。
对联右边的叫上联,左边的叫下联。
3. 条幅和屏条:条幅一般是将整张宣纸竖着对开,是窄长形式的独幅书作。
自上而下,从右到左,逐行书写。
成偶数排列起来则称为屏条。
屏条有四屏条、六屏条等,由屏风的形式演化而来。
这种格式的书体最好统- ,以求首尾贯气、浑然贯气、浑然一体。
4. 横幅和长卷:尺幅横长竖短的书法作品称为横幅(或横披)。
横幅可由右至左写横式一行字(二字以上),亦可用竖行由右至左写若干行字,行式也有多样。
将若干张条幅纸横着连接成较长尺幅的作品叫长卷。
由于长卷太长,无法悬挂,只能手捧摊开欣赏,因此又叫手卷。
手卷多写长篇诗文。
5. 斗方和册页:斗方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6. 扇面:扇面有团扇和折扇两种。
团扇为圆形或椭圆形,书写时每行字数要就着圆形来排列;折扇的扇面因上大下小,书写时也往往采用字数多寡相间的手法,或适合扇形弧线式规律的章法,以求得通篇的匀称和协调。
以上是六种常见的书法作品形式,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书法幅式的分类竖幅坚幅作品,一般称为条屏,或者立轴。
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立轴作品,是南宋吴琚的一件行书作品。
在这之后,立轴书法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到了明代,高堂大轴的出现更促进了竖幅书法作品的发展,达到一个历史高峰。
横幅横幅书法作品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定义,包含手卷(或称长卷)册页、匾额三种基本的形态。
•手卷手卷是中国较早出现的书画装帧、展现形式,源于汉代以前竹简的装帧方式。
我们所知的元或者元以前的大部分著名书画作品,都是以手卷形式呈现的,比如王義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展子虔的《游春图入》、张萱的《捣练图》、宋徽宗的《瑞鹤图》,等等。
观看手卷需左右两手并用,左手不断展开画卷,右手不断卷起画卷,整幅画卷以一种动态的形式逐渐呈现在观者面前,所以古人称打开一卷书或者书画作品为“展卷”。
•册页册页装帧属于手卷的一个变种,真正的手卷是卷起来的,而册页可以一页一页地折起来,后世多用这种装帧方式装被古人的拓片,比如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剪裱本的碑刻拓片等。
发展到元、明时期,采用这种形式的书画作品越来越多,比如元代赵孟頫的《心经》册页等。
到了清代,以“四王”“四僧〞为代表的山水画家更是创作出了大量册页作品。
•匾额匾额在中国古代属于比较常用且实用的书法表现形式,无论宫殿,还是斋堂,无论皇家官署,还是官民私宅,都有匾额存在。
匾额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斋馆堂号匾额,这一类包含了皇宫宫殿的名称、寺院山门的名称、书斋的堂号等。
例如,《水浒传》中的“白虎节堂”、齐白石先生的“借山馆”,就是堂号匾额。
另外一种匾额主要是诗文雅句等内容,如赵之谦的“读书便佳”、吴昌硕的“寿而康” 等,这类形式较为常见,且比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扇面扇面主要分为团扇与倭扇两种。
团扇出现较早,也称为宫扇,扇面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对称图形,无法折叠。
倭扇出现较晚,元明时期才从日本引进,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折扇。
团扇的书画作品存世量较大,其中有大量的宋画山水团扇,丰富了团扇的表现形式。
书法作品的形式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形式:
1. 条幅:条幅是一种长方形书法作品形式,一般竖式书写,字形较小,单行或多行书写,长度根据纸张大小和书写内容而定。
2. 横幅:横幅是一种横长方形书法作品形式,一般横式书写,字形较大,可以单行或多行书写,长度根据纸张大小和书写内容而定。
3. 对联:对联是一种竖长方形对联式书法作品形式,一般由两幅大小相同的竖式对联组成,用于装饰门户或书房等场所。
4. 斗方:斗方是一种正方形书法作品形式,一般书写一些短诗或名言警句等,字形较小,常用于装饰书房、客厅等场所。
5. 扇面:扇面是一种扇形的书法作品形式,一般用宣纸或绢绸制作,常用于装饰书房、客厅等场所。
6. 匾额:匾额是一种横长方形书法作品形式,一般用于题写堂名、馆名、书名、店名等,字形较大,常用于门头、厅堂等场所。
7. 册页:册页是一种多页折叠式书法作品形式,一般由多页组成,每页可以单行或多行书写,用于装饰书房、客厅等场所。
8. 手卷:手卷是一种长卷式书法作品形式,一般由多行书写,
可以卷起来保存,长度根据书写内容而定。
9. 信札:信札是一种信件式书法作品形式,一般用于书写书信、便条等,字形较小,常用于私人交往。
10. 镜框画:镜框画是一种装裱在镜框里的书法作品形式,一般用于装饰书房、客厅等场所。
这些书法作品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进行创作或装饰。
书法作品样式分类
书法作品的样式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中堂:通常以四尺整张宣纸竖对裁,可配以对联,挂在厅堂中央。
2. 条幅:通常为整张宣纸纵向对开,长度视需要而定,可单写也可双写,并列悬挂。
3. 横幅:又称为横批,多为四字或八字,可单独悬挂也可多条悬挂。
4. 对联:每联上下联字数相等,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其他字数,分别悬挂在门联两侧。
5. 扇面:扇面有团扇和折扇两种形式,是书法作品中的小品。
6. 长卷:也称手卷,是长形的横幅,卷首有卷针,卷末有针,展开时可以看到连绵不断的画面。
7. 册页:是一种装订形式,将书画作品分页装订成册,可以翻页欣赏。
8. 题跋:是写在书籍、碑帖等的版面、封面上或裱托的卷轴画幅后面的短文,内容多为题记和评述。
9. 信札:是私人书信的装裱形式,尺寸较为短小。
中国书法常见的九大作品形式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书法老师除了要教关于书法的一些书写技巧之外,还会讲授一些与书法作品相关的知识,甚至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会要求大家写一幅书法作品,今天书法空间就将书法作品常见的九大形式的相关知识整理在这里,主要包括条幅、楹联、中堂、斗方、匾额、条屏、扇面、册页、手卷,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书法作品形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这是启功先生的条幅作品《形端表正》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一种是写成两行或三行的。
两行的格式。
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
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
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
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
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
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另一种是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
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
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
落款可分单款、双款。
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
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二、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书法作品格式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