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三课时科技让梦想成真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科技让梦想成真教学反思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了科技创新的探索。
在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将科技融入教学,实现了让梦想成真的目标。
然而,我们也需要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科技融入教学的优势1.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获得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运用电子白板与PPT呈现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
通过利用科技,我们可以更加丰富地展示教学内容。
例如,与传统的教学板书相比,PPT制作的动画、视频等,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丰富多彩。
3. 个性化学习教育。
科技可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资源。
例如,课堂上我们会运用电子设备,将网上的资料、习题、游戏等以互动的方式进行展现,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 科技应用不能替代教师。
科技只是教学辅助工具之一,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
在利用科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作为其中的主导者,引领和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科技工具。
必要的互动交流以及评估和反馈等教师的角色也不能替代。
2. 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
过度关注科技的应用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不可取的。
仅仅依靠科技工具,而忽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
科技的应用只是一种辅助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
3. 确保科技可靠性和稳定性。
科技工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教学内容的展示和传递十分重要。
因此,教师们需要提前测试和准备教学电子设备,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对教学进行干扰。
三、教学的反思我们在将科技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通过电子白板、PPT、视频等多种科技手段的运用,我们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化、互动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8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3课时)教学设计精品教案8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学设计《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学设计活动二:中国的航天梦1. 播放视频:《中国航天发展史》2. 认识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3. 播放视频:《中国航天的迅速崛起》4. 师生讨论:中国航天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 思考: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6. 小结: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一直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回望过去,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学生观看学生观看同桌交流指名交流小组讨论指名交流通过对中国航天发展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自己所处的科技时代,了解航天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激发自己的无穷梦想。
为实现梦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思想的传播。
活动三:科普在身边1. 师生讨论:你知道哪些科普活动?2. 小组讨论:你参加过哪些科普活动?有哪些收获?3. 探究: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小调查:科技在我家)小组讨论指名交流由生活中的航天技术过渡到学生自己所了解的或自己参与过的科普活动,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树立爱科学的意识。
板书设计:8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科技让梦想成真飞行的探索学科学中国航天梦用科学科普在身边讲科学附件1:科技在我家班级:调查人:调查主题科技的影子妈妈——家务劳动爸爸——交通工具全家——休闲生活。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科技让梦想成真》说课稿——《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三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的第三课时《科技让梦想成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的编写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主题六"我们共同的世界"第 5条"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本课从科学的求真精神人手,引导学生认识科技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
在此基础上,以三次工业革命为线索,向学生介绍科技对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善用科技的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人类在飞行方面的探索历程,认识到科技是人类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
本课共有三个话题的教学内容。
第一个活题"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以"目心说"、中外航海家的故事和"进化论"为典型事例,向学生展示人类有识之土迫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让学生感悟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科学进取精神,第二个话题"科技改变世界",通过介绍三次工业命的突出成果,让学生明白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醒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我的作用,形成"等用科技"的意识。
第三个话题"科技让梦想成真",选取人类的飞行梦为切入点,教导学生不仅要积极憧憬美好生活,编织梦想,还要以广博的科学知识、坚定的科学精神和开放的科学思想去实现梦想。
二、说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搜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造福人类》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本单元的教学通过让学生探究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让学生明白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国际组织的作用及热爱和平,让世界更美好。
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六、我们共同的世界——5:初歩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高)”二、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的第1课,本课包括“对世界的不断探索”、“科技改变世界”和“科技让梦想成真”三部分内容。
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围绕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设置主题,召开辩论会等活动。
分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了解一些历史事件,了解人类对世界的不断探索,明白科技改变世界,科技让梦想成真。
能力与方法:1.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对世界的影响,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2.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技创新意识,让世界更美好(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科技改变世界,科技让梦想成真。
2.难点:了解人类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但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影响认识还停留在浅层,需要进一步教育,让学生培养科技创新意识,让世界更美好。
另外六年级学生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以抽象思维为主,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全面深入。
据此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探究式,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理论联系实际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资料。
第八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三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旨在使学生知道人类对飞行的探索,了解我国的航天发展史,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并初步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我国的航天史已经有一定了解,对于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也知道一些,对于科学家的探索的精神也有体会。
但是,认识缺乏系统性,认识和体会都不清晰、不深。
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并初步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2.行为与习惯初步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知道人类对飞行的探索,了解我国的航天发展史,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
2.难点:知道人类对飞行的探索,了解我国的航天发展史。
五、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设计与准备、教学资源选用与准备、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人类对飞行的探索的图文资料,中国实现航天梦的相关资料。
2.课本、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活动学生课前收集人类对飞行的探索的图文资料,中国实现航天梦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导入活动1.播放视频《万户飞天》。
2.谈感受:看完万户飞天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3.导入:万户飞天,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飞天梦,也是全人类的飞天梦。
在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梦想。
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就是科学技术。
今天这节我们一起学习探究《科技让梦想成真》。
4.(三)课堂教学活动5.活动一:艰辛的飞天梦1.连线题,引兴趣。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道连线题,看看大家对于飞天梦有多少了解。
法国物理学家查理氢气球首次载人飞行德国的李林塔尔飞机的发明人美国莱特兄弟登陆彗星美国阿姆斯特朗滑翔机的先祖“菲莱”号探测器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2.同桌交流,探究人类对飞行的探索。
教学过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八课《科技进展造福人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课观看视频——小熊猫美美问题:你是否也想探究这个奇异的世界呢?观看视频沟通共享通过观看视在世界的进展过程中,科技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这些科学家,也为探究世界作出了重大奉献。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对世界的不断探究》。
引入课题——《对世界的不断探究》频,激发学生对世界探究的欲望讲授课目标导学一:对世界的不断探究16 世纪之前,人们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月球及其他星球都围绕地球旋转。
一批初步培育学有识之士,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坚持真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学问介绍。
尼古拉·哥白尼,1473 年 2 月 19 日—1543 年5 月 24 日,享年 70 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 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认了教会的权威,转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
学问阅读生不盲从权威,坚持真理的精神。
了解生疏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根本内容。
课题科技进展造福人类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下册1.初步了解科技进展对在世界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2.生疏航路的开拓和进化论对人类社会进展带来的影响,体会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
目标3.培育学生对世界不断探究的兴趣和爱好,培育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感受科技的无穷力气,体会科技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难点体会科技与人类进展的重要关系。
日心说的观点是:1. 地球是球形的。
假设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观察亮光渐渐降低,直至消逝。
2. 地球在运动,并且 24 小时自转一周。
由于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假设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是不行想象。
3.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围绕地球运行。
观看视频——哥白尼的日心说要求:1. 认真观看视频2. 组内成员争辩问题3. 派代表上台发言问题:1. 你认为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对人类生疏宇宙世界有什么样的的影响?2. 哥白尼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小结:哥白尼是一位英勇且意志坚强的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识到科技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世界和认识人类自身的重要手段。
2.道德修养:认识到科技能够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人类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
3.责任意识:懂得科技既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也会带来危害;认识科技的价值。
课时安排3课时。
第3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类实现飞天梦想的探究,体会科技的巨大推动力。
)重点2.借助中国太空圆梦的历程,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心和决心。
(难点)3.积极参加科普活动,从小培养讲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聚焦时间轴,细数飞天历程1.谁将幻想变成实现(1)激趣导入。
(播放动画电影《海底两万里》中潜艇航行的片段)(2)介绍:这是根据儒勒·凡尔纳的同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改编的动画电影。
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他在1869-1870年间发表了《海底两万里》。
故事中的这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其实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出示电影中的潜艇截图)。
瞧,根据凡尔纳的想象,这艘潜艇利用海水发电,它上面的人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
(3)对比:大家再来看看这艘潜艇(出示潜艇图片),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艘潜艇,它出现在1914年。
这艘潜艇是真正能参与实战的现代潜艇,采用柴油发电作动力,构造与凡尔纳幻想的潜艇差不多。
(4)提问:从凡尔纳1869年开始创作小说《海底两万里》,到1914年这艘作战潜艇出现,之间相隔了45 年,是谁跨越几十年,将幻想变成现实?预设1:科学家。
预设2:科学技术。
点评:是的,是科技让人类的梦想变成现实。
(5)提问:同学们还能列举其他科技让梦想变成现实的例子吗?预设1:我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中看到人工智能,现在,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已随处可见。
预设2:法国作家西哈诺·德·贝热拉克在他1657年创作的小说《另一个世界》中,首次提出以火箭作为太空旅行工具的幻想,而如今,幻想早已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