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调理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体质辨识对于亚健康人群有何帮助在现代社会中,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许多人常常感到身体不适、精神疲惫,但去医院做各种检查却又查不出明确的疾病。
这时候,中医体质辨识就为亚健康人群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医体质辨识,是基于中医理论对个体的身体特征、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将人的体质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易患疾病倾向。
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中医体质辨识首先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通过辨识体质,我们可以提前了解自己身体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患病的风险。
比如,一个被辨识为阳虚质的人,往往会有怕冷、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等表现。
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多晒太阳,适当进行艾灸等温热疗法,以预防阳虚进一步加重,避免引发诸如关节疼痛、慢性肠胃炎等疾病。
其次,中医体质辨识能够为亚健康人群的调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合的调理方法也各异。
以痰湿质为例,这类人群通常体型偏胖,容易困倦,痰多。
调理时就需要注重健脾利湿,饮食上要少吃油腻、甜食,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冬瓜等。
同时,要增加运动量,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而对于阴虚质的人,由于体内阴液不足,容易出现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心烦失眠等症状。
调理时则应注重滋阴润燥,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等,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损伤阴液。
再者,中医体质辨识有助于改善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体质与情志密切相关。
比如,气郁质的人往往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容易忧郁。
了解到自己的体质特点后,就可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参加社交活动、运动、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预防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的调理方法,如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也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改善情绪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亚健康调理如何通过针灸疗法改善身体状况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指人体在心理和生理上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但又未达到患病的标准。
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运用于亚健康调理上。
本文将探讨针灸如何改善亚健康状态,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针灸的原理和效果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减轻亚健康症状。
针灸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针灸能够通过皮肤和穴位刺激,影响脑部的神经传递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人体的亚健康状态。
2. 改善血液循环: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功能正常。
3. 调节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常用的针灸疗法1. 刺络针:刺络针是一种经皮刺激穴位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亚健康状态。
常用的刺络针有火针、寒针、电针等。
2. 耳针:耳针是一种将针刺入耳腔中特定的穴位来治疗疾病的疗法。
它通过对耳朵的刺激,调节人体内部的功能,达到改善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3. 整体调理:除了针刺,传统针灸还包括拔罐、艾灸等综合疗法。
这些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提高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亚健康症状。
三、如何通过针灸疗法改善身体状况1. 选择合适的针灸师:选择专业的针灸师进行针灸疗法,确保操作安全和疗效。
2. 注重针灸环境:进行针灸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针灸师应使用消毒的针具并佩戴手套,保证操作的卫生安全。
3. 坚持针灸疗程: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进行针灸治疗时,要保持长期坚持,按疗程进行治疗,不能急于求成。
中医康复如何结合生活方式改善亚健康状态咱们现在的生活节奏那叫一个快,好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您瞧瞧,上班累得够呛,下班还得操心家里的事儿,身体能好嘛!这时候,中医康复就派上用场啦,而且还能和咱们的生活方式完美结合,把亚健康给赶跑。
我有个朋友小李,是个典型的上班族。
每天朝九晚九,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忙起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前段时间,他总觉得浑身不得劲,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还动不动就头疼。
去医院一查,医生说这是亚健康,得好好调理。
中医康复讲究个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
所以,要改善亚健康状态,就得从整体入手。
比如说,作息得规律。
小李以前总是熬夜加班或者玩手机,现在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前必须上床睡觉。
刚开始那几天,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生物钟就调整过来了,每天都能睡个好觉。
饮食方面也不能马虎。
中医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小李以前为了省事,经常吃外卖,高油高盐的。
现在他开始自己做饭,多吃一些粗粮、蔬菜和水果。
早上会煮一碗小米粥,配上点小菜;中午自己带饭,荤素搭配;晚上吃得清淡些,有时候就煮个青菜面。
运动更是不能少。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小李以前下班就瘫在沙发上,现在他每天都会抽出半个小时来运动。
有时候去楼下跑跑步,有时候在家里做做瑜伽。
刚开始跑几步就气喘吁吁,现在跑个两三公里都不在话下。
还有心情也很重要。
中医说“情志致病”,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
小李以前工作压力大,总是心烦气躁的。
现在他学会了调节自己的心情,工作之余会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和朋友出去聚聚,放松一下。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小李的身体状况明显好了很多。
头疼的毛病没了,睡眠质量提高了,白天也精神饱满,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其实咱们每个人都可以像小李这样,把中医康复的理念融入到生活方式中。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与调理策略一、引言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表现为身体各系统功能减退、潜在疾病风险增加,但尚未达到明显的疾病临床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亚健康状态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影响。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方式,在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与调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辨识与调理策略,为提高亚健康人群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二、亚健康状态的辨识1. 体质辨识根据中医的体质论,不同的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发生方式有所不同。
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体质特点,包括气质型、体质型、形体型等,从而及早预防和调理亚健康状态。
2. 舌诊辨识中医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苔质等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体情况。
舌头的苔质薄白、有裂纹等可能是亚健康的表现,需要及时调理。
3. 脉诊辨识通过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来判断一个人的脏腑功能状态,进而判断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
脉搏细弱、沉迟等可能是亚健康的表现。
4. 症状辨识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来判断病因病机,从而制定具体的调理方案。
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包括失眠、食欲减退、精力不足等,需要及时调理。
三、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策略1. 中药调理中医治未病先强身,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配制具有调理作用的中药方剂,如养心安神、健脾益气、养血生津等。
中药调理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从而提高身体抵抗力。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食物也可以作为调理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营养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从而改善身体状况。
3. 运动调理中医认为运动可以调畅气血,增进体力,提高免疫力,是调理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手段。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坚持锻炼,改善身体状况。
4. 调理情志情志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过度的情绪波动容易导致体内气血失调,从而引发亚健康状态。
四郎乡卫生院亚健康人群中医保健方案一、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健康呢?健康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和平和心态的一种状态。
这种健康状态在我们出生时只要是没有先天性疾病就都具备。
怎样尽量维护好这种健康状态是我们人人都必须参与并为之付出行动的共同课题。
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指的是:体重适宜、耳聪目明、牙齿完整、头发有光泽、肌肉丰满、皮肤弹性好。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发育正常、人格健全、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善于同别人交往等。
健康标准:人体健康的十条标准是:1、精力充沛,包括脑力和体力;2、处事乐观,既是健康的标准,又是健康的条件;3、睡眠良好,包括睡眠的时间和质量都适宜;4、适应能力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豁达向上,随遇而安;5、能抵抗一般疾病;6、保持标准体重(它反映神经内分泌系统对人体的活动、摄食以及新陈代谢过程进行生理调节的有效性);7、耳聪目明;8、牙齿完整;9、头发光泽;10、肌肉丰满、皮肤弹性好。
二、什么是亚健康1、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
“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
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
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
《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
2、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方法亚健康状态是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生活习惯不健康、生活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的一种健康问题。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一种失衡状态,而中医疗法以调理平衡为核心,因此中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来改善亚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方法。
一、中医四诊法中医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可以观察到舌苔、面色、眼睛等外貌状况,从而判断机体的健康状况;闻诊则可以通过闻气味判断病情;问诊则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病情症状和生活习惯;切诊则是通过对脉搏的观察,判断病情。
通过综合运用四诊法,中医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亚健康状况,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药调理中医通过中药来改善亚健康状态,其中包括了许多具有调理功效的中药材。
常用的有枸杞、当归、黄芪、白术等。
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气的功效;当归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改善血液运行;黄芪则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白术可以健脾益气、调理肠胃功能。
中医通过合理配伍这些中药,可以起到修复亚健康状态的作用。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师通过对患者的脉搏和病情综合判断,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比如,对于亚健康状态中的失眠问题,中医师可以选择在足三里、神门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帮助患者入睡。
四、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中医强调预防和保健,提倡个体化的养生方法。
例如,根据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和疾病症状,中医师可以制定相应的饮食、睡眠和运动计划。
比如,对于亚健康状态中的体虚症状,中医师可能会建议患者多食用温补的食物,如红枣、姜汤等,同时也建议患者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提升机体的抵抗力。
五、中医心理疗法中医将身体和心理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在改善亚健康状态时,也注重调整人的心理状况。
中医师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并结合中医理论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例如,对于亚健康状态中的情绪低落症状,中医师可能会给予患者一些中药调理,同时也会建议患者通过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
“治未病”观在亚健康人群中的中医护理指导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即生理、心理或社会适应能力处于失衡状态,还未发展成为疾病的一种状态。
亚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疲乏、失眠、情绪不稳、消化不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如果长期不得到有效的调理和治疗,可能会发展为各种慢性病或疾病。
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医护理,对亚健康人群的改善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强调的是在疾病尚未出现之前,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方面的调理,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而在亚健康人群中,中医护理可以通过“治未病”观念来进行指导和调理,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一、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作息亚健康人群往往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规律混乱等原因导致作息不规律,进而影响身体的生理节律。
中医护理在此建议亚健康人群要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亢奋的状态。
要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不要熬夜;要避免久坐或者久站,注意适当的休息;要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饮食调理,合理膳食中医护理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亚健康人群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多样化、均衡的饮食,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和生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调理方案。
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比如姜、葱、大枣等;阴虚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梨、百合、银耳等。
要减少烟酒的摄入,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在中医护理中,情志的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亚健康人群通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情况,这些都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建议亚健康人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读书、旅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避免过度思虑、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身体的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积极的作用。
四、中医药调理,强身健体在亚健康人群中,中药调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亚健康状态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亚健康是指身体功能未达到正常健康状态,但尚未出现明显疾病症状的状态。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医秉承“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身心整体健康。
通过中医调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下面将针对亚健康的常见症状,介绍中医的调理方法。
1. 高度紧张与焦虑现代生活中,高度紧张和焦虑感成为了许多人不可避免的状态。
中医认为,高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引发亚健康状态。
调理方法包括:(1)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人体气血流通,减轻紧张和焦虑症状。
(2)中药调理:中医常用的镇定安神草药如人参、黄连等,具有缓解焦虑情绪的作用。
2. 消化不良亚健康状态下,消化系统功能较差,出现胃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调理方法包括:(1)饮食调节:中医强调饮食健康,建议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2)中药调理:中医常用的健胃消食草药如山楂、陈皮等,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3. 失眠与多梦亚健康状态常伴有睡眠问题,如失眠、多梦等。
中医调理方法包括:(1)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黑暗和通风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中药调理:中医认为,多梦与心火盛有关,常用的安神草药如合欢花、柴胡等,可以缓解失眠与多梦。
4. 疲劳与乏力亚健康状态下常伴有疲劳和乏力感,缺乏精力和动力。
中医调理方法包括:(1)运动调理: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力和耐力,减轻疲劳感。
(2)中药调理:中医常用的补气草药如黄芪、党参等,可以补充精气,增加体力。
总结起来,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方法多角度、多方面,强调身心整体的平衡和健康。
通过针灸、中药、饮食调节和运动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人体状况各异,每个人的亚健康状态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接受中医调理之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医师,选择个体化的调理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中医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亚健康状态是指身体不适,但尚未达到明显的疾病状况。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亚健康状态。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之一,拥有丰富的调理经验,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亚健康状况。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和中医调理的方法。
一、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亚健康状态的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现代人普遍的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长期熬夜、不规律的饮食、缺乏运动等。
其次,身心压力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度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精神紧张等都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
此外,环境的污染也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都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二、中医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方法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下面将从中医调理的角度,探讨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方法。
1. 中医养生理论中医强调养生,提出了“重防”、“重养”、“重调”、“重治”的理念。
在亚健康状态下,人们需要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情绪等方面进行养生。
例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恢复身体的自愈能力;合理饮食,增加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2. 中医药膳调理中医药膳有助于调理和改善亚健康状态。
具体而言,中医药膳是根据人体的病理特点和食物的药理特性,结合中医理论,在饮食中加入一些适量的药材,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养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例如,亚健康状态下常见的失眠问题可用山药炖排骨、煮鸡蛋汤等药膳进行调理。
3. 中医按摩和针灸中医按摩和针灸也常被用于调理亚健康状态。
中医按摩技术包括推拿、拍打等手法,通过刺激和调理经络、穴位来舒缓身体的不适。
中医针灸是用针刺入人体特定的穴位,通过调节脏腑之气来强身健体。
针对亚健康常见的颈椎病、失眠等问题,中医按摩和针灸都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调理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布茨曼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外,还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他把这种状态称作亚健康状态。
据统计,在美国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多在10—45岁之间。
一项覆盖全国42个城市的亚健康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8000名调查者中,有27000人属于亚健康状态,占56%。
卫生部对10个城市的上班员工的健康状态调查表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员工是48%,而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机关干部发生率则更高,其中北京的发生率是75%,上海和广东是73%。
以上数字充分表明:亚健康人群的现状不容忽视,急待调整。
一、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又被称作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等。
多指体检指标正常,没器质性病变,但又有诸多不适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类人正是中医“治未病”中“未病先防”的主要对象。
二、亚健康人群常见症状:亚健康人群主要有几大症状,如躯体不适、心理障碍、与人际交往障碍等。
具体症状有:自己总感到疲劳、无力、周身酸痛、肢体怕凉、或手足心热、双目干涩、胸闷气短、纳呆少欲,失眠、耳鸣、健忘、情绪不高、懒得与人交往,朋友聚会不愿意参加,有时又心烦气躁,易发脾气,大便溏薄或干燥等。
三、亚健康人群的日常调理:亚健康人群的日常调理十分重要,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大量的药物及医疗手段对疾病的影响可能占到了50%,因此十分重视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对亚健康人群的帮助巨大。
1、精神调整:正常人应该是精神愉悦,性格随和开朗,但日常生活中,精
神刺激,情志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注意及时调控不良情绪。
可采用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移情易性法、运动移情等调节。
2、饮食调整: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化,规律饮食,不偏食、不挑食即可。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吃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素问》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除此之外还要五味调和,不可偏嗜,偏嗜则脏器损伤,并累及他脏,引发病变,必致体质失和。
(五果即:李、杏、枣、桃、栗;五畜:鸡、羊、牛、马、猪;五谷:麦、稻、稷、黍。
)
2.1、春季阳气升发,宜多食蔬菜,如菠菜、韭菜、芹菜、春笋、芥菜等轻灵宜透、清温平淡之品。
夏季阳气隆盛,气候炎热,应选用清热解毒之品。
不可食用味厚发热的食物。
宜多食新鲜水果、如西瓜、番茄、菠萝等,以及冬瓜、苦瓜、黄瓜、生菜、豆芽、绿豆、菊花、莲藕、芦根等蔬菜。
如山药、薏米、莲子、扁豆、冬瓜、丝瓜等食物。
不可过食生姜、羊肉、狗肉等助阳温补之品。
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阴阳平衡,宜选用寒温偏性不明显的平性食物,如五谷、鱼虾、家禽、及沙参、麦冬、胡麻仁、阿胶、甘草等养阴润燥。
冬季天寒地冻,阳气深藏,阴气大盛,藏精益气,宜温补可选姜、胡椒、大枣、羊肉、牛肉等温补之品,不可过食寒凉之品。
3、起居调整:起居有常,避免熬夜,保持足够的睡眠。
顺应四时,调摄起居,早晚有时。
《灵枢本神》云:“智者之养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4、运动调整: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要因时因地选择运动的项目,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
四、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调理:中医对亚健康人群的调理,重在辩证施治,可采用中药内服、外用膏药贴敷、拔火罐、针灸、足浴等祖国医学的方法综合治疗。
1、在体质辨识中,八种偏颇体质中最多的阳虚体质为列:阳虚体质中最常见的是脾肾阳虚。
中药可以服用金贵肾气丸、附子理中丸,也可用金贵肾气丸、附子理中丸为基础方加减化栽,开汤剂施之。
2、拔火罐:可以在脾俞、肾俞、关元等穴位闪罐、着罐,每次留罐10分钟。
3、刮痧:可以刮劲三行、督脉,至出痧。
4、足浴:可以用温经通络汤:桂枝10g、鸡血藤30g、络石藤10g、青风藤10g、威灵仙10g、秦艽10g、透骨草10g、红花10g、川牛膝10g、丝瓜络10g加水煎煮,泡洗双足,有条件也可以将温经通络汤煎煮好后倒入浴缸,全身泡澡。
5、针灸:可以针刺大椎、关元、气海、曲池、足三里等穴位,炙神厥、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以温经通络。
总之,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以及“未病先防”、“己病防便”、“瘥后防复”等内容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态的改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重点指导其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再加以传统中医的方法调理,一定会有更多地健康人出现,减少亚健康群体,降低医药费用,有诸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