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商业化及市场化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43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比较按照当前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根据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与政府和社在以上五种体制中,国有国营、国有公营和社会公营的广播机构,通常被称为公共广播;私有私营、公私合营两种机构通常被称为商业广播。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这五种经营管理体制中,国有公营体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该体制是欧洲各国多年来在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方面奉行的标准模式,从而与美国广播电视业奉行的私有私营体制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两大模式。
而我们这里研究的英国广播业正是国有公营体制的典范,因此,英国广播研究在世界广播事业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英国选择了公共服务广播, 而美国却确立了完全不同的商业广播。
英国虽然在50年代引入了商业电视( 70年代引入商业广播)与公共台竞争, 但仍然以公共体制为主导。
英国公共广播强调“服务”观念。
对于两国广播制度的起源, 学者们进行了分别的论述。
斯坎内尔从文化角度分析了19世纪中后期在中产阶级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服务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兴起的公共广播事业, 强调的是历史文化对广播制度形成的作用。
克里塞尔则认为频率资源的有限性对英国广播制度的制约, 强调的是技术的决定作用, 同时他也承认广播事业兴起之前的公共事业组织模式对广播事业的资鉴作用。
麦克切斯尼从社会阶层对广播利益的不同期许及其矛盾的角度探讨了美国商业广播制度形成的决定因素。
当本文作者对两个国家广播电视体制形成的原因做对比探讨时, 发现上述分析尚不足以解释它们之间差异的根源。
作者认为, 把它们放在特殊的社会语境下加以观照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一语境下, 商业力量和经济逻辑在形成美国广播制度中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这正是美国不同于英国的地方。
在20年代的英国, 准商业化的英国广播公司还没有形成今天意义上的广告经营形式, 广播只是用来促销收音机的手段, 走不走靠广告作为经济来源的纯商业化路线, 对组成广播公司的电器制造商销售收音机获取利益并没有实质性影响。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管理体制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世界广播电视三大管理体制按照当前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根据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与政府和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等方面的区别,可以将目前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分为三大类。
体制类型代表国家或媒体体制主要特点主要优势主要劣势国有体制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国营台(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2)政府将其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直接领导和管理;(3)媒体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活动受政府监督;(4)媒体运作经费大多由国家拨款。
(1)便于国家实施统一管理,有计划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2)合理安排各台设置,协调互补;(3)使广播业务更符合国家需要,从而使社会效益得到保证。
(1)广播事业受政治干预多,业务侧重于对政府、领导负责,忽视对受众多样化需求的满足;(2)行政化管理,高度集中,缺少激励机制,缺乏活力。
公共体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台,如西欧的BBC、日本的NHK。
(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2)电台保持相对独立性,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3)媒体领导者是该媒体的董事会,其成员由政府提名、国家元首批准;(4)媒体受到政府规范和监督,具体业务由电台自主决定;(5)媒体运作(1)便于国家宏观调控,使广播业务符合国家整体需要;(2)媒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避免了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运作有活力;(3)董事会成员来自社会各界,有利于实现媒体的社会化管理;(4)收入来源以视听费为主,一方面(1)由于国家介入媒体组织管理,媒体运作仍会或多或少有“行政化”倾向;(2)由于受到政府保护,财政来源有保障,因此媒体容易在社会上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不利于自身的改进,经营活力也会减小。
经费来自受众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款,辅之以广告收入。
使媒体经营运作有财政上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媒体始终受到受众监督,为受众服务意识强。
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一、总体介绍1.1 定义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是指新闻媒介在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内容制作和传播等方面的运行模式和制度安排。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直接关系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1.2 分类根据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的不同,可以将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公有制新闻媒介运行体制、私有制新闻媒介运行体制和混合所有制新闻媒介运行体制。
二、公有制新闻媒介运行体制2.1 定义公有制新闻媒介运行体制是指由国家、政府或政党、社团等公共机构全资或控股经营和管理的新闻媒介,具有公共利益导向,承担舆论监督和社会服务功能。
2.2 特点(1)政治性强:公有制新闻媒介往往是国家的宣传工具,服从国家政策和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政治性。
(2)公共利益导向:公有制新闻媒介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承担舆论监督、社会服务和信息传递的职责。
(3)经济依赖:公有制新闻媒介常常依赖政府拨款或补贴,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官僚化,缺乏竞争性和创新性。
三、私有制新闻媒介运行体制3.1 定义私有制新闻媒介运行体制是指由私人或私营企业全资或控股经营和管理的新闻媒介,具有市场竞争性和经济效益导向。
3.2 特点(1)市场化经营:私有制新闻媒介以盈利为目的,注重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更加注重满足受众需求和提高收视率、点击量。
(2)独立自主:私有制新闻媒介独立经营,不受政府干预,具有较高的新闻报道和内容选择自主权。
(3)商业化运作:私有制新闻媒介追求商业收入,广告营销是其主要盈利途径,内容往往以商业化为导向。
四、混合所有制新闻媒介运行体制4.1 定义混合所有制新闻媒介运行体制是指由政府、私人或者其他实体共同出资经营和管理的新闻媒介,在所有者结构和管理体制上具有双重性质。
4.2 特点(1)所有者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新闻媒介既有政府或社会组织的参股,又有私人资本的参与,具有所有者多元化的特点。
媒介市场化的趋势
媒介市场化的趋势是指媒体行业逐渐走向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媒介市场化的一些趋势:
1. 媒体的商业化:传统媒体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通过商业化手段来盈利,包括广告、赞助、付费订阅等,以提高经济效益。
2. 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个性化的内容定制也成为一种市场化的趋势。
3. 平台化和社交化:媒体的发展逐渐趋向平台化,通过平台将内容与用户进行连接和交互。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分享和传播媒体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媒体市场化的发展。
4. 效益的重视:传统媒体媒介市场化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开始关注盈利效益,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媒体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商业模式,提高效益。
5. 数据驱动的内容生产和推广: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普及,媒体越来越多地利用数据来指导内容生产和推广,以提高内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实现更好的市场营销效果。
总之,媒介市场化的趋势是以商业化、多样化、个性化、平台化、社交化和数据驱动等为特征,推动媒体行业发展的方向。
一、政治娱乐化的定义政治娱乐化是指政治活动或政治话题在传播过程中被赋予娱乐元素,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传媒市场化、大众传媒的商业化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所导致的。
政治娱乐化是指政治活动和政治讨论被娱乐化,政治精英和政治制度的形象被商业化的现象。
二、政治娱乐化现象的产生原因1. 传媒市场化:传统的政治新闻以平淡乏味的方式呈现,无法吸引观众眼球。
而传媒市场化的竞争使得娱乐化成为了一种相对成功的传播策略。
2. 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娱乐新闻和政治新闻的界限变得模糊,政治新闻也被商业化的角度来呈现,从而娱乐化的现象变得愈发明显。
3. 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等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兴起,加剧了政治娱乐化的发展。
这些新媒体评台大量的流量和用户粘性,造成了政治娱乐化的传播传播。
三、政治娱乐化的影响1. 缺乏深度:政治娱乐化导致政治话题讨论表面化,观众往往只在表面上观看而不深入思考。
2. 曲解政治现实:政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可能会对政治现实产生曲解,导致公众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
3. 低俗化:政治娱乐化容易导致政治话题被低俗化、堕落为泛娱乐的内容。
四、案例分析我国一档名为《非常6+1》的综艺节目,在娱乐讨论的同时也涉及了不少的政治话题。
该节目以讨论国内外的热点事件和新闻为主,主持人和嘉宾们以幽默风趣的对话方式对政治话题进行讨论,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但是,在追求趣味性的过程中,节目包装政治话题时往往缺乏严谨性和深度,容易让观众对政治问题产生偏差的理解。
另外,节目中也出现了一些低俗化的现象,违背了政治话题应有的严肃性。
五、对政治娱乐化的合理引导1. 加强政治教育:政治娱乐化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需求,而公众的需求则受到整体文化水平和政治意识水平的制约。
应该加强政治教育,提高公众的政治素养,使公众更加理性和深入地对政治问题进行思考。
2. 严格监管传媒:相关政府部门应当严格监管传媒的内容,避免政治话题被娱乐化和低俗化,保持政治话题的严肃性和深度。
商业化对网络媒体发展的影响作者:胡建平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33期摘要:商业化运作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商业化对于网络媒体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均不容忽视。
关键词:商业化;网络媒体;发展网络媒体特别是商业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的网络媒体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0年后,我国的网络媒体经历了“泡沫”挤兑后逐渐走向市场化并商业运营取得成效,目前已经有阿里巴巴、腾讯等多家网络媒体上市。
一、商业化带来的积极作用在竞争中实现了优胜劣汰。
优秀的网络媒体成为主流,谋求了自身运营、发展的利益,尤其是经济上的发展。
这种经济上的支撑,使得网络媒体相对独立和公允,为网络媒体发出最为客观的声音提供了保证,也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表达自己意愿、要求和呼声提供了平台,对社会的民主监督、和谐发展是个极大的促进。
在竞争中提高了技术和服务水平。
网络媒体变得更加人性化、丰富化。
由此各种不同的甚至异质的文化得到充分互动和交流,各种文化在网上碰撞、交汇、融和、选择,必将促进社会的多元整合与人类的文明进步,丰富广大受众的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受众同时也使得广大网民从中受益,并使传媒对受众的影响随之增大。
二、商业化存在的负面影响商业化引发虚假新闻增加。
网络媒体作为一个商业企业,谋求最大的利润是主要目标,因此,网络媒体想方设法用最低的投入和成本追求最大的商业利润,每天24小时“全天候”运营。
这种运营模式在今天媒体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使网络媒体特别是商业网络媒体每时每刻都在追求独家照片、独家新闻或轰动丑闻等,以获得最高的点击率。
导致广告泛滥。
广告的泛滥及缺乏约束性是网络媒体商业化导致的通病,部分网络媒体每天热衷报道的是杀人、放火、抢劫、强奸、性丑闻、恐怖袭击等犯罪新闻。
“没有什么反应的敏锐性能够抗得住排炮的猛轰”,这种有“吸引”效应的信息,利于拉动网络广告投放。
影响正确的舆论导向。
网络媒体作为一个全开放的缺乏管制的信息和观点的通道,播速度快、范围广和极易复制,无疑给虚假信息在网上滋生蔓延,以及某些居心不良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名词解释1、媒介管理: 媒介管理是整合媒介资源以更好地达成媒介组织目标的过程。
2、市场化:市场化是指经济制度由政府管制型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3、媒介全球化:媒介全球化是指一种对媒介经营活动应该是全球性的而非只局限于本地范围内的认识及其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媒介生产、销售和传播的全球化,以及媒介管理、法规和影响的全球化。
4、横向价值链: 同一产业内部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各个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价值链条5、纵向价值链: 是将企业看作是整个行业价值生产的一个环节,与上游和下游存在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6、完全市场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在这种竞争下商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任何一个生产商都不能决定和影响商品的价格。
7、垄断市场竞争: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组织称为垄断市场竞争。
市场进行过程中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
8、市场结构:指的是对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9、资本:中文的意思是本钱、本金。
概念是指可以凭借营利、生息的钱财。
资本经常以货币形式存在,但资本的本质差别在于,资本的直接目的不是消费而是为了生产。
资本的特征:1)资本的增值性;2)资本的运动性;3)资本的竞争性;4)资本的独立性和主体性;5)资本的开放性。
二、简答1、媒介管理有何特殊性?答:1)媒介的政治功能;2)媒介的双重属性; 3)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异同:中国的媒介在体制上属于事业单位,其传统管理模式是行政管理。
2、媒介体制改革的目标?答:中国传媒体制的变迁,将表现为政府作用机制的转变,即从行政管理转变为法制管理、制度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而传媒产业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将是大势所趋。
1)完全行政管理体制;2)简单自由化;3)完全市场化体制;4)适度市场化体制;5)完全政府管制体制。
3、简单论述媒介产业结构的特征?答:1)条块分割:A、条——依照媒介形态形成的纵向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