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精选word文档 (10页)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1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时,首先详细研究材料本身的涵盖量,充分了解材料对孩子的学习价值,让孩子在探索中,就能有效地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收获,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得以自由的发展。
如:在探索活动“车轮滚滚”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了图片、照片、各种车辆的模型、制作车辆的废旧材料等,在孩子们看看、说说、做做、玩玩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车子的名称、外形特征、用途等。
我们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车子方面遇到了困难,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看到一大堆操作材料,就失去了方向。
我们就发动家长,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车子。
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不同的车子,有卡车、小汽车、公共汽车等,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当他们再次利用幼儿园提供的材料制作时,兴趣较高,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就能较顺利地做出车子的样子了。
在户外散步时,还让幼儿用带来的汽车玩具进行比赛,说说什么车开起来快,为什么等。
他们在活动中大胆的交流,热烈的讨论,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探索的热情也更高了。
活动时,孩子们表现得异常的投入、主动,他们在讨论中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动投入、无拘无束。
2、创设新奇、生动、适宜的物质环境,让幼儿主动探究。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幼儿强大的好奇心以及无所不及的兴趣是幼儿智慧的火花,也是促使他们学习的原动力。
他们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而他们学习的内容又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兴趣、生活和环境。
为此,在环境创设上我们也以幼儿的兴趣为着眼点,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然后围绕探究活动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物质环境,有了对环境的兴趣,孩子们就会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融入其中。
例如:在进行学习活动《可爱的小脚丫》时,我带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操场、游泳池、草地、沙池等地方,让幼儿光着小脚丫在地面上走,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小脚丫自由地感知、探索、体验,以此来认识小脚丫的不同用途……他们不仅感知到了走在各种场地的不同感觉,也在愉快的体验中发现了小脚丫的这一触觉本领。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的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幼儿园教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
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忽视幼儿的个性差异,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索适合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幼儿个性差异与教育方式的关系,探索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等。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总结出适合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通过调查法了解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在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在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深入幼儿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总结出适合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总结阶段,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适合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 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个性差异明显,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 注重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幼儿时期是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和道德素质,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4. 注重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幼儿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
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
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
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
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1、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教育和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已经普及,每年新开设的幼儿园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面对这一趋势,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提高幼儿识字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新型教学方式对幼儿识字能力提高的效果,并为幼儿园提供有价值的教学改进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的方法。
随机选取两组幼儿,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新型教学方式。
实验开始前,两组幼儿的识字能力相近。
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学习了一个月的识字课程,期间进行多次测试。
问卷调查本次研究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了解家长对当前幼儿园识字教育的看法和期望,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意见。
四、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实验组幼儿的识字能力提升幅度较大,相较于对照组幼儿,提升了20%左右。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新型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效率。
问卷结果根据问卷数据,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的识字教育比较满意,但同时也希望幼儿园能够多采用创新性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趣味性和实效性。
有近三成的家长表示希望幼儿识字教育更加个性化,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五、结论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1.新型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识字能力;2.家长期望幼儿园在识字教育上能更加创新、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幼儿园可以尝试引入新型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趣味性和实效性;2.幼儿园可以注重孩子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课程教学中更多地考虑每个幼儿的差异性和兴趣爱好,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中的一种形式。
它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
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
比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各机关、单位的年度工作报告、阶段性工作报告等。
下面是幼儿园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请参考!幼儿园课题结题工作报告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快乐和幸福,我会用全部的知识来教育和引导幼儿,不仅要从德、智、体、美这几方面来发展幼儿,还需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静不下心来,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把这“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习惯,到上小学时再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十分困难。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简单的环境。
俄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
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
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
不要说幼儿,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以便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和注意力的集中。
除此之外,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配合幼儿的行为,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扰,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
二、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
家长在家不管孩子,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从而使注意力涣散。
幼儿在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到幼儿园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吸引。
三、教师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具的颜色要鲜艳、新颖。
自制一些玩教具如:软飞盘,树叶沾画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独立动手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注意力。
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幼儿注意力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经典7篇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
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
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
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
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
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xx.1-20xx.3)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幼儿园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幼儿园课题结题工作报告】一、项目背景幼儿园课题:探索幼儿园游戏教学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儿园教育已经越来越注重幼儿的游戏教学。
游戏作为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幼儿智力、社会性、情感和身体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开展了此次课题,旨在探索游戏教学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1.了解幼儿游戏教学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2.探索幼儿游戏教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3.提出幼儿园游戏教学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具体指导原则。
三、研究内容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游戏教学对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现状;2.设计实验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和工作步骤;3.开展实地调查,观察幼儿游戏教学的实施情况;4.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幼儿游戏教学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5.总结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五、研究结果通过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观察和调查发现,游戏教学在幼儿认知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游戏环境的刺激和挑战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思维敏捷。
2.促进幼儿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语言交流和互动,培养了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游戏教学提供了幼儿互动和合作的机会,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4.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游戏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可以激发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总结出了游戏教学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指导原则和建议,包括:1.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2.提供适当的游戏材料和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3.注重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4.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鼓励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和发现。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在幼儿园教育中,课题研究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通过观察和实地调研,我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将从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特点和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幼儿成长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幼儿园教育注重情感教育,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游戏教育,以及注重团体教育等特点。
2.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我了解到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 实地调研。
我通过实地走访多所幼儿园,观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
2. 访谈调查。
我对多位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的看法和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3. 文献资料收集。
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通过课题研究,我深入了解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结论。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课题研究,不断地完善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幼儿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学校环境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培养儿童综合素养的重要任务。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课题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幼儿的学习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课题研究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幼儿综合能力方面的价值与作用。
2. 目的与方法2.1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幼儿园课题研究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幼儿综合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2.2 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研究对象为某幼儿园的一位教师和该幼儿园的一组幼儿。
研究期限为三个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课题研究的过程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和研究特定的教育问题,借助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使得教师能够更加专业地进行教学,并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3.2 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幼儿园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机会。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幼儿能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并通过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题研究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3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尽管幼儿园课题研究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幼儿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课题研究的时间和资源有限,很难满足所有教师和幼儿的需求。
其次,课题的选择和设计需要更加关注实际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
最后,课题研究需要与其他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以确保其实践价值和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课题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二是增加课题研究的时间和资源投入,确保教师和幼儿都能够充分参与;三是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评估和反馈,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幼儿园是一个孩子成长中重要的阶段,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次课题的目的就是调查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二、方法论1. 数据收集我们选择了一个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观察帮助我们了解幼儿在不同学科活动中的表现。
访谈幼儿园老师则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幼儿家长们的反馈,我们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意见。
2. 数据分析我们将数据进行分类和分析,以便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观察数据和访谈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幼儿园在不同学科的教育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同时,与家长的反馈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了解到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期望和建议。
三、研究发现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主要发现:1. 开展多元化的学科活动幼儿园应该在各个学科活动中注重多元化的发展。
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活动,让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社交能力。
2. 注重语言的培养语言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
幼儿园应当注重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交流习惯。
3. 个体差异的重视每个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其独特性。
幼儿园应该重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幼儿园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四、改进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1. 加强师资培训幼儿园老师应该接受更加专业的师资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同时,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老师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2. 家校合作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
幼儿园应该与家长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定期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展。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执笔方莉梅一、问题的提出“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
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
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
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
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
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1X.1-201X.3)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X.4—201X.5)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1X.5-6)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调查结果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项目指标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能听辩出几种民族音乐?不能基本可以能不兴趣比较兴趣兴趣不太敏感基本敏感很敏感1-2种3种4种以上前测26 5 4 20 10 5 16 11 8 29 6 0 后测0 5 30 1 6 28 4 6 25 0530注:基本可以:对1-2小节的音乐节奏能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拍对1-2小节。
比较兴趣:对1-2种本土音乐表现出的兴趣时间30秒左右。
基本敏感:听到本土音乐能做出反应。
项目指标能听辩出本土音乐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哼唱出几种本土音乐?会用几种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不会1-2种3种以上不能基本可以能不会1-2种3种不可以基本可以可以前测2210335171172564后测252833291341331《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从以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有62.9%的幼儿不能听辩出本土音乐、100%的幼儿不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72%的幼儿不会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82.8%的幼儿只能听辩出一种民族音乐。
经过两年的时间,大部分幼儿对本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
了解到本土音乐有高甲戏、南音、布袋戏、木偶戏、鼓队舞、游戏童谣等,高甲戏、南音是我们闽南最具有特色的戏曲,深受大家的喜爱,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82.9%的幼儿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97.3%的幼儿能演唱3—5首的永春民间童谣,如《打铁哥》、《掩乌鸡》和《抓啄歌》等,91%的幼儿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如《天黑黑》、《一只鸟仔》、《老鼠嫁女》、《群丑献艺》、《碰球舞》。
93.9%的幼儿会用两种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90.9%的幼儿能听辩出三种以上民族音乐。
在游戏中学习,身心愉快,并初步感受并喜爱家乡民间艺术中的美。
我园将本土音乐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增强了对本土音乐的审美敏感性,体验了创造与表现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热爱乡土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实践成果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参观访问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孩子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
2003年4月,民间舞蹈欣赏《碰球舞》参加省音乐课题组观摩活动,201X年5月节奏活动《采茶扑蝶》园课题组观摩活动,获得专家的好评;201X年10月艺术活动《小小新娘》获马来西亚幼教考察团的高度赞赏;201X年12月艺术体验《群丑献艺》参加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
201X年1月《幼儿园开展本土音乐欣赏新视点》一文获泉州市幼教年会论文评比优秀奖。
学园汇编了两本教师反思集、活动设计和经验总结,取得了一些成果。
教学上的收获1、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的熏陶。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使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美。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首先将本土音乐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间操中;利用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闽南歌曲、童谣、乐曲、戏曲等,教师引导幼儿在本土音乐萦绕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自由游戏、活动。
其次教师在各种活动区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如体育角的两人三足、竹高跷、滚铁环;动手角的“东西南北中”;音乐角的拍子响拳、压脚鼓;表演角的高甲戏、惠安服饰、木偶表演;阅读角的家乡小传、自制民谣小图书等,便于幼儿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
此外根据主题开展的不同时间,通过布置临时性的墙饰,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熏陶。
如:在开展《服装设计师》活动时,将收集到的高甲戏、梨园戏等照片、戏服和头饰等挂在“曲苑杂坛”舞台四周,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方剧种的精华所在;在“精彩十分” 设计、动手制作高甲戏服、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闽南地方剧种中各种人物的脸谱;在表演角中进行自编自演。
又如:春节、元宵节传统节日活动中,在活动室周围布置永春鼓队舞、碰球舞、拍胸舞图片、幼儿制作的花灯等,并在节日中利用中国结、纸、灯笼、红绸等别具民族风味的工艺品进行装饰,让幼儿置身于民族工艺的海洋中,体会到家乡的美,先人的和,传统的乐。
2、选择适合的素材,激发幼儿探索本土音乐的兴趣。
本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音乐都是适合幼儿,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幼儿兴趣的素材。
如南音——《正月点灯红》《直入花园》《春节良宵》;永春民歌——《手巾歌》《园内开花》《心花怒放幸福来》;永春游戏童谣——《天黑黑》《掩乌鸡》《鸡角公》《祛啄歌》《楸楸鸡》《打铁歌》;高甲戏——《新娘上轿》《群丑献艺》等等。
《天黑黑》这首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
可以在朗诵上配上了闽南地区南音表演中常用的响掌、拍子、压脚鼓等民间乐器,家乡的味道更浓了。
这些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角色、有情节、艺术形象特点鲜明,受到幼儿的喜爱。
又如高甲戏《群丑献艺》的舞美独特、新颖,表情诙谐有趣,采用了唱、念、逗的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民乐配上响盏活泼韵律,幼儿朗朗上口,易学便记,幼儿体验了欣赏——感动——体验——表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幼儿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
其次,挑选具有教育作用,幼儿兴趣的素材。
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
例如木偶戏的传统曲目《石敢当》、《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是宏扬民族正气,激发人们勇敢、善良、勤奋等良好的品质。
又如童谣《楸楸鸡》中,押韵的儿歌与手指游戏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多吃蔬菜;《鸡角公》是教育孩子要自觉的读书,还会帮妈妈做事。
这些资源即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其融入到幼儿生活中,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感受、体验活动的乐趣。
3、渗透创新教育,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
”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活动中,注重运用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在本土音乐艺术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 ?首先,巧妙结合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使感受与想象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