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食物久藏保鲜的方法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物保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究不同保鲜方法对食物保鲜效果的影响。
3. 为家庭和餐饮业提供有效的食物保鲜建议。
二、实验原理食物保鲜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减缓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食物的腐败速度,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常见的食物保鲜方法有低温保存、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三、实验材料1. 食物:苹果、黄瓜、牛肉、面包等。
2. 保鲜方法:低温保存、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
3. 实验工具:冰箱、真空包装机、防腐剂、计时器等。
四、实验方法1. 低温保存:将食物放入冰箱中,分别记录不同温度下的保鲜效果。
2. 真空包装:将食物放入真空包装袋中,抽真空后封口,记录保鲜效果。
3. 添加防腐剂:将食物加入适量的防腐剂,记录保鲜效果。
五、实验步骤1. 低温保存实验(1)将苹果、黄瓜、牛肉、面包分别放入四个不同的保鲜盒中。
(2)将保鲜盒放入冰箱中,分别设定为0℃、5℃、10℃、15℃。
(3)每隔一天观察食物的变化,记录保鲜效果。
2. 真空包装实验(1)将苹果、黄瓜、牛肉、面包分别放入四个真空包装袋中。
(2)用真空包装机抽真空,封口。
(3)将真空包装袋放入冰箱中,记录保鲜效果。
3. 添加防腐剂实验(1)将苹果、黄瓜、牛肉、面包分别放入四个保鲜盒中。
(2)向每个保鲜盒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搅拌均匀。
(3)将保鲜盒放入冰箱中,记录保鲜效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温保存实验结果(1)0℃:食物保鲜效果较好,细菌生长缓慢。
(2)5℃:食物保鲜效果较好,细菌生长速度适中。
(3)10℃:食物保鲜效果一般,细菌生长速度较快。
(4)15℃:食物保鲜效果较差,细菌生长速度较快。
2. 真空包装实验结果(1)真空包装:食物保鲜效果较好,细菌生长缓慢。
3. 添加防腐剂实验结果(1)添加防腐剂:食物保鲜效果较好,细菌生长缓慢。
七、实验结论1. 低温保存是食物保鲜的有效方法,其中0℃和5℃的保鲜效果较好。
2. 真空包装也是食物保鲜的有效方法,可以减缓细菌生长。
大班科学活动探索食物的保存方法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于探索世界的兴趣。
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是食物的保存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们了解不同保存方法的原理和效果,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意识。
第一部分:食物的保存方法食物的保存方法主要有冷藏、冷冻、干燥和真空等。
通过这些保存方法,可以减缓食物的腐败速度,保持其新鲜质感和营养价值。
1. 冷藏保存冷藏是将食物存放在低温环境中,通过降低微生物的活动速度,延长食物的保鲜期。
常见的冷藏保存方式有使用冰箱和冷藏柜。
2. 冷冻保存冷冻是将食物暴露在极低温度下,使其水分结冰,从而降低细菌的生长速度。
冷冻存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食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通常使用冰箱的冷冻室进行冷冻保存。
3. 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通过减少食物中的水分含量来限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常见的干燥保存方法包括风干、晒干和烘干等。
4. 真空保存真空保存是将食物放入密封容器中,去除容器内的氧气,从而防止细菌的生长和食物的氧化反应。
真空保存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并保持其滋味和口感。
第二部分:实践探索食物的保存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a) 不同种类的食物,如水果、面包、肉类等;b) 冰箱、冰箱温度计、冷冻室、密封容器等实验工具。
2. 实验步骤a) 将同一种类的食物分成若干份,分别采用冷藏、冷冻、干燥和真空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b) 在保存的过程中,定期观察食物的外观、气味和质地变化,并记录下来;c) 实验结束后,比较不同保存方法下食物的变化情况,总结出最佳的保存方法。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幼儿们可以发现不同保存方法对食物的影响。
他们可以发现冷冻保存可以更好地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和质量,而干燥保存则适用于一些不耐寒食材。
在真空保存条件下,食物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新鲜和口感。
第三部分:饮食习惯培养与健康意识通过这次科学活动,幼儿们不仅仅学到了食物的保存方法,还培养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意识。
实验二 果蔬呼吸强度测定一、测定原理呼吸作用是果蔬采收后进行的重要生理活动,是新陈代谢的主导过程,是生命存在的标志,它直接影响果蔬产品贮藏运输中的品质变化与寿命,测定呼吸作用的强度,了解果蔬采后生理状态,为低温和气调贮运及呼吸热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
呼吸强度的测定通常是采用定量的碱液吸收果蔬在一定时间内呼吸所释放出来的CO 2,再采用酸滴定剩余的碱液,即可计算出呼吸所释放出的CO 2的量,求出呼吸强度,其单位为每千克每小时释放出来的CO 2毫克数。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Na 2CO 3 + BaCl 2 → BaCO 3 + 2NaCl2NaOH + H 2C 2O 4 → Na 2C 2O 4 + 2H 2O二、材料及用具苹果、大白菜0.4mol/LNaOH ,0.1mol/L 草酸,饱和BaCl 2,酚酞指示剂,凡士林,干燥器,滴定管架,25mL 滴定管,50mL 三角瓶,培养皿,台秤,10mL 移液枪,吸耳球。
三、实验步骤1.用移液管吸取10mL0.4mol/LNaOH 于培养皿中,并将培养皿放到干燥器底部,放置隔板称取W 千克苹果放到干燥器中,用凡士林密封,静置2小时。
2.待时间到后取出培养皿把碱液移入三角瓶中,并用蒸馏水冲洗4 ~ 5次,加饱和BaCl 25mL ,酚酞2滴。
用0.1mol/L 草酸滴定,得滴定终点V 2。
3.空白滴定用移液管吸取0.4mol/LNaOH ,10mL 于培养皿中,放置于另一干燥器中密封,待2小时到后取出,滴定步骤同上,得滴定体积V 1。
四、结果计算。
呼吸强度(CO 2mg/(kg ·h)) =五、结果讨论实验三 禽蛋的涂膜保鲜一、保鲜原理涂膜保鲜法是在鲜蛋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有效薄膜,以堵塞蛋壳气孔,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减少蛋内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延缓蛋内的生化反应速度,达到较长时间保持鲜蛋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方法。
实验三食品化学保藏一、实验目的1.通过此实验了解食品化学保藏原理,掌握食品防腐剂、抗氧化剂、保鲜剂的使用方法,熟悉各种常用食品防腐剂、抗氧化剂、保鲜剂应用技术及食品在化学保藏过程中发生的品质变化。
2.要求学生了解冷鲜肉的生产工艺,掌握在冷却过程中化学防腐剂、保鲜剂的使用方法;3.要求学生掌握苹果的化学涂膜保藏及苹果的品质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保藏食品,其原理各不相同,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影响细胞亚结构而实现的,这些亚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与代谢有关的酶、蛋自质合成系统及遗传物质。
三、材料与试剂1 材料:猪肉、苹果2 试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醋酸钠、黄原胶、海藻酸钠。
四、仪器设备天平、案板、刀、盆、小包装袋、冰箱等。
•原料→预处理→加入防腐剂或保鲜剂处理→放置→检测指标• 1. 肉的化学保鲜•肉切分成1cm2小块,配制0.1%浓度的黄原胶溶液,喷洒在肉表面包装。
配制0 %、0.4%、0.8%、1.2%浓度的苯甲酸钠、脱氢醋酸钠、山梨酸钾溶液,喷洒在肉表面包装,冷藏(4℃左右),每24小时进行抽样分析检测,分析指标有感官分析(气味、•首先将30、40、50、60g的生姜洗净,切成小块,加入100ml50%的乙醇溶液,用料理机粉碎打浆,用5层纱布过滤,用水定容至1000ml,加入10g海藻酸钠,加热溶解,然后将苹果浸没于保鲜液中3分钟,并翻滚,使之涂膜均匀,晾干,后包装,室温下保藏。
每24小时进行抽样分析,分析指标有糖度、硬度、感官分析。
• 1.为何有机酸类防腐剂在酸性环境下效果较好?• 2.如何使用各种防腐剂、保鲜剂、抗氧化剂,发挥它们的协同效应?。
食品贮藏保鲜实验指导目录实验一果蔬汁冰点的测定 (1)实验二果蔬呼吸强度测定 (2)实验三禽蛋的涂膜保鲜 (3)实验四果蔬产品生理病害症状特点观察 (4)实验五热处理对不同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效果的比较 (5)实验六果蔬的人工催熟 (6)一、目的与原理冰点是果蔬重要的物理性状之一,对于许多种果蔬来说,测定冰点有助于确定其适宜的贮运温度及冻结温度。
液体在低温条件下,温度随时间下降,当降至该液体的冰点时,由于液体结冰放热的物理效应,温度不随时间下降,过了该液体的冰点,温度又随时间下降。
据此,测定液体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其中温度不随时间下降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冰点。
测定时有过冷现象,即液体温度降至冰点时仍不结冰。
可用搅拌待测样品的方法防止过冷妨碍冰点的测定。
二、材料与仪器设备苹果,梨,葡萄,猕猴桃,蒜苔,花椰菜等新鲜果蔬。
标准温度计(测定范围10℃—-10℃,准确±℃),冰盐水(-6℃以下,适量),手持榨汁器,烧杯,玻棒,纱布,钟表。
三、测定方法取适量待测样品在捣碎器中捣碎,榨取汁液,二层纱布过滤,滤液盛于小烧杯中,滤液要足够浸没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将烧杯置于冰盐水中,插入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浸入汁液中。
不断搅拌汁液,当汁液温度降至2℃时,开始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值,每30秒记一次。
温度随时间不断下降,降至冰点以下时,由于液体结冰发生相变释放潜热的物理效应,汁液仍不结冰,出现过冷现象。
随后温度突然上升至某一点,并出现相对稳定,持续时间几分钟。
此后汁液温度再次缓慢下降,直到汁液大部分结冰。
四、冰点的确定画出温度——时间曲线,曲线平缓处相对应的温度即为汁液的冰点温度。
冰点之前曲线最低点为过冷点,过冷点因冰盐水的温度不同而有差异。
一、测定原理呼吸作用是果蔬采收后进行的重要生理活动,是新陈代谢的主导过程,是生命存在的标志,它直接影响果蔬产品贮藏运输中的品质变化与寿命,测定呼吸作用的强度,了解果蔬采后生理状态,为低温和气调贮运及呼吸热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
“食物保鲜方法的研究”--科技实践活动报告一、活动主题的确定在一次班队活动中,一位同学讲起妈妈出差时他独自在家的经历,他说爸爸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妈妈担心孩子饿着了,就一次做了好几天的饭菜,给孩子分成几份放在冰箱内,让孩子自己在微波炉里热了吃。
结果,妈妈还没有回家,孩子就已经因为拉肚子在医院打点滴了,原因就是吃了变质的食物拉肚子引起的。
哪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讲起了自己家的亲人吃到变质食物的经历,看到孩子们困惑的样子,我想到食物的腐败原因和食物保鲜的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何不组织学生针对食物的腐败原因和食物保鲜方法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呢?由此,我们确立了本次科技实践活动的主题:食物保鲜方法的研究。
二、活动目的1、在本次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比较、观察不同食物用相同方法存放以及同一食物用不同方法存放时其变质速度的不同,经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大胆的设想。
2、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调查、观察、分析、交流、归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的科学态度;磨练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求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4、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关注身边科学的习惯。
二、活动小组成员***小学601班33名学生指导老师:活动小组组长:三、活动时间2011年5月——2011年9月四、活动实施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践活动准备阶段1.知识准备:活动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到校图书室、市图书馆查找有关食物腐败原因和保存方法的资料;通过因特网收集资料;通过走访邻居、家人、以及从事饮食行业的工作人员收集资料。
2.各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确定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在宣布开展实践活动之初,由学生自由报名组成了六个活动小组,并自主推荐了六位活动小组长。
在完成搜集资料的任务后,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制定了详细的科技实践活动计划,分别确定了观察时间、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
食物保鲜方法研究报告1. 引言食物保鲜是指延长食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保鲜期,使其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和营养。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保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将研究并总结各种食物保鲜方法,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鲜食物。
2. 常见的食物保鲜方法2.1 隔离和包装食物隔离和包装食物是最常见的食物保鲜方法之一。
通过将食物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可以防止空气和细菌的进入,从而延长食物的保鲜期。
一些常用的隔离和包装材料包括保鲜膜、保鲜袋和密封罐。
2.2 控制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食物保鲜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食物在低温下能够延缓细菌的生长和食物的变质。
因此,将食物存放在冰箱或冷冻库中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同时,适当的湿度也可以帮助保持食物的湿润和新鲜。
2.3 加工和腌制食物加工和腌制是另一种常见的食物保鲜方法。
加工食物通常会使食物变得不易腐烂,并且延长其保质期。
腌制的食物则通过添加盐、糖、醋等腌菜保鲜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口感。
2.4 使用保鲜剂保鲜剂是一种可延长食物保鲜期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保鲜剂包括抗菌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抑制食物中的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从而延长食物的保鲜期。
然而,使用保鲜剂需要注意其用量和合理性,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实验研究本次研究我们选取了苹果和牛肉作为实验对象,探究了不同的食物保鲜方法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
3.1 实验设计我们将苹果和牛肉分为5组,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食物保鲜方法:1.对照组:未经处理的食物,作为基准组参照。
2.隔离和包装组:将食物放入密封的保鲜袋中。
3.冷藏组:将食物存放在4摄氏度的冰箱中。
4.腌制组:将食物添加腌菜保鲜剂进行腌制。
5.保鲜剂组:将食物添加常见的保鲜剂进行处理。
3.2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检测,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隔离和包装组的苹果和牛肉相比对照组保鲜效果更好,在外观和口感上相对新鲜。
2.冷藏组的苹果和牛肉保鲜效果也较好,但口感可能会略有损失。
实验一果蔬一般物理性状测定一、实验目的及意义物理性状的测定是用一些物理测定方法来表示果蔬的重量、大小、容重、硬度等物理性状。
其中也包含了某些感官的反映,色泽、新鲜度和成熟度等。
果实在成熟、采收、运输、贮藏及加工期间的物理特性的变化,反映其组织内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结果。
因此对物理性状的测定是进行化学测定的基础。
果蔬的物理性状测定是确定采收成熟度,识别品种特性,进行产品标准化的必要措施。
新鲜果实是活的有机体,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统一是保证贮藏特性的主要因素。
欲控制适合于新鲜果蔬的环境,首先就要通过在贮藏期中进行物理性状的测定,是了解其加工适应性与拟定加工技术条件的依据。
二、实验原理1、硬度计使用方法在每个被测果实的中部取两个对称点两面薄薄地削去果皮,用果实压力硬度计,测定果肉的硬度。
(1) FT327(Fruit Tester 3-27Lbs)。
测定范围为3~27磅/(cm)2。
测定时,左手紧握果实,右手持硬度计于拇指和食指间,将测头慢慢压入果肉至测头槽凹处(进果线)后读数。
(2)泰勒硬度计。
国内常用,测定范围为3~30磅/(cm)2,测定时把活动阀⑦推至和游动螺丝⑤相接触,用右手握住刻度套筒⑥的下端,将泰勒硬度计端平,左手拿稳被测果实,把测头①慢慢用力推进果肉至进果线②后读数。
2、可溶性固形物测定(1)测定原理由于溶质是单一的,所以可由折射率直接换算出溶液浓度。
果蔬汁液成分复杂,故用手持糖量计测定的实是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2)手持糖量计的使用原理(3)手持糖量计使用方法a、调零。
使用时掀开照明棱镜盖板,用柔软的绒布仔细将折光棱镜拭净,取蒸馏水数滴,置于折光棱镜的镜面上,合上照明棱镜盖板,使蒸馏水遍布于折光棱镜的表面。
将仪器进光窗对向光源或明亮处,调节视度圈,使视野内分划刻度清晰可见,并观察视野中明暗分界线是否对准刻度0%,若有偏离,可旋动校正螺丝,使分界线指示于0%处。
最后把蒸馏水拭净,进行试样测定。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储藏方式对食品保鲜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包装方法等因素对食品品质的保持作用,为食品储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新鲜蔬菜(如黄瓜、西红柿、菠菜等)- 新鲜水果(如苹果、橙子、草莓等)- 熟食(如肉类、海鲜等)- 空气包装袋- 保鲜膜- 冷藏柜- 冷冻柜- 温湿度计- 计时器2. 实验设备:- 电子天平- 色差仪- 水分测定仪- 显微镜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 A组:常温储藏- B组:冷藏储藏(0-4℃)- C组:冷冻储藏(-18℃以下)- D组:真空包装储藏- E组:保鲜膜包装储藏2. 实验步骤:(1)将新鲜蔬菜、水果、熟食分别按照实验分组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切割等。
(2)将预处理好的食品分别放入对应的储藏方式中,如A组放入常温环境,B组放入冷藏柜,C组放入冷冻柜,D组使用真空包装袋包装后储藏,E组使用保鲜膜包装后储藏。
(3)每隔一定时间(如3天、7天、14天等)对各组食品进行品质检测,包括外观、口感、水分、营养成分等指标。
(4)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变化:- A组食品在常温下储藏,易出现霉变、腐烂等现象,外观品质下降明显。
- B组食品在冷藏条件下储藏,外观品质较好,但部分蔬菜出现轻微失水现象。
- C组食品在冷冻条件下储藏,外观品质保持良好,但部分水果出现冻伤现象。
- D组食品在真空包装条件下储藏,外观品质保持良好,无霉变、腐烂等现象。
- E组食品在保鲜膜包装条件下储藏,外观品质较好,但部分蔬菜出现轻微失水现象。
2. 口感变化:- A组食品口感较差,易出现霉味、异味等现象。
- B组食品口感较好,但部分蔬菜口感略差。
- C组食品口感较好,但部分水果口感略差。
- D组食品口感保持良好,无异味、霉味等现象。
- E组食品口感较好,但部分蔬菜口感略差。
3. 水分变化:- A组食品水分流失明显,水分含量降低。
探索食物的变化中班儿童通过科学实验认识食物的变质和保存食物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会发生变质,降低其食用价值甚至造成健康威胁。
为了帮助中班儿童认识食物的变质和保存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不仅增加了对食物的理解,还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一:观察不同温度下的水果变质速度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了苹果、香蕉和橙子这三种常见的水果。
首先,我们将这三种水果分别放置在冰箱冷藏室、室温下和阳光直晒下的环境中。
每天孩子们都会观察和记录水果的变化情况,并绘制图表来比较不同环境下水果的变质速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在冷藏室环境下,水果变质的速度最慢,而在阳光直晒下的环境下,水果变质最快。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了解到温度对食物变质的影响,并明白了冷藏食物可以延长其保质期。
实验二:探究加热对食物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牛奶和鸡蛋来探究加热对食物的影响。
首先,孩子们观察了未加热的牛奶和生鸡蛋的外观和性状,然后将它们加热。
当牛奶被煮沸时,孩子们观察到牛奶发生变化,产生了气泡,并出现了不同的味道。
而鸡蛋在煮熟后变得固体和坚硬。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明白了加热对食物的影响,加热可以改变食物的性质。
他们理解了为什么我们要煮熟食物,以确保食物能够安全食用。
实验三:观察食物保存的方法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食物保存的重要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食物保存方法的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两个相同的苹果,将一个苹果放在室温下,另一个苹果放在冰箱中。
每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两个苹果的变化情况。
几天后,室温下的苹果变得熟透,出现腐败的迹象,而冰箱中的苹果则保持了较好的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明白了冷藏食物对延长食物保质期的重要性。
实验四:食物变质的原因在最后一个实验中,我们向孩子们介绍了食物变质的原因。
我们将食物的变质归纳为细菌、霉菌和氧气的影响。
通过观察食物变质时产生的细菌和霉菌,以及在密封容器中保存食物的结果,孩子们对食物保存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探究食物久藏保鲜的方法实验
浙江温岭中学张雯菁
一、内容解读
本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能简单地说出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在学生探究了温度、水分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后,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食物较长时间贮藏保鲜不变质的两三个方法。
通过本实验探究还让学生总结出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学习,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分析的方法等。
1、课题目标
1.了解食物腐败变质是因为食物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滋生后引起的。
2.通过了解温度和水分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探究久藏食物保鲜的方法
3.学习做对比实验
4.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5.学习较复杂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2.背景描述
食物的种类很多,但大多数食物都不能在自然环境下较长时间性地贮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不断探索,逐渐了解食物不能较长时间贮藏的原轩是:在它的周围存在着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使食物腐烂变质。
这些微生物经过培养会大量增加,形成菌落花流水,我们就能见到。
一般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在20℃-40℃左右、潮湿、含O2量高等环境中能较快地繁殖,这也是食物快速腐烂变质的原因。
二、材料器具
1.材料
肉汤、蒸馏水、饼干
2.器具
7副已灭菌的琼脂平板培养皿、放大镜、10毫升试管7只、滴管、棉塞、酒精灯、冰箱、恒温箱
3.课前准备
已灭菌的琼脂平板培养皿
三、教学建议
四、活动展开
1.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
(1)将等量的2毫升肉汁加入分别标以A、B的两只已灭菌的琼脂平板的培养皿中
(2)将A培养皿敞开,摇匀,将B培养皿盖好,摇匀,将A、B放在相同地方
(3)将等量的2ML肉汁加入C、D两试管,放于酒精灯上加热,直到煮沸,用棉塞塞住试管口,稍静止、冷却,然后将肉汁分别加入标有C、D的两只培养皿,将C培养皿敞开,C、D培养皿放在与A、B相同的地方(4)对四个培养皿进行一周的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内。
(若观察不到微生物则用“—”表示,如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
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通过小组讨论,将分析的结
第一天第二
天
第三
天
第四
天
第五
天
第六
天
第七
天
A
B
C
D
1.食物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简答:
2.食物腐败变质与水分、温度有什么关系
简答:
3.蒸馏水中有微生物吗为什么
简答:
4.在实验过程中,对培养皿H与培养皿I的处理上有一处是不同的,它是__________;培养皿I与培养皿J之间也有一处不同,它是___________;培养皿J与培养皿K之间也有一处不同,它是___________
5.用同样的方法,可对其他食物,如新鲜葡萄和葡萄干进行研究。
确定研究对象后,写出研究方案。
简答:
6.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出食物要较长地保鲜贮藏的条件是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简答:
7.根据你的日常经验,你觉得还有什么条件能较长地保鲜贮藏食物,把你所想的与小组同学交流
六、活动展开
课题:
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酸奶的制作实验
探究腐烂变质原因的实验
探究食物久藏保鲜方法的实验
2、
查阅近两年来克隆技术在医学上应用的资料
查阅近两年来克隆技术在农牧业生产上应用的资料
查阅近两年来转基因技术在医学、医药上应用的资料
查阅近两年来转基因技术在农牧业生产上应用的资料
查阅转基因技术应用后对自然界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资料
查阅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的正负面影响的资料
2.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1)将等量的2毫升猪肉汁加入分别标以E、F、G的三个已灭菌的培养皿中,摇匀盖好
(2)将E、F、G的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E放置于0℃,F放置于30℃,G放置于60℃。
(3)一星期后,拿出三个培养皿进行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内。
(若观察不到微生物则用“—”表示,如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
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通过小组讨论,将分
试管观察结果分析结果
A
B
C
(1)将四只培养皿分别标以H、I、J、K。
(2)把三片等大的饼干分别放在H、I、J培养皿内。
(3)在I培养皿内的饼干上滴2-4滴蒸馏水,在J培养皿内倒入蒸馏水恰好能把饼干完全浸湿,培养皿K中只加入蒸馏水。
(4)静置20分钟,盖上盖子。
(5)将培养皿放在实验室的桌上,一星期后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内。
(若观察不到微生物则用“—”表示,如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
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通过小组讨论,
试管观察结果分析结果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