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4课时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同步备
- 格式:doc
- 大小:418.00 KB
- 文档页数:13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人教版高级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苏教版高中生物目录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重要学科,苏教版的教材更是以其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生动的呈现方式,引领着学生走进生物世界的大门。
以下是苏教版高中生物的目录,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
必修 1 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二、酶的特性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二、无氧呼吸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四节细胞的癌变必修 2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二、受精作用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三节伴性遗传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二节染色体变异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必修 3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五、人脑的高级功能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第四节免疫调节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选修 1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 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 2 腐乳的制作课题 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专题 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 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 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 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专题 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 1 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 2 月季的花药培养专题 4 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 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 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题 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专题 5 DNA 和蛋白质技术课题 1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 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 DNA 片段课题 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 1 基因工程课题 1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课题 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课题 3 基因工程的应用课题 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专题 2 细胞工程课题 1 植物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课题 2 动物细胞工程一、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二、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专题 3 胚胎工程课题 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课题 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课题 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专题 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课题 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题 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课题 3 禁止生物武器专题 5 生态工程课题 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题 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目录涵盖了从细胞到生态系统,从遗传到进化,从生物技术实践到现代生物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第4课时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P 14“(一)培养基”,掌握培养基的作用、分类及营养成分。
2.阅读教材P 15“(二)无菌技术”,区分消毒和灭菌,掌握不同物品的灭菌方法。
[重难点击] 1.了解培养基的基本知识。
2.学会无菌操作的基本知识。
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液体培养基 ↓加入凝固剂固体培养基3.成分(1)主要成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2)其他成分: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3)填表完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培养基组分 提供的主要营养 牛肉膏 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 碳源、氮源和维生素NaCl 无机盐 H 2O氢元素、氧元素(4)某些微生物生长还需要特殊的条件,填表完成培养下列微生物时所需要的特殊条件培养的微生物 需要满足的其他要求 乳酸杆菌 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霉菌 将pH 调至酸性 细菌 将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厌氧微生物需要提供无氧条件1.培养基的成分与作用(1)试根据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将微生物进行分类。
答案分为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
(2)试从碳源和氮源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所需的培养基成分的特点。
自养型微生物异养型微生物碳源CO2、NaHCO3等无机物糖类等有机物氮源NH3、硝酸盐等无机物尿素、蛋白质等有机物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提供碳源和氮源的物质各是什么?答案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主要提供碳源和主要提供氮源的物质各是什么?答案主要提供碳源的是牛肉膏,主要提供氮源的是蛋白胨。
归纳总结培养基的成分及功能营养要素含义作用主要来源碳源凡能提供所需碳元素的物质构成生物体细胞的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是异养生物的能源物质无机碳源:CO2、NaHCO3等;有机碳源:糖类、脂肪酸、花生饼粉、石油等氮源凡能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无机氮源:NH3、铵盐、硝酸盐等;有机氮源:尿素、牛肉膏、蛋白胨等生长因子(特殊营养物质) 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水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在低等生物体内含量更高不仅是优良的溶剂,而且可维持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培养基、大气、代谢产物等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元素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包括某些大量元素细胞内的组成成分;生理调节物质;某些化能自养菌的能源;酶的激活剂培养基、大气等环境1.下列关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能提供无机盐D.无机氮源不可能提供能量答案 A解析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量的凝固剂如琼脂可形成半固体或固体培养基;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如NH4HCO3,既可以是碳源,也可以是氮源,不仅仅提供无机盐;无机氮源有时也能提供能量,如NH3可以为硝化细菌提供能量。
方法链接培养基的种类分类标准培养基种类培养基特点作用物理性质固体培养基外观固态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等半固体培养基容器放倒不致流出,剧烈振动则破散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等液体培养基呈液态常用于工业生产功能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选择、分离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定成分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还不清楚工业上大规模的微生物发酵生产来源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完全了解在实验室用来对微生物分析2.下列培养基配方中能作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的依次是( )原料①②③④蛋白胨/g 10 10 10 10乳糖/g 5 5 5 5蔗糖/g 5 5 5 5KH2PO4/g 2 2 2 2伊红/g 0.4美蓝/g 0.065琼脂/g 10 20NaCl/g 20蒸馏水/mL 1 000 1 000 1 000 1 000A.①③B.②①C.②④D.③①答案 D解析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可以用来鉴别是否存在大肠杆菌,有伊红和美蓝的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
高浓度的食盐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但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从而可以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出来,有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一题多变(1)表格中的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何种营养成分?答案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2)乳糖和蔗糖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
(3)如果用培养基培养某种自养微生物,则该配方中的哪种物质可以去除?答案乳糖和蔗糖。
题后总结有关培养基营养物质的四点提醒(1)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能不同。
①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主要以无机营养为主。
②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主要以有机营养为主。
(2)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
(3)微生物需要补充生长因子,是由于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4)微生物需要量最大的是碳源。
能合成含碳有机物的是自养型,反之则为异养型。
二、无菌技术1.目的:获得纯净培养物。
2.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3.两种无菌技术的比较比较项目消毒灭菌作用强度较为温和的理化因素强烈的理化因素作用程度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杀死物体内外的所有的微生物芽孢和孢子一般不能杀灭能杀灭适用对象操作空间、活体生物材料、操作者衣着和双手操作工具、玻璃器皿、培养基等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汽灭菌法1.“无菌操作”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无时无处不在。
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自身健康防护中,有哪些“无菌操作”的例子?答案日常生活、生产实践、自身健康防护中“无菌操作”的例子分别有:(1)被褥、鞋袜要常晒;肉制品储存时用盐腌等。
(2)家畜阉割后,要在其伤口处涂抹一些酒精或白酒;初冬杨树树干涂刷生石灰水等。
(3)打针时,注射部位要用酒精棉球擦洗,一般要在其伤口处涂抹一些碘酒。
2.消毒和灭菌的原理是什么?消毒和灭菌都能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吗?是否适用于所有的生物和物品?答案(1)都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借此杀死微生物。
(2)灭菌可杀死处理材料中的全部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而消毒仅能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一般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3)不是,无菌技术既要考虑效果,又要考虑操作对象的承受能力。
例如,活体生物材料、操作者的双手等只能消毒,而不能灭菌。
3.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答案还能有效避免污染环境以及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4.无论是接种微生物还是制备培养基中的倒平板,都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请简述理由。
答案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接种或倒平板,目的是造成一个无菌环境,避免操作过程中受到杂菌的污染。
3.高温灭菌的原理是( )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B.微生物对于高温环境不适应C.高温破坏了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答案 C解析高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物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
4.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答案 A解析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对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为了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可采用巴氏消毒法对其进行消毒。
一题多变(1)接种环灼烧灭菌后为什么不能立即接触菌液?答案因为刚刚灼烧后的接种环温度较高,马上接触菌液会将菌种杀死。
(2)选择无菌操作方法的依据除了无菌操作的目的外还有什么?答案还要依据无菌操作的对象。
特别提醒(1)酒精消毒液中酒精浓度对效果的影响:70%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
原因是浓度过高,菌体表面蛋白质变性过快而凝固成一层保护膜,酒精不能渗入其中;浓度过低,杀菌能力减弱。
(2)无菌技术措施的选择原则①考虑效果:灭菌的效果比消毒要好。
②考虑操作对象的承受能力:活体生物材料、操作者的手等只能采用消毒的方法,而不能采用灭菌的方法。
1.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各不相同。
下列对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型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元素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答案 B解析该微生物以CO2为唯一碳源,但CO2不能为微生物提供能量,不属于能源物质。
2.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答案 A解析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不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而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含碳有机物,所以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碳源不同。
3.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是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答案 B解析灭菌与消毒是两个概念。
灭菌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含水分较多者,其凝固所需温度较低。
灭菌时要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如接种环用火焰灼烧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还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等。
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4.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各不相同,但一般都需要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下列有关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氮源物质只能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元素B.有些碳源也可以给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能源C.无机盐是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所以无机盐越多越好D.固体培养基中不含水分答案 B解析含氮的有机物既可给微生物提供氮元素,也可给微生物提供能源。
含碳的有机物既可给微生物提供碳元素,也可给微生物提供能源。
微生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但不是越多越好,过多会导致培养基渗透压过高,使微生物因失水过多而不能生存。
固体培养基中也含有水分,因为含有凝固剂琼脂,所以呈固态。
5.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的无菌操作中,适合使用消毒方法的是,适合使用灭菌方法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