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传记选读》第9课《一个学派的诞生》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4.00 KB
- 文档页数:6
9 一个学派的诞生雄雉雄雉(zhì)于飞,泄(yì)泄①其羽。
我之怀矣,自诒(yí)②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
展③矣君子,实劳④我心。
瞻⑤彼日月,悠悠⑥我思。
道之云⑦远,曷(hé)⑧云能来?百尔君子⑨,不知德行?不忮(zhì)⑩不求,何用不臧(zāng)⑪?【注释】①泄泄:鼓翼舒畅貌。
朱熹《诗集传》:“泄泄,飞之缓也。
”②诒:通贻,遗留。
自诒:自取烦恼。
伊:此,这。
阻:阻隔。
③展:诚,确实。
④劳:忧。
⑤瞻:看。
⑥悠悠:绵绵不断。
⑦云:作语助。
⑧曷:何,何时。
⑨百尔君子:汝众君子。
百:凡是,所有。
⑩忮:忌恨,害也。
⑪臧:善。
【译文】雄雉空中飞,扑翅真舒畅。
我在想念她,音信恨渺茫。
雄雉空中飞,上下咯咯唱。
只是那个人,让我心忧伤。
看看那日月,思念更悠长。
路途太遥远,哪能回故乡?所有这些人,全不知修养。
你若不去贪,哪有不顺当?【赏析】诗的前两章都是以雄雉起兴。
雄雉就在眼前,能见到它舒畅地拍翅膀,能听到它咯咯的叫声。
而丈夫久役,既不能见其人,也不能闻其声。
先是怀想,后是劳心,思妇的感情层层迭起。
第三章以日月的迭来迭往,来兴丈夫的久役不归。
同时,以日月久长来拟自己的悠悠思绪。
而关河阻隔,怅问丈夫归来何期,亦可见思妇怀念之切。
第4章语气一转,忧其丈夫仕于乱世,希望他善能周全,可见其深思至爱之意。
作家简介劳拉·费米,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的妻子,著有《费米传》。
相关知识恩里科·费米(1901—1954),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
出生于罗马的一个职员家庭。
他在童年时期就显露出善于发明的才能。
自1924年起,他在佛罗伦萨的大学里教授数学和物理,并发表了关于粒子统计力学的长篇论文。
1928年,他当选为意大利皇家科学院的正式院士。
费米在罗马大学工作了十年,创立了当代物理学的意大利学派。
1938年,由于对中子性质的研究,费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9 一个学派的诞生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最后一位“文武双全”的物理学大师,在物理学理论和实验这两个方面都做出了第一流的贡献。
费米亦有他独特的研究风格,不可以用常规来衡量。
这在现代物理学家中是屈指可数的。
[写作运用]适合“勤奋”“认真”“追求”“成功”“选择”“个性”等话题。
费米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高能物理方面,他从1934年开始中子物理学研究。
他在原先的辐射理论和泡利的中微子理论基础上提出了β衰变的费米理论,从而奠定了弱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
1938年,通过中子照射展示新的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通过慢中子核反应获得的新发现,费米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之后,费米继续对中子进行研究,很快他便预见到核链式反应应用于军事的可能性,这也间接促成了美国的原子弹计划。
1942年,他成功地在芝加哥大学建立起第一座原子堆,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核链式反应,标志了真正的原子能时代的到来。
晚年的费米仍然没有停下他研究高能物理的脚步。
1949年,他揭示了宇宙线中原粒子的加速机制,研究了π介子、μ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提出宇宙线起源理论。
同年,和杨振宁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2年,他又发现了第一个强子共振——同位旋四重态。
费米一生都在脚踏实地地刻苦钻研,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物理学中的第100号元素叫“镄”;长度单位10~13 cm叫费米;在芝加哥附近巴塔维亚的国立加速实验室则叫作费米实验室。
一、语言运用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是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
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对民众的影响很小,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只能是茕茕孑立的少数人的信念。
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疏不满,民众忍无可忍,则蛰伏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
9一个学派的诞生最后一位“文武双全”的物理学大师,在五十年前逝世的费米,在物理学理论和实验这两个方面,都做出了第一流的贡献。
他是最后一位硕果仅存的“文武双全”的物理学大师。
费米亦有他独特的研究风格,不可以用常规来衡量。
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
他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有第一流建树,这在现代物理学家中是屈指可数的。
我总是生活在寂寞之中,这种寂寞在青年使我感到痛苦,但在成年时却觉得其味无穷。
”幼年、青年时的爱因斯坦对孤独【课内挖掘】1.意大利人在物理学上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物理学真正成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就是从这块土地上产生的。
孕育了自由和理性精神的文艺复兴——意大利人通常称之为五百年代——曾经从这块土地开始涤荡中世纪以来的陈腐而沉闷的经院教条风气,成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温床。
费米的世界自然在物理学上。
但是,他所面临的意大利的物理学,是犹如庞贝古城一样干枯的废墟——一块曾经充满了辉煌历史的废墟。
现在,他除了清除瓦砾从头开始外,没有其他选择。
2.正像所有的大师一样,费米自有其独特的风格。
他宁愿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而不愿听文雅委婉的冗辞。
他擅长把困难的问题分解成可以处理的小问题,这种才能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芝加哥市有多少位钢琴调音师?费米在芝加哥大学的课堂上曾提出这样一个古怪的问题。
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是:芝加哥有300万人口,如果每个家庭平均有4口人,1/3的家庭有钢琴,那么该市共有25万架钢琴。
每架钢琴过5年必须调一次音,每年就有5万架钢琴需要调音。
如果每位调音师每天能调4架钢琴,每年工作250天,一年里总共给1000架钢琴调音。
那么,芝加哥市应该有50位调音师。
这个答案不精确。
实际上可能低到只有25位调音师,也可能高到有100位。
然而,用电话号码簿加以验证,调音师的人数正好是那么多。
[写作运用]适合“勤奋”“认真”“追求”“成功”“选择”“个性”等话题。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语文科导学稿(老师版)主编人:审稿人使用人定稿日期课题:《一个学派的诞生》学习目标:1.理清叙述挨次,了解文章内容。
2.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费米学派成员独特的精神风貌,开拓同学的眼界,防止同学对科学争辩的生疏僵化学习重点、难点:2、3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完成下面题目:1.了解恩里科·费米在物理学界的地位: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开头中子物理学争辩,被誉为“中子物理学之父”。
首创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负责设计建筑了世界首座自持续链式裂变核反应堆,进展了量子理论。
他对理论物理学和试验物理学方面均有重大贡献,被称为最终一位“文武双全”的物理学大师。
2、本人的传写对象是以费米为核心的科学团体费米学派,“一个学派的诞生”中的一个学派是指物理学罗马/费米学派,这个学派代表人物有费米、柯尔比诺拉赛蒂、阿马尔迪、塞格雷、马约拉纳、佩尔西科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探讨)1.思考文章是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物理学罗马学派?参考答案:第一是介绍罗马学派的形成的过程.其次是描述罗马学派的教学争辩方式.第三是介绍罗马学派对费米量子理论的推广状况.2.费米学派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首先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参议员柯尔比诺有一个雄心-------复兴意大利的物理学,为此,他着手建立罗马学派。
其次,费米和他的伴侣拉赛蒂,尤其是费米,拥有出类拔萃的物理学天才,以及对物理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的超乎寻常的热忱。
而他们的同学阿马尔迪、塞格雷和马约拉纳,也被导师们的天才和热忱、被物理学的热忱,对富于挑战和制造性的人生的热忱。
(2)这个团体年龄性格相近,布满了欢快与活力,共性都得到发扬,各得其所,教学和争辩的方式都格外共性化,具有一种轻松活泼不拘一格的学风.3、罗马学派的教学争辩方式很有特点,这个特点是怎样的?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脑子想到什么就问题,就问什么问题;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并不依据预定的方案;师生通力合作来解决他的问题同学小结:如何能快速而精确地从文中筛选整合出答案其次课时问题探究:1、作者是为亲人作传,留意于生活细节的描写,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细节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有何作用?(如事物细节、人物肖像细节等)参考提示;通过文章一些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体会文章那布满生活气息的感染力,.体会费米学派成员独特的精神风貌和鲜亮的共性特征。
粤教选修传记选读(9.一个学派的诞生)同步测试(课后巩固)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此后的几年里,又有些别的人到罗马来工作。
罗马学派正在获得的名声吸引了来自意大利国内外各大学的新生和研究生,他们有来有去。
但最初的那一群却留了下来。
费米、拉塞蒂、塞格雷和阿马尔迪——柯尔比诺称他们为“我的孩子们”——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以自由而简便的合作方式在一起工作了几年。
他们对彼此的个性所作的成功的适应,形成了强烈的友爱联系。
这种联系随着他们经过青年期进入成年期一直在稳定地增强着。
当这四个人,两个老师和两个学生,来到一起时,他们还都是青年——年纪最大的和最小的之间相差七岁。
他们一起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附近的海水里游泳、爬山、远足、打网球。
拉塞蒂、费米和阿马尔迪还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那是一种对开玩笑和无聊行为的天真爱好,他们把这一点带进了他们的严肃工作里。
阿马尔迪的妻子吉内斯特拉现在仍很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被介绍到费米房里举行的一次教学会的情形,当时她还是焦韦内小姐,一个学物理的学生。
吉内斯特拉比爱德华多小几岁,进大学也在他以后。
她按正规课程学习。
此外,她还被邀请去参加大部分由费米、有时由拉塞蒂所领导的那些非正式集会。
“别怕,”费米告诉吉内斯特拉·焦韦内说,“我们在这儿要做的是玩个游戏。
我们把它叫做两个里拉赛。
任何人都可以问别人一个问题。
答不出正确答案的人,要交一个里拉。
但是如果提问题的人提不出一个使人满意的答案,那他可就要交两个里拉。
你看,这简单得很嘛。
好,我们就开始吧。
谁有问题要问焦韦内小姐呀?”爱德华多已经从他的老师们那里学到了那种总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话技巧,就说他正有个现成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最适合于女人的问题。
“你知道,橄榄油的沸点比锡的熔点要高。
但我们却能够在锡制的长柄平底锅里用橄榄油煎东西,对此,你怎么解释呢?”(最优质的意大利长柄平底锅是用铜涂上一层锡做的) 尽管吉内斯特拉战战兢兢,她还是能够想出正确的答案:“煎东西的时候,油并不沸腾。
第9课一个学派的诞生学案(含答案)第第9课课一个学派的诞生一个学派的诞生学习重点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了解文章内容和传主的生平事迹。
2理清文章结构,体会重要词句的含义;把握人物的特征。
3体会本文生动.风趣的叙事风格。
一.诵记名言警句1五人团结一只虎,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邓中夏2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美韦伯斯特3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英莎士比亚4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英欧文5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德叔本华6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作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德歌德二.了解文本常识1作者名片劳拉费米,恩里科费米的妻子。
著有原子在我家中我与恩里科费米的生活。
这本书以个人回忆的方式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费米的生平和他的科学活动,包括政治背景.社会生活以及一些与他有关的人和事。
2背景探寻本文选自费米夫人回忆费米的传记作品费米传,原名原子在我家中。
费米是现代核物理学的先驱,费米学派包括罗马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领袖人物,他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这里所选的文段却不仅是费米个人的传记,更是费米学派核心人物的一个集体画像。
这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传记形式,一个科学团体的合传。
3传主风采恩里科费米19011954,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是现代核物理学的先驱,费米学派包括罗马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领袖人物,他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38年,由于对中子性质的研究,费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定居美国时,主持建造了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参与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湖畔pn战战兢兢jn烹调pn橄榄nln2多音字笼灯笼ln笼子ln弄弄清nn里弄ln3辨形组词慧聪慧惠惠顾焕焕发涣涣散熔熔点融融化2涵咏词义1成语积累与运用战战兢兢战战,害怕,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第二单元9一、基础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B.尽管近年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暑运出行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各大火车站是万头攒动,众多旅客重足而立....,交通场面混乱不堪。
C.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D.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
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如何变幻,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答案★★】D【解析】A.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这里是贬词褒用。
B.重足而立:两脚并拢,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这里不合语境。
C.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这里是望文生义。
D.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
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面能见度0米。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共同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答案★★】A【解析】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建筑”。
C.搭配不当,“一个”与“群山”不能搭配,“一条”与“山峰”不能搭配,删去“一个”“一条”。
9 一个学派的诞生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最后一位“文武双全”的物理学大师,在物理学理论和实验这两个方面都做出了第一流的贡献。
费米亦有他独特的研究风格,不可以用常规来衡量.这在现代物理学家中是屈指可数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懂了,其实差很远。
美字体赏美文妙法解难题季力群译1945年一个星期一的早晨,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爆炸。
40秒钟后,爆炸的震波到达基地的帐篷,科学家们都站在那里,震惊地思索着。
最先发出欢呼声的,是意大利裔美国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在爆炸之前,费米就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再撕成了算,大约要10个硬币才能铺满罐底。
如果罐子高4英寸,一枚硬币的厚度是1/16英寸,那么需要64层的10个硬币才能装满罐子,那就是640个硬币,也就是6。
4美元。
不过,你又看出至少有1/10的硬币是1角银币,那么64个银币又是6。
4美元,而总数里只要减去64美分.显然,你至少有12美元,也可能多到20美元呢,付一客皮扎饼足够了。
总而言之,独立地发现或者发明,总会得到报偿,这就是费米处理日常问题的方法其价值所在。
至于这个发现是否像确定一颗原子弹的能量一样重要,或者像计算罐子里的硬币一样有趣,都无关紧要.如果去查找资料或者让别人来发现,你就被剥夺了伴随着创造而来的乐趣和自豪,也被剥夺了增强自信心的经验。
因此,按照费米那样去解决个人的难题,有可能变成你的习惯,使你的生活丰富充实。
(本文有删改)意大利人在物理学上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物理学真正成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就是从这块土地上产生的。
孕育了自由和理性精神的文艺复兴—-意大利人通常称之为五百年代——曾经从这块土地开始涤荡中世纪以来的陈腐而沉闷的经院教条风气,成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温床。
费米的世界自然在物理学上。
但是,他所面临的意大利的物理学,是犹如庞贝古城一样干枯的废墟——一块曾经充满了辉煌历史的废墟。
9一个学派的诞生课时训练7一、夯基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
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2)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了。
(3)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国榷》的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
A.荡然无存化为乌有付之东流B。
付之东流化为乌有荡然无存C.化为乌有荡然无存付之东流D。
荡然无存付之东流化为乌有指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化为乌有”指全部丧失或完全落空。
第(1)句强调完全不存在,选“荡然无存”.第(2)句指“妈妈的辛苦”白费了,选“付之东流”。
第(3)句小偷偷走了原稿,应选具有“全部丧失”意义的“化为乌有”.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
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
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
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A项,成分残缺,应在“对弘扬民族文化"前加“此举”.B项,句式杂糅,不能说“善款……用于……治疗费用”,可改为“善款……作为……治疗费用"或者“善款……用于……治疗”.D项,不合逻辑,“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两者不可并列.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 . 。
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9 一个学派的诞生邶风雄雉雄雉(zhì)于飞,泄(yì)泄①其羽。
我之怀矣,自诒(yí)②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
展③矣君子,实劳④我心。
瞻⑤彼日月,悠悠⑥我思。
道之云⑦远,曷(hé)⑧云能来?百尔君子⑨,不知德行?不忮(zhì)⑩不求,何用不臧(zāng)⑪?【注释】①泄泄:鼓翼舒畅貌。
朱熹《诗集传》:“泄泄,飞之缓也。
”②诒:通贻,遗留。
自诒:自取烦恼。
伊:此,这。
阻:阻隔。
③展:诚,确实。
④劳:忧。
⑤瞻:看。
⑥悠悠:绵绵不断。
⑦云:作语助。
⑧曷:何,何时。
⑨百尔君子:汝众君子。
百,凡是,所有。
⑩忮:忌恨,害也。
⑪臧:善。
【译文】雄雉空中飞,扑翅真舒畅。
我在想念她,音信恨渺茫。
雄雉空中飞,上下咯咯唱。
只是那个人,让我心忧伤。
看看那日月,思念更悠长。
路途太遥远,哪能回故乡?所有这些人,全不知修养。
你若不去贪,哪有不顺当?【赏析】诗的前两章都是以雄雉起兴。
雄雉就在眼前,能见到它舒畅地拍翅膀,能听到它咯咯的叫声。
而丈夫久役,既不能见其人,也不能闻其声。
先是怀想,后是劳心,思妇的感情层层迭起。
第3章以日月的迭来迭往,来兴丈夫久役不归。
同时,以日月久长来拟自己的悠悠思绪。
而关河阻隔,怅问丈夫归来何期,亦可见思妇怀念之切。
第4章语气一转,忧其丈夫仕于乱世,希望他善能周全,可见其深思至爱之意。
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自刭.陷阱.脖颈.杀一儆.百美好憧憬.B. 梦魇.俨.然衍.变奄.奄一息偃.旗息鼓C. 缔.造孝悌.谛.听瓜熟蒂.落递.交申请D. 椒.兰跌跤.暗礁.一代天骄.骁.勇善战解析:A项,“颈”读“gěng”,其他加点的字都读“jǐng”;B项,加点的字都读“yǎn”;C项,“悌”读“tì”,其他加点的字读“dì”;D项,“骁”读“xiāo”,其他加点字都读“jiāo”。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中央部署,北京对口援助四川地震灾区什邡市。
北京市政府表示,对什邡市人民遇到的困难,我们将鼎力相助....。
B.现在是高考冲刺的黄金时段,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利用好每一分钟,等到高考结束后再做事后诸葛亮.....,后悔可就晚了。
C.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日子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心..积虑..、日夜操劳、鞠躬尽瘁的人。
D.建立完备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的各级干部岂能对此不闻不问、泰然处之....、无所作为!解析:A项,“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己方;对象不当。
B项,“事后诸葛亮”,讽刺事情过后才自称早有预谋的人;不合语境。
C项,“处心积虑”,蓄谋很久,费尽心机;褒贬失当。
D项,“泰然处之”,面对某种情况,安然自得,满不在乎;使用正确。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现在大学校园这股游乐成风,恋爱成风,奢侈、攀比成风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再得不到改善,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
B. 中国一向致力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支持半岛南北双方改善关系,最终实现自主、和平统一。
C.的确,我们很难评价先秦文学的特点,但恐怕不会有人否认《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D.华光配件厂狠抓技术改造,每件产品的成本减少了十分之八,即由100元降为80元。
解析:A项,“习惯”与“改善”搭配不当;且所述不都是消费习惯;B项,句第一个分句句式杂糅;“致力于……”与“发挥……作用”杂糅。
D项,数词使用不当,“十分之八”应为“十分之二”。
答案:C4.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今天下午,职工联队和学生联队进行篮球比赛,两支球队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职工联队的技术比学生联队强,学生联队的身体素质比职工联队强。
B.职工联队的技术比学生联队强,但职工联队的身体素质没有学生联队强。
C.学生联队的技术没有职工联队好,但身体素质比职工联队强。
D.学生联队的技术没有工联队好,但职工联队的身体素质没有学生联队强。
解析:注意语义呼应。
答案:A二、阅读提升(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春日怀秦髯(宋)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①听晓莺。
注:①日边: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5.颔联中使用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花迎人笑”采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一派明媚景象、蓬勃生机;又写出人们的欢愉心情。
②“花如解语”化用典故,从借指人化为实指花,创造出新的意境。
6.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晚节渐于春事懒”表现了诗人因年事渐高,游赏春日兴致不高;“病躯却怕酒壶倾”写了诗人赏花既已无意,饮酒又为病体所限;因此,心情抑郁、颓唐;所怀念的友人又远在都城,突出诗人心情的落寞、伤感。
(二)阅读下面人物传记,完成7~9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
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
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
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
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正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
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
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
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
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
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
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
”然而作为一个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
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
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
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
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
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
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
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
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有才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
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
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
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7.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作者对傅雷作出了怎样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没有变天思想;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仔细处理好大小财产问题;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翻译作品精益求精。
作者对傅雷干净的一生进行高度赞扬并表达了敬佩之情。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与“干干净净”呼应,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傅雷身上体现着中国千百年来被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一品格?请结合文体和现实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赞成,从坚持正义,保持人格的纯洁、高尚,对非正义作决绝的抗争这一角度,来表达对傅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