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基础知识实验指导 (2)
- 格式:doc
- 大小:733.50 KB
- 文档页数:26
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2005,12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主编曾南主审沈映君编委曾南王平徐世军谢宇环王张杨旋熊静悦杨莉娟童妍周桢昊李佳川第一章中药药理实验基本知识一、中药药理实验报告基本要求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做到心中有数。
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理论知识。
科研实验还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吸取他人经验。
实验中应认真、仔细、耐心地观察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实事求是记录,切忌夹杂主观因素。
应坚持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作风,决不允许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写报告。
2.教学实验往往每次是取一种动物,一种方法写实验报告。
科研实验则应事先设计好实验动物数,随机分组。
新药研制还应设空白与已知药物对照组。
科研实验要说明的某一个作用,至少设2~3个以上计量组,要两种以上的实验方法等。
3.实验条件应详细、明确,如仪器型号、试剂的浓度、中药的品种、复方的组成、提取方法、浓度和剂量、给药途径、动物的来源、品种、体重、年龄、性别、如何分组等都应写出。
4.实验方法可简明扼要地叙述,但关键环节必须写清楚。
科研报告还可以引用文献上的方法,以节省文字。
5.实验结果应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一个教学实验小组或全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对比,尽量总结出各种图表,进行统计学处理。
6.讨论部分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思考题的探讨、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及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认识、体会和建议等。
讨论应注意结合中医药理论。
科研报告还可对比前人的实验进行分析,阐明从本实验获得的新发现或尚存在问题。
7.实验结束应及时地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写出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材料(包括仪器、药品、动物)、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
科研实验报告还应有前言,说明课题来源及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报告后应附有参考文献。
中药采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中药采收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了解采收时机、方法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2. 学生能识别并描述常见中药材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采收部位。
3. 学生了解中药采收后的初步加工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判断中药材的采收时机。
2. 学生能够运用采收工具,进行简单的中药材采集实践。
3. 学生能够掌握中药材的初步加工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中药学的兴趣,增强对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自豪感。
2. 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尊重自然,珍爱野生药材资源。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药采收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中药学基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中药采收的基本知识:- 采收原则及影响因素- 中药材的生长周期与采收时机2. 常见中药材的识别与采收:- 形态特征、生长习性、采收部位- 识别常见中药材实例3. 中药材采收工具与操作方法:- 采收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采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中药材的初步加工:- 初加工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常见中药材的初加工实践5. 教学大纲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中药采收的基本知识与原则,引出课程主题- 第二课时:常见中药材的识别与采收,结合实例讲解- 第三课时:中药材采收工具与操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第四课时:中药材的初步加工,进行分组实践操作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药学》中关于中药材采收、加工章节相关联,涵盖了中药材采收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初步加工等内容。
《中药制剂生产技术与调剂应用》-中药材基础知识实验指导二零零九年十月实验室守则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应用能为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必须严肃认真。
2.准时上实验课,不得无故缺席,不得迟到早退,按指定座位就坐,使用相应的显微镜。
3.实验前必须通过预习本次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步骤。
实验时要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做好记录,实验完毕后要按时交实验报告。
4.当老师讲解实验时,要专心听讲,并作必要的记录.在实验中如有疑问请举手,不准大声喧哗。
5.爱护实验室一切仪器设备,按操作规程使用显微镜,尽量节约水、电及擦镜纸、试剂等一切消耗物质.损坏仪器须登记,按规定赔偿。
6.每次实验必须带备指导书,绘图用具(HB、2H铅笔各一支,橡皮、尺子等)和实验报告纸。
7.保持实验室清洁整齐,一切实验用具用完盾要擦洗干净,放回原处.每次实验完毕,要搞好室内清洁卫生.离开实验室时要关好水、电、门、窗。
实验一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及后含物一、目的要求1.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构造;2.识别植物细胞的各种后含物;3.学习临时制片法;4.学习植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一)仪器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稀碘液(二)实验材料:新鲜洋葱鳞茎,马铃薯块茎,西芹茎,大黄横切片三、内容与步骤:(一)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从洋葱鳞茎上剥下一片肉质鳞叶,用镊子撕取其内表皮少许,用刀片切取3-5mm大小的一块,按临时装片法,置于载玻片上预先加好的水淌中,用镊子将其展乎,然后将盖玻片沿水滴一侧慢慢盖下,防止产生气泡,用吸水纸沿盖玻片一侧吸掉多余酌水。
2、观察植物细胞的构造将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看到许多五色透明的稍长形的细胞,彼此紧密相连,没有细胞间隙。
在细胞中,可见到浸埋在细胞质中的圆形的细胞核,如不清晰,可由盖玻片一侧加稀碘液一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稍吸;使碘液布满整个标本而染色,几分钟后观察,可见细胞质被染成浅黄色,细胞核被染成较深的黄色,细胞各部分显得较为清晰.移动装片,选择几个较清楚的细胞置于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头再仔细观察;注意识别下列各部分:(1)细胞壁c植物细胞所特有。
药学概论--生药学部分实验一鉴别人参、西洋参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参、西洋参的鉴别特征。
2.能区分人参、西洋参。
二、实验内容:1.识别药材(性状)(讲授、演示-10分钟)。
2.人参、西洋参的构造特征、粉末特征(讲授20分钟)。
三、实验要求:1.绘人参粉末图;2.绘人参构造简图;3.比较区分人参、西洋参。
四、思考题:怎样区分山参与园参、西洋参?实验二鉴别天麻、麦冬一、实验目的:1.掌握麦冬、天麻、天冬的鉴别特征。
2.掌握天麻的理化鉴别特征。
3.识别药材。
二、实验内容:1.天麻、麦冬、天冬的理化鉴别特征(讲授10分钟)。
2.麦冬的构造特征(讲授10分钟)。
3.识别药材标本(性状)(讲授5分钟)。
三、实验要求:1.写出麦冬、天冬、天麻的理化鉴别结果。
2.绘麦冬的构造简图。
四、思考题:天麻的理化鉴别分别检查什么成分?实验三鉴别红花、西红花、金银花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花、西红花、金银花、山银花性状特征。
2. 掌握红花、金银花的显微、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1.识别药材(性状)(讲授、演示-10分钟)。
2.红花的粉末特征(讲授5分钟)。
3.金银花的粉末特征(讲授5分钟)。
4.红花、西红花、金银花、山银花的理化鉴别(水试、薄层层析)(讲授10分钟)。
三、实验要求:1.绘红花的粉末特征图。
2.绘金银花的粉末特征图。
3.绘金银花、山银花的薄层层析图。
四、思考题:怎样区分不金银花、山银花?实验四鉴别名、贵中药材一、实验目的:1. 掌握名贵中药材性状特征。
2. 能区分名贵中药材的常见混伪品。
二、实验内容(讲授、演示-30分钟):1.识别药材(性状):冬虫夏草,鹿茸,三七,附子、川乌、草乌,松贝,浙贝母,生、熟地黄,阿胶,杜仲,冰片,山茱萸,紫河车,黄芪、红芪,山药,南、北五味子,灵芝,胖大海,哈蟆油,珍珠,海马、海龙,等,常见中药材,约300种。
2.标本室内药材的原植物的浸液标本。
三、实验要求:能识别名、贵中药材的正品四、思考题:从哪儿个方面区分不同药材的真伪?。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训练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中药质量状况的判断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验原理中药鉴定学是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性味、性能、内在质量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结合中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来鉴别、评估中药材品质的学科。
主要包括外观特征、显微形态特征、理化指标测定等方面。
三、实验仪器与药材准备1.显微镜2.pH试纸3.中药材样本:人参、黄芪、当归等四、实验步骤4.1 外观特征观察1.将中药材样本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用肉眼观察其外观特征,包括色泽、形态、气味等。
2.记录观察结果,比较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差异。
4.2 显微形态特征观察1.取一小块中药材制作横切面或纵切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导管特征等微观形态特征。
3.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已知标本进行比较。
4.3 理化指标测定1.用pH试纸测试中药材样本的酸碱性。
2.可选择其他合适的理化性质指标进行测定,如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
2.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如手套、口罩等。
3.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防止交叉污染。
4.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不可擅自更改。
5.实验结束后,清洁实验仪器,并妥善保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显微形态特征和部分理化性质进行初步鉴定,加深对中药材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七、实验拓展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中药鉴定学相关实验,如对多种中药材的比对鉴定、对不同加工方法下中药材性状变化的研究等,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以上为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希朥能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1.6皮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杜仲、厚朴、肉桂、牡丹皮、黄柏等12种皮类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杜仲、厚朴、牡丹皮、黄柏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掌握茎、木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了解桑白皮、肉桂、合欢皮、海桐皮、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的性状鉴别要点。
原理(1)性状鉴定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药用标准或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的品种、纯度鉴定或粗略地估计其品质的优劣。
本实验重点观察供试品的形状、表面、断面和气味等特征,确定皮类中药的鉴别特征。
通过对单味药性状特征的系统观察和描述,确定其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
(2)显微鉴定原理同前。
仪器、材料与试剂(1)仪器与材料1)仪器同前。
2)材料药材标本:杜仲,桑白皮,厚朴,肉桂,牡丹皮,合欢皮,海桐皮,黄柏,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
横切面永久制片:厚朴,牡丹皮,黄柏。
粉末:杜仲,厚朴,牡丹皮,黄柏。
(2)试剂同前。
操作步骤(1)性状鉴定取药材标本,首先根据形状、外表面和内表面、断面特征鉴定茎皮、枝皮或根皮等,然后按照形状、内表面、外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依次观察和描述。
(2)显微鉴定1)组织特征取组织切片,在低倍镜下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内含物的特征可在高倍镜下观察。
厚朴横切片:观察和描述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韧皮部的特征。
牡丹皮横切片:观察和描述木栓层、皮层、韧皮部的特征。
黄柏横切片:川黄柏观察和描述残存的木栓层、栓内层、皮层纤维群及石细胞群的分布、韧皮部的特征。
关黄柏主要观察和描述射线和硬韧部的特征。
2)粉末特征分取各中药粉末少许,分别用水装片和水合氯醛制片。
杜仲粉末:观察和描述石细胞的形状和内含物、木栓细胞壁的增厚情况、橡胶丝的形状及表面等特征。
厚朴粉末:观察和描述石细胞形状和层纹、纤维的形状、油细胞的形状和内含物、木栓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等特征。
牡丹皮粉末:观察和描述淀粉粒的类型、形状和脐点,草酸钙结晶的类型及分布,木栓细胞的颜色等特征。
第1篇一、前言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中药鉴定能力,提高中药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本报告将总结我在中药鉴定学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以期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二、教学实践内容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培养学生对中药的鉴定能力,提高中药质量;(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标本馆、中药材市场,让学生亲身感受中药的品种、性状、功效等;(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教学内容(1)中药鉴定学基本理论:中药的来源、分类、药性、功效、用法等;(2)中药鉴定方法:中药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临床应用鉴定等;(3)中药品种鉴别:常见中药品种的鉴定要点、鉴别方法及注意事项;(4)中药质量评价:中药质量标准、中药质量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三、教学实践过程1. 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我注重以下环节:(1)系统讲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对中药鉴定学有全面、深入的了解;(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中药鉴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标本馆、中药材市场,让学生亲身感受中药的品种、性状、功效等。
同时,我还安排以下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中药标本采集、整理、鉴定;(2)让学生参与中药材市场的调研,了解中药材的流通、价格等情况;(3)开展中药鉴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环节:(1)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供中药等专业用)《中药鉴定学》实训指导书主编彭志芬副主编王小平周铁文编者彭志芬王小平周铁文陈文吴卫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7月前言《中药鉴定学》是阐述中药鉴定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为中药学、医药营销、中药制药技术、中药材栽培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中药学各专业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和《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实训指导书在编写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力求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国家药品标准、中药现代化要求相统一,与《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相关学科的内容相衔接,注重吸收中药鉴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教材整体内容的优化,力求内容充实、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全书内容包括总论、植物药类、动物药类、矿物药类、中成药类的实验指导5大篇,共40项实验。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业务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和完善。
《中药鉴定学》编写组2007.7《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组织制片【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地点】中药鉴定学实验室【实验器具准备】显微镜、培养皿、毛笔、刀片等;稀甘油、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
【实验要求】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徒手制片的制作和永久制片的制作过程,注意事项【实验内容】熟练显微镜的使用,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药材的横切片或纵切片,操作简便,迅速,制成的切片能保持其细胞内含物的固有形态,便于进行各种显微化学反应。
熟悉永久制片的制作过程【实验内容方法】(一)徒手切片法徒手切片法主要用于临时制片,制片迅速,更为重要的是制片过程中没有复杂的化学处理,可以观察到植物的天然色彩,真实地反映植物细胞组织的本来面目,也利于显微化学的观察,因而必须熟练掌握。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等基本知识。
2. 掌握中药的辨识方法,提高中药鉴别能力。
3. 培养中药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中药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中药的辨识主要依据其来源、性状、鉴别特征等方面。
通过观察、触摸、闻味、尝味等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进行鉴别。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放大镜、天平、研钵、药筛、玻璃棒、烧杯、蒸馏水等。
2. 试剂:乙醇、甲醇、氯仿、硫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材料1. 中药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甘草、枸杞子、丹参、黄连等。
2. 中药粉末:人参粉末、黄芪粉末、当归粉末、川芎粉末、白芍粉末、甘草粉末、枸杞子粉末、丹参粉末、黄连粉末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2. 观察中药粉末的性状,包括颜色、质地、气味等。
3.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和中药粉末的微观结构。
4. 对中药材进行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等理化指标检测。
5. 对中药粉末进行鉴别实验,如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产生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参: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显粉性,味微苦、微甜。
粉末为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微苦、微甜。
2. 黄芪:呈圆柱形或长圆柱形,表面淡黄色或淡棕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显粉性,味微甜。
粉末为黄色,有特异香气,味微甜。
3. 当归:呈圆柱形或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显粉性,味甘、微苦。
粉末为黄色,有特异香气,味甘、微苦。
4. 川芎:呈不规则团块状或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显粉性,味辛、微苦。
粉末为黄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5. 白芍:呈圆柱形或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显粉性,味苦、微酸。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导言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是指导学生训练基本技能的文件,力求以实用、够用为主,突出中药职业技能特色,引入现代实验技术和手段,以到达培养中药领域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本实验指导共编写个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有常规剂型的制备,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栓剂、软膏的制备,又有新剂型的制备,如成熟的制剂新技术如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等。
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训练提高的同时,稳固理论知识和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表达了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目录实验须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规则实验一课堂练习学习查阅《中国药典》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用品及材料四、查阅内容四、思考题实验二处方调配Ⅰ参观中医院药剂科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内容三、思考题Ⅱ参观药店〔大药房〕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内容三、思考题Ⅲ处方调配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五、思考题实验三参观中药厂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的内容三、思考题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Ⅰ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抗风湿酒〔二〕土槿皮酊〔三〕橙皮酊〔四〕远志流浸膏五、含醇制剂含醇量的测定〔一〕气相色谱法〔二〕蒸馏法六、思考题Ⅱ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单糖浆〔二〕鼻渊糖浆〔三〕金银花糖浆〔四〕益母草膏五、相对密度测定法六、思考题Ⅲ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小儿上感合剂〔二〕玉屏风口服液五、思考题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薄荷水〔二〕复方碘溶液(二)复方硼砂溶液五、思考题Ⅱ胶体溶液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胃蛋白酶合剂〔二〕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三〕甲紫溶液五、思考题Ⅲ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炉甘石洗剂〔二〕复方硫磺洗剂五、思考题Ⅳ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鱼肝油乳(二)液状石蜡乳五、思考题实验六中药注射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板蓝根注射液〔二〕丹参注射液〔三〕柴胡注射液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八、参观药厂注射剂车间〔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内容实验七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冰硼散〔二〕痱子粉〔三〕硫酸阿托品散五、散剂的质量的检查六、实验结果六、思考题实验八颗粒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板蓝根颗粒〔二〕养血愈风酒颗粒(冲剂) 〔三〕益母草泡腾冲剂五、颗粒剂的质量检查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实验九丸剂的制备Ⅰ水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逍遥丸〔二〕四消丸五、思考题Ⅱ蜜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大山楂丸〔二〕六味地黄丸五、思考题Ⅲ滴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氯霉素耳滴丸〔二〕苏冰滴丸五、思考题Ⅳ丸剂的质量检查一、外观检查二、重量差异三、装量差异四、水分五、溶散时限六、检查结果Ⅴ参观丸剂车间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内容实验十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感冒片〔二〕穿心莲片〔三〕安胃片五、片剂质量检查六、思考题七、参观药厂片剂车间〔一〕参观学习的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的内容〔三〕思考题八、实验结果实验十一软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盐酸黄连素软膏〔二〕W/O型乳剂基质〔三〕O/W型乳剂基质〔四〕黄芩素乳膏〔五〕油脂性基质黄芩素软膏五、软膏剂质量检查六、思考题实验十二黑膏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拔毒膏五、黑膏药质量检查六、思考题实验十三栓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甘油栓〔二〕蛇黄栓五、栓剂的质量检查六、思考题实验十四膜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口腔溃疡药膜〔二〕养阴生肌膜五、膜剂常规质量检查五、思考题实验十五微囊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液状石蜡微囊〔二〕大蒜油微囊五、实验结果实验十六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二〕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三〕验证饱和物的形成五、思考题实验十七中药药剂学实验综合考试一、实验考核目的要求二、实验考核方式三、成绩评定实验须知一、实验目的中药药剂学是以研究其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中药提取与分离目的:了解中药提取与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提取过程和分离技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中药材和溶剂。
-研磨中药材为粉末或切碎。
-配置适当浓度的溶剂。
2. 提取操作:-将中药材加入溶剂中,并进行适当的浸泡时间。
-进行反复提取,可采用常规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等。
-过滤提取液,获得提取物。
3. 分离操作:-使用适当的分离技术,如萃取、蒸馏、结晶等。
-监控分离过程中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4. 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操作步骤。
-对提取物和分离产物进行性质描述和分析。
实验二:天然药物成分鉴定目的:学习天然药物成分的鉴定方法,掌握常用的色谱技术和光谱分析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待测天然药物样品。
-准备色谱柱和相关试剂。
2. 色谱分析:-选择适当的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等。
-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和适当的萃取操作。
-运用色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
3. 光谱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根据光谱数据和参考文献比对,确定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4. 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操作步骤。
-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判断样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
注意事项:1. 在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有毒物质的接触和误食。
2. 注意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前要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鉴于中药提取和天然药物分析的复杂性,建议在有经验的老师或指导下进行实验。
以上是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简要指导。
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条件可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验设备的可用性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药饮片辨识的实训内容与过程概述1. 引言1.1 概述中药饮片辨识是中医药教育中的重要实训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对中药品质辨识能力的关键环节。
随着现代社会对传统中医药的认可度增加,中药饮片市场不断扩大。
因此,掌握准确的鉴别和辨识方法对确保中药品质的安全性和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药饮片辨识实训的内容与过程进行概述。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正文、实训内容与过程、结论和参考文献。
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目标,并简要说明了各个部分的内容。
紧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中药饮片辨识实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在实训内容与过程部分,将详细描述中药饮片辨识实训的定义、目标、意义以及具体步骤和方法。
结论部分总结了核心观点,并对实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了本文所引用的相关文献资源。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中药饮片辨识实训的内容与过程进行全面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饮片辨识实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获得有关中药饮片辨识实训的基本概念、目标、意义以及操作步骤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结论部分对中药饮片辨识实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估,并对未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展望。
总之,本文旨在为中医药教育领域对中药饮片辨识感兴趣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正文中药饮片辨识的实训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该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中药饮片的辨别方法和技巧,提高其在临床运用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节将详细介绍实训内容与过程。
首先,在实训开始之前,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关于中药材和常见中药饮片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了解各种中药材的产地、形态特征、理化性质、药用部位等,并通过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接下来,实训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预习和实际操作。
在预习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老师提供的指导材料进行自主学习。
中药显微鉴定实验与指导内容简介本书分为3章,第一章介绍了中药显微鉴定实验技术;第二章为中药显微鉴定实验操作和鉴别要点简介,全部实验除用中、英文双语描述外,对各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以及粉末特征均附有原色显微图像或墨线图;第三章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目录第一章中药显微鉴定基本技术第一节中药材显微标本片的制作一、徒手制片法二、离析制片法三、滑走切片法四、石蜡切片法五、磨片制作法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选择及清洁第二节显微测量和显微描绘一、显微测量二、显微描绘第三节显微镜数码照相技术系统一、数字视频信息获取卡二、数字显微图像的获取第四节显微常数的测定一、栅表比(栅表细胞比)二、气孔数三、气孔指数四、脉岛数第五节显微化学鉴定法一、显微化学反应二、显微化学定位法第六节显微特征的描述一、植物类药材组织、粉末特征的描述二、动物类药材粉末特征的描述三、矿物类药材粉末特征的描述第七节中药材显微鉴别要点一、根类药材的鉴别要点二、根茎类药材的鉴别要点三、皮类药材的鉴别要点四、木类药材的鉴别要点五、叶类药材的鉴别要点六、花类药材的鉴别要点七、果实类药材的鉴别要点八、种子类药材的鉴别要点九、全草类药材的鉴别要点十、动物类药材的鉴别要点十一、中成药显微鉴定要点第八节商品药材显微鉴定方法及步骤一、熟悉文献、资料二、标准药材及标准粉末的收集及制备三、性状鉴定四、组织、粉末鉴定五、留样复查六、结论第二章中药显微鉴定实验Chapter 2 Experiments of Mi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of CMM 实验一显微测量和显微描绘Experiment 1 Microscopical Measure and Microscopical Drawing实验二根类药材(一)――粉防己与广防己的鉴定Experiment 2 Roots(Ⅰ)――Identification of Radix Sterphaniae Tetrandrae and Radix Aristolochiae Fangchi实验三根类药材(二)――麦冬类的鉴定Experiment 3 Roots(Ⅱ)――Identification of Radix Ophiopogonis and Radix Liriopes实验四根茎类药材(一)――黄连类的鉴定Experiment 4 Rhizomes(Ⅰ)――Identification of Rhizoma Coptidis实验五根茎类药材(二)――川贝母与浙贝母的鉴定Experiment 5 Rhizomes(Ⅱ)――Identification of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and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实验六皮类药材(一)――杜仲类的鉴定Experiment 6 Barks(Ⅰ)――Identification of Cortex Eucommiae实验七皮类药材(二)――厚朴类的鉴定Experiment 7 Barks(Ⅱ)――Identification of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实验八木类药材――降香的鉴定Experiment 8 Woods――Identification of Lignum Dalbergiae 实验九叶类药材――番泻叶的鉴定Experiment 9 Leaves――Identification of Folium Sennae实验十花类药材――红花与西红花的鉴定Experiment 10 Flowers――Identification of Flos Carthami and Stigma Croci实验十一果实类药材――枸杞子、陈皮的鉴定Experiment 11 Fruits――Identification of Fructus Lycii and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e实验十二种子类药材――砂仁类的鉴定Experiment 12 Seeds――Identification of Fructus Amomi实验十三全草类药材(一)――穿心莲的鉴定Experiment 13 Herbs(Ⅰ)――Identification of Herba Andrographis实验十四全草类药材(二)――商品藿香药材的鉴定Experiment 14 Herbs(Ⅱ)――Identification of Commercial Huoxiang实验十五动物类药材(一)Experiment 15 Animals(Ⅰ)实验十六动物类药材(二)Experiment 16 Animals(Ⅱ)实验十七动物类药材(三)Experiment 17 Animals(Ⅲ)实验十八中成药(一)――六味地黄丸的显微鉴定Experiment 18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Ⅰ)――Identification of Liuwei Dihuang Wan实验十九中成药(二)――小儿惊风散的显微鉴定Experiment 19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Ⅱ)――Identification of Xiao'er Jingfeng San实验二十中成药(三)――散风活络丸的显微鉴定Experiment 20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Ⅲ)――Mi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of Sanfeng Huoluo Wan第三章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第一节扫描电子显微镜简介一、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展简史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特点、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二节扫描电子显微镜在中药显微鉴定中的应用一、亚显微特征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意义二、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三、扫描电子显微镜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参考文献。
中药材基础知识实验指导 (2)《中药制剂生产技术与调剂应用》-中药材基础知识实验指导二零零九年十月实验室守则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应用能为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必须严肃认真。
2.准时上实验课,不得无故缺席,不得迟到早退,按指定座位就坐,使用相应的显微镜。
3.实验前必须通过预习本次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步骤。
实验时要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做好记录,实验完毕后要按时交实验报告。
4.当老师讲解实验时,要专心听讲,并作必要的记录.在实验中如有疑问请举手,不准大声喧哗。
5.爱护实验室一切仪器设备,按操作规程使用显微镜,尽量节约水、电及擦镜纸、试剂等一切消耗物质.损坏仪器须登记,按规定赔偿。
6.每次实验必须带备指导书,绘图用具(HB、2H铅笔各一支,橡皮、尺子等)和实验报告纸。
7.保持实验室清洁整齐,一切实验用具用完盾要擦洗干净,放回原处.每次实验完毕,要搞好室内清洁卫生.离开实验室时要关好水、电、门、窗。
实验一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及后含物一、目的要求1.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构造;2.识别植物细胞的各种后含物;3.学习临时制片法;4.学习植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一)仪器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稀碘液(二)实验材料:新鲜洋葱鳞茎,马铃薯块茎,西芹茎,大黄横切片三、内容与步骤:(一)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从洋葱鳞茎上剥下一片肉质鳞叶,用镊子撕取其内表皮少许,用刀片切取3-5mm大小的一块,按临时装片法,置于载玻片上预先加好的水淌中,用镊子将其展乎,然后将盖玻片沿水滴一侧慢慢盖下,防止产生气泡,用吸水纸沿盖玻片一侧吸掉多余酌水。
2、观察植物细胞的构造将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看到许多五色透明的稍长形的细胞,彼此紧密相连,没有细胞间隙。
在细胞中,可见到浸埋在细胞质中的圆形的细胞核,如不清晰,可由盖玻片一侧加稀碘液一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稍吸;使碘液布满整个标本而染色,几分钟后观察,可见细胞质被染成浅黄色,细胞核被染成较深的黄色,细胞各部分显得较为清晰.移动装片,选择几个较清楚的细胞置于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头再仔细观察;注意识别下列各部分:(1)细胞壁c植物细胞所特有。
为细胞的最外层,比较透明。
调节细调焦螺旋和彩虹光圈、可见两细胞间实际上为三层;,两侧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壁;中间是两个细胞共有的胞间层。
(2)细胞质: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紧贴在细胞壁以内,被中央大液泡挤成一薄层,仅细胞两端较明显.(3)细胞核:埋在细胞质内;贴近细胞侧壁的只见其窄蔺,呈扁圆形,贴在上、下整的可见其宽面,呈球形。
仔细观察,可见包在细胞核外面的核膜,细胞核内有1—3个发亮的颗粒,即核仁。
(有的细胞看不见细胞核是因为该细胞被撕破,只剩一半了)(4)液泡:位于细胞中央,占细胞体积的大部分,由于澈泡内充满细胞液;所以比细胞质更透明。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1.淀粉粒切取一小块马铃薯块茎,用刀片刮取少许液汁,置载玻片上,加水一滴,搅匀,盖上盖玻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淀粉粒,注意其形状。
转换高倍镜继续观察,仔细、准确地分辨单粒,复粒和半复粒,识别淀粉粒中的脐点和层纹。
绘图记录。
然后取下制片,加一滴稀碘液。
观察有何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2.结晶体簇晶:取大黄根茎横切装片,观察,可见。
(三)用西芹练习作临时切片四、作业l.绘洋葱鳞叶的内表皮细胞,注明细胞各部分。
2.绘马铃薯块茎中淀粉粒的构造和类型图。
实验二、三植物组织、器官解剖构造观察(4学时)一、目的要求:1.熟悉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和次生构造特点。
2.熟悉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生构造特点。
3. 熟悉植物叶的解剖构造特点。
4. 了解花粉粒的形态。
5.掌握植物组织的形态特征、分布位置及其在中药鉴定上的意义。
二、仪器用品和实验材料(一)仪器用品显微镜、解剖用具、擦镜纸、蒸馏水、水合氯醛液、稀甘油、酒精灯(二)实验材料菜心叶、新鲜姜、棉花次生根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薄荷叶横切片、花粉粒装片、黄柏粉末三、内容与步骤(一)保护组织1.表皮:撕取菜心叶下表皮一小块,制成临时水装片,镜检,可见表皮由一层扁平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
注意在表皮上能否见到角质层和毛茸、气孔?2.毛茸:薄荷叶横切片3.气孔植物体的表皮(除根表皮外)均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合而成。
在保卫细胞周围常有2一多个与表皮细胞形状不同的·细胞,为副卫细胞;由于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之间不同的排列关系,双子叶植物的气孔有下列几种类型(撕取菜心叶下表皮制成临时水装片观察):注意是什么类型?(二)机械组织——厚壁组织(1)纤维:取黄柏粉末少许,用水合氯醛透化2~3次,制成临时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纤维及晶鞘纤维大多成束;多碎断。
纤维甚长,有的边缘凹凸,壁极厚;胞腔线形。
晶鞘纤维含草酸钙方晶.(2)石细胞;取已制好的黄柏粉末透化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石细胞呈类圆形或多角形,或不规则分枝状,壁极厚,孔沟多不明显。
(三)分泌组织油细胞:取鲜姜作徒手切片,制成临时水装片,镜检,可见在薄壁细胞之间,杂有许多类圆形的油细胞,胞腔内含淡绿黄色挥发油滴(一)根的初生构造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取棉花根初生构造横切制片;在祗倍镜下区分出表皮,皮层,维管柱三大部分,然后转换高倍镜由外向里仔细观察:①表皮:为最外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没有细胞间隙.能否见到气孔和角质层?能否见到根毛?为什么?②皮层;在表皮以内,被固绿染成绿色的部分即皮层,占根的大部分,由多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可以区分为三层:a.外皮层:为紧靠表皮下方的一层细胞,略呈切向延长。
b.皮层薄壁组织:位于外皮层之间,为多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
c.内皮层c为皮层最内一层细胞,排列比较紧密.花生根的内皮层较特射,其凯由点不明显。
⑧维管柱,为内皮层以内的全部组织,它包括中柱鞘,初生维管束和髓。
a.中柱鞘:为紧贴内皮层的一层薄壁缅胞。
细胞体积较内皮层小,排列略整齐。
b.初生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初生本质部和它们之间的少量薄壁组织组成。
初生木质部:被染成红色的部分,为四原型,先分化的原生木质部导管较小,后分化的后生木质部导管较大,由外向内渐次成熟,谓之外始式》是根初生构造特征之一。
初生韧皮部:位于两初生木质部之间,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构成辐射维管束,这也是根的初生构造的重要特征。
初生韧皮部被固绿染成绿色,细胞多龟形,由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组成,但不易分辨。
薄壁组织:位于初生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当根进行次生生长前,它将分化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
注意:实验材料中已可见有形成层片段出现。
(一)根的次生构造取棉花根次生构造的横切制片,从外向里逐层观察:(1)周皮:为最外方的数层细胞,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2)①木栓层:在最外面,由几层排列整齐的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壁栓质化,常呈浅棕色。
②木栓形成层:为木栓层内方的一层扁平细胞,不甚明显.⑧栓内层:木栓形成层的内方,是多层椭圆形至卵形的薄壁细胞,排列比较疏松,也叫“次生皮层”。
其中有断续的纤维束环以及草酸钙结晶。
(2)次生维管组织:为形成层活动产生的组织。
①次生韧皮部:位于栓内层的内方,形成层的外侧,被固绿染成绿色的部分.其组成分子有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纤维、韧皮射线。
②形成层;在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之间,由数列排列紧密,整齐的扁长方形薄壁细胞组成。
⑧次生木质部;在形成层以内,包括导管,管胞和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
横切面上,导管最容易辨认,是一些被番红染成红色的,口径,大小不一的类周形或多边形细死细胞,作放射状排列。
④维管射线:是贯穿整个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中,由径向排列的1-几列薄壁细胞组成·在次生韧皮部内的叫韧皮射线,在次生本质部的叫木射线。
射线细胞也是形成层细胞分裂产生的。
(四)茎的次生构造取椴树横切片观察,其次生构造由外至内包括:1.周皮c很明显,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①木栓层,位于最外面,由2~3层排列整齐的扁平细胞组成,壁栓质加厚,染成深棕色。
可见皮孔否?②木栓形成层:位于木栓层之内,为一层扁平状的薄壁细胞。
⑨栓内层,在木栓形成层的内方,由多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又称“次生皮层”。
在薄壁细胞中,有零散或成束的纤维排列成环带状,2.次生维管组织①次生韧皮部:位于栓内层的内方,占整个茎部的比例小,染成绿色。
其组成分子有: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射线、韧皮纤维。
②形成层:成一圆环状.由数层排列整齐的细胞所组成,其中一层为形成层。
位于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之间.⑧次生木质部:位于形成层的内方,占整个茎部的大部分,染成红色。
;其姐成分子有导管、木薄壁组织、木射线、木纤维。
④维管射线;是一群横向排列的薄壁细胞,位于次生韧皮部的叫韧皮射线,位于次生木质部的叫木射线。
⑤髓:仍保留在茎的中央,由薄壁细胞组成。
四、作业与思考1.绘气孔的简图。
2.绘花粉粒图。
实验四大黄、黄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微描绘方法以及大黄、黄连粉末的显微特征2、熟悉大黄、黄连的理化鉴别方法。
二、实验器材仪器:显微镜试剂:水合氯醛、稀甘油、氢氧化钠、乙醇、稀盐酸、漂白粉、30%硝酸药材:大黄、黄连粉末:大黄、黄连三、实验内容1、观察并描绘大黄粉末显微观察中的草酸钙簇晶、导管;黄连粉末显微观察中的石细胞、纤维、磷叶表皮细胞。
2、观察大黄、黄连的理化特征。
四、实验方法1、大黄的理化鉴别取少许大黄粉末置滤纸上,加氢氧化钾(钠)试液,滤纸染成红色(检查蒽醌类衍生物)。
2、味连的理化鉴别①取黄连粗粉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
取滤液5滴,加稀盐酸1ml与漂白粉少量,振摇后,溶液显樱红色。
(小檗碱)。
②取黄连粉末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
(硝酸小檗碱)③. 黄连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3、大黄、黄连粉末的显微鉴定与描绘(1)大黄、黄连粉末,分别以水合氯醛透化装片。
(2)描绘大黄粉末显微观察中的草酸钙簇晶、导管;黄连粉末显微观察中的石细胞、纤维、磷叶表皮细胞。
五、观察要点1、大黄粉末显微观察中的草酸钙簇晶、导管、淀粉粒的描绘(见图一)2、黄连粉末显微观察中的石细胞、纤维、磷叶表皮细胞(见图二)。
六、作业描绘大黄、黄连粉末显微特征图。
写出大黄、黄连的理化实验现象。
图一大黄粉末显微观察描绘图1、草酸钙簇晶2、导管3、淀粉粒图二、味连粉末显微观察图1、石细胞2、韧皮纤维3、木纤维4、鳞叶表皮细胞5、导管6、棕色分泌物实验五甘草、黄柏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甘草、黄柏药材性状鉴别特征。